Workflow
耕地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湖南自然资源全要素市场平台成交额突破43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11-21 21:29
平台建设与资源配置效率 - 建成全国首个省级自然资源全要素市场平台,集成土地、矿产等6类资源要素,实现全品类集成、立体化展示、交互式推介和多场景运用 [1] - 该平台成交各类资源超1500宗,总金额突破430亿元 [1] - 在全国率先建立跨10部门的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协同推进机制,已部署36个试点项目,成交8个、金额29.32亿元 [2] 耕地保护与土地管理 - 全面推行田长制,统筹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现有耕地5502.76万亩,超过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护目标(5372.66万亩)130.1万亩 [1] - 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相比2020年下降61.5% [1] 矿产资源勘探与安全 - 全省探明矿产122种,钨、铋等34种矿产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三 [1] - “十四五”时期新增锰矿资源量5567.6万吨、锂矿资源量225.3万吨 [1] - 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新增锂资源量131.3万吨,刷新了同类矿床规模纪录 [1] 生态保护修复与环境治理 - “十四五”期间全省共计投入生态修复资金91.71亿元,完成保护修复面积132万亩 [2] - 建成绿色矿山382家,数量居全国第4、中部第1,大中型矿山比例从15.59%提升至45.70% [2] 民生服务与地质灾害防治 - 5年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3.86亿元,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830个,排危除险4826处,避险移民搬迁4145户 [2] - 通过精准预警成功避让地质灾害414起,避免可能伤亡4402人 [2] - “交房即交证”改革惠及56万余户家庭,攻坚克难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130余万户家庭解决登记难、办证难问题 [2] -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超1000万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登记18万宗 [2]
湖南湘潭:“人防+技防”让违法占地早发现快处置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1-14 10:29
技术应用与执法效率 - 利用“铁塔哨兵”智能巡查体系进行全天候监测,实现从线索发现到现场制止、耕地恢复的完整处置流程仅用时两天 [1] - 通过视频截取和技术比对快速锁定违法范围与地类信息,并生成疑似违法图斑一键推送至属地乡镇 [1] - 该技术应用有效填补监管空窗期,构建起全覆盖、早发现的巡查网络,改变了过去依赖上级下发线索或人工巡查的滞后模式 [1] 案件处置与成效 - 成功处置一起违法占用1.68亩永久基本农田的案件,涉事地块原拟硬化建设停车坪 [1] - 县自然资源局启动执法联动机制,联合镇政府现场执法,责令当事人自行整改并完成土地翻耕起垅,恢复耕种条件 [1] - 新技术手段的应用降低了处置成本和执法阻力,避免了违建成型后再处置的被动局面 [1] 监管模式转型 - 初步形成以科技为支撑的“人防+技防”双翼监管模式,推动耕地保护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发现转变 [1] - “铁塔哨兵”系统成为监管部门的“千里眼”,为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筑起坚实的“技防屏障” [1]
哈尔滨市: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 积极构建名城保护规划体系
中国新闻网· 2025-11-04 18:48
核心观点 - 哈尔滨市通过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构建名城保护规划体系 推动国土空间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1][3][4][6] 耕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 十四五以来耕地稳定在3574万亩以上 永久基本农田稳定在2785万亩以上 超额完成国家任务 [4] - 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 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全部实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黑土补黑土 [4] - 累计完成226座历史遗留矿山治理 建成省级以上绿色矿山19座 修复治理面积534公顷 [4] - 建成滨水绿道休闲带112公里 惠及350万市民 [4]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 构建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的“三级三类”规划体系 市县两级总规获批 187个乡镇总规形成成果 [3] - 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 逐步构筑“一圈七带多点、一廊两屏三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3] - 统筹推进26个专项规划编制和重点区域详细规划 健全“多规合一”实施监督体系 [3] 产业布局与土地保障 - 坚持“北科创、南智造、东物流、中服务”产业空间布局 累计编制调整产业控规100余公顷 [4] - 审查上报建设用地6654公顷 保障吉黑高速、机场二期、电气装备智能制造基地等千余重点项目落地 [4] - 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7354公顷 处置闲置土地2566公顷 主城九区成交土地248宗、1114公顷 [4] 民生设施与城市更新 - 结合亚冬会筹备 规划建设新增道路近300公里 新增市政设施近800公里 [5] - 累计增加教育、医疗、绿地、停车、道路等用地超1000公顷 牵头处置200余个不动产“登记难”项目惠及14万余户 [5] - 统筹大巴停车泊位199个、社会车位3837个、公厕20余处 推动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一体化 [6]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 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22片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的保护规划 [6] - 开发“活地图”“历史建筑二维码”等数字化平台 推进中央大街、花园街等街区有机更新 [6] - 圣伊维尔教堂等4700平方米历史建筑获得有效盘活 哈工大中俄联合校园启动国际招生 [6]
新闻发布厅丨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九 耕地稳增 绿色正浓 权益更明
河南日报· 2025-10-12 07:24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 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比例从6.72%下降至0.76% [2] - 稳定耕地净增加193万亩,全省耕地面积稳定在1.1亿亩以上 [2] - 全面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构建"1+N"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制度体系 [2] 国土空间规划与用地保障 - 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河南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郑州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获批实施 [3] - 累计供应国有建设用地247.37万亩,保障临时用地25.58万亩 [3] - 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4.9万亩、设施农业用地83.44万亩 [3] -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乡村国土空间布局5.24万亩,累计盘活土地206.12万亩 [3] 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 - 新发现矿产地31处,三门峡盆地油气资源勘查取得重大突破 [4] - 矿业权出让成交额297亿元,建成绿色矿山218家 [4] - 被评为全国5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领先"省份之一 [4] 生态保护与修复 - 累计修复面积180万亩,包括实施南太行、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国家重大山水工程 [5] - 累计修复矿山面积34.7万亩,实施6个国家历史遗留矿山示范工程 [5] - 完成造林658.61万亩,森林抚育1004.52万亩,治理丹江口库区石漠化土地100.95万亩 [5] 自然资源管理与权益保障 - 完成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134个重点区域地籍调查,31个完成公告登簿 [6] - 确权登记集体土地所有权135.64万宗、房地一体宅基地1249.6万宗 [6] - 对70个地质灾害易发县完成1:50000调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248处,保障1.65万群众安全 [6]
以科技攻关支撑耕保实践创新——关于南方山区耕地保护的探索与思考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10 13:35
耕地保护创新探索 - 践行“大食物观”需在保障口粮田数量不减少的基础上科学利用土地资源以满足多元化食物需求 [1][3] - 通过推广耕地复合经营实现“一地两用、一地多收”以提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并守住耕地保有量 [3] - 探索“以用促保、以质创效”新路径将低效田转变为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生态良田 [1][4] 耕地生态保护与空间优化 - 南方山区耕地保护须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相结合着力优化空间布局 [1][5] - 针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探索空间置换复绿机制对陡坡耕地有序引导恢复为林草地 [5] - 推动耕地保护从单一地块管控转为全面融入区域生态安全大格局 [1][5] 科技与人才支撑 - 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并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 [7] - 系统开展科研攻关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包括研究非粮化适应性管控等关键技术 [7] -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实用技术服务农业强国建设 [8] 废弃矿山资源化利用 - 推动废弃矿山资源化利用与产业化发展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关键路径已探索出多元化利用模式 [10][11] - 山西晋中灵石县将2万亩废弃煤矿区修复后发展牧草种植和奶牛养殖产业园区养殖奶牛4800多头并计划扩容至1.3万头 [11] - 河北邯郸紫山矿区引入滋阳河水建成水域景观种植树木80万株森林覆盖率从16%提升至96%并带动周边9个村1500多户村民参与旅游服务人均年增收2万元 [11] 废弃矿山利用挑战与对策 - 废弃矿山资源化利用面临技术、资金、政策等制约尾矿综合利用率不足30%且高端建材转化率更低 [13] - 建议通过技术攻坚、政策创新、金融赋能和产业融合将废弃矿山转化为资源安全与区域振兴的绿色引擎 [13][14] - 深化EOD模式探索作价入股方式吸引企业投资并发行矿山修复专项债券以破解经济可行性困局 [14] 旅游用地政策优化 - 旅游用地类型全面多样且具有复合性但缺乏统一分类标准与土地供给刚性约束矛盾突出 [17][19] - 建议做好旅游业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在“三区三线”管控下预留旅游业发展空间 [18][21] - 探索混合用途供地模式并实施分期供地和弹性出让政策以适应旅游项目分阶段开发需求 [18][21]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我国自然资源家底更加厚实
央视网· 2025-09-10 20:50
耕地资源 -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较2020年增加2800万亩 [3] - 耕地数量 质量 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格局逐步形成 [3] 海洋资源 - 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5%以上 [5] -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优良率提升至60%以上 [5] - 红树林面积达46.5万亩 成为全球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国家 [5] - 海洋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 较2020年增加2.7万亿元 [5] 森林资源 - 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5.09% 较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 [7] - 森林蓄积量达209.88亿立方米 提前实现2030年气候变化目标 [7] 生态保护 - 首批5个国家公园涵盖近30%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8]
广东已连续2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26 16:02
土地保护政策与成效 - 广东省连续2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连续4年实现耕地净增加,以全国1.9%的土地面积承载全国8.9%的人口和10.9%的经济总量 [1] - 全面推行"田长制",构建"5+1"网格化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省、市、县三级"三位一体"补偿激励机制 [1] - 率先编制省级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划定164个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区,优化耕地布局并提升质量 [1] 耕地集中连片整治措施 - 实施"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集中连片整治,开展两批试点工作,覆盖珠海、中山、广州南沙等9个地区 [2] - 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良田比较集中",探索"林耕置换""多田套合"等新路径 [2] - 推进《广东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落地,多地已迈出整治探索步伐 [2]
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入选江苏耕地保护典型案例
南京日报· 2025-06-26 10:23
耕地保护创新模式 - 溧水区对废弃坑塘和闲置低产田进行改造,面积约4.81亩,通过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实现覆土30厘米,预计粮食年均亩产增加约125公斤 [1] - 浦口区因南京北站建设将耕作层剥离移至低产或闲置地,再造良田100亩,首批作物已取得较好收成 [2] - 南京市2024年印发《关于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的通知(试行)》,溧水区与浦口区率先探索这一耕地保护新模式 [1] 耕地保护成效 - 南京市去年通过多种创新手段净增加耕地1.67万亩 [2] - 高淳区漆桥街道开展"一田一码"耕地保护试点,为每块耕地赋予数字身份证,实现地块信息数字化管理 [2] - 通过"高清影像自动检测+无人机辅助识别+人工核查"的动态联合监测体系,有效杜绝"非农化""非粮化"问题 [2] 耕地恢复与增产 - 高淳区双联村去年完成23亩撂荒地复耕,实现小麦增产6300公斤 [3] - 通过400亩蟹塘农田补划工程,全部市场化发包,既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又促进农民增收 [3]
耕保成果“粤”精彩!第35个全国土地日广东全景展逛展全攻略
南方农村报· 2025-06-24 17:03
广东耕地保护成果展 - 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3] - 广东以占全国1.9%的土地面积承载8.9%人口和10.9%经济总量 [6] - 全省建立12.01万名田长和7.45万个精细网格的耕地保护体系 [7] - 实现连续25年耕地占补平衡和连续4年耕地净增加 [8] 展览基本信息 - 时间:2025年6月23日-7月1日(周三闭馆)[17] - 地点:广州图书馆负一楼展厅(天河区珠江东路4号)[14][15] - 开放时间:每日9:00-17:30 [17] - 展览性质:免费向公众开放 [18][19] 展览内容架构 - 第一展区"卓粤自然":展示耕地保护政策法规和顶层设计 [23][24][25] - 第二展区"粤治有方":呈现全省21地市耕地保护特色实践 [27][28][29][30] - 第三展区"智耕未来":展示数字化田长制系统和智慧耕保技术 [32][33][34] - 第四展区"认保共护":介绍耕地认保模式及展示认保光荣榜 [36][37][38][39] - 第五展区"镜观耕地":通过摄影作品展示各地耕地保护成果 [41][42][43] 互动体验项目 - AI数字人"粤小田"提供耕地保护知识问答 [47][48] - "水稻的一生"智慧触控屏展示稻作全周期 [50] - "体感水稻种植"模拟农事活动 [51][52][53][54][55][56][57] 参展机构 - 政府部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等 [40] - 企业代表:广东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等能源企业 [40] - 技术公司:广州健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企业 [40] - 建设机构:广东旺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工程公司 [40]
湖南城步铁腕护耕地保粮安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11:19
耕地保护成效 - 过去五年新增耕地3589亩,其中恢复耕地3183.2亩,补充耕地项目新增405.8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新增850亩 [1] - 2023至2024年安装147个高清摄像头构建"铁塔哨兵"监测系统,覆盖约80%耕地面积 [4][5] - 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田长责任体系,实现耕地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7] 耕地保护措施 - 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等节点开展多渠道宣传,包括发放资料、流动宣传车、新媒体短视频等形式 [1][4] - 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铁塔监测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全天候动态监控 [4][5] -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灌溉排水和田间道路设施提升耕地质量 [7] 耕地保护机制 - 建立严格执法监管机制,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4] -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挖掘耕地后备资源,严格把控补充耕地质量 [7] - 构建耕地保护信息化体系,实现违法违规占用情况的实时监控与智能预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