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理财
icon
搜索文档
观察丨“低波”导向下,“戴枷锁”的银行理财猛配存款
券商中国· 2025-07-31 20:14
理财资金配置趋势 - 现金及银行存款配置余额从2024年末的7.68万亿元上升至2025年6月末的8.18万亿元,占比从23.9%增至24.8% [2] - 债券配置余额从18.6万亿元降至18.33万亿元,占比从43.5%降至41.8% [3] - 权益类资产余额从0.83万亿元降至0.78万亿元,占比从2.58%降至2.38% [3] - 理财资金投资风格整体呈现保守化趋势 [4] 存款配置异常增长原因 - 近三年理财资金通过保险资管通道配置约4万亿元三年期协议存款,每年到期量约1/3 [5] - 2025年一季度末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23.3%,低于去年末和上半年末,显示协议存款大规模到期 [5] - 二季度理财资金转向配置同业存款以维持"低波"特性 [5] - 负债端客户风险偏好低、渠道"低波"导向促使理财公司配置低波动资产 [6] 行业结构性矛盾 - 新发理财产品期限持续缩短,客户风险偏好难以提升 [7] - 2024年以来监管叫停多种净值稳定技术手段,迫使理财资金回归保守资产配置 [8] - 行业面临负债端短期化与资产端流动性受限的双重压力 [7][8] 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 - 监管规定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投资流动性受限资产比例不得超过15% [9] - 部分理财产品通过信托/保险资管通道投资同业存款,实际配置比例可能高达50%-70% [10] - 通道结构使得名义上不违反15%限制,但底层资产流动性风险积聚 [11][12] - 若遭遇大规模赎回,高比例流动性受限资产将面临变现困难 [13] 行业转型困境 - 资管新规实施多年后仍存在规避监管的"擦边"操作 [13] - 理财行业需打破"低波、稳健、不能亏"的固有枷锁才能实现真正净值化转型 [13]
银行理财周度跟踪(2025.7.21-2025.7.27):理财市场半年报出炉,债市调整致理财收益普降-20250731
华宝证券· 2025-07-31 18:15
2025 年 07 月 31 日 证券研究报告|银行理财周报 理财市场半年报出炉,债市调整致理财收益普降 银行理财周度跟踪(2025.7.21-2025.7.27) 分析师:蔡梦苑 分析师登记编码:S0890521120001 电话:021-20321004 邮箱:caimengyuan@cnhbstock.com 分析师登记编码:S0890525040001 电话:021-20321070 邮箱:zhoujiahui@cnhbstock.com 021-20515355 1、《合资理财规模高增,银行理财产品收 益 分 化 — 银 行 理 财 周 度 跟 踪 (2025.7.14-2025.7.20)》2025-07-23 2、《券商理财代销重启在望,适当性管理 新 规 落 地 — 银 行 理 财 周 度 跟 踪 (2025.7.7-2025.7.13)》2025-07-16 3、《跨季后资金面转松,银行理财产品收 益 回 升 — 银 行 理 财 周 度 跟 踪 (2025.6.30-2025.7.6)》2025-07-09 4、《股债跷跷板效应凸显,银行理财产品 收 益 承 压 — 银 行 理 财 周 度 ...
【银行理财】理财市场半年报出炉,债市调整致理财收益普降——银行理财周度跟踪(2025.7.21-2025.7.27)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7-31 18:00
监管和行业动态 -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同比增长7.53%,其中32家理财公司存续规模27.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存款利率调降导致的"存款搬家"、产品创新及浮盈释放平滑净值波动 [2][6] - 理财产品负债端久期拉长,1年以上封闭式产品占比达72.86%,同比增加4.99个百分点,反映利率下行背景下通过延长期限增厚收益的策略 [2][6] - 固收类产品占比97.20%维持主导地位,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占比降至25.79%,同比收缩7.09个百分点,主要受监管限制高息协议存款及收益率下行影响 [2][7] - 理财产品投资公募基金占比升至4.2%,环比提升1.2个百分点,因其流动性管理效率高、久期策略灵活及具备免税优势 [2][7] - 信用债配置比例降至38.79%,同比减少2.34个百分点,主因估值整改推动转向高流动性资产及信托机构减持 [2][8] 同业创新动态 - 港股IPO募资1067亿港元重返全球首位,工银理财推出"固收+港股IPO打新"策略产品,配置20%以内仓位参与IPO及5%衍生品对冲,并设置目标止盈机制 [3][9] 收益率表现 - 现金管理类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1.35%,环比下行2BP,货币基金收益率1.21%,两者利差基本持平 [3][10] - 纯固收及固收+产品收益率普遍下降,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7BP至1.73%,信用利差走扩终结5月收敛趋势 [3][13] 破净率跟踪 -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升至2.02%,环比增加1.23个百分点,与信用利差走扩4.06BP同步,若持续或加剧赎回压力 [4][17] 市场趋势与策略调整 - 理财公司普遍下调业绩比较基准,反映低利率环境下收益承压,配置重心向低波动资产倾斜以应对净值整改要求 [14] - 长期限产品因久期匹配能力更强,收益率通常高于短期限产品,但对利率波动敏感性更高 [14]
ESG产品月报(2025.8):权益类ESG产品业绩亮眼-20250731
国信证券· 2025-07-31 17:44
核心观点 - ESG公募基金新发数量波动显著,2024年11月、2025年1月及3月达高峰,2025年2月及7月骤降;近2年整体规模增长但分化明显,ESG策略与社会责任主题基金数量增速领先,纯ESG及公司治理主题发展平缓。ESG债券月度发行金额波动剧烈,2025年4月创峰值,7月第二高,1月低谷;高评级ESG债券13只,期限多为3年,票面利率多超2%。ESG银行理财产品月度发行呈“S型”,存续数量稳步增长,纯ESG主题稳增,社会责任主题显著提升,环境保护主题疲软 [2] - 公募ESG产品中,股基+偏股混基各主题7月多数产品正收益;债券基金2025Q2部分主题规模增长,7月表现较差;FOF基金规模波动,2025Q2达峰,7月部分产品收益率佳;REITS基金社会责任主题规模主导,7月仅2只正收益 [2] - 代表性产品中,华泰柏瑞质量精选、华宝核心优势、宏利绩优增长7月收益率分别为22.76%、21.46%、17.41%,各产品在权益仓位、重仓行业及ESG评级上各有特点 [2] ESG产品概况 ESG公募基金产品 - 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月度新发数量波动大,2024年11月、2025年1月及3月达高峰,2025年2月和7月大幅下降 [8] - 2023年6月到2025年7月,只数和规模均增长,2025年上半年规模变化不大;ESG策略和社会责任主题基金数量增长明显,公司治理主题产品个数保持20个不变 [8] ESG债券产品 - 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月度发行金额波动大,2025年4月以1901.55亿元创峰值,7月发行金额第二高(1511.59亿元,产品数131只),1月处于低谷(378.44亿元,产品数54只) [13] - 发行人ESG评级A以上的ESG债券有13个,涵盖4种类型,发行规模0.43 - 30亿元不等,期限多为3年,票面利率多超2%,主要为绿色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 [13] ESG银行理财产品 - 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月度发行只数呈“S型”,2024年12月达104只高峰后回落,2025年3月开始回升 [17] - 存续数量从2023年6月的368只增至2025年7月的1033只,纯ESG主题稳步增长,社会责任主题显著提升,环境保护主题增长不显著甚至下降 [17] 公募ESG产品分类跟踪 公募股基+偏股混基 - 纯ESG主题: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规模平稳,头部集中,中欧责任投资和兴全社会投资占比约30%;7月所有产品正收益,“财通可持续发展主题”收益率16.31%领先 [22] - 环境保护主题: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规模下滑,鹏华碳中和主题C从0.35亿激增至87.32亿;7月422只产品正收益 [27] - 社会责任主题: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规模先降后升,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规模激增;7月236只产品正收益,创新药板块表现突出 [32] - 公司治理主题: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规模稳定,头部集中,汇添富价值精选A占比≥35%;7月所有产品正收益,“华宝核心优势A/C”收益率超21%领先 [38] 公募债券基金 - 2025Q2相较Q1,ESG策略基金规模增长56.49亿元(+21.32%)领先,纯ESG主题基金增19.74亿元(+12.46%) [43] - 7月表现较差,31只正收益,73只负收益,“红塔红土盛商一年A/C”收益率超7%领先 [43] 公募FOF基金 - 全部为ESG策略主题,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规模波动,2025Q2因新成立产品规模达峰 [47] - 7月规模≥0.5亿产品中,13只收益率>1%,“汇添富经典价值成长一年持有”(7.82%)领先 [47] 公募REITS基金 - 社会责任主题规模268.89亿元(占比70%)主导,环境保护主题112.59亿元(占比30%) [51] - 7月仅2只产品正收益,“招商科创孵化器REIT”(7.74%)领跑 [51] 代表性产品情况 华泰柏瑞质量精选 - 7月收益率22.76%,年化Sharpe、Calmar分别为6.31、520.44,日度正收益概率63.64% [61] - 2024年四季度开始减少大盘持股,持仓以小盘成长为主 [61] - 5月以来权益仓位持续下降,7月18日后大幅加仓,股票投资比例平均约75% [61] - 2025年一季报前10大重仓股集中在信息技术行业,占66.31% [61] - 整体ESG评级从BBB级下滑至BB级,公司治理ESG得分较多,重仓股ESG评级集中在BB级和BBB级,可选消费和金融行业ESG表现突出 [70] 华宝核心优势 - 7月收益率21.46%,年化Sharpe、Calmar分别为6.73、561.92,日度正收益概率54.55% [78] - 2025年半年报持股以大盘成长、大盘平衡为主 [78] - 股票投资比例平均约90%,5月以来权益仓位上升,6月大体不变,7月14日以来逐渐减仓,月底至60% - 65% [78] - 2025年一季报前10大重仓股集中在信息技术和工业,占69.33% [78] - 整体ESG评级从A级下滑至BB级,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贡献ESG得分较多,重仓股ESG评级集中在BBB级和BB级,工业、医疗保健、可选消费和房地产ESG表现突出 [90] 宏利绩优增长 - 7月收益率17.41%,年化Sharpe、Calmar分别为4.36、310.34,日度正收益概率59.09% [96] - 2025年半年报持股以大盘成长和小盘平衡为主 [96] - 股票投资比例均在90%以上,仅3月底、四月初时段减仓 [96] - 2025年一季报前10大重仓股集中在信息技术和工业,占48.82% [96] - 整体ESG评级在BB级和B级之间震荡,环境保护ESG得分较多,重仓股ESG评级集中在BB级,工业ESG表现突出 [104]
股票型基金新发首次成主流,保险产品结构转型趋势初显
华创证券· 2025-07-31 15: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12 - 25日,银行理财产品新发数量平稳,平均业绩比较基准持平,结构分化明显,固收类和封闭式产品为主,理财公司新发占比提升[1][10] - 同期,公募基金新成立数量和规模大幅增长,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新发份额大增,股票型成主导类型,反映投资者对股市预期乐观,资金向权益类迁移[7] - 保险产品新发数量大幅减少,人寿保险和年金险传统产品新发减少、分红险增加,行业协会下调预定利率,推动分红型产品转型[7][3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市场新发总体情况 - 2025年7月12 - 25日,全市场新发1290款理财产品,较上期基本平稳,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55%,与上期一致[10] - 固收类产品新发1253只,占比97.13%;封闭式产品新发989只;理财公司新发962只,占比74.57%,较上期提高,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61%为最高[10] 新发市场趋势总结 - 产品类型特征: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高,“固收+”型为主,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保守,倾向稳定收益产品[16] - 期限选择特征:1年(不含) - 3年(含)期限产品占比最高,投资者关注长期配置,可锁定较高收益率,发行机构利于资产配置和降低流动性风险[19] 代表性新发理财产品分析 - 华夏理财固定收益增强型封闭式理财产品181号:华夏理财发行,公募产品,面向个人和机构,中低风险,固收+性质,期限1092天,业绩比较基准3.40% - 5.40%,可分红[20] - 浦银理财益臻封闭式18号理财产品:浦银理财发行,私募产品,面向个人,中低风险,固收+性质,期限440天,业绩比较基准2.40% - 4.20%,覆盖主要省市[21] 基金产品 新发基金市场总体情况 - 2025年7月12 - 25日,全市场新成立公募基金69只,发行规模490.89亿份,较上期增长62.83%,第3周新发份额多于第2周[7] - 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新发份额大增,分别增加280.86%和539.03%,股票型占比48.62%成主导类型[7] 基金新发规律总结 - 股票型基金代替债券型基金成新发主导,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受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政策支持等因素驱动,与股市上涨形成正循环[24] - 热门行业主题赛道吸引资金布局,新发权益基金多聚焦“人工智能”“科创板”“港股通科技”等高景气赛道[25][26] 代表性新发基金产品分析 - 汇添富稳惠6个月持有A(024582.OF):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中债AA+信用债指数+可转债”策略,发行规模37.41亿份,“固收+”契合避险需求,管理人有优势[27] - 华宝沪深300自由现金流联接A(024367.OF):被动指数型基金,跟踪“自由现金流”因子,发行规模26.97亿份,筛选现金流健康企业[27] 保险产品 人寿保险 - 2025年7月12 - 25日,新发12款人寿保险,较上期下降29.41%,传统型寿险新发3款,占比降至25.00%,分红型从6款增至7款,占比58.33%,万能型从3款降至2款[7][32] 年金保险 - 新发产品从19只降至6只,传统型年金从12只骤减到3只,分红险从6只降至3只,万能型连续四期无新发[7][33] - 近期销售的年金保险产品有中信保诚、同方全球、合众人寿等公司的多款产品[33]
这类产品以4.63%的收益率领跑!上半年理财产品月度榜单解析
中国证券报· 2025-07-29 07:57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结构优化,收益和风险中枢水平下移,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实施及监管强化"质量重于规模"导向是主要原因 [1] - 中国证券报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合作推出理财产品月度榜单,上榜产品实现显著累计超额收益 [1] - 定开混合类产品收益表现最佳(年化收益率4.63%),但波动明显;定开"固收+"类和最短持有期"固收+"类产品风险调整收益出色 [1] - 系统重要性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产品规模及数量居首位,上榜频次显著高于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 [1] 样本数据说明 - 2025年上半年筛选样本数据6715只(不含日开型固收类和混合类产品) [2] - 定开"固收+"类产品数量4400只规模2.05万亿元,定开纯债固收类271只0.20万亿元,定开混合类359只0.07万亿元 [2] - 最短持有期"固收+"类1363只3.71万亿元,最短持有期纯债固收类322只1.34万亿元 [2] 各类产品表现对比 - 定开混合类上榜产品年化收益率4.63%远超市场均值2.69%,但波动率3.28%高于均值1.98%,夏普比率1.29优于均值0.82 [3][6] - 定开"固收+"类上榜产品年化收益率2.63%超市场均值1.25%两倍,夏普比率1.68显著高于均值0.85 [3][4] - 定开纯债固收类上榜产品年化收益率2.17%优于均值1.89%,波动率0.57%低于均值1.63%,夏普比率1.59高于均值1.05 [3][5] - 最短持有期"固收+"类上榜产品年化收益率2.98%高于均值2.14%,夏普比率1.78优于均值1.56 [3][6] - 最短持有期纯债固收类上榜产品年化收益率2.05%略超均值1.96%,夏普比率1.45略低于均值1.57 [3][6] 明星产品案例 - 北银理财京华远见基础设施公募REITs京品1号4次上榜,年化收益率和夏普比率显著优于平均水平 [4] - 阳光橙量化对冲1号5次上榜,年化收益率7.34%夏普比率2.62 [6] - 宁银理财宁享转债增强固收类理财2号4次上榜,年化收益率4.11% [6] - 施罗德交银理财得润固收金选21天持有期产品5次上榜,各项指标优于平均水平 [6] 机构表现梯队 - 系统重要性银行梯队:招银理财上榜9次,兴银理财31次,中银理财10次 [7] - 城商行梯队:杭银理财上榜10次居首,青银理财6次,徽银理财5次 [7] - 农村金融机构梯队:渝农商理财上榜12次表现最优 [7]
纯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回调 业内认为债市调整空间有限
证券日报· 2025-07-29 00:52
债市调整与银行理财收益率变化 - 7月份银行理财收益率呈现"先升后降"态势 纯固收类产品收益率降幅尤为明显 [1] - 截至7月28日理财产品近7日平均年化收益率3% 较6月底下降42个基点 纯固收类产品年化收益率降至2.23% 较6月底减少54个基点 [2]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7月初1.65%升至7月25日1.74% 债券价格下跌导致理财产品净值回撤 [2] 债市未来走势分析 - 下半年债市大幅下跌可能性较小 因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基调 经济基本面需要利率维持低位运行 [2] - 债市趋势性回调风险较低 年内经济基本面仍利好债市 货币政策预期维持偏宽松基调 下半年仍有总量宽松操作空间 [3] - 近期债市波动主因是风险偏好回升对债市的压制 以及前期交易拥挤引发的回调 [3] 银行理财行业应对策略 - 理财子公司需积极升级产品体系 通过"固收+"策略增厚收益 理财产品增配权益性资产的趋势已逐渐形成 [1] - 理财子公司正拓展"固收+"策略 增配权益和衍生品 并通过浮动费率产品绑定投资者利益 [4] - 多家理财子公司通过官方渠道发声 认为债市进一步调整空间有限 建议投资者继续持有 [3] 投资者配置建议 - 建议缩短投资久期 优先选择每日开放型或1个月以内定开产品 [4] - 分散产品类型 降低纯固收类占比 增配现金管理类及含权益资产的混合类产品 [4] - 关注信用债ETF等工具 以替代部分直投债券头寸 平衡流动性与波动风险 [4] 长期收益率展望 - 债市企稳后收益率有望小幅回升 但股市分流效应及商品价格波动可能抑制反弹空间 [4] - 中长期受低利率环境压制 预计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中枢维持在2%至2.5% [4] - 收益空间收窄或成常态 与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相呼应 [4]
2025年理财半年报点评:规模扩张下的结构转型
中泰证券· 2025-07-28 22: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存款利率下降、存款搬家背景下理财市场稳步扩容,但产品收益率明显回落,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持续收缩,信用债占比小幅回落,积极配置科创债ETF等资产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理财产品存续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194家银行机构和32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4.18万只,较年初增加3.78%,同比增加4.54%;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38%,同比增加7.53% [9] - 理财公司存续规模27.48万亿元,占全市场比例89.61%,同比增长12.98%;银行机构存续规模3.19万亿元,同比下降24.04% [9] 产品结构情况 - 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4.82万亿元,占比80.93%,较年初微升0.13个百分点;封闭式产品规模5.85万亿元,占比19.07% [6][9] - 开放式产品中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6.40万亿元,占开放式产品比重25.79%,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14.55% [6] 产品收益率情况 - 2025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12%,较2024年上半年的2.80%下滑68bps、较2024年末的2.65%下降53bps [9] 资产配置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32.97万亿元,债券类资产(含债券、同业存单)规模18.33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55.60% [10] - 持有信用债规模12.79万亿,占总投资资产的38.79%,较去年同期下降2.34个百分点;利率债0.99万亿,占总投资资产的3.01% [10] - 其他资产中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24.8%,拆放同业及债券买入返售占比6.6%,公募基金占比4.2% [10] - 7月以来多只理财产品积极参与科创债ETF产品认购,从10只科创债ETF产品披露的前十大持有人来看,理财产品占比达到了3.57% [10] 长期变化情况 - 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由2024年末的23.9%升至2025年中的24.8%;权益类资产占比延续下行趋势,2025年中占总投资资产的2.40% [10] - 债券及同业存单占比在2021年末68.39%的高点后逐步调整,2025年中稳定在55.60% [10]
上半年理财产品发行量同比增幅超40%,短期限开放式成发力方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5:29
行业趋势 - 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行业在流动性充裕背景下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提升理财产品吸引力,促使部分存款资金流向理财领域,产品发行量同比上涨超40%至10941只[1][2] - 行业整体策略转向多资产多策略布局以增厚收益,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发行比例提升,分别达223只和7只[1][4] - 产品结构呈现短期化、开放式转型特征,1月以内期限产品占比突破20%达22.2%,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同时开放式产品比例升至40%[4][5] 产品发行 - 股份行理财公司华夏理财以820只新发产品数量领先同业,兴银理财、光大理财均超700只,国有行中交银理财536只,城商行宁银理财375只[2] - 固收类产品仍占主导地位但占比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至97.4%,公募型产品维持90.6%的市场主体地位[4] - 业绩比较基准持续下行,1月以内期限产品定价在2025年6月跌破2%至1.88%,2年以上期限产品出现定价倒挂现象[7][8] 市场规模 - 2025年上半年新发产品整体募集规模达17579.06亿元,但单品平均募集规模同比下滑13.5%至2.69亿元[8] - 募集规模前十产品合计达823.2亿元同比上涨24.88%,但百亿级产品仅信银理财"安盈象固收稳利14个月"系列一款[1][9] - 头部机构竞争加剧,光大理财"阳光金丰利"系列、中银理财ESG产品等新晋单品表现突出,上榜产品以中低风险、封闭式、固收类为主[9][11]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点评:2Q平稳收官 下半年还有哪些关注点?
新浪财经· 2025-07-27 20:29
规模变化 - 25Q2末理财余额30.67万亿,较年初增长2.4%,上半年增量0.72万亿 [1] - 2Q单季理财规模增量1.53万亿,低于上年同期1.89万亿但高于2021-23年0.64万亿的中枢 [1] - 现金管理类理财2Q末余额6.4万亿,较年初减少0.9万亿,在开放式产品中占比25.8% [6] 产品特征 - 开放式产品上半年规模增量0.62万亿,贡献总增量的86.1%,2Q末占比80.9% [5] - 最小持有期型和每日开放型产品贡献2Q开放式产品增量的71%和31.2% [5] - 封闭式产品平均期限拉长至377-489天,1年以上产品占比72.9% [5] - 固收类产品占比97.2%,规模29.81万亿,混合类和权益类分别增长400亿和100亿 [8] -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余额200亿,较年初增加100亿 [9] 资产配置 - 债券类资产18.33万亿,占比55.6%,信用债和同业存单分别下降4200亿和900亿 [11] - 现金及银行存款8.18万亿,占比24.8%,较年初增加5000亿 [11] - 公募基金配置1.38万亿,季内大增4500亿,占比4.2% [12] - 利率债持仓较年初增加2400亿至9900亿,年内或突破1万亿 [11] 理财公司动态 - 理财公司产品规模27.48万亿,占比89.6%,较年初提升1.8pct [4] - 已开业理财公司32家,母行代销占比65%-67%,全市场代销机构569家 [4] 收益率表现 - 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12%,现金管理类理财6月近7日年化收益率1.45% [2][6] - 固定收益类理财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2.6%,显著高于现金管理类产品 [6] 市场趋势 - 存款"降息"推动资金流向理财,但5月增量2000亿低于去年同期3900亿 [3] - 估值整改接近尾声,"真净值"模式或加剧收益波动 [14] - 理财机构评级将侧重资管能力,含权产品占比和达基率成考核重点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