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科技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软江图灵中小微企业智能融资服务链平台丨数字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新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6-26 15:23
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 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发展瓶颈,传统金融机构依赖抵押担保的信贷模式与轻资产运营特性存在矛盾 [1] - 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剧了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1] 平台创新模式 - 构建"数据增信+智能匹配+政策贴息"三位一体的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 [1] - 建立企业"数据资产账户",归集整合12类政务数据与公共事业数据 [3] - 应用隐私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构建多维度企业信用评估模型 [3] - 创新"数据质押"融资模式,允许企业使用政务数据资产作为补充增信依据 [9] 智能融资导航系统 -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分析企业经营数据,建立"一企一策"金融产品推荐机制 [5] - 实时比对上百家金融机构的数千种金融产品,综合考虑多维度因素实现精准对接 [5] - 使企业融资需求响应时间平均缩短60%,首贷成功率提升45% [5] - 显著改善初创型企业融资可及性,解决"首贷难"问题 [5] 政银企协同平台 - 实现财政贴息政策智能化落地,自动比对申报条件与政务数据完成资格核验 [7] - 确保科创、外贸等重点领域企业优惠政策精准直达 [7] - 通过数据透明化有效防范政策套利行为 [7] 平台成效 - 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平均降低20% [11] - 年服务企业超过3万家 [11] - 某市推广后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年增长率达28% [11] - 构建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 [11] 未来发展 - 扩大数据归集范围,纳入产业链、供应链数据 [11] - 深化AI技术应用,开发预测性风控模型 [11] - 探索跨区域数据协同机制,促进金融资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 [11]
跨境支付通上线,稳定币赛道爆发!恒生电子、四方精创、海联金汇齐涨,机构称头部玩家将受益
金融界· 2025-06-26 08:24
市场表现 - H股市场OSL集团6月25日收盘上涨16.07% A股市场恒生电子、新国都、京北方、四方精创和海联金汇分别上涨7.34%、14.42%、10.03%、1.11%和9.98% [1] 政策与牌照动态 - 国泰君安国际控股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升级证券交易牌照 新增虚拟资产交易服务权限 客户可直接交易加密货币及稳定币 [1] - 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联合启动"跨境支付通" 实现内地与香港支付系统对接 6月22日正式上线 [1] 行业分析 - 稳定币填补传统金融与加密资产间连接空白 提升交易稳定性及跨境支付能力 核心意义在于提供数字化高效流通方式而非取代法币 [2] - 香港和美国稳定币法案出台提高监管确定性 行业加速发展 头部合规发行商受益 [2] 公司布局 - 恒生电子以金融科技全产业链能力为基础 通过"底层技术+生态协同"切入稳定币赛道 [2] - 四方精创聚焦稳定币及跨境支付技术基建 成为核心技术服务商 [2] - 拉卡拉依托支付终端和跨境网络 通过"牌照+技术+场景"布局稳定币领域 [2]
一个月上百篇研报57场路演 稳定币在资本市场“火出圈”
华夏时报· 2025-06-25 20:14
虚拟资产交易服务获批 - 国泰君安国际获香港证监会批准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当日股价最高涨幅达198% [2] - 该涨幅刷新金融科技股单日涨幅纪录 [2] 稳定币概念市场表现 - 6月内稳定币概念板块整体展现强劲势头 恒宝股份月涨幅88% 四方精创月涨幅84% [2][4] - 多只相关个股月涨幅超20% 包括恒生电子 雄帝科技 数字认证 拉卡拉等 [4][5] - 资金竞相追逐稳定币概念股 部分个股月内已接待上百家机构调研 [2][6] 券商研究动态 - 6月内51家券商发布158篇稳定币研报 一周内达104篇 [3] - 研究视角多元 涵盖跨境支付重构 RWA代币化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等 [3] - 华龙证券指出稳定币主要应用场景为跨境支付与RWA [3] - 国信证券认为国际支付 美股代币化和AI Agent是重要推进赛道 [3] 产业链分析 - 中金公司指出相关企业包括银行IT服务商 电信运营商 加密货币交易所等 [4] - 天风证券梳理核心受益环节为发行与储备管理 区块链基础设施 支付与金融服务等 [4] 监管政策进展 - 美国通过《GENIUS法案》建立联邦层面监管框架 [6] - 欧盟《加密资产市场法案》将于2024年12月生效 [6] - 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1日实施 将启动牌照申请 [6] - 央行行长潘功胜指出稳定币缩短跨境支付链条 [6] 上市公司布局 - 京北方参与数字人民币系统建设 月内接待107家机构调研 [6][7] - 宇信科技获澳门科技基金支持开展Web3支付研究 接待73家调研 [6][7] - 天阳科技推广稳定币充值信用卡产品 [7] - 蚂蚁集团与协鑫能科成立合资公司探索能源AI与RWA结合 [7] - 朗新集团深化与蚂蚁数科在RWA方面合作 [7] 行业竞争格局 - 稳定币市场三股竞争力量:传统金融机构 加密货币原生公司 科技类公司 [7] - 加密货币公司起步早执行力强 传统金融机构合规能力强 科技公司有场景优势 [7]
蚂蚁抢滩金融大模型
华尔街见闻· 2025-06-25 16:01
大模型在金融业的应用趋势 - 大模型在金融业的应用从探索期迈向实践期,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已融入核心业务流程和复杂业务场景 [2] - 2023年金融AI应用多在C端客服,2024年进入核心业务领域如理财、保险理赔,建设节奏转向业务升级和战略重构 [3] - 2024年是Agent元年,智能体从数字助手向数字员工演进,突破大模型价值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3] 金融AI落地的关键挑战 - 金融机构面临大模型不懂金融、仅达"实习生"水平,以及安全合规、ROI预期不明等瓶颈 [3] - 金融行业对数据与AI关系不清晰时不敢使用大模型,训练投入大导致行动迟疑 [3] 金融智能体成功落地的核心要素 - 需构建机构专属金融大模型作为智能大脑,而非移植通用模型 [4] - 需实时感知金融市场动态并建立机构知识库,AI需支持业务分析与决策 [4] - 必须确保金融大模型和智能体的安全合规性及专业性 [4] 蚂蚁数科的金融AI实践路径 - 四类落地路径:大模型中台赋能应用、AI原生手机银行、业务场景效率提升、全行级战略重构 [5] - 支持大地保险打造大模型AI中台,覆盖70+智能应用 [5] - 商业模式支持私有化部署、SaaS订阅及效果计费,灵活适配金融机构需求 [5] 金融智能体解决方案布局 - 联合金融业推出百余智能体解决方案,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包括财富管理、营销增长等场景 [6] - AI大模型落地是业务战略重塑,驱动组织升级而非简单IT采购 [6] 金融机构合作模式差异 - 国有银行以自建智能体为主,与公司在技术层面查漏补缺 [8] - 股份制银行和头部城商行从IT或业务场景切入,区域性银行采用分层合作降低前期投入 [9] AI落地的组织与战略要求 - AI落地需一把手工程推动全行级重构,部分银行通过切片方式局部启动 [10] - 大模型价值需从业务侧发起,突破组织阻力 [10] 金融大模型的发展阶段与迭代 - 金融大模型需长期迭代知识工程和金融工具集,无法一蹴而就 [11] - AI是长期赛跑,持续迭代才能保持竞争力 [11] 技术瓶颈与解决方案 - 金融大模型存在幻觉问题和合规安全挑战,需优化提示词和强化学习 [13] - 采用脱敏、拆分学习或行业云方案解决数据安全矛盾 [17] 蚂蚁的技术与产品布局 - 基座模型包括通义2 5、千问3和自研模型,重点训练金融垂类大模型 [14] - 智能体具备金融工具集,从辅助角色向autopilot演进 [14] - 将推出独立金融大模型产品,降低金融机构AI建设难度 [19] 云与AI的协同生态 - 合并AI与云板块,打造端到端AI产品体系,推动"云原生"向"AI原生"转型 [20] - 结合金融云合作基础和AI技术经验,提供特色解决方案 [20]
校企共研创新领域 小赢科技联合国内高等院校深探数字金融
新京报· 2025-06-25 14:30
数字金融实验室成立 - 小赢科技与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联合共建"数字金融实验室",聚焦数字金融领域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 [1][2] - 实验室旨在突破技术壁垒,整合高校科研资源与企业实战经验,推动产教融合与数智化发展 [2] - 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科强调实验室将依托高校学科优势与企业实践,打造湾区影响力的产学研平台 [2] 小赢科技的战略定位 - 公司成立于2014年,定位为中国领先的金融科技集团,以"科技传递金融温度"为理念,重点服务小微企业群体 [3][5] - 总裁李侃表示数字金融实验室是公司践行深圳精神(开放、包容、汇聚、拼搏)的新起点,旨在构建可持续金融生态 [3] - 通过"人机协同"风控模式(AI效率+人工纠偏)平衡风险与温度,解决小微企业碎片化数据融资难题 [5] 数字金融行业趋势 - 圆桌论坛共识显示数字金融从"工具创新"转向"价值重构",重塑金融服务覆盖范围(如偏远地区农民、街边小店) [4] - 行业通过技术破壁与普惠共生推动生态突围,例如支付方式变革与信用积累模式创新 [4] - 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邱志刚指出实验室将聚焦"理论到场景最后一公里",激活大湾区"科技-外贸-金融"协同优势 [6] 产学研合作规划 - 三方计划在人工智能应用、金融风险建模、数字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课题+实践合作,吸纳高校学者与企业技术骨干组成跨界团队 [7] - 实验室定位为"学术前沿连接器"与"产业动能激活器",推动最新金融数学与AI成果落地 [6][7]
稳定币概念探底回升 京北方直线涨停
快讯· 2025-06-25 11:03
稳定币概念市场表现 - 稳定币概念日内探底回升 京北方直线拉升涨停 [1] - 吉大正元实现3连板 新国都涨幅超10% [1] - 兆日科技 御银股份 翠微股份 拉卡拉等个股跟涨 [1] 牌照升级事件驱动 - 国泰君安国际获香港证监会批准 将证券交易牌照升级为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牌照 [1] - 升级后客户可直接在平台交易加密货币及稳定币等虚拟资产 [1]
稳定币概念股走势分化上市公司密集回应
证券时报· 2025-06-25 02:40
稳定币监管与市场热度 - 5月美国和中国香港接连就稳定币监管立法 引发市场关注 [1] - 陆家嘴论坛上稳定币成为热议话题 [1] - 万得稳定币指数6月23日和24日分别上涨8.39%和1.38% 迭创新高 [1] - 个股走势分化 海联金汇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 翠微股份、恒宝股份、京北方涨幅超5% 拉卡拉、四方精创、楚天龙、雄帝科技跌幅超4% [1] 上市公司业务布局 - 京北方6月迎接103家机构调研 计划凭借数字货币全栈服务能力探讨稳定币业务机会 [1] - 中科金财计划与银行合作探索稳定币业务 利用合作方全球资产拓展应用场景 [2] - 楚天龙推动数字货币桥落地场景研发 保持对稳定币底层技术的储备 [2] - 四方精创FINNOSafe平台支持稳定币发行及交易 加强与持牌机构沟通 [3] - 海联金汇具备为稳定币支付链服务的技术能力 但无直接相关收入 [3] - 神州信息研究稳定币技术特征 探索应用场景拓展增量业务 [3] - 天阳科技与境外机构合作探索稳定币在跨境支付和虚拟信用卡领域的落地 [3] 行业技术发展 - 多家公司披露在稳定币相关技术储备和团队建设方面的积累 [2] - 行业关注点包括数字货币桥、智能合约设计、跨境结算优化等技术 [2] - 区块链、数字货币和跨境支付领域的技术积累成为公司布局稳定币的基础 [3]
稳定币概念受关注 多家A股上市公司回应市场关切
证券日报· 2025-06-25 00:38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稳定币"概念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近日,北京宇信科技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信科技")、楚天龙股份有限公司、京北方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京北方")、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金财")、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 阳宏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均被问及稳定币相关问题。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市场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稳定币特点""稳定币应用领域""企业在稳定 币领域有何探索和布局"等方面,相关上市公司对此进行了详尽解答。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丁臻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稳定币是 一种通过锚定法定货币或高流动性资产来维持价值稳定的加密货币,目前全球稳定币产业正处于'合规 化起步期'。" 京北方主要围绕稳定币发行机构、运营机构以及合作商户三个方向进行技术支持和系统建设。公司相关 负责人表示:"由于不同参与方的具体需求有所不同,公司会积极与客户沟通探讨可落地的合作模式。 公司以合规为前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商业模式创新。"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表示:"稳定币 ...
京北方(002987):数字货币先行者,技术卡位优势明显
中邮证券· 2025-06-24 19:2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服务提供商,致力于前沿科技探索与创新,主营业务分两大板块,构建多领域产品体系,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长,一季度营收增、净利润降 [3] - 公司技术储备深厚,在稳定币底层技术有储备,参与数字货币建设,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可复制迁移,研发核心产品,为稳定币应用筑牢安全底座 [4] - 公司通过差异化战略拓宽业务边界,构建多层次客户合作生态,实现跨境支付全链条渗透与生态化布局,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 [5] - 香港稳定币法案落地,激活相关领域技术服务需求,公司围绕稳定币相关方向进行技术支持和系统建设,推动RWA技术与供应链金融平台融合 [8]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42、0.48、0.5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7.66、32.49、26.9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9]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15.68元,总股本8.68亿股、流通股本8.43亿股,总市值136亿元、流通市值132亿元,52周内最高/最低价24.10 / 9.13元,资产负债率16.9%,市盈率31.36,第一大股东是拉萨永道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2] 财务情况 历史数据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6.36亿元,同比增长9.2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12亿元;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57亿元,同比增长3.74%;归母净利润为0.47亿元,同比下滑3.71% [3] 预测数据 |项目|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5186|5772|6415| |增长率(%)|11.85|11.31|11.1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361.30|418.76|505.81| |增长率(%)|15.94|15.90|20.79| |EPS(元/股)|0.42|0.48|0.58| |市盈率(P/E)|37.66|32.49|26.90| [11] 技术储备 - 高度重视前沿技术发展潜力,在稳定币底层区块链及智能合约基础技术有较深储备,参与数字货币IT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场景试点 [4] - 早在2020年参与数字人民币生态圈建设,整合多种技术研发三大核心产品,形成全链条软件产品及系统建设能力 [4] 客户生态与业务布局 - 通过差异化客户战略拓宽业务边界,构建多层次客户合作生态,实现跨境支付全链条渗透与生态化布局 [5] - 多年前协助部分客户接入SWIFT系统、CIPS系统,服务对象广泛,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 [5] - 积极拓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需求,探索与非金融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应用,推动业务创新和拓展 [7] 政策影响 - 香港稳定币法案落地,激活相关领域技术服务需求,公司围绕稳定币相关方向进行技术支持和系统建设 [8] - 推动RWA技术与供应链金融平台深度融合,借助政策红利加速业务场景落地 [8]
六省博物馆“约会”花呗上新国宝皮肤,数字技术给文物“留”新影
齐鲁晚报· 2025-06-24 11:43
产品创新 - 花呗联合6省市博物馆推出9款全新国宝皮肤,包括山东博物馆的亚醜钺、湖南博物院的大禾人面纹方鼎等珍贵文物[1][3][5] - 自2021年发起"花呗文物守护计划"以来,已累计上线30款文物皮肤,涵盖敦煌飞天图案、三星堆青铜面具等镇馆之宝[7] - 文物皮肤设计融入"吉祥话"元素,如"允许快乐随时光临"等,每日更新吸引用户互动[7] 文化传播 - 通过文物皮肤"文物身份证"专区,年轻用户已学习超过300个文物知识点[7] - 联合博物馆开设"花呗文物小课堂",以趣味答题形式科普文物知识,全网阅读量超4500万[7] - 山东博物馆表示希望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文物融入年轻人生活,助力文化传承[8] 用户互动 - 年轻用户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积极反馈,催更文物皮肤并分享集齐多款皮肤的经历[7] - 用户频繁晒出文物皮肤截图,形成"接好运"社交互动现象[7] - 产品响应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探索新技术与年轻人文化需求的结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