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传播
icon
搜索文档
【商洛】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见实效
陕西日报· 2025-06-19 06:48
乡村文明建设 - 文峪村每季度通过村民推荐、小组评议、公开公示推选孝德善行榜先进典型,并开展"孝德故事进百村"文明实践活动 [1] - 商洛市深入开展"礼、孝、俭、勤、信"新民风建设,优化社会风气,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旧俗 [1] - 文峪村将榜样事迹编成快板、小品等文艺形式传播,使孝老爱亲理念扎根,旧风气得到遏制 [2] 移风易俗实践 - 紫荆村通过墙绘宣传和实践"微课堂"常态化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培育村民责任意识 [2] - 白玉沟村设立文明礼堂作为红白事专用场地,通过"四定"规则(规矩、标准、范围、场次)减轻村民负担 [5] - 丹水社区推行新式婚礼(八抬花轿、免流水席、拒高价礼金),商洛市出台移风易俗六条措施规范宴请标准 [6][7] 基层治理创新 - 罗坡村实施积分制管理,村民凭文明行为积分兑换生活物品,建立村规民约考评文明档案 [8] - 商洛市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和积分制模式提升村民参与度,推动从"要我建设"到"我要建设"的转变 [8] 成效总结 - 紫荆村经过两年实践实现民风改善、乡村美化及群众负担减轻 [3] - 白玉沟村文明礼堂使用后减少攀比,提升村民幸福感 [5] - 商洛市整体形成文明新风浸润、新风盈野的局面 [9]
让中国科技“点亮”中国故事(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科技赋能文化表达 - 中国故事通过《哪吒之魔童闹海》《唐宫夜宴》等作品展现"中国式浪漫",并借助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科技含量"[1]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首设人工智能展区,机器人表演成为焦点,日本大阪世博会的"AI孙悟空"通过讯飞星火大模型实现多语言互动[1] - 大模型、虚拟现实、大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博体验,如《黑神话:悟空》激活传统文化叙事的感召力[1] 科技传递理念与精神 - 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运用互动装置、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生动呈现"天人合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2] - 科技赋能的"体验式叙事"有助于消弭文明理解鸿沟,增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情感共鸣[2] 表达范式转型 - 国产游戏、虚拟数字人、元宇宙等新兴载体以年轻人熟悉的语态讲述中国故事,如非遗技艺在虚拟世界焕发新生、汉服文化通过直播风靡全球[3] - 从"文化输出"到"情感共鸣"的范式转变,为中国国际形象塑造注入新动能,如国风音乐在短视频平台广为传唱[3] 科技自身作为中国故事 - DeepSeek、春晚机器人表演、亚冬会100%绿电供应等创新成果展现中国科技实力[4] - 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故事与技术创新成果共同构成中国故事的组成部分[4] 未来发展趋势 - 前沿科技普及将让更多普通人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形式更加多元化[4] - 科技助力中国故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更广,如通过个性化表达激发情感共鸣[4]
实践故事 | 创新表达 打造品牌
廉洁文化建设举措 - 湖南省永顺县万坪镇通过非遗传承人胡廷贤的竹编作品《清竹花瓶》讲述廉洁故事,将非遗文化与廉洁教育相结合 [1] - 湘西州纪检监察机关推动廉洁文化与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融合,建立"一地一品"廉洁文化矩阵 [1] - 当地树立郑培民"万事民为先"、李昌"一纸家书散家财"等廉洁楷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 - 创新采用苗歌、苗族鼓舞、花灯戏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传播廉洁文化 [1] - 运用苗绣苗画、土家织锦等非遗技艺创作富含廉洁精神的艺术作品 [1] 廉洁文化传播渠道 - 建立健全纪委监委、组织、宣传等部门协同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 [2] - 利用农村赶场、文艺下乡、院坝会等载体开展"一起赶场话清廉""院坝会上说清廉"特色活动 [2] - 创作《渔鼓说唱颂清廉》《廉洁之歌》等廉洁文艺节目 [2] - 拍摄《好家风浸润百年巴沙》《勤廉家庭幸福长》等微视频在公共场所展播 [2] - 在车站码头、公共交通、户外电子屏等公共区域展示廉洁文化作品 [2] 廉洁文化实践案例 - 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在村民服务中心墙面嵌印"秉公用权、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红色字样 [2] - 十八洞村将"德""勤""廉"理念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写入村规民约 [2] - 村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内容实时更新,确保透明公开 [2] - 开展廉洁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活动,融入机关单位、自然村落、景区园区 [2] 廉洁监督机制 - 督促各单位各行业聚焦重点领域排查化解廉洁风险 [2] - 通过廉政谈话、廉洁家访、签订廉洁承诺书等方式开展常态化监督 [2] - 持续加强廉洁文化阵地体系建设,打好廉洁文化建设组合拳 [3]
元隆雅图(002878)6月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16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05 15:1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截至2025年6月5日收盘价18.56元,单日涨幅达10.02% [1] - 换手率15.41%,成交量36.10万手,成交金额6.4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2.16亿元,占成交额33.26%,其中超大单净流入1.97亿元(占比30.35%),大单净流入1892.84万元(占比2.92%) [1] - 中单净流出9978.04万元(占比15.38%),小单净流出11601.53万元(占比17.88%)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6.85亿元,同比增长15.40% [1] - 归属净利润2476.76万元,同比下降13.74%,扣非净利润2264.87万元,同比下降13.17% [1] - 流动比率2.318,速动比率1.966,资产负债率37.29%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1998年,注册地北京市,主营业务为文化艺术业 [1] - 注册资本26098.8227万人民币,实缴资本12388.35626万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孙震 [1] 企业运营动态 - 对外投资12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644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975条,专利信息447条,行政许可13个 [2]
全国首单非遗数据资产服务信托正式发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5-31 00:05
非遗数据资产与金融创新 - 全国首笔非遗数据资产质押融资落地,全国首单非遗数据资产服务信托正式发布 [1] - 天津静象空间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社会流通增值的创新路径,为数字资产与金融等领域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1] - 南开大学将加速推动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助力现代科技赋能行业发展 [1] 非遗数据资产服务信托 - 信托业务由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承接,底层资产涵盖静象空间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数据集、"传统美术"数据集等6大数据库 [2] - 底层资产包含非结构化数据文件1万多个,经第三方资产评估公司采用成本法评估和天津数据资产登记评估中心认定,估值为436.84万元 [2] - 信托收益将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资产领域的发展 [2] 静象空间的合作与创新 - 静象空间与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民族记忆专项基金、天津师范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院、李叔同(弘一大师)IP运营方签约 [3] - 合作内容包括中国非遗技艺国际化传播、基于AI大模型的非遗应用平台开发、李叔同(弘一大师)诞辰145周年非遗纪念品开发 [3]
武汉市发布儿童友好城市IP形象和主题曲
长江日报· 2025-05-29 16:41
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IP形象之"江小科"。 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IP形象之"鹤小鸣"。 "鹤小鸣"是从黄鹤楼飞来的骑鹤少年,以悠扬笛声奏响文化传承和音,既传递着武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诗意底蕴,又化身孩子们探 索城市故事的小向导。 5月29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IP形象和主题曲正式发布。 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IP形象由"鹤小鸣""江小科""豚小宝""汉小芝"组成。四个色彩鲜活的萌趣形象同武汉儿童友好城市形象标识相互呼 应,巧妙融合武汉历史底蕴、科创精神、生态关怀与市井温情的童趣表达,通过多维角色设定,构建起儿童与城市的情感纽带。 "江小科"融合武汉"大江大湖"的灵动与"科创之城"的智慧,以"小科"之名化身未来探险家,带领孩子们在科技浪潮中探索世界、点亮 好奇心。 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IP形象之"豚小宝"。 "豚小宝"以长江精灵江豚为原型,昵称"小宝"传递守护与珍爱之意,既是武汉生态文化的萌趣代言人,更是孩子们心中拥抱自然、守 护微笑的童真伙伴。 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IP形象之"汉小芝"。 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IP形象。 编辑:熊展平 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主题曲《骑鹤少年的奇妙 ...
【深圳特区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坚定走好科技赋能文化创新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5-29 07:55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 - 论坛主题为"AI技术赋能文化发展与创新",由中宣部主办,广东省委宣传部、深圳市委宣传部、紫荆文化集团、鹏城实验室承办 [2] - 中宣部副部长王纲指出,国家综合国力是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集成,建设文化强国需坚定走好科技赋能文化创新之路 [2] - 专家讨论议题包括AIGC赋能艺术创作、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传承、大模型时代文化内容生产变革等 [2] AIGC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认为AIGC将为艺术创作带来全新机遇,发展出更强烈且充满想象力的空间 [3] -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提出大模型技术带来三重范式革命:创作大众化(如Suno AI工具降低音乐创作门槛)、生产智能化(AI替代重复性工作)、生态普惠化(实现"AI平权") [3] - 未来可能出现更多"超级个体"创意公司,一位创作者加AI工具即可具备专业团队生产力 [10] 多语言技术与文化传播 - 小红书通过大语言模型实现"一键翻译"功能,可翻译网络热梗和拼音缩写,解决国际用户语言障碍 [4] - 哈工大张民指出多语言技术(尤其是机器翻译)是突破文化传播障碍的关键,未来需聚焦"文化意蕴触达"而非仅翻译准确性 [5][7] - 跨语言能力被视为基础能力,技术+人文驱动可构建无国界社交平台 [11] 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 - 敦煌研究院的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首次国际输出,应用于缅甸蒲甘他冰瑜寺修复项目 [9] 人机交互技术创新 - 灵伴科技将AI与多模态技术结合,开发出集成光波导镜片、芯片的智能眼镜,能耗效率世界领先 [12]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文化科技齐飞 创作传播共赢
科技日报· 2025-05-28 09:49
"目前,我们推出了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利用游戏引擎和高清扫描技 术,1∶1复原了藏经洞,支持多语言,通过沉浸式体验促进敦煌文化的全球数字化传播和跨文明对 话。"5月27日,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的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平行论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 上,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透露。 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汹涌,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灿若星辰。 这些新技术为文化的创作、生产、传播、消费拓展了广阔空间,提供了无限可能。 创作变得更"聪明"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恰当使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可有效赋能各环节,进而实现提 质、生成、增效、降本。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认为,尽管在价值观、创作伦理、算力、数据、成本等多方面,AIGC发展 都面临着巨大挑战,但AIGC技术未来可能快速形成颠覆性生产能力,各界需要密切关注,牢牢把握这 一轮次技术发展为艺术创作带来的全新机遇。 "从翻译工具到文化桥梁,多语言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文化传播的可能性。"张民说,期待在技术持续 演进的基础上,将更多的中国声音,以更自然、更准确、更有情感的方式带到世界每个角落。 小红书App也正在 ...
业界热议科技赋能文化创新
新华社· 2025-05-28 00:42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文化创作带来新机遇,应坚定走好科技赋能文化创新之路 [1]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正在为艺术创作带来全新机遇,可有效赋能各环节,实现提质、生成、增效、降本的作用 [1] - AIGC技术未来可能快速形成颠覆性生产能力,要牢牢把握这一轮次技术发展为艺术创作带来的新机遇 [1] 多语言技术与文化传播 - 多语言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文化传播的可能性,中华文化传播在多语言智能系统的加持下,将聚焦"能否触达文化意蕴" [1] - 技术体系需具备情感识别能力、语义推理能力和文化迁移能力以实现文化意蕴触达 [1] - 小红书依托多模态AI模型和动态学习机制,融合自然语言处理(NLP)、光学字符识别(OCR)与计算机视觉(CV),实现从"直接翻译"到"文化适配" [2] 数字化与文化遗产保护 - 敦煌研究院推出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利用游戏引擎和高清扫描技术1:1复原藏经洞,支持多语言 [2] - "数字藏经洞"通过沉浸式体验促进敦煌文化的全球数字化传播和跨文明对话 [2]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案例 - 灵伴科技集团研发的AI眼镜借助大模型让眼镜能"看懂"世界 [2] - 腾讯研究院指出大模型重塑个体创作生态,未来会有更多小微甚至一人创意公司诞生 [2]
大湾区企业品牌峰会暨产品对接会(广州站)邀您共赴品牌盛会
搜狐财经· 2025-05-26 14:27
大湾区企业品牌峰会暨产品对接会(广州站)概况 - 活动将于2025年7月12日在广州市海珠区中州中心3楼全国县域文化科技产业湾创中心举行,由广东省商业联合会指导,广州嘉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2] - 活动规模包括展会1500-3000人及论坛100人,参会人员涵盖品牌商、贸易商、源头厂家及行业协会会员 [3] -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区域之一,广州凭借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资源优势吸引众多知名企业 [2] 活动亮点 高端对话 - 邀请不同领域行业领袖分享品牌建设、市场拓展和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 [6] - 知名学者从宏观经济、政策法规、消费趋势等多维度提供前瞻性战略指导 [6] - 圆桌论坛环节促进参会企业与嘉宾互动,探讨大湾区品牌发展机遇与挑战 [6] 成果展示 - 精选大湾区代表性品牌创新案例,展示产品设计、营销策略、用户体验等创新成果 [7] - 展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品牌建设中的应用案例 [7] - 回顾大湾区品牌企业在区域内外市场拓展的成功案例及策略 [7] 合作对接 - 提供一对一商务洽谈机会,精准对接上下游资源以拓展市场渠道 [8] - 安排项目路演及合作签约仪式,推动优质项目落地实施 [8] - 整合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媒体等资源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9] 政策解读 - 政策专家详细解读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政策,帮助企业把握政策红利 [10] - 设置政策咨询环节,专家针对企业具体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11] 活动意义 - 峰会旨在推动区域品牌协同发展,助力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2] - 为品牌企业提供拓展市场、交流合作、提升影响力的平台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