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办公用品

搜索文档
用好工具箱提振消费力 上海7月社零总额增7.8%
解放日报· 2025-08-24 10:15
上海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表现 - 7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91.38亿元 同比增长7.8% 显著高于全国3.7%的增速 [1] 商品零售额增长驱动 - 7月商品零售额1140.85亿元 同比增长9.7% 成为社零增长主要动力 [2] 文化办公用品与家电类商品表现 - 文化办公用品零售额同比大幅增长78% [2]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9.7% [2] - 1-7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累计同比增长22.4% [2] - 增长主要受夏季家电需求提升、学生假期消费及"以旧换新"政策升级推动 政策采用"国补+市补+企补"三级补贴与双渠道协同模式 [2] 金银珠宝类消费复苏 - 7月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1.5% 增速位列第三 [3] - 1-7月累计同比增长1.5% 扭转此前下滑趋势 [3] - 回暖主要受"五五购物节"和"上海之夏"等促销活动推动 部分活动提供最高10000元减1000元优惠 [3] 汽车消费市场变化 - 7月汽车消费实现年内首次正增长 [4] - 增长得益于区级补贴政策与国家补贴形成叠加效应 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 [4] - 新能源车市场零售折扣收窄 推动零售额增长 [4] 必选消费品类分化 - 1-7月粮油食品类零售额稳中有升 [5] - 服装类和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较弱或出现下降 [5] - 反映消费倾向向"刚需"商品集中 [5] 政策与市场环境支持 - 上海通过多维度政策支持和消费氛围营造提振消费 [6]
加快释放内需潜力 政策效果将继续显现
经济日报· 2025-08-21 11:19
核心观点 - 中国正通过政策举措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聚焦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 以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6] 消费潜力释放 -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 继续发挥主动力作用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零售增长:7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28.7%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13.8% 家具类增20.6% 通讯器材类增14.9% [2] - 服务消费成为新增长点: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46.1% 对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 [3] - 政策转向服务消费和民生改善 包括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育儿补贴及幼儿园费用免除 [2] - 农村消费、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旅游/体育/文化/娱乐)被列为潜力挖掘重点 [2] 投资扩张与结构优化 - "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和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 [4] - 前7个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2.6% 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8.3% [4]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15.2%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4] - 投资重点转向民生领域:教育、医疗、养老、托育和品质居住需求巨大 [4][5] - 民间投资促进政策出台 包括核电领域引入民间资本及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向民资开放 [7] 改革与市场建设 - 通过深化改革解决供需结构错配和资源要素配置效率问题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6] - 政策强调精准性和可持续性 聚焦有效益的投资和有需求的消费领域 [6] - 城乡融合与区域联动被列为释放内需潜力的关键机制 [6]
供需齐发力激活消费潜能
经济日报· 2025-08-21 08:07
博物馆内人流如织、"苏超"火爆出圈、"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今年上半年,我国内需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民生幸福的晴雨表。观察上半年消费数据,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 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信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 24.1%、22.9%;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增势较好。消费新需求加速涌现,不断 点亮细分市场新蓝海,为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活力。而供给向"新",则在持续激发消费潜能。 为顺应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北京出台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广西推出深夜食堂、夜广 西LIVE秀等特色活动,山西打造非遗国货"潮牌""潮品"……多地追"新"赶"潮",加快培育市场新动能。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努力在订单中探寻销售密码,努力读懂市场与消费者。比如,年初有家电企业推出形 似"米老鼠"的懒人洗衣机——分3个滚筒,可分别清洗鞋袜、内衣、普通衣物等,市场反响火爆。 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仍存在一些堵点。例如,银发经济市场广阔,但老年人群体在参与新型消费 时常遭遇鸿沟, ...
供需齐发力 激活消费潜能
经济日报· 2025-08-21 07:11
核心观点 -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 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消费新需求加速涌现并推动细分市场发展 供给端创新持续激发消费潜能 [1] - 释放消费潜力仍存在堵点 需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以增强消费能力和意愿 [2] 消费表现 - 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同比显著增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30.7%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25.4% 通信器材类增24.1% 家具类增22.9% [1] - 服务类消费增势良好: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及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表现突出 [1] 新消费趋势 - 细分市场涌现新需求:懒人洗衣机等创新产品获市场火爆反响 [1] - 多地推动消费升级:北京出台时尚消费专项行动 广西推出深夜食堂等特色活动 山西打造非遗国货潮牌 [1] 现存挑战 - 银发经济遭遇消费鸿沟:健身场馆以年龄为由拒绝老年人办卡 旅行社对老年人设置特殊条款 [2] 政策导向 - 供给端需提升质量与优化消费环境 需求端需增强消费能力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 - 需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以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2]
前7月安徽省“三驾马车”两增一降
国际金融报· 2025-08-20 20:06
消费市场表现 - 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932.1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5% [1] - 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大幅增长53.7%,通讯器材类增长52.2%,家用电器类增长21.2% [1] - 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2.0%,日用品类增长11.3%,家具类增长10.5% [1] -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22.1% [1] - 7月单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 [1] 对外贸易数据 - 1-7月进出口总额5434.1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出口3647.3亿元增长13.8%,进口1786.8亿元增长14.8% [1] - 对欧盟进出口增长17.3%,对东盟进出口大幅增长35.7%,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14.6% [1] -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6.7%,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51.7%,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1] - 7月单月进出口总额增长8.5%,其中出口增长5.6%,进口增长14.5% [1] 投资结构变化 - 1-7月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7%,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0.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5% [2]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8%,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4.4%,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8.1%,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5.1% [2] -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3.3% [2] -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5.3%,其中信息服务业投资大幅增长78.2%,研发与设计服务业投资增长85.7% [2] - 绿色能源投资显著增长,水力发电投资增长113.8%,太阳能发电投资增长84.6% [2]
21社论丨发力国内需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06:35
国民经济总体态势 - 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仍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以释放内需潜力并促进双循环[1] -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低于前值6.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 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5%[2] 消费表现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 较6月4.8%和5月6.4%持续放缓[1] - 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0% 低于前值5.3% 但部分品类表现亮眼: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28.7% 家具类增20.6% 通讯器材类增14.9%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13.8%[1] - 餐饮收入增长疲软 7月仅增1.1% 较6月0.9%略有回升但远低于5月5.9%[1] - 第三批690亿元中央财政消费补贴8月到位 第四批将持续至年底 育儿补贴政策(每孩每年3600元)和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免除政策将释放消费能力[2][3] 投资表现 - 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 较1-6月回落1.2个百分点[1] - 制造业投资减速1.3% 基建投资减速1.4% 地产投资减速0.8%[1] - 地产行业持续调整 基础设施投资需加快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效率[3] 出口表现 - 7月出口同比增长7.2% 高于前值5.9% 保持超预期增长态势[1][2]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存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虽趋缓但未消除[2] 政策与市场影响 - A股自6月起走出慢牛行情并创年内新高 形成财富效应增强投资者信心与消费动力[2] - 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财政贴息 以鼓励服务业消费[3] - 高温暴雨等短期因素影响7月数据 后续增量宏观政策有望促进有效投资和内需释放[3]
7月零售、投资环比意外转负
华西证券· 2025-08-15 19:33
生产与需求端表现 - 7月工业增加值与服务业生产指数加权同比增速从6月的6.3%放缓至5.8%,但仍高于去年同期的4.9%[1] - 需求端指标(投资、零售、出口交货值)加权同比增速放缓3个百分点至-0.1%,与生产端增速差达5.8个百分点,创近年新高[1] - 7月工业产销率97.1%,同比低0.2个百分点,跌幅略优于6月的0.3个百分点[1] 出口与工业拉动 - 7月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从6月的4.0%大幅放缓至0.8%,对工业增加值的拉动仅0.09个百分点,贡献度下降30%+[2] - 8月上半月对美发船吨位同比从7月末的15%+降至-7%,预示出口继续放缓[2][13] 零售与消费政策 - 7月零售同比增速从6月的4.8%降至3.7%,其中国补相关汽车零售增速从4.6%转负至-1.5%,拖累整体零售0.4个百分点[3] - 新一轮690亿元国补资金8月下达,或对8-9月零售形成支撑[3] 投资与天气影响 - 1-7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从1-6月的1.6%放缓至5.3%(剔除地产),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速从17.3%降至15.2%[4] - 7月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从-0.1%恶化至-5.3%,基建、制造业、地产投资分别放缓7.0、5.3、4.1个百分点,极端天气或为主要扰动[4][16] 地产市场与政策预期 - 7月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为-7.8%和-14.1%,环比降幅45.8%和47.5%,均弱于2021-2023年均值[5][18] - 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跌幅扩大至1%,9-10月或为地产宽松政策窗口期[5][21] 经济数据与政策展望 - 7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年化增速4.7%,零售和投资年化增速分别为-1.7%和-7.3%,需求不足矛盾加剧[6] - 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进入落地期,后续增量政策或需观察外需变化[8] 金融市场动态 - 股市流动性牛市特征明显,需关注中证2000指数走弱可能预示风格切换至大盘股[8] - 债市长端利率受风险偏好压制,但资金利率低位支撑其定价中枢[9]
财政资金精准发力,“两新”政策持续显效
人民日报· 2025-08-04 10:46
政策效果与数据表现 - 上半年"两新"政策在提振消费、扩大投资、促进转型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1] -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2.8亿人次申领补贴,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4]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长30.7%,文化办公用品增25.4%,通信器材增24.1%,家具增22.9%[4] - 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增速高于去年全年1.5个百分点[4]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4.5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6%[4] 消费升级与供给优化 - 中央财政对12大类耐用消费品实施精准补贴,聚焦绿色、智能、安全升级方向[6] - 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占比超90%,AI眼镜成交量同比激增10倍,智能影像设备销量增长30%[6] - 2025年设备更新支持资金规模增至2000亿元,覆盖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6] - 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1.4万亿元,企业设备改造投入可按10%比例抵免应纳税额[6] 政策实施机制 - 省级财政部门需在30日内制定资金分配方案,市县财政部门30日内将资金细化到具体项目[7] - 多部门协同监管:发改委优化支持领域清单,财政部强化资金监管,商务部监测市场动态,市场监管总局严把质量价格关[7] - 形成"中央+地方+企业"三重让利格局,各地实施特色化方案激发消费热情[8] - 建立"资金监管-市场监测-质量追溯"全链条防护网,有效遏制骗补套利行为[8] 后续政策部署 - 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第四批同等规模资金将于10月发力[9] - 政策将进一步聚焦重点产品设备,丰富支持手段,构建更新换新长效机制[9] - 严格全链条监督管理,防范项目和资金风险[9]
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将于10月下达
新浪财经· 2025-08-01 11:14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资金安排 - 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 将于10月份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资金 完成今年3000亿元资金下达计划[1] - 今年1月和4月已分两批预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62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2]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从去年1500亿元增加到今年3000亿元[2] 政策实施效果数据 - 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 其中以旧换新相关消费品零售额改善明显[3] -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速307% 文化办公用品类254% 通讯器材类241% 家具类229%[3] - 截至上半年以旧换新共带动销售额超29万亿元 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3] 消费市场发展态势 - 上半年的消费态势在下半年会得以持续 消费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消费环境[3] - 外部不确定性明显增大背景下 提振消费是政府首要任务 以旧换新政策在提振消费中扮演重要角色[2]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制定提升消费能力 增加优质供给 改善消费环境专项措施[2] 后续政策支持方向 - 着力推动增强消费能力 加快落实稳就业稳经济举措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4] - 聚焦文化旅游 体育赛事等服务消费以及养老 医疗 托育等生活服务[4] - 持续优化消费功能 积极培育国货潮品 发展人工智能家庭消费 完善充电桩 商贸物流体系等消费基础设施[4]
“国补”来了!第三批690亿元资金下达
搜狐财经· 2025-07-30 19:37
政策资金支持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2025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1] - 计划于10月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继续支持该政策 [1] 政策实施效果 - 全国已有2.8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 [1] - 政策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1.6万亿元 [1] -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长30.7% [1] - 文化办公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5.4% [1] - 通信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长24.1% [1] - 家具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9% [1] - 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 [1] - 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 [1] 后续工作安排 - 推动地方分领域分时段细化资金使用计划 [2] - 优化补贴发放方式确保资金均衡用到年底 [2] - 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 [2] - 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经营防范"先涨后补"等风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