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命科学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华创医药投资观点、研究专题周周谈:第124期医药行业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综述-20250504
华创证券· 2025-05-04 20: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前医药板块估值和公募基金(剔除医药基金)配置均处于低位,考虑宏观环境因素积极恢复和大领域大品种拉动效应,对2025医药行业增长保持乐观,投资机会有望百花齐放 [9] - 创新药看好从数量逻辑向质量逻辑转换,关注国内差异化和海外国际化管线及能兑现利润的产品和公司 [9] - 医疗器械关注影像类设备招投标回暖、家用器械补贴与出海、发光集采后国产替代、骨科与神经外科集采后增长、海外去库存后新订单等机会 [9] - 创新链海外投融资有望回暖,国内有望触底回升,CXO产业周期向上,生命科学服务行业需求复苏、供给端出清、国产替代是大趋势 [9] - 医药工业特色原料药行业成本端有望改善,关注重磅品种专利到期新增量和纵向拓展制剂兑现期企业 [9] - 中药关注基药目录、国企改革、新版医保目录解限品种、OTC企业及潜力大单品等机会 [11] - 药房看好处方外流提速和竞争格局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 [11] - 医疗服务反腐和集采净化环境,民营医疗综合竞争力有望提升,关注中医、眼科等细分赛道龙头 [11] - 血制品行业中长期成长路径清晰,供给和需求端有弹性,关注相关企业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上涨0.54%,跑赢沪深300指数0.98个百分点,在中信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8位 [6] - 本周涨幅前十名股票为艾迪药业、倍益康等,跌幅前十名股票为普利退、江苏吴中 [6] 整体医药行业 - 2024年医药板块可比公司收入同比 -0.9%,归母净利润同比 -8.5%,扣非净利润同比 -8.3%;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 -4.5%,归母净利润同比 -11.4%,扣非净利润同比 -17.1% [16] - 2024年医疗器械板块收入增速最快,中药板块收入下滑最多;2025年一季度创新链收入增速最快,制药工业收入下滑最多 [16] 制药工业 创新药企 - 2024年A股创新药板块收入565.3亿元,同比增加34.1%;归母净利润51.5亿元,扣非净利润38.1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134.4亿元,同比 -18.4%;归母净利润8.4亿元,扣非净利润7.0亿元 [18] - A股多家创新药企扭亏,从中期看国产创新药在国际市场表现良好,建议关注产品管线研发进展和产品落地投资机会 [18] 制剂板块 - 2024年制剂板块收入同比 -0.7%,归母净利润增速5.2%,扣非净利润增速15.7%;2025Q1收入同比 -5.4%,归母净利润同比 -7.2%,扣非净利润同比 -5.9% [21][22] - 2024年院内刚需属性较好,部分创新转型公司迎来创新收获;2025Q1收入端受季节性需求和集采、价格治理影响承压,利润端剔除科伦后表现相对平稳 [22] 血制品 - 2024年血制品板块收入同比 -1.4%,归母净利润增速14.5%,扣非净利润增速13.8%;2025Q1收入同比2.9%,归母净利润同比 -15.7%,扣非净利润同比 -5.4% [26] - 2024年供给端采浆加速,需求端静丙景气且新品销售增加,利润表现亮眼;2025Q1主要品种库存高、价格承压,但行业长期有配置价值 [26] 原料药 - 2024年原料药板块收入增速7.1%,归母净利润增速42.8%,扣非净利润增速48.4%;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 -0.9%,归母净利润同比28.4%,扣非净利润同比30.3% [29] - 25年以来主业需求有韧性,新品种法规市场放量,集采内药品拉动制剂一体化企业收入,建议关注相关主线和企业 [29] 中药 - 2024中药板块收入同比下降4.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4.1%,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0.5%;25年1季度收入同比下降8.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3%,扣非净利同比下降9.4% [33] - OTC中药四类药降速、高值消费中药承压、刚性品种稳健增长;处方中药口服品种分化,创新中药延续放量 [33] - 中药板块长期成长逻辑未变,短期影响消化进入尾声,后续有望企稳恢复,看好相关方向 [33] 医疗器械 - 2024年医疗器械板块可比公司收入增速 +1.0%,归母净利润同比 -14.7%,扣非净利润同比 -12.1%;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 -5.7%,归母净利润同比 -11.8%,扣非净利润同比 -16.4% [37] - 2024年受反腐和设备更新延迟影响,2025年一季度受清库存、检测需求下滑、医保控费和税率调整影响 [37] - 医疗设备25Q1招投标量恢复但企业去库存,家用器械有增长;体外诊断发光企业国内收入承压但出海高增长;高值耗材骨科和神经外科业绩增长,电生理稳健;低值耗材海外业务恢复增长,国内情况好转 [38]
华创医药周观点:医药行业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综述2025/05/04
行情回顾 - 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上涨0.54%,跑赢沪深300指数0.98个百分点,在中信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8位 [5] - 本周涨幅前十名股票为艾迪药业、倍益康、伟思医疗等,跌幅前十名股票为普利退、江苏昊中、立方制药等 [5] - 医药板块本周表现分化明显,涨幅最高达19.49%(艾迪药业),跌幅最大达-71.89%(普利调)[4] 板块观点和投资主线 - 当前医药板块估值处于低位,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配置也处于低位,对2025年行业增长保持乐观 [8] - 创新药行业正从数量逻辑向质量逻辑转换,看好国内差异化和国际化管线 [8] - 医疗器械领域设备招投标量回暖明显,家用医疗器械市场有补贴政策推进 [8] - 创新链(CXO+生命科学服务)海外投融资有望持续回暖,国内投融资底部盘整有望触底回升 [8] - 特色原料药行业成本端有望改善,估值处于近十年低位 [8] 行业财务表现 - 2024年医药行业收入同比-0.9%,归母净利润同比-8.5%,扣非净利润同比-8.3% [11] - 2025Q1医药行业收入同比-4.5%,归母净利润同比-11.4%,扣非净利润同比-17.1% [11] - 医疗器械板块为2024年收入增速最快细分板块(+1.0%),中药板块为收入下滑最多板块(-4.2%)[12] - 创新链为2025Q1收入增速最快细分板块(+8.5%),制药工业为下滑最多板块(-10.4%)[12] 制药工业细分表现 - 创新药企2024年收入565.3亿元(+34.1%),多家企业首次实现扭亏 [15] - 制剂板块2024年收入2865.6亿元(-0.7%),归母净利润208.2亿元(+5.2%)[17] - 血制品板块2024年收入241.8亿元(-1.4%),归母净利润62.3亿元(+14.5%)[23] - 原料药板块2024年收入1504.1亿元(+7.1%),归母净利润154.7亿元(+42.8%)[25] 中药板块表现 - 2024年中药板块收入3338.1亿元(-4.2%),归母净利润297.7亿元(-14.1%)[29] - 2025Q1中药板块收入879.9亿元(-8.5%),归母净利润115.9亿元(-9.3%)[29] - OTC中药受多重因素影响明显降速,处方中药表现分化 [30] 医疗器械板块表现 - 2024年医疗器械板块收入2295.9亿元(+1.0%),归母净利润292.0亿元(-14.7%)[33] - 2025Q1医疗器械板块收入533.3亿元(-5.7%),归母净利润84.8亿元(-11.8%)[33] - 收入和利润下滑主要受反腐持续、设备更新延迟、集采政策等因素影响 [33]
优宁维(301166) - 301166优宁维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29 21:17
经营业绩 - 2024 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8.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 74.83%,扣非净利润为 -1511 万元 [2] - 自主品牌(Absin、LabEx 等)收入同比增长近 30%,第三方品牌收入下滑,公司整体营业收入未达预期 [3] - 直销业务下降 12.74%,直销业务毛利率较经销业务高约 6% [4] 业绩下滑原因 - 受下游市场需求变动影响,国内生命科学服务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毛利率承压 [2][3] - 围绕抗体极致战略,持续加大对自主产品的研发投入 [2] - 超募资金投资项目“自主品牌产品生产基地项目(生物制剂生产线建设项目)”建成结项投入使用,新增运营成本 [2] 成本压力来源 - 围绕一站式平台服务战略和抗体极致战略,在营销、产品拓展、供应链、信息化和研发等领域持续投入,研发投入保持一定强度和规模 [2] - 南京研发生产运营基地建成结项,未来年度会持续产生固定资产折旧摊销,影响公司损益 [3] 业务调整措施 - 内生方面,加强产品管线与品类引入、供应链及信息化投入,提升一站式服务能力,带动第三方和自主品牌业务同步发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品牌产品收入规模和自主研发实力 [4] - 外延方面,寻找协同效应标的公司,通过收并购、业务合作等方式加快外延式发展 [4] 海外市场布局 - 根据自主品牌产品研发和国内市场销售情况,适时加快推进自主品牌产品出海,2024 年已在新加坡设立公司 [4] - 通过线上网络宣传、参加线下展会等方式提升产品知名度,拓展海外市场 [4] 在研项目进展 - 截至 2024 年末,杭州抗体研发中心累计研发产品 SPU 数超 2,900 个,南京蛋白研发中心累计研发产品 SPU 数超 1,700 个,新增 one step Elisa 试剂盒等抗体衍生产品 [5] 应对策略 - 量化毛利率目标:依托经验和技术整合能力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带动业务同步开展,提升销售效率和客户粘性;保持对自主品牌投入,加快研发和市场拓展,改善收入结构 [5] - 应对下游需求波动:丰富和优化产品体系,提升品牌丰富度;加速自主品牌国内外拓展,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借助信息化手段赋能业务和管理效率提升 [5] - 应对产能过剩风险: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拓展情况适时优化调整产能,实现投入与收益最大化 [6] - 应对行业技术变革:重视信息化赋能,迭代升级在线商城,上线多个系统,借助大数据完善客户画像,持续关注信息技术进展 [7] 合规与安全保障 -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备防护用品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和检查,保障经营活动正常开展 [7] - 与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第三方合作,确保生产经营涉及的危险废物处理合法合规 [7]
搭平台、链全球,南山区全球服务中心本月底即将启用
南方都市报· 2025-04-27 15:45
亚马逊云科技与南山区合作 - 亚马逊云科技与深圳南山区政府合作设立大湾区行业数字化赋能中心,这是国内第六家、大湾区唯一一家行业数字化赋能中心,将为大湾区企业提供高质量技术与解决方案 [1] - 南山区聚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优质创新资源,企业出海需求旺盛,同时也是外企来华的重要窗口 [1] - 南山区打造全球服务中心Go Global,将于本月底正式启用,服务企业出海和外企来华 [1] 全球服务中心Go Global的服务案例 - 地上铁租车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物流车数智化运营服务商,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正积极拓展海外业务 [3][6] - 地上铁面临海量陌生企业合作、收并购及法律体系差异等风险,全球服务中心提供360°企业画像及关键人关联架构分析,降低出海心理门槛 [4] - 雷曼光电是LED显示屏高科技上市公司,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服务中心为其拉通国际资源,解决出海痛点 [5][8] - 瑞沃德是生命科学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服务中心为其荷兰市场拓展提供人才、财税、渠道等系列解决方案 [8][10] 全球服务中心的资源整合 - 全球服务中心引入邓白氏集团、金杜律师事务所、中金公司、Kickstarter等专业服务机构,构建全链条服务能力 [13] - Kickstarter是全球最大创意众筹平台,月活跃用户达2、3千万,每年帮助中国上千个产品获得第一笔资金 [13][14] - 中心聚焦外企来华,提供投资咨询、选址、市场对接等服务,促进国内外企业双向互动 [14]
医药生物行业生命科学服务系列报告(一):海外公司Bio-Techne、ThermoFisher
西部证券· 2025-03-15 21: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持续看好布局前沿创新技术平台和拥有技术优势产品线,且不断通过自研或者收并购开拓新领域的相关公司[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Bio - Techne公司概述 - 公司成立于1976年,原名Research and Diagnostic Systems,Inc.,1985年上市,全球总部设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在34个区域设有办事处,拥有超6000种科研级和GMP级蛋白以及超40万的抗体产品,95%产品自主制造[10] - 发展历程中多次战略收购和业务扩展,如1977年推出血液学控制器和校准器,1985年成立生长因子部门,后续不断拓展业务板块,在生命科学和诊断领域建立强大产品组合和市场地位[15][18] - 子品牌众多,ProteinSimple的蛋白质免疫印迹产品重要,ACD专注新一代RNA原位杂交技术开发,Exosome Diagnostics推出多款外泌体活检产品,还有Novus Biologicals、Asuragen、Tocris Bioscience等子品牌[22][30][32] - 2024财年总收入11.6亿美元,主要由蛋白质科学部门和诊断和基因组学部门管理业务。蛋白质科学部门占72%即8.3亿美元,含研发用试剂与检测方法、蛋白质分析工具、细胞基因治疗;诊断和基因组学部门占28%即3.2亿美元,含诊断标准品、空间生物学、精密诊断。终端客户收入药企和biotech占比50%等,地区销售美洲市场占比60%等[38][40] - 所有产品线整体市场空间280亿美元,不同产品线市场空间和增速不同,如细胞和基因治疗整体市场空间60亿美元,行业增速25%左右,公司过去5年复合增速40%左右[51][53] Thermo Fisher公司概述 - 前身是1956年的Thermo Electron和1902年的Fisher Scientific,2006年合并为Thermo Fisher Scientific,通过一系列收购巩固行业领导地位[65] - 子品牌丰富,Invitrogen专注分子生物学研究试剂,Gibco主要包括细胞培养相关产品等,还有Applied Biosystem、Ion Torrent、Patheon、PPD等子品牌及对应产品业务[70][72][77] - 2024年收入423亿美元,业务分生命科学解决方案、分析仪器、专业诊断、实验室产品和生物制药服务四部分。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收入95亿美元占比22%,分析仪器部门收入73亿美元占比17%,专业诊断部门收入44亿美元占比10%,实验室产品和生物制药服务部门收入229亿美元占比54%。终端客户药企和Biotech占比57%等,区域收入北美市场占比53%等[81] 生命科学服务国内相关标的 国内生命科学服务上市公司有纳微科技、赛分科技、奥浦迈等[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