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

搜索文档
金运激光:2025一季报净利润0.03亿 同比下降0%
同花顺财报· 2025-04-27 16:37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基本每股收益2025年一季报为0.0183元,同比下降11.59% [1] - 每股净资产2025年一季报为0.43元,同比增长2.38% [1] - 每股公积金保持0.52元不变 [1] - 每股未分配利润为-1.19元,与上年持平 [1] - 营业收入2025年一季报为0.59亿元,同比下降16.9% [1] - 净利润保持0.03亿元不变 [1] - 净资产收益率为4.38%,同比下降13.95个百分点 [1]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 - 前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股7586.36万股,占流通股50.23%,较上期减少44.08万股 [1] - 梁伟为第一大股东,持有5420.64万股,占比35.89%,持股不变 [2] - 赣州裕弘投资为第二大股东,持有792万股,占比5.24%,持股不变 [2] - 海坤控股集团和张文景新进前十大股东,分别持股96万股和67.73万股 [2] - J.P. Morgan和Morgan Stanley退出前十大股东,原分别持股105.54万股和102.27万股 [2] 分红送配方案 - 本次不进行利润分配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3]
山东信达环卫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春勇:逐梦商海铸辉煌
搜狐财经· 2025-04-27 12:10
公司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崔春勇于1992年入伍,1994年退役,2008年开始创业,在激光高新技术设备和文旅产业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2] - 2019年成立山东信达环卫工程有限公司和山东启航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拓展业务范围并增强市场竞争力 [2] 团队建设与管理 - 公司通过严格筛选和培训组建高素质、专业化团队,成员具备专业知识、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2] - 崔春勇以军人坚毅精神带领团队克服市场竞争压力和技术研发瓶颈,推动公司在行业中站稳脚跟 [2]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公司将技术创新视为核心动力,积极投入研发并成功申请多项专利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并为行业贡献新思路 [3] 文旅产业升级与产品线 - 公司响应国家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全面升级文旅民宿产业 [4] - 主营文旅产品包括高端岗亭、高端卫生间、集成房屋、苹果舱系列、太空舱民宿系列和中式庭院系列,具备低碳环保和全屋智能化特性 [4] - 产品适用于政府市区改造、特色乡村文旅建设和投资民宿等场景,已与国内多个文旅单位建立合作并拓展全球市场 [4]
武汉“抱团出海”开新局:一月内四支团组率队出海,全力打好外贸“突围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4 08:26
武汉"抱团出海"行动概况 - 武汉市政府组织61家企业分赴德国、西班牙、俄罗斯等7国开展为期12天的经贸交流活动,对接600余个海外客户,达成合作意向金额超9300万美元[1] - 活动采用"一团一方案"差异化策略,举办4场专业展会、5场供需对接会、6场官方走访,对接11家海外商协会[5] - 展会共接待480位海外客户,意向金额约3000万美元;对接会签约项目5个,金额6300万美元[5] 企业出海案例 - 御拓激光参加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与意大利代理商签订合作协议并收获终端意向客户[2] - 福汉木业与俄罗斯企业达成1600万美元木材进口协议[5] - 迪拜高盛伟业签约500万美元自主售卖机订单[5] - 武汉人天包装签约200万美元雪糕设备订单[5] - 英飞光创在美国OFC展会达成15万美元以上意向成交额,展示400G/800G光模块和硅光集成技术[6] 政府支持体系 - 武汉市商务局构建"全链条护航"服务体系,覆盖展前调研、展中优化、展后跟进全流程[8][10] - 创新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处,2024年首批挂牌6个,计划2026年扩展至30个全球服务网点[11][13] - 境外经贸合作处由大型企业运营,提供宣传推广、项目对接等市场化专业服务[11] 产业布局与规划 - 重点拓展光电智能终端、汽车、服装服饰、生物医药等领域全球展会[16] - 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建设中德产业园、中法生态示范城等国际化园区[15] - 计划2025年组织境外参展超600家次,建成15个境外经贸合作处[15] 外贸数据表现 - 2024年武汉进出口总额4033.5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出口2622.6亿元增长21.1%[14] - 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739.2亿元增长18.8%,外贸实绩企业超4000家[14] - 三大综保区进出口规模超千亿元[14]
HESAI(HSAI):激光雷达“芯”势力出海领航
国金证券· 2025-04-18 21:2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全球激光雷达龙头,24 年在全球 L4/ADAS 市占率分别为 61%/26%,24 年首次实现 Non - GAAP 盈利 [8] - 公司做出三次关键决策,切入智能驾驶实现收入扩容,自研芯片大幅降本,全球化布局获得高毛利 [8][14] - 智驾感知路线收敛,特斯拉“纯视觉”路线瑕疵释放激光雷达估值压制因素,公司盈利证明主机厂拥抱激光雷达感知路线 [68] - TAM 有三重扩容预期,低价、海外、油车带来增量空间,从 600 亿元 TAM 向上看 3 倍以上扩容 [68][9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禾赛做对了什么?——三次关键决策,成就智驾之眼巨头 - 三次关键决策包括切入智能驾驶、自研芯片、全球化布局,使公司成为全球激光雷达巨头 [14] - 激光分析仪 or 激光雷达:公司从激光气体分析仪业务转向智能驾驶赛道,2016 年 10 月国内首发 32 线激光雷达,2017 年 4 月发布“高线数”激光雷达,2018 年拿下加州超 1/3 L4 客户,2021 年至今稳居 L4 激光雷达龙头 [15][26][40] - EEL or VCSEL:2017 年底成立芯片部门自研芯片,2021 年发布 AT128 选择 VCSEL + SPAD 的 TX/RX 技术路线,降低成本、推动小型化,公司综合毛利率维持 35%以上 [16][19][56] - 立足本土 or 全球布局:公司坚持全球化业务布局,2018 年激光气体分析仪签约法国 Gazomat,AM 激光雷达签约全球首家 To C 送货无人车,2024 年 ADAS 激光雷达拿下欧洲顶级主机厂全球定点 [22][57][67] 市场近期为何高度关注?——智驾感知路线收敛+TAM 三重扩容预期 - 智驾感知路线收敛:特斯拉“纯视觉”路线受调查,公司单季度收入超预期且 24 年实现 Non - GAAP 盈利,证明主机厂拥抱激光雷达感知路线 [68] - 特斯拉不用激光雷达的价格、美观与技术分歧已解决:价格上,激光雷达降价至千元级,且作为安全件有“通胀逻辑”;美观上,国内消费者接受车顶激光雷达,海外小型化嵌入式需求得到满足;技术上,端到端算法与激光雷达不冲突,激光雷达是高阶智驾“安全冗余”必选项 [70][72][95] - 三重催化下增量 TAM 扩容:从 600 亿元 TAM 向上看 3 倍以上扩容,低价方面 2025 年价格段下沉节奏超预期;海外方面公司取得欧洲顶级主机厂定点;油车方面“油电同智”使燃油平台有激光雷达采购需求 [99][100][112] 盈利预测及估值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2.6/47.3/63.0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6.5/10.8 亿元,EPS 分别为 2.06/4.94/8.24 元 [3] - 采用市销率法,给予公司 25 年 6 倍 PS 估值,目标 21.28 美元/股 [3]
光韵达连续四年增收不增利,现发起并购,瞄准“一带一路”市场……
IPO日报· 2025-04-18 14:13
公司股价及收购动态 - 4月17日光韵达股价以8.23元收盘,上涨5.51% [1] - 公司拟以现金不超过6.5亿元收购亿联无限100%股份,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 [1][2] - 收购是公司从激光智能制造向网络通信设备制造的战略延伸,旨在整合电子制造产业链并拓展海外市场 [3] 公司主营业务及财务表现 - 公司是国内激光智能制造龙头,业务涵盖SMT精密模板、3D打印、智能检测设备,主要客户包括华为、富士康等 [6]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从8.87亿元增至11.18亿元(增幅26%),但归母净利润从1.30亿元下滑至-0.27亿元,出现亏损 [7] - 同期毛利率从42.45%降至29.38%,主因新能源电池、航空零部件领域竞争加剧导致订单单价下滑 [9][12] - 2024年收入结构:应用服务(占比近50%)、智能装备(29.55%)、航空零部件(15.49%),激光器业务收入虽同比增长167%至3814万元,但仅占总收入3.41% [11][12] 收购标的及战略意义 - 亿联无限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营宽带接入设备、无线网络设备,业务聚焦巴西、印度等"金砖国家"及"一带一路"市场 [14] - 收购后公司将借助标的海外渠道加速扩张,对冲国内电子制造增速放缓风险 [14] - 标的承诺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500万元、6000万元、7500万元 [14] 资金压力及应对措施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货币资金3.84亿元,6.5亿元现金支付或对短期流动性造成压力 [15] - 公司正筹划定增募资,拟以6.41元/股向控股股东关联方发行不超5800万股,募资不超3.72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15]
光韵达连续四年增收不增利,现发起并购,瞄准“一带一路”市场……
IPO日报· 2025-04-18 14:13
公司股价及收购动态 - 光韵达股价4月17日以8.23元收盘,上涨5.51% [1] - 公司拟以现金不超过6.5亿元收购亿联无限100%股份,已签署意向协议 [1][2] - 收购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 [2] 收购战略意义 - 此次收购是公司从激光智能制造向网络通信设备制造的战略延伸 [3] - 目标为完成电子制造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并拓展海外市场 [3] - 亿联无限业务聚焦巴西、印度等"金砖国家"及"一带一路"市场,收购可加速海外扩张 [1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从8.87亿元增至11.18亿元(增幅26%),但归母净利润从1.30亿元下滑至-0.27亿元 [7] - 毛利率从2020年42.45%持续下滑至2024年29.38% [7][9] - 2024年应用服务收入占比近50%,智能装备和航空零部件分别占29.55%、15.49% [11] - 激光器业务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167%至3814万元,但仅占总收入3.41% [12] 收购标的及业绩承诺 - 亿联无限主营宽带接入和无线网络设备,客户为新兴市场通信设备品牌商 [14] - 标的公司承诺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500万元、6000万元、7500万元 [14] 资金压力与融资安排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货币资金3.84亿元,6.5亿元收购或导致短期流动性压力 [15] - 公司正筹划定增募资,拟以6.41元/股发行不超过5800万股,募资3.72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15]
智能驾驶速腾聚创:车载激光雷达龙头,机器人为第二增长曲线
天风证券· 2025-04-16 13: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汽车智能化成行业发展方向,激光雷达价格下探渗透率有望提升,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头部厂商有望受益实现业绩增长 [97] - 公司全面布局机器人且多领域成果落地,有望带来新成长曲线 [97] - 建议关注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 [5][10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速腾聚创:车载激光雷达龙头,机器人贡献新增量 - 公司2014年成立,是AI驱动的机器人技术公司,围绕芯片驱动激光雷达硬件布局人工智能感知软件形成解决方案,在车载和机器人市场有广泛合作 [16] - 截止2024年6月30日,邱纯鑫等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21.54%,外部股东中阿里旗下菜鸟曾为最大投资方,现持股降至4.97%,华兴资本现持股4.22%,公司有员工持股计划 [17] - 公司核心团队资历深厚,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邱纯鑫是计算机感知和机器人技术顶级专家 [19] - 公司业务分产品销售、解决方案销售、服务及其他,产品销售中用于ADAS的产品销售收入占比逐年提升 [21][24] - 公司专注自研芯片激光雷达技术,开发芯片驱动激光雷达平台,经历三个技术发展阶段 [25][28] - 公司推出E、M、R、EM四种激光雷达平台产品,2020 - 2024年ADAS激光雷达产品销量持续增长,截止2025年2月21日累计销量达100万台,均价持续走低 [30][31] - 公司2017年推出HyperVision 1.0,2020年推出HyperVision 2.0,为自动驾驶和机器人行业赋能 [36] - 公司集成激光雷达硬件和感知软件提供多种场景解决方案,包括ADAS、机器人及中低速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出租车、智能基础设施场景 [39][41] - 截至2024Q3,公司为12家客户31款车型量产落地,截至2024年11月29日获28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92款车型量产定点订单,合作车企众多 [42] - 公司针对机器人领域推出多款产品,已获多家机器人客户合作订单,2024Q3业绩会显示合作客户超2600家,预计2025年出货量超六位数 [47] - 2021 - 2024Q1 - 3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毛利率持续改善但仍处亏损状态,未来有望扭亏为盈 [52] - 用于ADAS的产品销售强势增长,用于机器人及其他的产品收入及毛利率有所下降,解决方案销售毛利率维持优异水平,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低波动影响小 [55][56] - 2021 - 2024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码,三费占比因产品放量带动收入增长呈下降趋势 [60][61] 激光雷达行业:长期空间广阔,竞争格局良好 - 感知系统是自动驾驶重要部件,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各有功能优势,自动驾驶分L1 - L5五个级别 [66] - 激光雷达硬件分扫描、发射、接收、控制四个模块,扫描方式分固态和机械激光雷达 [68] - 2022年全球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市场规模120亿元,预计2030年增至12537亿元,汽车应用占比最大,中国市场复合年增长率达104.2% [71] - 2023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中国厂商领跑,2024年中国乘用车激光雷达装机量中速腾聚创市占率32.3%居首 [75] - 行业迭代点转为价格,激光雷达价格下探,未来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81] - 随着自动驾驶向L3发展,单车激光雷达装载量有望提升 [84] - 纯视觉与激光雷达各有优劣,中长期来看两者更可能并存 [90] 投资建议 - 公司作为头部激光雷达厂商,在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提升中有望受益,机器人业务有望成新增长点 [97][101] - 保守测算中期国内ADAS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超150亿元 [99] - 彭博一致预期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和调整后净利润情况,对应PS为5/4/3倍 [101]
52页深度 | 禾赛科技:受益于激光雷达行业渗透率加速上行,技术及规模构建护城河【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4-16 08:31
公司概况 - 禾赛科技是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研发与制造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ADAS、自动驾驶汽车和各类机器人应用 [2][9] - 公司2024年营收20.8亿元,同比增长11%,净亏损收窄至-1.0亿元(2023年为-4.8亿元),调整后净利润1369万元实现转正 [2] - 主营业务结构为激光雷达产品(93.7%)、工程设计(4.8%)、其他产品(0.9%)和其他服务(0.5%)[2]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构建了立体化产品矩阵,包括AT、FT、JT、XT、OT、PANDAR、QT、ET七大系列,覆盖机械旋转、转镜、电子扫描等技术方案 [6][17] - 核心技术包括芯片化设计能力(ASIC架构)、产品平台化、感知算法技术和车规级能力 [6] - 2024年推出旗舰产品AT512(探测距离超300米)和ATX(体积缩小60%),2025年发布FTX(全球最大视场角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19][23] 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乘用车激光雷达搭载率突破5%,预计全球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617亿元增至2027年1358亿元,CAGR 30% [4][49] - 2024年ADAS领域市占率26%(与速腾聚创并列第一),L4自动驾驶领域市占率61% [4] - 激光雷达累计交付量从2022年8.04万台增至2024年50.19万台,CAGR达180% [10][31] 客户与产能 - 客户涵盖自主品牌、新势力、合资及全球车企,以及机器人、robotaxi等领域企业 [6] - 2025年产能将突破200万台,自建自动化工厂实现规模化量产 [8] - 获得百度萝卜快跑新一代无人驾驶平台主激光雷达独家定点,与比亚迪、零跑等达成战略合作 [13][70] 财务表现 - 2019-2024年营收CAGR 42.94%,激光雷达产品收入CAGR 42.76% [31] - 毛利率从2019年70.30%降至2023年35.24%,2024年回升至42.59% [36][41] - 2024年三费率65.74%(销售9.29%/管理15.26%/研发41.19%),同比优化1.4pct [36] 行业趋势 - L3级自动驾驶推动激光雷达需求,预计2027年L3渗透率28%,L4渗透率6% [43][49] - 技术路线向半固态(MEMS/转镜)和纯固态(OPA/FLASH)演进,SoC芯片逐步替代FPGA [54][57] - 产业链上游国产化加速,收发模块(激光器/探测器)成本占比50-60%,光学部件占比10-15% [58][64]
聊聊智驾:激光雷达那些事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 激光雷达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纯视觉方案的局限性 - 强光下易出现眩光和局部致盲,难以有效实时判别视野内危险情况和路面状况[1][2] - 视觉切割和识别困难,如大货车载树与背景融合难识别,增加研发难度和潜在风险[3][4] - AB识别不及时,通过多帧比对判断,留给执行和决策机构时间不足,可能导致刹车问题[4][5] 激光雷达方案的优势 - 可远距离准确捕捉与前车距离,避免纯视觉方案的问题[5] - 激光雷达方案是纯视觉加各类传感器再加激光雷达的融合方案[6] 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的对比 - 两年前毫米波雷达价格有优势,若激光雷达不能有效降本,可能受其冲击,但毫米波雷达探测能力远不如激光雷达[8] - 激光雷达波长为纳米波段,毫米波雷达波长为毫米波段,两者波长相差100万倍,导致探测精度有几何级数差异,激光雷达探测精度以厘米为单位,毫米波雷达误差为米级,可能出现误识别和误触AEB的情况[9][10] 市场最佳实践方案 - C端市场最接受的方案是视觉加激光雷达为主力,部分车型用毫米波雷达在恶劣天气做备份[11] 激光雷达的发展趋势 - 价格门槛降低,主流产品采购成本降至千元级别,预计今年15万及以内车型也能装载,市场规模将放大[13][18] - 各公司将推出性能显著提升的激光雷达,有高清和集成CS能力两个方向,能为自动驾驶带来优势,降低预控制处理器和软件的负载[14][15][16] 激光雷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汽车领域:C端市场拉动,主流品牌推动,边缘车型搭载实现爆量销售,激光雷达搭载率高于市场预判,海外合资车企如新款奥迪A5也将搭载;今年和明年主战场将从25万以上车型渗透到15万及以内主流价格带车型[17][18][22][23][28] - 机器人领域:应用如火如荼,如春晚亮相的雨树机器人、波森动力机器狗等已普遍搭载,可用于机器人关节运动监测和操作辅助[23][24][25] 激光雷达的价格带 - L4的robot taxi和robot bus用的激光雷达单颗价格最贵,要求360度环视和高可靠性;中高端车型激光雷达价格在4000 - 5000元甚至更高,且可能配多颗;主流L2中端车(25 - 40万价格带)搭载一颗约3000元的激光雷达;15万左右车型搭载一颗1000 - 2000元的入门级激光雷达;机器人用激光雷达价格带在千元到过万,目前是培育市场;载人robot taxi用激光雷达价格在几千元;无人机用激光雷达部分可能达几万[31][32][33][34][35][36] - 未来乘用车激光雷达价格带可能为一千多到三千多,之后可能增加到一千多、三千多到五六千三个价格带,L4激光雷达未来两年价格相对稳定[37][38] 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 - 转镜式:运动部件中低速运转,易做到车规级高可靠性,但实现高线数依赖大量激光头,主流公司采取芯片化措施缓解问题[39] - 振镜式:使用较少激光头,光电负面成本低,降本潜力大,但有高速弹动难点[40] - 大功率激光器(1550激光器):体积大、价格昂贵,用二维转镜形式扫描,降本阻力大,主要用于贵车型,渗透到便宜车型难度大[41][42] - Flash激光雷达:无运动部件,高度半导体化,在生产制造、品质把控和可靠性方面有优势,短距离(20米左右)纯固态激光雷达已上市,长距离尚在研发[42][43] 行业竞争与发展 - 国内实现乘车量产的激光雷达公司不多,竞争日趋激烈,关注订单定点情况有助于判断市场占有率演变[44] - 头部激光雷达公司凭借订单优势,更有利于实现新技术路线激光雷达的量产落地、降本和使用[46] 模型训练问题 - 激光雷达升级或不同品牌切换可能导致数据处理和模型再训练,不同品牌不同系列切换时,原大模型数据兼容性低,重新训练可能性更高[4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部分消费者愿意为激光雷达和高阶辅助驾驶额外付费,如零跑某款车73%的订单选择带激光雷达版本[21] - 2025年8月将在十万元级别推出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广汽集团新能源品牌预计在十四五万价格带标配激光雷达[22] - 一些车型定点时间在两年前,研究机构可能因转化周期忽视相关信息,有效跟踪有助于做出前瞻判断[45]
禾赛科技(A20721):禾赛科技(HSAI.O):受益于激光雷达行业渗透率加速上行,技术及规模构建护城河
国信证券· 2025-04-15 16:5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禾赛科技,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禾赛科技是全球领先激光雷达企业,受益于激光雷达行业渗透率加速上行,技术及规模构建护城河,后续激光雷达丰富订单量产,有望持续超越行业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禾赛科技是全球领先激光雷达研发与制造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 ADAS、自动驾驶汽车和各类机器人应用,前身 HS Instruments 于 2012 年成立,2016 年转至激光雷达业务,2023 年上市,截至 2024 年底售出约 82.7 万台激光雷达 [15][16][17] 主营业务 - 主要收入源于产品和服务收入,2024 年营收 20.77 亿元,激光雷达产品收入 19.47 亿元,占比 94% [22][23] - 激光雷达产品矩阵丰富,涵盖 AT、FT、JT 等系列,应用于 ADAS、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 [25] 股权结构 - 三位创始人合计持股 20.4%,投票权 72%,博世持股 5.8%,小米持股 5.5% [35] - 管理层为核心技术专家,技术背景深厚 [38] 财务分析 - 2019 - 2024 年营收 CAGR 为 42.94%,激光雷达出货量 CAGR 为 180.31%,2021 - 2024 年亏损收窄,2024 年 Non - GAAP 净利润 1369 万元 [40] - 营收主要来自激光雷达产品和工程设计服务,激光雷达产品收入占比超 90% [44] - 2019 - 2023 年毛利率下降,2024 年回升至 42.59%,整体费用率稳中有降 [46][47] 激光雷达行业 - L3 级别自动驾驶是汽车自动化跃升,法规上人类作用下降,技术上需激光雷达 [52] - 新势力和自主品牌布局智能驾驶快且价格低,激光雷达单车搭载 1 - 3 个 [56] - 预计 2027 年全球及国内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分别达 1358、430 亿元,CAGR 分别为 30%、32% [58] 公司看点 - 产品端:推出立体化产品矩阵,满足多样化需求 [3] - 技术端:核心技术包括芯片化设计等,降本加速量产 [3] - 客户端:配套客户涵盖车企和产业链公司 [3] - 产能端:自建自动化工厂,2025 年产能将突破 200 万台 [10] - 研发端:研发人员占比超 50%,汇集多领域人才 [10] 盈利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1.38/43.47/60.37 亿元,同比增长 51.1%/38.5%/38.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1/4.98/8.68 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