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出租车

搜索文档
今年是Robotaxi量产元年 规模化运营能力决定成败
中国证券报· 2025-05-07 04:28
Robotaxi行业发展现状 - Robotaxi已从科幻概念加速进入城市繁忙区域,成为城市出行参与者[1] - 2024年行业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解锁多元化运营场景,如北京南站至亦庄的商业化载客服务首次扩展至三环内[1] - 小马智行2024年上半年全无人Robotaxi单台日均订单超15单,百度2024年四季度乘车服务达110万次(同比+36%)[2] - 特斯拉、曹操出行等企业加速布局,特斯拉计划2025年6月在奥斯汀启动试点,曹操出行目标2026年底推出L4级Robotaxi[3] 量产与商业化进展 - 小马智行预计2025年为行业量产元年,其"昆仑计划"首批量产车型将于2025年下半年投入运营[2] - 公司第七代Robotaxi已完成研发至测试全流程,车辆规模将从数百台扩展至数千台[2] - 与丰田、北汽、广汽联合打造的三款量产车型亮相2025上海车展,搭载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2] - 深圳南山区已授予公司首个无人市场化运营试点许可[1] 技术能力与运营规模 - 小马智行全无人Robotaxi累计运行超50万小时,实现全天候全场景运营[3] - 百度自动驾驶服务累计提供超900万次乘车服务[2] - 商业化落地需优化商业模式、出行体验和成本效率,目前政策逐步开放可控场景[1][3] 战略合作与生态构建 - 与腾讯云合作接入微信"出行服务"及腾讯地图,推动L4级研发和服务落地[3] - 坚持"三优先"战略:Robotaxi业务优先、中国市场优先、一线城市优先[5] - 计划2028-2029年实现盈亏平衡,需投放约5万台Robotaxi[5] 市场拓展与用户培育 - 一线城市服务密度是关键,单城投放需达现有出行车辆10%才能形成网络效应[5] - 初期聚焦北上广深,后续拓展头部二线城市试点[5] - 行业当前重点在于法规完善和用户习惯培育,而非竞争[4]
Uber 似乎被严重低估,但我仍然无法说服自己购买它
美股研究社· 2025-05-01 17:30
核心观点 - 尽管多数分析师给予优步"强力买入"评级,但作者认为该公司不值得投资 [2] - 优步的增长潜力被市场过度乐观地预测,实际增速可能远低于预期 [8][12] - 自动驾驶领域存在Waymo等强大竞争对手,优步的护城河相对薄弱 [15] - 折现现金流模型显示优步公允价值为每股115.48美元,当前股价被低估45% [19][20] 比尔·阿克曼效应 - 2025年2月比尔·阿克曼增持20亿美元优步股票,短期推高股价 [4] - 但该投资者历史表现显示其在长期持股方面记录不佳: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持仓两年无增长,Netflix投资亏损46.7% [4][6] 管理层预测可靠性 - 优步预测自动驾驶在美国市场潜力超1万亿美元 [9] - 但迪士尼和PayPal案例显示管理层预测常过度乐观:Disney+实际订阅量1.536亿 vs 预测2.3-2.6亿,PayPal 2024年营收318亿 vs 2025年预测500亿 [11] 市场份额与增长 - 优步当前占美国城市车辆行驶里程5%,2019年数据为1-3% [12] - 网约车市场份额76%对应约2%城市行驶里程,增长呈现非线性特征 [12] - 2024年第四季度出行/配送部门同比增速分别为24%和18%,EBITDA同比增长44% [16] Waymo竞争分析 - Waymo每占据美国1%行驶里程可产生1080亿美元年收入 [15] - Alphabet提供58.2%毛利率和28.6%利润率的财务支持,技术护城河明显 [15] - 与优步的合作对Waymo重要性低于对优步 [15] 财务模型与估值 - 折现收益模型假设未来十年每股收益年增10.2%,终值市盈率15倍 [17][19][22] - 模型显示公允价值115.48美元/股,当前股价被低估45% [19][20] - 采用10%折现率反映行业动态性和监管风险 [20][22] 行业竞争格局 - 网约车/自动驾驶属于高度动态领域,面临特斯拉等强大对手 [20] - 大众汽车计划部署数千辆自动驾驶电动车,合作覆盖2026世界杯和2028奥运会 [16] - 监管环境变化可能成为重大不确定因素 [20]
在 Robotaxi泡沫破裂之前,请尽快出售特斯拉
美股研究社· 2025-02-26 19:52
特斯拉股价表现与市值分析 - 特斯拉股价自2025年1月2日以来下跌约10%,从每股380-390美元跌至337美元,远低于2024年圣诞节前后490美元的高点[1] - 特斯拉当前市值1140亿美元,是全球5大汽车制造商(丰田、大众、BYD、通用、福特)市值总和517亿美元的两倍多[3] - 特斯拉2024年销量180万辆(与2023年持平),而5大汽车制造商合计销量3400万辆,其市值溢价相当于年销量6800万辆的估值[4] 核心业务挑战 - 电动汽车销量停滞:2024年销量与2023年持平,删除2030年2000万辆年交付目标[6] - 市场份额下滑:中国BEV市场份额从2022年16.6%降至2024年11月7.4%,欧洲市场类似[6] - 利润率下降:2024年净利率7%,较2022年15%大幅下滑[8] Robotaxi业务前景 - 规模障碍:部署100万辆Robotaxi需300亿美元前期成本,存在供需错配风险[9][10] - 竞争劣势:Uber已计划与Waymo合作自动驾驶服务,且专注出行领域,管理团队经验丰富[11][12] - 资源分散:特斯拉需同时应对电动汽车竞争、人形机器人开发,而Uber专注出行服务[12] 其他增长领域评估 - 人形机器人:Optimus项目仅启动3-4年,难以复制电动汽车先发优势,全球汽车市场份额仅2%的背景下难以支撑估值[8] - 市场预期修正:若Robotaxi未能兑现增长故事,特斯拉市值可能向传统车企靠拢(如丰田237亿美元市值)[13] 行业竞争格局 - 传统车企转型:丰田在华建设新电动汽车工厂,大众等企业净利率4-10%[3][6] - 出行服务商布局:Uber 2024年营收440亿美元,较2017年80亿美元显著增长,积极应对自动驾驶竞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