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

搜索文档
南沙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再添强劲动力 我国自主研发"海斗一号"海试成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0 06:11
海斗一号项目成果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和极地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海斗一号关键作业技术能力提升及科学应用"项目在南海完成10天海上试验和科学应用 [1] - "海斗一号"通过7项海试考核指标验收,包括有效载荷、工作时间、续航里程、自主作业等 [1] - 该ARV为我国完全自主研发,融合自主、遥控、混合模式,可灵活切换以适应极端海洋环境 [1] 技术突破与科学应用 - 完成11次下潜,获取高分辨率海底地形、地质环境及生物生态数据,采集沉积物、水样等珍贵样品 [2] - 突破自主遥控多模式操控、微细光纤自动回收、普适化布放回收等核心技术 [1] - 专用水下机器人收放系统攻克深海极端环境下的安全布放回收技术,集成式收放装置经受真实海洋环境考验 [2] 产业与区域发展影响 - 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研发的收放系统显著提升我国水下机器人工作母船支持技术水平 [3] - 技术突破标志着我国自主掌控深远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提升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3] - 成果为广州市南沙区海洋高端装备产业集聚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3]
合作觅商机 浙江“买手团”热情拥抱“进博之约”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01:44
据悉,第八届进博会将于今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助理 章伟民表示,今年将进一步优化企业商业展的展区和专区设置,也将邀请更多行业内专业采购商到会洽 谈采购,持续深化多场景供需对接,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今年进博会期间我们将展出4款新研发的清洗机,欢迎来看看。"现场,卡赫贸易(中国)有限公司相关 负责人孙显帅热情地向前来参会的"新朋友"发出邀约。 孙显帅表示,德国卡赫已连续七年参加进博会,其间中国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超20%。七年间,德国卡 赫也在中国建设了多个工厂,累计投资超过20亿元人民币,实现了从参展商到投资商的身份转换。他表 示,希望通过参加此次路演,认识更多新朋友,在进博会期间收获更多订单。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加快转型,高端技术装备日益成为浙江"买手团"的采购重点。现场,杭州启耀新材料 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正火与美国的智能制造装备参展商进行了交流。孙正火表示,企业正准备对新材料生 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希望能够引进海外先进技术,更好实现降碳减排和提质增效。 现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与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供应链有限公司等分别签署了重要采购商合作备 ...
广联航空(300900) - 300900广联航空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9
2025-07-09 23:24
会议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路演活动,时间是 2025 年 7 月 9 日,地点在上海 [2][3] - 参与单位包括中泰证券、国投瑞银等 19 家,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毕恒恬和证券事务专员刘金昊 [2][3] 经营目标与战略 - 短期以“稳基本面、强盈利能力”为核心,优化产能配置,化解经营风险,构建“核心业务筑牢基本盘、新兴业务培育增长极”格局 [3] 产能布局与增长 - 在西安、成都、自贡等地产能布局进入释放期,配置相关设备,与客户达成绑定模式,满足产品特性需求 [3] - 随着业务渗透、成果落地和新兴领域发展,新增产能将转化为业绩增长动力 [3] 军贸领域布局 - 聚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部分产品通过渠道出口,WJ - 700 高空高速无人机等整机结构已批量交付 [4] - 注重技术研发与产业协同,构建完善军贸业务体系 [4] 低空经济拓展 - 与低空经济产业链核心企业合作,依托核心技术为无人机研发生产提供支撑 [5] - 加大低空场景应用技术研发投入,聚焦低空物流等领域构建竞争优势 [5] 商业航天业务 - 商业航天领域处于上升期,市场空间扩大,政策和设施推动产业链成熟 [5] - 公司依托技术积淀与布局优势参与发展,把握增长机遇 [5] 业务协同与风险防控 - 以核心业务资源网络为基础,横向拓展多元领域,实现业务联动与资源复用 [6] - 优化市场布局,探索多元合作,筑牢竞争根基,平衡资源投入,提升抗风险能力 [6] 研发与利润平衡 - 建立动态需求分析机制,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市场占有率 [6] - 推进业务成本优化,严控开发成本,降低隐性成本 [6] - 聚焦新技术研发,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确保研发成果转化为效益 [6]
复盘供给侧改革:“反内卷”如何催生产能出清主升浪
长江证券· 2025-07-09 23:23
核心观点 - 政策推动供给端出清,第一阶段行情起于政策预期,主升浪需行业格局改善配合;策略应对关注自然出清和政策出清两条主线 [2][8][9] 政策背景 - 市场竞争“内卷化”核心症结是产能过剩,恶性竞争阻碍产业创新升级,近期政策密集提及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关注底部供需格局改善行业 [8] 历史经验 - 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类似案例,政策推动出清行业第一阶段行情源于政策预期,第二阶段主升浪需行业格局改善,修复现金流与负债表,如煤炭、钢铁、水泥 [8] 宏观与行业背景 - 上一轮产能过剩(2011 - 2016年)集中在上游资源行业,本轮源于新能源等行业高景气,集中在中下游领域 [9] - 上一轮产能过剩周期,行业从企稳到反转财务指标改善顺序为:资本开支增速转负→资本开支增速拐点、经营性现金流增速拐点→收入增速拐点→库存增速拐点、毛利率拐点→ROE拐点、产能利用率拐点 [9] - 上一轮底部供给端出清失败行业特征:政策节奏、力度和精准性有限;行业格局分散,自律性和协同性差,过剩产能难退出 [9] 策略应对 自然出清 - 延续《出清的信号—从产能周期看行业比较》筛选方式,上游关注需求侧指标,中下游侧重供给侧指标,关注农业化工、通用机械、制药、零部件及元器件等行业 [10] 政策出清 - 关注年初以来多次发布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的行业,如光伏、锂电池、汽车、水泥等 [10] 相关政策梳理 - 2025年多个行业出台“反内卷”政策,如中央财经委部署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多行业发布倡议书、开展整治行动等 [17] 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 从财务领先指标看,部分行业指标率先改善或处于底部,可能率先迎来供需格局改善,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维度指标打分筛选得出 [32][33][34]
外籍人才综合服务平台“魅力苏州”启用
国际金融报· 2025-07-09 23:17
大赛概况 - 第二届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苏州落幕,157个决赛项目参与角逐,7个项目获一等奖[1] - 大赛覆盖具身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光子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及仪器仪表、新能源、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七大科技行业赛道[1] - 大赛吸引超3000个项目报名,海外项目占比近50%,博士学位参赛选手超60%[1] - 大赛足迹遍及旧金山、波士顿、首尔、新加坡等12座城市[1] 大赛机制与支持 - 以苏州"1030产业体系"为蓝图,链接全球百家高校、百家顶级机构、百家链主企业[1] - 通过29场行业复赛和"技术+资本+产业"多维评审机制遴选157个总决赛项目[1] - 一等奖项目将直接认定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并获得最高3000万元创业助力金[1] - 获奖项目可获得落地奖励、人才政策绿色通道、股债联动等支持[1] 行业趋势与投资观点 - 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科创领域投资持续加码[2] - 中国在研发与工程师红利、供应链生态、数字化普及等方面具有"技能密度"优势[2] - 应用层是AI价值累积的核心,垂直领域智能体蕴含巨大机遇,尤其是在"AI+"或"+AI"应用端[2] - "出海"是未来十年中国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关键策略[2]
华大九天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牧原股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增超11倍|公告精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22:44
并购重组 - 华大九天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原计划收购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但交易各方未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 [1] - 蜀道装备终止收购科益气体65.43%股权,各方在关键条款上未能达成一致 [2] 业绩披露 - 牧原股份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02亿元~107亿元,同比增长1129.97%~1190.26% [3] - 上海医药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44.50亿元,同比增长约52%,主要因收购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10%股权并纳入合并报表 [4] - 红塔证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6.51亿元到6.96亿元,同比增长45%~55% [5] 增减持 - 长城证券控股股东累计增持公司股份637.09万股,占总股本的0.16%,增持金额约5017万元 [6] - 厦工股份股东中国进出口银行厦门分行减持1774.09万股,占总股本的1% [7] - 映翰通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62.91万股,占总股本的2.21% [8] 风险事项 - 杉杉股份间接控股股东持有的426.02万股(占总股本的0.19%)被司法处置 [9][10] - 复旦微电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的批复到期失效,因有效期续期事项未通过类别股东大会审议 [11]
突发!301269,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证券时报· 2025-07-09 22:19
华大九天终止收购芯和半导体 - 公司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芯和半导体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的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因交易各方未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 [1] - 终止决定经充分沟通和审慎分析,不会对公司现有生产经营及战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且不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3] - 公司将于2025年7月11日召开投资者说明会,就终止交易事项与投资者沟通 [3] 华大九天业务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09年,2022年7月登陆创业板,专注于EDA工具开发、销售及相关服务,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全流程EDA提供商 [3] - 公司曾表示并购整合是EDA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路径,未来将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与并购整合相结合的模式加速技术突破 [3] 芯和半导体概况 - 标的公司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1亿元,主营EDA软件、集成无源器件(IPD)及系统级封装业务 [4] - 控股股东为上海卓和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直接持股26.02%,通过上海和皑企业管理中心间接控制5.49%,合计控制31.51%股权 [4] - 2025年2月曾进行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4] 近期其他上市公司终止重组案例 - 中核科技于2025年7月7日终止收购中核西仪98.88%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因市场环境及标的公司情况发生变化 [5] - 中核西仪主营核辐射监测系统、消防安防设备等,与中核科技同属核电产业上游,原计划重组旨在推动中核集团内部资源整合 [5] - 中核科技承诺至少一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并计划于7月10日召开投资者说明会 [5]
中航重机: 中航重机关于2025年半年度的业绩预告
证券之星· 2025-07-09 21:13
业绩预告情况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57.51亿元,同比下降约4.5%,完成全年目标的50.01% [1][2]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累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87亿元,同比下降约33.29% [1][2] - 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34.45亿元,同比增长约11.20% [1] - 第二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89亿元,同比下降约28.82%,较第一季度降幅有所收窄 [1] 上年同期业绩情况 - 上年同期营业收入为60.22亿元 [3] - 上年同期利润总额为9.02亿元 [3] - 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0亿元 [3] 其他事项说明 - 公司2024年12月完成对安吉精铸的并表,由于同受航空工业控制,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的同期数据已相应调整 [2] - 产品价格下滑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增加 [2] 经营计划 - 公司按照2025年经营计划安排全年任务,全力推进产品生产交付,努力按照"2332"节奏完成全年目标 [1]
中航重机: 中航重机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公司股份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9 21:13
回购方案概述 - 回购方案首次披露日为2025年4月16日,实施期限为2025年6月10日至2026年6月9日 [1] - 预计回购金额范围为2亿元至4亿元,回购用途为减少注册资本 [1] - 回购价格上限原为26.01元/股,后因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调整为25.89元/股,自2025年6月17日起生效 [1][2] 回购进展 - 累计已回购股数为913,100股,占总股本比例为0.0580% [1] - 累计已回购金额为15,003,355元,实际回购价格区间为16.36元/股至16.46元/股 [1] - 回购进展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回购方案要求 [2] 回购决策与信息披露 - 公司于2025年6月10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回购议案,计划在12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 [1] - 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择机实施回购,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蓝黛科技控制权易主 江东产投13.48亿元受让18%股份
证券时报网· 2025-07-09 21:10
股权转让 - 公司实际控制人朱堂福、熊敏、朱俊翰向安徽江东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转让1.17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8% [1] - 股份转让价格为11.48元/股,转让价款合计为13.48亿元 [1] - 股权转让后,江东产投将成为控股股东,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将成为实际控制人 [1] - 公司表示此次股权转让不会对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且引入国有及产业背景的控制人有利于增强主营业务竞争力和优化产业结构 [1] 业务布局 - 公司主要从事触控显示和动力传动两大业务板块 [1] - 动力传动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零部件、汽车变速器总成及其齿轮轴等零部件 [1] - 触控显示业务主要为触摸屏及触控显示一体化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公司不断提升高精密齿轴加工能力,扩大齿轴加工规模,并关注机器人关节执行器领域 [2] - 全资子公司蓝黛自动化参股无锡泉智博科技有限公司4.3478%股权,合作研发机器人一体化关节及其核心零部件 [2] - 公司推出"机器人一体化关节模组",标志着智能装备领域战略布局迈入新阶段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5.36亿元,同比增长25.93%;净利润1.2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8.13亿元,同比增长8.06%;净利润5216.36万元,同比增长45.93% [2] - 2025年全年经营目标为营业收入43.06亿元,同比增长21.77%;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88.79% [3] 发展展望 - 动力传动板块新能源产能、产量不断提升,触控显示板块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效果显著 [3] - 车载和工控产品占比不断加大,双主业协同发展面临良好机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