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

搜索文档
东航物流:联想控股质押5200万公司股份
快讯· 2025-07-17 16:37
股东持股及质押情况 - 联想控股持有东航物流1 79亿股 占总股本11 29% [1] - 联想控股累计质押8080万股 占其持股数量45 08% 占总股本5 09% [1] - 本次新增质押5200万股 占其持股比例29 01% 占总股本3 28% [1] 质押交易细节 - 质押起始日为2025年7月16日 到期日为2027年7月16日 [1] - 质权人为兴业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1] - 质押融资用途为偿还公司有息负债 [1]
筑信托行业高质量发展文化根基:《信托文化建设指引》正式发布
经济观察报· 2025-07-17 15:35
信托文化建设指引修订背景 - 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要五不"及监管要求,中国信托业协会与信托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共同推进《信托文化建设指引》修订工作 [1] - 修订后的《指引》标题由《信托公司信托文化建设指引》改为《信托文化建设指引》,内容由四章二十四条扩充至五章三十二条 [2] - 2025年6月《指引(修订稿)》经协会第五届会员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正式印发 [2] 信托文化核心内容 - 信托文化定义: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核心,以信托关系为基础,以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 [3] - 六大核心要素从"服务、民生、责任、底线、品质"调整为"诚信、审慎、专业、勤勉、合规、服务",并细化具体要求 [2][4][5][6][7][8] - 坚持"五要五不"原则:诚实守信不逾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4] 信托文化建设实施框架 - 组织保障:要求成立由公司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 [13] - 战略融合:需将信托文化融入发展战略、业务战略、人才战略,推动业务回归本源 [14] - 公司治理:加强董监高信托文化培训,严格执行董事遴选机制,提升高级管理层专业素养 [15][16] - 业务管理:在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业务领域贯穿信托文化要求 [9][10] 业务环节具体规范 - 方案设计环节:确保信托目的合法性,强化尽职调查和风险管控 [11] - 产品推介环节:坚持适当性原则,明示风险收益特征 [11] - 运营管理环节:妥善管理信托财产,定期披露管理情况 [11] - 风险处置环节:主动采取保全措施,及时披露风险信息 [11] - 信托终止环节:依法进行清算并出具清算报告 [11] 配套机制建设 - 内控体系:建立以尽职履责为重点的内控合规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 [17] - 审计监督:通过内部审计确认信托文化贯穿公司治理全流程 [18] - 薪酬管理:建立与风险承担相匹配的稳健薪酬机制,采用薪酬递延发放等方式 [24] - 员工管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行为规范考核体系 [22][23] 行业自律管理机制 - 信托公司需每年向协会报送信托文化建设工作总结和规划方案 [27] - 协会将开展优秀案例征集,宣传行业正面形象 [28] - 对违反指引的行为可采取自律措施,并抄报监管部门 [30]
昆仑信托上半年净利润激增420%背后:手续费佣金下滑40%
经济观察网· 2025-07-17 14:1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达1.08亿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增长逾420% [2]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99.0% [2]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25亿元,同比下滑40.8% [2]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2024年同期的-2.18亿元跃升至0.78亿元,成为拉动营业收入增长的主因 [2] - 2025年上半年新增信托项目近200单,其中资产管理类业务新增规模同比增长超70% [2] - 2024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269.47万元,成功扭转连续两年亏损局面,但净利润跌幅超100% [2]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激增219%至6.8亿元,管理资产规模突破3400亿元 [2] 业务与行业挑战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缩减,反映行业转型期收费模式调整的压力 [3] - 投资收益端因资本市场震荡、利率环境变化等因素呈现不确定性 [3] 公司背景与优势 - 昆仑信托成立于1986年,是由大型央企中国石油控股的金融企业 [3] - 注册资本高达102亿元,处于行业前列 [3] - 2017年2月与中国石油其他金融企业在A股整体上市 [3]
信托产品风险如何评估?
搜狐财经· 2025-07-17 13:34
信托产品风险评估框架 项目背景与目的 - 信托资金投向需明确区分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或工商企业等领域,不同领域受政策审批进度、市场波动等差异化风险因素影响[1] - 基础设施信托风险集中于项目审批进度及政策变化[1] - 房地产信托风险主要来自市场波动和调控政策制约[1] 信托公司资质评估 - 需综合考察信托公司经营历史、行业口碑及历史项目兑付记录[1] - 经营历史长且稳定的信托公司通常具备更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1] 交易结构与增信措施 - 交易结构中需重点分析抵押物/质押物性质及担保方实力[2] - 有效增信措施(如资产抵押)可在违约时通过资产处置补偿投资者本金[2] 风险控制机制 - 资金监管方式需确保专款专用,防范挪用风险[2] - 预警机制与止损措施能及时干预风险项目以减小损失范围[2] 宏观环境敏感性 - 宏观经济波动直接影响各类信托项目表现[2] - 政策法规更新可能改变项目发展方向与盈利模式[2]
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中保投资副总裁陈子昊:私募股权投资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功能发挥
搜狐财经· 2025-07-17 08:44
私募股权投资的功能与价值 - 私募股权投资是连接实体经济创新需求与社会资本有效供给的关键桥梁,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全局性意义 [2][3] - 能够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创新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弥补传统银行信贷体系的不足 [4] - 通过提供长期资本、参与企业治理、赋能价值创造,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优化经济结构 [3][7] - 风险投资为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企业提供关键资金,有效分担创新活动的高风险 [5] - 通过并购基金等形式促进产业整合与结构升级,推动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7] 私募股权投资与金融"五篇大文章" - 科技金融:私募股权投资应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 [10] - 绿色金融:可设立绿色主题基金,参与碳市场和碳金融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 [12] - 普惠金融: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 [14] - 养老金融:设立专注于大健康及养老产业的私募股权基金,引导保险资金布局养老产业 [16][17] - 数字金融:投资金融科技企业,支持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参与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2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私募股权投资 - 上海目标是到2035年建成与纽约和伦敦并驾齐驱的顶级全球金融中心 [2] - 上海高度集聚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金融核心要素,为私募股权基金提供便利条件 [9] - 在QFLP、QDLP试点、S基金试点等方面先行先试,优化政策环境 [9] -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为私募股权投资提供丰富标的 [9] - 致力于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吸引国内外顶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9] 实践案例 - 中保投资向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集成电路企业提供资金超过30亿元 [11] - 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投资超过10亿元 [13] - 向海发宝诚融资租赁增资30亿元支持船舶融资租赁业务 [15] - 支持上海地产集团200亿元用于旧改项目,覆盖居民9.5万户 [18]
来了!首批10只,明日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7-16 23:09
首批科创债ETF上市概况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于7月17日集体上市,其中4只登陆深交所(嘉实、景顺长城、南方、富国),6只登陆上交所(易方达、华夏、招商、博时、广发、鹏华)[1] - 产品从上报到上市仅用一个月,6月18日证监会提出加快推出,7月2日获批,7月7日首发当天"一日售罄"募集290亿元,7月10日成立,7月17日上市[2] - 机构为认购主力,8只产品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90%,部分达99%,前十大持有人均为信托、券商、银行等机构[4][5] 产品结构与市场参与 - 10只产品跟踪AAA级科创债指数,单只基金上市交易份额在2299万份至3000万份区间,持有人户数最高6041户(富国),最低1620户(南方)[2] - 兴业银行是最大机构买家,总计持有41.4亿份,为5只产品第一大持有人;银河证券持有华夏15.2%份额,并现身博时、嘉实、鹏华前十大持有人[5] - 产品采用T+0交易机制、实物申赎模式及做市商报价制度,旨在提升流动性和交易效率[8] 行业影响与配置价值 - 科创债ETF为投资者提供布局债券"科技板"的指数工具,兼具稳健收益与政策红利,适合大类资产配置和久期策略[1][6] - 机构可通过ETF一键配置高等级科创债,降低自建信用研究团队的成本,践行支持国家战略的投资理念[5] - 中金固收团队预计上市后将带来短期信用债增量配置需求,天风证券提示需关注规模增长可能引发的债市波动[8]
来了!首批10只,明日上市!
中国基金报· 2025-07-16 23:00
首批科创债ETF上市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于7月17日集体上市,受到近300亿元资金追捧,为投资者提供高效投资工具 [2][4] - 产品推进节奏高效,从上报到上市仅用一个月,6月18日证监会主席提出加快推出,10家基金公司当天上报,7月2日获批,7月7日首发"一日售罄",7月10日成立,募集资金合计290亿元 [4][5] - 10只产品中嘉实、景顺长城、南方、富国4家登陆深交所,易方达、华夏、招商、博时、广发、鹏华6家登陆上交所 [4] 机构认购情况 - 机构是认购主力,8只产品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90%,部分高达99% [6] - 前十大持有人均为机构,包括信托、券商、银行等,兴业银行为5只产品第一大持有人,总计持有41.4亿份 [7] - 银河证券是科创债ETF华夏第一大持有人,持有4.5亿份占比15.2%,同时是博时、嘉实、鹏华第二大持有人 [7] - 国投证券是科创债ETF富国第一大持有人占比4.83%,中信信托信益5号是广发第一大持有人占比16.85% [7] 产品特点与影响 - 科创债ETF集中在AAA级信用债,机构可一键配置高等级科创债主题,降低操作成本 [7] - 采用T+0交易机制、实物申赎模式及做市商报价制度,高效满足投资者需求 [10] - 预计上市后将吸引更多投资者,提升流动性和活跃度,短期带来信用债增量配置需求 [10][11] - 信用债ETF作为新选择具有流动性好等特征,但需注意规模增长可能加大债市波动 [11]
激活“知产”变“资产” 陕国投A助力中西部首单“双标识”知识产权ABS落地
证券日报· 2025-07-16 14:11
华科创合ABS1期发行 - 中西部地区首单"双标识"(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支持)知识产权ABS成功发行 具有创新示范意义 [1] - 发行规模1亿元 票面利率2.79% 基础资产为8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 [1] - 陕国投A作为资产服务机构之一 通过设立知识产权资产服务信托参与项目 [1] 知识产权ABS特点 - 针对科创企业的金融工具 以知识产权未来现金流为基础资产 通过结构化设计打包成资产支持证券 [1] - 陕国投A通过"陕国投·同睿2567013秦创智权1号知识产权资产服务信托"激活"知产"变"资产" [1] 陕国投A的战略布局 - 公司曾参与西部首单知识产权ABS 以国有金融机构身份赋能本地实体经济发展 [2] - 2025年经营计划明确表示 将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信托等创新产品 形成特色化差异化产品体系 [2] - 公司聚焦"三分类"转型 逐步摆脱传统路径依赖 通过创新业务兑现转型信心 [2] - 未来将继续发挥信托优势 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2]
百亿争产案成糊涂账?家族信托如何避免破防
北京商报· 2025-07-15 22:55
娃哈哈家族信托纠纷 - 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家族涉及高达百亿的财产争夺战 三名自称为"宗氏子女"的原告在中国香港和杭州对宗馥莉提起诉讼 涉及21亿美元离岸家族信托资产 每人要求分得7亿美元信托资产 [1][3] - 纠纷暴露家族企业传承中的资产分配难题 家族信托作为财富保护工具成为争议焦点 [3] - 家族信托核心在于"资产独立" 资产需脱离委托人控制 由受托人按契约管理 可规避委托人债务 婚姻变动等风险 实现精准代际传承 [4] 家族信托法律特性 - 遗嘱设立简单但缺乏风险隔离功能 家族信托可提供长期管理机制 当遗嘱与信托同时存在且财产重合时 法律优先认可已完成财产转移的信托条款 [5] - 若委托人未完成信托架构闭环 未解决遗嘱与信托契约效力冲突 财产权益将陷入法律模糊地带 [6] - 境内信托受限于登记制度和税收成本 隔离效果易被"击穿" 境外信托依托离岸地法律实现彻底独立 但需完全放弃控制权 [8] 家族信托市场发展 - 中国家族信托规模从2020年2050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7900亿元 年复合增速约38% 资产类型从现金扩展至保险金信托 企业股权等多元化形态 [7] - 不动产纳入家族信托此前存在税收高 司法误判等问题 北京 上海试点政策为突破带来希望 [7] - 美国洛克菲勒家族1934年设立家族信托 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 离岸信托在资产保密性方面具有优势 [8][9] 信托合规要点 - 俏江南张兰案例显示 委托人对信托财产过度控制可能导致架构被质疑 国内信托委托人可列为受益人但不得作为唯一受益人 [11] - 海外信托需防范反洗钱和税务合规风险 设立目的不合法或财产来源不明均可能导致信托被击穿 [12] - 设立家族信托需确保财产来源合法 优先选择持牌机构 避免控制权过度保留 动态调整受益条款以预防纠纷 [13] 行业趋势 - 家族信托功能从单纯财富隔离升级为融合家族治理 后代教育 慈善传承的综合解决方案 [13] - 信托公司未来将提供"法律+税务+治理"一体化服务 满足高净值人群复杂需求 [13]
周四上市!养老金已大手笔买入
天天基金网· 2025-07-15 13:19
科创债ETF发行与上市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于7月7日集中发行并在当日结束募集,募集规模合计近290亿元 [1][3] - 博时基金和富国基金旗下科创债ETF认购资金均超过30亿元募集上限,启动比例配售,确认比例分别为99.27%和96.58% [3] - 鹏华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等旗下科创债ETF发行规模均超过29亿元 [3] - 首批科创债ETF从上报到上市仅用时一个月左右,将于7月17日集中上市 [3] 机构投资者参与情况 - 截至7月10日,8只科创债ETF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均超过90%,部分高达99% [5] - 前十名基金份额持有人均为机构投资者,包括信托、券商、银行等 [5] - 养老金产品积极参与,如中信证券信福晚年固定收益型养老金产品持有富国科创债ETF金额超过1亿元 [5] - 兴业银行持有景顺长城科创债ETF6亿元,兴银理财旗下多只产品合计持有超1.7亿元 [6] 债券ETF市场发展 - 首批科创债ETF助力债券ETF总规模突破4000亿元,达到4274.21亿元 [8] - 债券ETF规模增长加速:2024年5月突破千亿元,6月突破3000亿元,7月突破4000亿元 [8] - 百亿级债券ETF阵营扩容,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规模达527.68亿元,海富通中证短融ETF规模524.44亿元 [8] - 债券ETF爆发式增长原因包括利率下降促使机构转向被动投资产品,公募基金竞争推动等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