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视频
搜索文档
字节日本短剧APP暂停投放,下载量大幅下滑
36氪· 2025-09-29 16:57
PikoShow运营收缩表现 - 字节跳动旗下日本短剧应用PikoShow近期大幅缩减市场投放,投放素材量从近60天初期的日均400组左右猛跌至9月5号起的持续15组,可判断为基本停止投放 [1] - PikoShow在日本市场的双端预估下载量整体呈下滑趋势,自9月5日起下载量大跌,至近日下载量仅剩几十次 [1] - PikoShow在日本App Store免费娱乐应用榜的排名由近两个月高点的第85名,跌至9月8日的第478名,之后跌出前500名 [3] 市场环境因素分析 - 日本短剧市场尚不够成熟,本土厂商仍处于短剧布局初期,制作环境与体制尚未适配短剧模式,在长剧体系框架下开展业务导致制作成本相对偏高 [4] - 自2025年5月起,中国厂商对日本短剧的拍摄需求量出现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头部平台需求缩减,背后核心原因是缺乏新爆款作品支撑市场信心 [4] 产品内容与竞争对比 - PikoShow平台近30天主投短剧多为译制剧,TOP 10投放短剧均为国内短剧译制,部分短剧自2024年年中投放至今,无新短剧补充,易引发审美疲劳 [5] - 对比日本市场投放TOP 3的短剧应用NetShort、DramaBox和DramaWave,其近30天投放题材主要为"逆袭"和"家庭情感",而PikoShow主投题材为"都市情感","逆袭"类较少,或未能满足当地用户需求 [5] - 字节另一款海外短剧应用Melolo保持较高发展态势,近60天日投放素材量稳定在1600组左右,下载量保持稳定,日下载量多在15万次至20万次之间 [5] 行业发展趋势 - 海外微短剧行业正在进入淘汰赛阶段,即便是具备出海经验和独特优势的企业也需要顺应市场发展并及时调整策略 [6] - 近30天内Melolo共投放短剧636部,其中新短剧311部,占比48.9%,保持着较高的短剧上新比例 [6]
当播客遇上视频:一场价值百亿的内容迁徙
虎嗅· 2025-09-28 09:25
视频播客行业兴起背景 - 视频播客成为B站、小红书等平台近来着力布局的方向,其形式是在音频播客录制现场架设摄像机[3] - 国内内容消费习惯变化为视频播客发展创造条件,例如短视频平台内容整体变长,影视解说、科普类内容时长已达半小时至一小时[9] - B站数据显示视频播客用户观看时长增长显著,2024年一季度达到259亿分钟,较去年同期69亿分钟增长270%,视频播客总体用户规模超4000万,占该季度月活用户的10%[10] 国内外市场发展对比 - 美国播客市场成熟,2024年12岁以上人群中70%听过播客,43%每周收听,人均每周听播客时长8.3小时[4] - 美国市场播客主要发布平台转向视频,YouTube以31%占比成为主要平台,超过Spotify的27%和Apple Podcasts的15%,全球51%头部播客主选择以视频形式发布[8] - 中文播客听众数量在1亿至1.5亿之间,但市场变现能力弱,2024年中国播客广告总收入为33亿元,远低于海外市场及国内千亿量级短视频广告收入[8][21] 国内视频播客生态现状 - 当前中文视频播客风潮主要由名人带动,如罗永浩、陈鲁豫、杨天真、李诞等,依靠平台流量和名人效应出圈[11] - 播客听众群体呈现精英化特征,硕士及以上学历人群占比29.8%,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人群占比近75%[14] - 音频播客主转向视频面临高门槛,包括更高成本、出镜心理挑战以及面对高专业度竞争对手[15] 平台扶持策略与挑战 - B站推出《视频播客出圈计划》,投入10亿级冷启动流量,并在多个城市提供免费录制场地及AI创作工具[16] - 各平台对视频播客标准不统一,B站视频播客时长多为3至4小时,小红书则要求控制在15至20分钟并提供曝光资源[16] - 平台扶持需考虑与自身生态特性契合,撬动更多核心播客创作者不能只靠短期流量爆发[19] 商业化变现前景与困境 - 中文播客变现困难,头部播客节目案例显示,拥有50多万粉丝的节目在8个月内仅获一单广告合作,会员收入约19万元,净利润约13万元[21] - 视频平台为播客商业化提供更丰富渠道,如B站已建立广告、充电、直播打赏、礼物分成、带货等商业化链条[27] - 全球播客市场规模达280.5亿美元,北美市场头部播客年收入达千万美元量级,显示国内市场存在巨大潜在增长空间[28][30]
用户观看时长单季暴涨270%,B站、小红书都在做的视频播客“卷”起来了
36氪· 2025-09-28 08:27
视频播客成为新风口 - 哔哩哔哩、小红书等平台正着力布局视频播客内容,即音频播客录制现场架设摄像机形成的视频内容 [1][2] - 哔哩哔哩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视频播客用户观看时长达到259亿分钟,较去年同期的69亿分钟增长270%,用户规模超4000万,占该季度月活用户的10% [7] 国内外市场发展差异 - 美国播客市场成熟,2024年12岁以上人群中70%听过播客,43%每周收听,人均每周听播客时长8.3小时 [3] - 视频平台成为主要播客消费渠道,YouTube以31%占比成为人们接收播客的主要平台,超过Spotify的27%和Apple Podcasts的15% [4] - 国内播客听众规模在1-1.5亿之间,但市场面临变现难题,2024年中国播客广告总收入仅为33亿元,与千亿级短视频广告收入差距巨大 [4][14] 内容生态与创作门槛 - 当前中文视频播客风潮主要由名人带动,如罗永浩、李诞、杨天真、于谦等,依靠平台流量和名人效应吸引关注 [8] - 播客内容整体偏向精英化,听众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群占比29.8%,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人群占比近75% [11] - 名人入场拉高创作门槛,音频播客主转向视频需面临更高成本和个人能力考验,多数播客主对转型持犹豫态度 [12] 平台扶持策略 - 哔哩哔哩推出《视频播客出圈计划》,投入10亿级冷启动流量,并在多个城市提供免费录制场地及AI创作工具 [12] - 小红书将视频播客时长控制在15-20分钟,设置专属话题并为8月至9月参与创作的用户提供5万-30万曝光资源 [12] 商业化前景与挑战 - 视频播客变现渠道更丰富,可接入广告、充电、直播打赏、礼物分成、带货等成熟商业化链条 [20] - 哔哩哔哩过去一年有超过310万UP主获得收入,人均商单月接单量增长28%,人均充电月收入增长122% [20] - 全球播客市场规模达280.5亿美元,北美市场头部播客年收入已达千万美元量级,显示巨大市场潜力 [20] - 中文播客变现能力弱,头部播客《不合时宜》拥有50多万粉丝,但2024年3月至11月仅有一单广告合作,会员收入约19万元,净利润约13万元 [14]
广告被偷偷加长,平台正在悄悄偷走用户时间
36氪· 2025-09-28 08:21
广告超时现象 - 视频平台广告倒计时与标注不一致现象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回应并关注 [3][5] - 测试显示主流平台包括爱奇艺、芒果TV、优酷均存在广告超时问题 超时现象在网络平稳情况下仍发生且个别平台情况严重 [6][8] - 广告超时分为三种类型:开头广告未计入倒计时、读秒结束后广告强行续播或跳转新广告、倒计时器自身卡顿 [8][10] 平台行为分析 - 平台可能以技术原因为由解释超时 但超时现象呈现单向性(只增不减)而非波动 与网络波动逻辑不符 [13] - 广告收入按秒计算 超时行为可带来巨额收益 爱奇艺2023年二季度广告收入达12.7亿元 芒果TV2023年上半年广告收入达15.87亿元 [15][16] - 平台通过文字游戏规避责任 倒计时提示为"会员可关闭此广告"而非"倒计时结束广告关闭" 暗示消费者但未明确承诺 [17][19] 行业收费模式 - 会员费用普遍上涨 芒果TV月费22元 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月费均为25元 低价会员选项消失 [21] - 会员制度存在套娃收费和隐藏消费 如专属推荐、超前点播(已监管叫停)、取消续费流程复杂等 [21] - 平台行为反复触及用户容忍底线 包括收费模式不透明和信任透支 [23][25] 消费者权益与行业影响 - 虚假倒计时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 通过暗示性界面设计误导用户 [17][26] - 用户时间被平台不合理占用 导致信任流失 平台需聚焦内容质量与服务提升而非短期收益 [26][27] - 行业需反思长期可持续性 当前模式可能损害消费者基础信任 [25][27]
从微短剧到线下乐园与AI 爱奇艺悦享会的一年之变
中国经营报· 2025-09-27 22:57
微短剧业务发展 - 公司于2024年9月宣布推出“短剧场”和“微剧场”入局微短剧,一年后微剧已成长为可独当一面的新内容品类 [2] - 公司将微短剧细分为每集5分钟以内的微剧(竖屏)和每集5-20分钟的短剧(横屏),播出模式为会员专享 [3] - 公司微剧业务实现阶段性突破,内容规模扩充至超万部,并优化广告投放系统,微剧被视为2025年持续增长的双引擎之一 [3] - 公司微剧采用聚焦单一核心冲突的叙事结构,以秒级节奏控制,制作投入增加,拍摄周期从14天延长至20天甚至30天 [4][5] - 公司微剧商业模式为第一窗口期会员观看、第二窗口期免费,旨在让业务更健康、工业化程度更高 [5] - 公司强调并未放弃长剧等传统内容,只是新增了微剧和短剧两大品类 [5] 财务表现与市场挑战 - 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66.13亿元,同比减少14.2%,净利润-1.89亿元,由盈转亏 [6]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71.86亿元,同比减少9.35%,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减少72.22% [6]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66.28亿元,同比减少10.91%,净利润-1.34亿元,同比转亏 [6] - 公司内容分销和在线广告业务收入下滑明显,分别同比下降12.94%和37.54% [6] - 长视频平台普遍面临会员增长天花板、微短剧冲击传统长剧、内容爆款不确定性大等挑战 [2] AI技术应用与战略 - AI被视为内容生产领域降本增效的利器,公司从2023年开始在剧本拆解、虚拟拍摄等制作环节深入应用AI [7][8] - 公司AI应用使宣发海报几乎全部实现AI参与,并通过智能制作系统提升剧本评估、选角效率及帮助广告效果提高30% [8] - 公司计划上线AI剧场,面向全球征集内容创意,首批15分钟以上的AI叙事影片计划于2026年一季度上线 [8][9] - AI剧场入选作品的创作者可参与会员费和广告收入的净利润分成 [9] - 公司判断AI颠覆长视频、短视频的时刻即将来临,乐观预计2025年底前可能出现AI主导的商业长片 [9][10] IP开发与线下业务拓展 - 对IP的价值开发被视为公司未来的重要业务支柱之一 [2] - 公司计划通过线下乐园、卡牌、剧场等业务进一步挖掘影视IP的商业价值 [11][12][14] - 公司线下乐园已立项扬州、开封、北京三地,定位为小型化、强互动、快迭代的新型主题乐园,计划2025年底及2026年开业 [11][12] - 公司在线下乐园商业模式中负责技术、内容、运营,合作方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双方分享门票及二次消费收入 [12] - 公司自营影视卡牌业务2025年上半年商品交易总额突破亿元,并已结合剧集运营60家线下VR剧场,覆盖全国30个城市 [13][14] 整体战略方向 - 公司未来战略新方向为:长剧、综艺、电影等仍是内容基本盘,但版图已不局限于此;会员订阅、广告仍是重要收入来源;IP开发成为重要业务支柱 [2] - 公司构想未来形成以长剧、综艺、动漫、电影、微剧等组成的内容矩阵,并新增线下乐园、卡牌等IP衍生业务,使业绩不再依赖“赌”爆款 [14]
「长镜头」押注AI生成内容,布局小型乐园:爱奇艺探索长视频突围路
华夏时报· 2025-09-26 21:14
AI战略与内容生态建设 - 公司首席执行官龚宇表示AI将颠覆长视频和短视频行业,公司已积极布局AI应用并取得成果[2] - 公司宣布推出国内首个AI剧场“鲍德熹·爱奇艺AI剧场”,与奥斯卡得主鲍德熹合作探索AI叙事影片创作,首批15分钟以上的AI叙事影片计划于2026年一季度上线[2][3] - 公司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认为AI原生将很快成为专业内容生产的主流模式,通过AI剧场将率先探索AI时代的叙事模式和内容生态[3] - AI剧场面向全球征集创意和团队,为创作者提供技术支持及补贴,从30支团队中优选15支获得制作补贴和技术支持,最终作品将获得平台宣推资源[4] -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指出AI赋能内容创作是未来重要趋势,影视、广告、游戏、动漫等作品的大部分环节将由AI完成,公司布局顺应发展趋势[5] - 分析师认为公司与传统电影代表人物鲍德熹合作,其摄影经验可反哺AI技术不足,有助于打造兼具商业与艺术价值的作品[5] - 在B端,AI已渗透公司运营、制作及货币化等核心场景;在C端,平台已推出AI赋能的“桃豆”智能体、“跳看”等产品优化用户体验[5] 线下乐园业务拓展 - 公司正提速乐园布局,以IP为主线构建从线上影剧综漫到线下IP衍生品、乐园的完整IP开发生态[2] - 公司与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签署协议,乐园将入驻北京王府井,这是继扬州、开封之后年内官宣的第三座乐园[2][6] - 北京王府井乐园项目将包含全感剧场、全息光影空间、影视置景互动等核心模块,覆盖十多个游乐项目,并增设明星活动专属现场[6] - 公司首席执行官龚宇表示投资建设如迪士尼等大规模乐园的窗口期已过,公司差异化路径在于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虚拟现实、AI技术在更小空间内营造高情绪价值体验[6] - 位于扬州的乐园争取今年开业,乐园商业模式为公司负责技术、内容与运营投入,地方合作方承担土地、建筑等投资,双方按约定收益分成[7] - 小型乐园目标客群为高铁或高速公路1-2小时交通圈内游客,收入来源主要包括门票及餐饮、IP衍生品等二次消费[7] 传统内容业务表现 - 2025年以来公司内容生态建设持续强化,长剧集《漂白》《临江仙》《朝雪录》《生万物》四部作品内容热度值接连突破万[3] - 微剧板块稳步提升类型丰富度与制作品质,目前平台微剧总量已超过2万部[3] - 综艺领域表现亮眼,云合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综艺正片播放市占率TOP10中公司占据4席,上榜数量居全网首位[3] - 电影方面,公司出品并于暑期档上映的《捕风追影》票房已突破12亿元[3]
爱奇艺发布超400部“长+短”新片单,有哪些干货?
扬子晚报网· 2025-09-26 16:43
核心战略布局 - 公司以影视内容IP为核心 在"长+短"生态、创作方法、营销策略和技术创新领域进行全面布局[1] - 公司明确将义无反顾持续加大长视频投入 同时微剧已成为占有率和增长速度都不可忽视的新增品类[2] - AI颠覆长视频、短视频的时刻即将来临 公司已在B端运营、制作及货币化等核心场景渗透AI应用 并推出C端AI赋能产品[2] 内容生态表现 - 2025年公司四部长剧集内容热度值接连破万 微剧总量已超2万部[3] - 综艺正片播放市占率排行TOP10中公司自制综艺占4部 数量占比全网第一[3] - 公司出品电影《捕风追影》票房突破12亿[3] 剧集内容规划 - 公司采用"聚焦头部IP、深耕五大剧场"策略 发布包括《唐诡奇谭》《狐妖小红娘-王权篇》等头部作品[4] - 通过五大剧场实现精细化运营:迷雾剧场将上线《树影迷宫》等悬疑作品 微尘剧场推出《喀什恋歌》等迷你剧集 大家剧场储备《高兴》等现实主义作品[4] - 微剧领域将推出《此夜逢君》《桃夭》等古装微剧和《三秒预见你》《十分野》等现代微剧[5] 综艺内容创新 - 公司发起"鲍德熹 爱奇艺AI剧场" 面向全球创作者征集AI影片故事创意和团队[6] - 2026年将构建"四大主赛道+两大辅赛道"综艺矩阵 涵盖游戏娱乐、才艺竞演、生活体验、语言观点四大核心品类[6] - 采用"深耕综N代+开发新内容"双轮驱动模式 《一路繁花2》《哈哈哈哈哈6》《种地吧4》等综N代回归 同时推出《宇宙闪烁请注意》等原创新综艺[7] 多元化内容拓展 - 自制电影"三级火箭计划"推进:大片计划聚焦《1840》《长安十二时辰》等院线电影 爆前计划推出《一战成名》等潜力作品 燎原计划从内容、成本、数量三维度升级[8] - 开辟"网络故事片"新赛道 每集60分钟以上不超过3集 鼓励内容形态创新[8] - 动漫领域采用分赛道布局策略 《成何体统第二季》《择天记》等多元作品将陆续开播[8] 垂直领域布局 - 纪录片版块聚焦多类型头部IP 覆盖历史、社会、美食、自然等领域 包括《中华史记之大汉风云》《破译三国》等作品[9] - 体育版块凭借顶级版权资源构建核心优势 覆盖亚欧顶级足球赛事、网球及高尔夫大满贯等重磅赛事 并为2026世界杯打造特色节目[9] - 线下体验业务重点聚焦IP衍生品开发与乐园建设 第三个乐园选址北京王府井[2]
爱奇艺发布超400部新片单 龚宇介绍AI应用
中证网· 2025-09-26 15:23
内容策略与片单发布 - 公司发布超400部最新片单,覆盖剧集、综艺、电影、动漫、娱乐多维度 [1] - 剧集策略聚焦头部IP并深耕五大剧场,包括迷雾剧场、微尘剧场、大家剧场、恋恋剧场和小逗剧场 [1] - 综艺领域计划在2026年构建四大主赛道(游戏娱乐、才艺竞演、生活体验、语言观点)和两大辅赛道(生活情感、生活方式)的矩阵 [1] 电影业务布局 - 自制电影“三级火箭计划”稳步推进,包括聚焦高质量头部院线的“大片计划”、鼓励内容创新的“爆前计划”和升级内容、成本、数量维度的“燎原计划” [2] - 公司将开辟“网络故事片”新赛道,每集60分钟以上且不超过上中下3集,以鼓励内容形态创新 [2] 技术创新与应用 - 公司认为AI颠覆长视频、短视频的时刻即将来临,并已积极布局AI应用且成果显著 [2] - 在B端,AI已渗透到运营、制作及货币化等核心场景;在C端,平台推出AI赋能的“桃豆”智能体、“跳看”等产品以优化用户体验 [2] - 公司持续探索更多AIGC应用场景,发挥“创意+科技”优势 [2][3] 新兴业务与线下拓展 - 微剧已成为一个占有率和增长速度都不可忽视的新增品类 [3] - 公司将线上影视内容与线下体验业务相结合,线下业务(包括IP衍生品和乐园业务)被定位为公司未来核心业务之一 [3] - 爱奇艺乐园定位为小型化、强互动、快迭代的新型主题乐园,目前正在打造和即将开启的项目包括扬州、开封和北京 [3]
携手奥斯卡得主鲍德熹,国内首个AI剧场来了
扬子晚报网· 2025-09-26 07:15
项目发布 - 公司与奥斯卡得主鲍德熹共同宣布推出国内首个AI剧场"鲍德熹.爱奇艺AI剧场" [1] - 剧场面向全球征集内容创意和团队 并提供技术支持及创作补贴 [1] - 首批15分钟以上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的AI叙事影片计划于2026年一季度正式上线 [1]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公司认为AI原生将很快成为专业内容生产的主流模式 但目前行业内仍未有AI叙事作品落地 [3] - 该项目旨在率先探索AI时代的叙事模式和内容生态 与新生代创作者共同开启面向未来的创作 [3] - 合作方鲍德熹认为AI生成方式打破传统限制 将引领视觉革命 为创作者提供开创新世界的机会 [3] 项目执行与支持机制 - 项目通过创作营形式进行 将优中选优30支团队接受鲍德熹7天线下深度指导 [3] - 最终脱颖而出的15支团队将获得制作补贴、技术支持及平台宣推资源扶持 [3] - 入选作品的创作者将参与会员费和广告收入的净利润分成 以实现新的价值变现 [3] 当前进展 - 创作营正在报名中 创作者可在10月24日前通过官方网站提交创意和报名材料 [3] - 线下集训计划于11月15日至11月21日举办 [3]
爱奇艺官宣国内首个AI剧场
国际金融报· 2025-09-25 22:44
合作项目宣布 - 爱奇艺与奥斯卡得主鲍德熹联合宣布推出国内首个AI剧场“鲍德熹·爱奇艺AI剧场” [1] - 该剧场面向全球征集内容创意和团队,并为创作者提供技术支持及创作补贴 [1] - 首批15分钟以上、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的AI叙事影片计划于2026年一季度正式上线 [1] 项目愿景与意义 - AI生成的创作方式被视作打破传统限制、引领视觉革命的关键,将给予创作者用想象力开创新世界的机会 [1] -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表示,AI原生很快就会成为专业内容生产的主流模式 [2] - 公司旨在通过此剧场率先探索AI时代的叙事模式和内容生态,与新生代创作者共同开启面向未来的创作 [2] 项目运作与支持机制 - 项目以筛选和培养并重,鲍德熹将分享其多年创作经验和对新技术的理解给新生代影视创作者 [1] - 创作营正在征集报名,创作者在10月24日前可提交创意和报名材料,有机会入选11月15日至11月21日的线下集训 [1] - 优中选优的30支创作团队将接受鲍德熹全程深度指导,最终脱颖而出的15支团队将获得制作补贴、技术支持及上线后的宣推资源扶持 [1] - 入选作品的创作者将参与会员费和广告收入的净利润分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