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油气勘探开发
icon
搜索文档
中曼石油(603619.SH)子公司拟5.63亿元收购昕华夏迪拜49%股权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19:06
收购交易概述 - 中曼石油全资子公司中曼海湾拟收购昕华夏能源下属昕华夏开曼持有的昕华夏迪拜49%股权 交易金额为5.63亿元人民币(折合7931.83万美元)[1] - 收购完成后中曼海湾将持有昕华夏迪拜100%股权 从而间接持有哈萨克斯坦坚戈区块100%权益[1] 战略发展目标 - 公司秉持"资源为王、技术为本"核心发展理念 深耕油气产业链 坚定不移做大做强油气勘探开发业务[1] - 本次收购有利于提升坚戈区块勘探开发效率 实现增储上产和降本增效目标[1] - 交易将提升公司权益储量和产量规模 为长远发展提供持续快速增产动能和潜力[1] 项目运营现状 - 哈萨克斯坦坚戈区块已初步形成规模化产能 项目整体开发进入高效实施阶段[1]
中曼石油子公司拟5.63亿元收购昕华夏迪拜49%股权
智通财经· 2025-09-25 19:05
收购交易概述 - 全资子公司中曼海湾拟收购昕华夏能源下属昕华夏开曼持有的昕华夏迪拜49%股权 交易金额为5.63亿元人民币(折合7931.83万美元)[1] - 收购完成后中曼海湾将持有昕华夏迪拜100%股权 从而间接持有哈萨克斯坦坚戈区块100%权益[1] 战略目标与业务影响 - 公司秉持资源为王、技术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 坚定不移做大做强油气勘探开发业务[1] - 收购有利于提升坚戈区块勘探开发效率 实现增储上产和降本增效目标[1] - 交易将提升公司权益储量和产量规模 为长远发展提供持续快速增产动能和潜力[1] 项目运营现状 - 哈萨克斯坦坚戈区块已初步形成规模化产能 项目整体开发进入高效实施阶段[1]
新疆:持续为国加“油”争“气”
新华社· 2025-09-22 13:27
新疆油气产业发展历史与地位 - 1955年克拉玛依油田诞生,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 [1] - 1955年新疆原油产量仅3.29万吨,天然气882.4万立方米 [1] - 1960年新疆原油产量达166.2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9.4% [1] - 2024年新疆油气产量当量达6664万吨,已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 [1] 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进展 - 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成为增储上产新方向 [2] - 2024年前7个月该示范区页岩油累计产量突破100万吨,较去年提前近4个月 [2] - 页岩油开发为行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可借鉴范例 [2] 超深油气勘探技术突破与资源潜力 - 深地塔科1井成功在地下10910米完钻,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直深度井 [2] - 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量达671亿吨,超过总量的三分之一 [2] - 塔里木油田累计完钻8000米以深井占全国50%以上 [3] - 塔里木油田找到的超深层油气储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三 [3] - 塔里木油田超深油气年产量达2047万吨,成为我国最大超深油气生产基地 [3] 能源安全战略意义 - 向地球深部挺进已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任务 [2] - 超深层已成为我国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主阵地 [3] - 新疆70年来持续推动石油勘探开发技术迭代升级,突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壁垒 [2][3]
IEA预警:全球需在2050年前每年需投5400亿美元稳油气供应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15:06
投资需求 - 全球需在2050年前每年投入约5400亿美元用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以维持当前产量 [1] - 2024年全球油气勘探支出预计达5700亿美元但较2024年略有下滑 [1] 产能衰减 - 若无持续投资全球石油产能每年将损失500万桶/日产量相当于挪威与巴西两国当前总产量 [1] - 产能衰减速度较2010年增长40%部分原因是对美国页岩油依赖加剧且页岩油消耗速度显著快于传统油田 [1] 市场供需 - 几乎没有迹象表明石油需求很快就会达到峰值未来几年都需要提高产量 [4] - 今明两年全球石油供应预计过剩但自2026年初起非OPEC国家供应增长将在12-18个月内基本停滞 [4] 行业警示 - 上游投资缺口将导致全球市场每年损失相当于巴西与挪威总产量的石油 [4] - 行业必须加速行动以维持供应稳定 [4]
2025年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发展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9-13 12:55
2024年中国油气勘探开发核心成果 - 油气产量当量创历史新高达到4.09亿吨 连续八年保持千万吨级增长 [1] - 原油产量达2.13亿吨接近历史峰值 天然气产量突破24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超百亿立方米 [1] - 海洋油气产量当量超8500万吨 页岩油产量提升至600万吨以上同比增长35% [1] - 非常规天然气产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5.5% [1] 勘探突破 - 陆上深层超深层勘探成果显著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和顺北油气田多口探井获高产油气流 [2] - 中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完钻深度达10910米 [2] - 海洋勘探发现惠州19-6亿吨级油田和陵水36-1超深水超浅层大气田 [2] - 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超万亿立方米 [2] 技术创新 - 陆上全节点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工业化推广 页岩气一趟钻和水平井优快钻完井技术持续升级 [3] - 提高采收率技术2024年新增原油产量超3600万吨 [3] - 装备自主化突破包括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和175MPa电动压裂装备 [3] - AI技术深度赋能 中国石油研发7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 [3] 绿色低碳转型 - 主要油气企业新增光伏风电装机超400万千瓦 新增储能55万千瓦 [4] - CCUS技术应用深化 2024年新增10个CCUS-EOR项目累计达94个 [4] - 累计注入二氧化碳1473万吨 吉林油田和胜利油田等项目"埋碳增油"成效显著 [4] - 中国海油"海油观澜号"深远海浮式风电为海上平台供应绿电 [4] 全球油气勘探开发形势 - 2024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5540亿美元同比下降2.5% 陆上投资下降8%海域投资增长8% [12] - 全球新发现210个常规油气田可采储量12.5亿吨油当量 深水超深水领域贡献45% [12] - 全球原油产量48亿吨同比增长1% 深水原油产量3.7亿吨同比增长4.3% [13] - 全球天然气产量407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0.4% 致密气产量577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 [15] 中国上游投资与工作量 - 2024年油气勘探开发投资超4000亿元 其中勘探投资近900亿元开发投资3100亿元 [17] - 2019-2024年累计投资达2.24万亿元 年均投资3740亿元较2018年增加48% [17] - 2024年完成探井2300口 二维地震7222千米三维地震3.77万平方千米 [17] - 新建原油产能1937万吨天然气产能351亿立方米 [17] 储量增长 - 2024年全国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连续6年保持11亿吨以上增长 [18] - 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创"七年行动计划"执行以来新高 [18] - 2019-2024年年均新增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分别是2018年的1.4倍和1.5倍 [18]
“十四五”能源成就企业谈丨向海图强筑脊梁
搜狐财经· 2025-09-12 04:40
核心观点 - 公司提前完成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目标 原油增量占全国70%以上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能耗与碳排放强度实现双下降 科技创新成果突出 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2][3][4][6][11] 油气增储上产 - 提前两年完成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目标 [4] - 2023年原油增产量占全国总增量70%以上 [4] - 渤海油田原油产量从3000万吨提升至2024年目标4000万吨 [5] - 南海东部油田连续三年油气产量超2000万吨油当量 [5] - 陆上发现临兴、神府两个千亿方级大气田 [5] - 突破深水深层勘探 包括开平南亿吨级油田、陵水36-1超深水气田等 [4] 绿色低碳转型 - 能耗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实现同比连年双下降 [6] - 2024年建成我国最大规模海上油田群岸电工程 覆盖渤海7个油田150余座平台 [9] - 炼油产能能效标杆水平占比超50% 提前完成国家2025年30%的目标 [9] - 建成全球最大规模LNG动力守护船队 [9] - 投运我国首个双百深远海浮式风电项目"海油观澜号" [10] - 布局氢能运输、CCS/CCUS、碳汇开发等新赛道 [10] 科技创新与装备突破 -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1] - 自主研制"海葵一号"圆筒型FPSO填补国内空白 [11] - 开发"璇玑""海经""海脉"等关键技术装备 [11] - 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8% [12] - 发布"海能"人工智能模型 推出5个专业场景和6个通用场景模型 [12] 发展规划与目标 - 公司确认十四五规划绝大部分目标已基本完成 年底将全面实现 [2] -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科研投入、人才培育三个倍增计划 [12] - 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人工智能+、产业焕新三大专项行动 [12]
长江材料:拟不超过1.3亿元投资油气勘查项目
格隆汇· 2025-09-11 17:36
核心交易 - 公司以人民币8538万元成功竞得宁夏六盘山盆地海原区块石油天然气探矿权 [1] - 取得自然资源部颁发的《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并完成勘查实施方案备案 [1] - 预计勘查总投资不超过人民币13000万元 资金来源为公司自筹资金 [1] 项目规划 - 勘查区域为宁夏六盘山盆地海原区块选定的有利勘查区 [1] - 将按照备案方案组织勘查施工 根据项目进度分期投入资金 [1] 战略目标 - 系统研究区块油气调查基础地质资料 分析构造地层和沉积特征 [1] - 总结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深化地质认识并优化勘探部署 [1] - 加快项目实施以实现勘探突破 明确有利开发区为后续开发奠定基础 [1] 财务影响 - 投资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1] - 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 [1]
长江材料:投资1.3亿元开展油气勘查项目
新浪财经· 2025-09-11 17:08
核心交易 - 公司以人民币8538万元成功竞拍宁夏六盘山盆地海原区块石油天然气探矿权 [1] - 取得自然资源部颁发的《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并完成勘查实施方案备案 [1] - 将按照已备案方案组织勘查施工 [1] 投资规划 - 勘查区域选定为宁夏六盘山盆地海原区块的有利勘查区 [1] - 预计勘查总投资不超过人民币1.3亿元 [1]
中国海油(600938):公司事件点评报告:油价下行拖累业绩,增储上产筑牢资源护城河
华鑫证券· 2025-09-02 16:5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油价下行拖累短期业绩但公司通过增储上产和成本控制展现经营韧性 油气净产量同比增长6.1% 天然气产量大幅增长12.0% [5][8] - 公司资源护城河持续巩固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1/1393/1463亿元 对应PE估值8.9/8.8/8.3倍 [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076.08亿元同比下降8.45% 归母净利润695.33亿元同比下降12.79% [4] - Q2单季度营业收入943.53亿元同比下降15.35% 归母净利润316.48亿元同比下降15.80% [4] - 油气销售业务收入1717.45亿元同比下降7.22% 毛利率同比下降2.19个百分点 [5] - 石油液体实现价格从80.32美元/桶下降至69.15美元/桶 [5] - 期间费用率整体稳中有降 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0.82个百分点 [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91.82亿元同比下降7.9% [6] 运营状况 - 油气净产量达3.85亿桶油当量 同比增长6.1% [5] - 贸易业务收入310.58亿元同比下降15.21% [5] - 在中国海域取得5个新发现 成功评价多个大中型构造 [8] - 海外布局扩展至圭亚那深水及哈萨克斯坦新区块 [8] 战略进展 - 突破地球物理勘探和油藏精细灌水等关键技术 推进"AI+"场景应用 [8] - 实践海上CCUS、火炬气回收等清洁生产措施 [8] - 海上浮式风电项目稳定发电 新能源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8] 盈利预测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1/1393/1463亿元 [9] - 对应每股收益2.88/2.93/3.08元 [11] - 预测ROE分别为17.0%/16.2%/15.9% [11]
中亚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5749天!中石油打造“一带一路”能源合作
搜狐财经· 2025-09-01 18:24
核心观点 - 中国石油在中亚地区通过全产业链合作模式推动能源合作 实现企业稳健发展并促进当地经济繁荣 [1][3] - 公司在中亚地区打造多个明珠项目 形成完整油气产业链并扩大天然气与炼化领域合作 [3] - 通过数智化转型和新能源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提升效率并培养本地技术人才 [4][5] -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创造超4万个就业岗位且本土化率超95% 并推动绿色技术与文化交流 [6] - 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安全运行5749天 成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1][7] 项目合作与产业链建设 - 成功运营阿姆河天然气项目与阿克纠宾项目 形成勘探开发、管道运营、炼油贸易、工程技术等完整产业链 [3] - 2023年6月与哈萨克斯坦签署多项能源协议 扩大天然气勘探开发与炼油化工领域合作 [3] - 阿姆河项目成为中亚重要天然气生产基地 每年向中国稳定供应天然气 [3] - 阿克纠宾项目成为哈萨克斯坦油气勘探开发典范 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 [3] 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 - 阿克纠宾公司构建勘探开发技术创新体系 形成国内外联动的技术链条并培养本地人才 [4] - 阿姆河公司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需求-采购-库存) 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4] - PK公司利用油区风能资源推进风电项目 阿克纠宾公司100兆瓦自消纳风电项目进入预可研阶段 [5] - 中油国际管道公司推动新能源与油气融合 形成余热利用与供配电优化等低碳技术储备 [6] 社会责任与本地化运营 - 在中亚地区累计创造超4万个就业岗位 员工本土化率超过95% [6] - 援助建设哈萨克斯坦国家舞蹈学院等公益项目 促进中哈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 [6] - 中哈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创造1200多个长期本地优质就业岗位 [1] 能源合作成果与影响 -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安全运行5749天 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1] - 近30年合作覆盖油气勘探、管道建设、炼化及新能源领域 助推东道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1][6] - 合作模式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提供经验 通过互利共赢推动更高水平国际合作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