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

搜索文档
家政服务不只要破解“供需错配”
广州日报· 2025-05-13 03:28
家政服务行业现状 - 行业规模已达万亿级别 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人 但服务总量供给不足且技能水平不高问题突出 [1] - 国家发改委估算家政用工缺口超过2000万人 高素质服务人员尤为短缺 [1] - 养老护理领域存在显著供需错配 需求涉及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心理疏导等多层次 但现有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大、学历低、专业能力不强等短板 [1] 供需矛盾核心堵点 - 产教融合环节薄弱 规模化企业少小微企业多 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动力不足导致行业"小散乱"格局 [2] - 社会认知偏差将家政服务等同于保姆工作 实际家政学涵盖发展心理学、美学概论、家庭营养学等综合性学科内容 [2] - 认知偏见阻碍高素质人才进入行业 家政学课程中烹调护理仅占很小比例 [2] 行业改进路径 - 需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衔接 通过规模化企业打通供需对接 将人才培养与市场拓展结合 [2] - 建议打造劳务品牌 通过规模化培训提升供给水平 加强区域协作提供培训就业支持 [2] - 应借鉴欧美日百年家政学科建设经验 将家政学作为综合性交叉学科发展 推动服务专业化标准化 [3] 需求端特征 - 消费者普遍反映优质家政服务难寻 存在"请不到、请不起、不放心"现象 [1] - 失能高龄老人照护需求迫切 涉及助餐、助浴、导尿排便等专业服务 [1] - 市场需要吃苦耐劳、具备爱心耐心的复合型养老护理人才 [1]
【世相百态】 家政服务矛盾解药在“被尊重”
证券时报· 2025-05-13 02:09
王志高 "保姆荒"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我们对劳动价值的认知狭隘。在老龄化与三孩生育政策叠加的今天,家 政服务早已不是简单地"找人干活",而是关乎民生幸福的社会刚需。与其焦虑"3000万不够用",不如先 回答:我们是否准备好了给这3000万人应有的体面?只有当"保姆"不再被默认为"低端职业",当从业者 能自豪地说出"我是家政规划师",这个行业才能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毕竟,没有尊严的职业,永 远等不来春天。 据5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已超3000万,却仍面临"好保姆难求"的困境。消 费者抱怨"服务质量像开盲盒",从业者苦于"低人一等"的职业标签,市场陷入"高需求与低认同"的撕裂 状态。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当下家政服务的矛盾,本质是一场"职业价值"的错位。一边是市场对专业化、标准化服务的迫切需求, 月薪过万的"金牌月嫂"一岗难求;另一边却是从业者普遍遭遇的"隐形歧视"——"不过是个保姆"的偏见 根深蒂固。这种错位直接导致行业陷入恶性循环:社会轻视让从业者缺乏职业自信,流动性居高不下; 而频繁换人又加剧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质疑,进一步强化偏见。破解"保姆荒",不能只盯着"多培训 ...
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已超3000万 供给不足问题仍突出 “放心保姆”如何培养(经济新方位)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12
"求推荐月嫂""寻专业护工""找放心保姆"……社区微信群里,常能看到这样的信息。优质家政服务不好 找,这是很多消费者的感受。 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9部门围绕提升家政服务供给质量、促进家政服务便利消费、完善家政 服务业支持政策、优化家政服务消费环境等推出一系列举措。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等6部 门印发通知,决定自2025年至2027年组织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每年培训150万人次。 消费者对家政服务有哪些期待?家政服务质量如何保障?怎样培养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的家政人才 队伍?本报记者采访了河北、广西、上海等地的消费者,以及家政劳务品牌和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 行业主要难题有哪些? 好家政数量少、服务质量差别大、人员流动性高 回想第一次找保姆的经历,河北石家庄市居民仇晓丽心情复杂。她通过熟人请来一名保姆,却依然摩擦 不断,"保姆做的宝宝辅食种类单一,孩子不爱吃。沟通起来也困难,有时我想教她怎么做,她也不 听,很固执。"在一次次和保姆争执后,仇晓丽最终选择解约。 后来,仇晓丽从家政公司得知"河北福嫂"劳务品牌,就请来了持证上岗的"福嫂"张茜。这一回,仇晓丽 非常满意:"张姐变着花样准备 ...
人社部等6部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家政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
快讯· 2025-05-09 15:18
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的通知》[1] - 专项培训行动时间为2025年至2027年[1] - 培训对象包括有家政领域就业培训意愿的劳动者和已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1] - 培训内容为家政领域相关职业(工种)技能[1] - 计划每年培训150万人次[1]
马卫光调研协商履职课题
杭州日报· 2025-05-09 10:44
高校毕业生就业 - 浙大城市学院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创新举措包括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信息共享、供需对接,做细做实就业指导服务 [1] - 需要紧密对接城市、企业和学生发展需求,更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1] 家政服务行业 - 三替集团在家政服务标准化、职业培训等方面有实践 [1] - 家政行业是民生工程和就业"蓄水池",需要紧跟多样化消费需求,持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 [1] - 应加强服务培训,提升服务品质,做优服务品牌,更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1] 青年创业支持 - 凯旋街道创业陪跑空间实施"春雨计划",加强政企联动,建好服务平台 [1] - 需要助力解决青年创业痛点,拓展创业创富空间,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充沛支持 [1] 数字文化产业 - 时光坐标影视传媒是专业从事数字影视技术的科技型文创高新技术企业 [2] - 数字文化产业是就业新蓝海,应发挥"数字杭州"优势,持续深耕该赛道 [2] - 企业发展应与人才引育有机贯通,为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贡献力量 [2] 农文旅融合 - "后陡门·种地星球"项目打造包括农业研学、农耕体验、青年助农等的影视拍摄平台基地 [2] - 需要持续挖掘沉浸式农文旅融合新场景新业态,培育更多农文旅"爆点" [2] - 应让"流量"变"留量",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乡村振兴行列 [2] 青年人才发展 - 西湖区国际青年人才发展服务中心需要紧密结合创业就业需求端和供给端 [2] - 应整合资源,优化生态,打造高质量的产业和人才孵化空间 [2] - 目标是让青年"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更好发挥人才吸附、就业带动作用 [2]
提振消费进行时 | 巾帼家政将民生需求转化为消费动能
广西日报· 2025-05-08 09:51
家政服务行业升级 - 母婴护理与家务复合型服务订单量显著增长,带动月嫂、育儿嫂薪酬平均上涨15%,并衍生出产后康复、科学育儿课程等关联消费 [2] - 传统家政服务升级为"四心服务体系",包括三甲医院专家定制康复方案、持证护理人员执行、子女端可视化跟进、24小时应急响应,已为近6000户家庭提供服务 [2] - 基础家政服务向精细化延伸,如钟点工负责接送孩子、烹饪晚餐和整理家务,提升双职工家庭生活品质 [2] 新兴家政业态发展 - 整理收纳服务在高端社区迅速走红,专业团队服务收费600元/次,带动行业年增长率达55% [3] - 超半数家政企业推出整理收纳课程,春节假期和换季时节常出现整理师"一位难求"的爆单现象 [3] - "家庭管家式"服务通过标准化套餐与灵活定制结合,南宁包月服务用户超3万户,推动家政消费从"应急需求"转向"品质刚需" [3] 品牌化与规模化发展 - 广西金绣球巾帼家政服务联盟培育"八桂月嫂""南方家政"等地域品牌,创建25个全国和自治区巾帼家政示范基地 [3] - 全区拥有2万家家政企业、100万从业人员,其中女性占比超80% [3] - 推动"广西金绣球"成为全国家政服务劳务品牌,以品牌效应提升服务溢价能力 [3] 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 - 计划构建15分钟家政服务圈,每年开展10万人次技能培训 [4] - 推动家政企业与托育、养老机构深度联动,持续释放巾帼家政在提振消费中的潜力 [4]
北京打造家政技能品牌
北京商报· 2025-05-07 00:39
5月6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北京家政"技能品牌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 案》),计划到2027年底,开发"北京家政"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10个以上,培训评价"北京家政"3万 人次以上,培育一批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北京家政"培训、考核机构,建设集培训信息、评价信 息、岗位推荐信息、技能薪酬指引为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的技能人才培 养格局,畅通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通道,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北京家政"技能品牌。 首批推出"1+7"职业能力标准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贯彻落实人社部"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聚焦北京市家政服务细分行业 领域,积极构建专项职业能力标准体系,着力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 项目化培训模式,打造培训评价北京样板,推动形成家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技能人才培养格 局。 《工作方案》提出,结合北京市家政服务市场细分领域技能需求,与家政龙头企业、技工院校等合作, 将开发10个以上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标准,配套高质量培训教材,为北京市家政服务人员提供标准化、 规范化、品牌化的技能操作规范。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 ...
有信心有底气 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当前就业形势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06 05:52
就业政策与宏观环境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定位新使命 [1] - 政治局会议提出"四稳"要求并完善政策工具箱 [1] - 全国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同比增5万人 失业率5.3%低于预期 [2] - 全国社保和就业预算支出近4.5万亿元增5.9% 稳岗贷款余额3000多亿元 [12] 重点行业就业表现 - 制造业就业人数同比增加 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用工活跃 [2] - 水利项目一季度实施2.16万个 吸纳就业66万人 [3] - 基础设施投资增5.8% 加快1.4个百分点 [3] - 生活服务/交通物流/养老看护招聘需求分别增43%/35%/17% [4] 新兴领域就业增量 - 人社部发布6批93个新职业 含储能运维/云网智能等新兴领域 [5][6] - 南网储能公司已配备60名储能运维管理员 未来将持续扩招 [5][6] - 海南新能源汽修师培训超5000人 持证就业率91% [6] - 京东MALL新设30多个体验区 岗位从300人扩招至500人含直播岗 [7] 企业案例与区域实践 - 宁波亿林节水科技逆势扩招80人 产品销往58国 [2] - 河北福嫂家政带动3.5万人就业 学员年增收超5万元 [4] - 广东明阳能源获政策红利数百万元 一季度新招1600人 [9] - 贵州毕节推行"四位一体"培训 1-3月培养1.33万技能人才 [10][11] 职业技能培训 - 全国将实施三年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11] - 贵州叉车司机培训向企业输送上千人 学员获双证 [10] - 浙江绍兴举办200余场招聘会 提供9万个岗位 [12]
春光作序催奋进——4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新华网· 2025-04-30 09:31
观察之一:发力先进制造业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举行,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参与,展现运动控制、能源管理、环境感知等技术突破,推动软硬件迭代升级 [2] - 人形机器人等智能终端新业态加速涌现,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号发射工位调试成功,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转入内装阶段,显示先进制造业提速发展 [2] - 商业航天成为新增长引擎,东方空间引力一号、星河动力智神星系列火箭等模型亮相中国航天日,卫星导航、遥感监测等应用场景拓宽 [2] - 北京、上海、深圳等10余个地方政府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基金,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覆盖信息通信、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 [3] 观察之二:真招实招促民营经济前行 - 重庆赛迪奇智公司通过AI实现铁水运输无人化,创新成果受益于政策支持 [4] - 上海出台26项措施促进民营经济,银川打造人才引擎,重庆渝中区发布民间投资机会清单,市场监管总局推出37条重点举措 [4] - 义乌国际商贸城外商采购活跃,佰世特包装等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预计销售额稳步增长 [4] 观察之三:消费市场"暖意"浓浓 - 第32届中国兰花博览会交易额达4.68亿元,长安区秦岭花世界4月销售额预计8000万元,鲜花经济带动消费 [7] -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全国推广,家政服务扩容政策出台,四川沃美管家计划年内拓展至20家门店 [7] 观察之四:高水平开放激发新活力 - 第137届广交会吸引全球219个国家地区22.4万名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8] - 消博会意向签约920亿元,上海车展首发超百款新车,进博会签约面积近25万平方米,国际展会彰显市场吸引力 [9] - 天津自贸试验区十年形成14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云遥宇航等企业受益于数据出境管理规范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