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
搜索文档
聚焦法治援疆,粤喀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基地
南方农村报· 2025-09-04 19:02
合作协议签署 - 喀什地委政法委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签署共建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基地协议书 [2][3] - 双方共同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喀什)揭牌 [4] 合作内容 - 合作将发挥喀什地区向西开放政策资源优势及广外涉外法治教育专业优势 [6] - 共同开发涉外法治特色课程 打造实践教学基地 建设师资队伍 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7] -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 专业素养高 实践能力强的涉外法治人才 [8] 合作背景与需求 - 新疆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喀什面向中亚欧洲开放枢纽功能增强 [9][10] - 为应对不断增长的涉外法治需求 双方依托共建法律服务中心提供涉外法律咨询服务 [10][11] - 中心将面向中央和地方立法 行政 司法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提供资源依托 [11][12] 重点任务 - 广外将加大涉外骨干律师培养 聚焦自贸试验区法治建设重点任务 [14][15] - 以高水平涉外法律服务助推喀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5] 援疆工作进展 - 协议签署标志广东法治援疆取得新进展 [16] - 第十批广东援疆工作聚焦法治援疆 举办首届中国—中亚南亚法治论坛 [16][17] - 推动喀什与广外 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支持建设深圳仲裁院喀什分院 [17][18] - 开展基层普法 法治体检 法治培训 法治讲堂 名律师走进自贸区等活动 [18][19] - 为喀什地区提供有力涉外法治保障 打响红棉法治品牌 [19]
武汉律协通报一律所单月被投诉388次!有律所称已停业整顿
南方都市报· 2025-09-04 18:52
9月3日,武汉市律师协会公布了当地8月被投诉(举报)数量排名前50的律所名单,其中排名第一的律 所被投诉388次。4日,有上榜律所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我们已经停业整顿了。" 据通报,被投诉(举报)数量排名前50的律所中,排名第一的律所为湖北至南律师事务所,被投诉总量 高达388,且重复投诉量为0。排名第2-5名的律所分别为湖北齐云律师事务所、湖北正解律师事务所、 湖北初砚律师事务所、陕西丰东(武汉)律师事务所。 南都记者注意到,这些投诉较多的律所多为设立时间短,律师人数较少。排名前5的律所均在2024年设 立,律所人数1-5人。比如湖北至南律师事务所于2024年12月30日设立,有3名律师。 在投诉平台上,南都记者检索湖北至南律师事务所,发现共有162条投诉,多集中在收费不办事、虚假 宣传、哄骗诱导交费等。 9月4日,上榜的陕西丰东(武汉)律师事务所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我们已经停业整顿了。" 通报称,自即日起,针对被投诉(举报)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的律所,每月面向社会公众进行通报。武汉 市司法局和武汉市律师协会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律所进行查处,有案必查,违法必罚,发现一起处理 一起,绝不手软。 2024年 ...
系统性破解碳市场发展关键难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05:51
碳市场制度建设 - 形成"强制+自愿""政府+市场""国内+国际"立体化碳排放交易制度体系 [1] - 明确强制碳市场与自愿碳市场的定位、发展目标及相互关系 [2] - 通过优化配额管理制度完善碳定价机制 包括总量控制、有偿分配和配额储备等手段 [5] 市场发展现状 - 全国碳市场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市场 累计成交量6.94亿吨 累计成交额477.16亿元 [2] - 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250.16万吨 累计成交额2.1亿元 [2] - 强制碳市场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 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及四氟化碳、六氟化二碳温室气体 [3] 市场机制完善 - 引入金融机构、非履约主体及自然人等多元交易主体 [3] - 支持金融机构推进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 [3] - 采用拍卖、定价发售等市场化定价机制反哺低碳项目开发 [5] 数据质量监管 - 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严厉打击数据造假行为 [4] - 完善全链条技术规范和标准 提升监测、报告和核查(MRV)能力 [4] - 建设数智化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审定核查机构退出机制 [4] 产业发展机遇 - 可再生能源和工业节能降碳领域迎来新发展机遇 [5] - 新型电力系统和氢氨醇储、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领域获得发展契机 [5] - 碳清除和资源化利用、企业碳管理和碳金融服务领域存在市场机会 [5]
宿迁积极推动律师行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9-02 05:47
核心观点 - 宿迁市律师行业通过组建专业法律服务团和开展专项活动 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法律支持 涵盖重大项目 营商环境 涉外企业等多个领域 显著提升法律服务效率和水平 [1][2][3] 法律服务团队建设 - 选配120余名优秀律师组成6个专业法律服务团 覆盖重要活动 重大项目 营商环境 乡村振兴 涉外经济和小微企业领域 [1] - 各服务团开展法律知识讲座 法治宣传 法律咨询和法治体检超150次 解决涉法涉企问题1000多个 [1] - 研发法律服务产品30多项 举办培训讲座250多场 整改问题70多个 化解矛盾纠纷50多起 [1] 营商环境优化举措 - 常态化开展法律服务进万企 产业链+法律服务 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等专项活动 提供全业务全时空法律服务 [2] - 开展法治宣传2200余次 法律体检800多次 出具法律建议书3000多份 [2] - 化解企业矛盾纠纷200余起 防控风险450余起 挽回经济损失近3亿元 [2] 涉外法律服务拓展 - 组建128人涉外法律服务团队 覆盖国际仲裁 跨境投资和知识产权领域 [3] - 排查企业法律需求60余条 解答涉外法律咨询120人次 完善合同条款及应对海外诉讼纠纷10余起 [3] - 提供海外并购前期调查服务10余次 规避潜在法律风险20余项 挽回经济损失超5000万元 [3] - 通过发布《海外投资法律指南》和举办线上研讨会 帮助企业把握东道国劳工标准 安全审查和税收政策等关键信息 [3]
2025年首期新粤商特训营成功举办 助力粤企业深入了解资本市场
证券时报网· 2025-08-30 20:32
活动背景与目标 - 广东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办2025年首期新粤商特训营 聚焦优质中小企业资本市场发展 推动企业通过融资和上市做大做强[1] - 活动邀请40余名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代表参与 采用线下授课形式 涵盖政策解读、上市规划和财务核查等主题课程[1] - 特训营为公益性活动 计划共举办3期 本期为第1期 旨在探索创新服务模式 促进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衔接[3] 资本市场政策与规则解读 - 深交所市场发展部分享全面注册制改革细则及相关制度 结合实际上市案例解读服务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资本市场功能[1] - 开源证券解读国内资本市场动态 分析独立IPO与并购重组路径的优劣对比 帮助企业了解最新上市关注要点[2] - 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分享股权架构管理经验 涵盖机构投资者引入和股权激励要点 结合实战案例指引上市道路[3] 财务与合规管理专题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详细分析近三年A股上市审核反馈 重点关注收入确认和研发支出等财务规范问题[2] - 专题课程涉及IPO财务核查核心领域 包括企业合并、股份支付和固定资产等案例的深入分析[2] - 海瑞芳华资本强调不同发展阶段融资所需经营指标和治理结构 讲解企业治理常见失误及改进措施[2] 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 - 专家分享企业AI数字化转型实践 以AI技术驱动战略、业务和组织体系变革 实现数据驱动决策和商业模式创新[2] - 活动安排参观深交所上市大厅及金融博览馆 结合上市规范操作课程 帮助企业深入了解交易机制和资本市场核心知识[1] - 特训营邀请券商、律所及会计师事务所专家 围绕产业人才、企业孵化和耐心资本等主题进行专题分享[1]
在华强北正式启用!深圳福田打造涉外法律服务新阵地
南方都市报· 2025-08-28 09:14
核心观点 - 深圳市福田区在华强北航都大厦正式启用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务新阵地 旨在整合优质法律资源 为外籍人士和企业涉外民商事活动提供法律支持 多元解纷和资源对接服务 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 [1] 服务定位 - 服务对象聚焦外籍商务人士集聚区域和企业跨境法律服务需求旺盛的华强北商圈 覆盖跨境贸易 出海合规 目标国政策等场景 [1] - 服务范围立足华强北 辐射福田全区并面向深圳市 定位为一站式涉外公益法律服务平台 [1] 服务体系 - 1.0版本服务体系包含四大板块:法律咨询 纠纷调解 特色服务及华强北商圈国际化服务 [1] - 法律咨询采用分领域分场景定制化模式 包括线下值班 应急热线和专题定制咨询 覆盖跨境贸易 出海合规 目标国政策及防跨境电信诈骗等领域 [2] - 纠纷调解组建国际化团队 涵盖本土 港澳及外籍人士的复合型调解队伍 具备跨境解纷能力 [2] 服务特色 - 提供目标国可落地的跨境投资法律支持 由区法学会跨境民商事法律专家参与 为企业跨境投资提供法律辅导与协助 [2] - 推行走出去服务模式 将服务场景从固定场所延伸至商圈专业市场及外籍人群聚集区 组织专业团队开展定制化上门服务 [2]
宿迁律师行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江南时报· 2025-08-27 23:00
法律服务团队建设 - 组建6个专业法律服务团覆盖重要活动、重大项目、营商环境、乡村振兴、涉外经济和小微企业领域 选配120余名优秀律师参与[1] - 涉外法律服务团队达128人 覆盖国际仲裁、跨境投资和知识产权领域[3] 法律服务活动成效 - 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和法治体检超150次 解决涉法涉企问题1000余个[1] - 研发法律服务产品30余项 举办培训讲座250余场 整改问题70余个 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1] - 开展法治宣传2200余次 法律体检800余次 出具法律建议书3000余份[2] - 化解企业矛盾纠纷200余起 防控风险450余起 挽回经济损失近3亿元[2] 涉外企业服务成果 - 排查企业法律需求60余条 解答涉外法律咨询120人次[3] - 完善合同条款及应对海外诉讼纠纷10余起 提供海外并购前期调查服务10余次[3] - 规避潜在法律风险20余项 挽回经济损失超5000万元[3] 服务模式创新 - 提供驻点式、点单式、共享式全业务全时空法律服务[2] - 通过结对共建活动常态化走访企业并定制风险防控方案[3] - 定期发布《海外投资法律指南》并举办线上国别法律研讨会[3]
天普股份: 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22 00:11
收购交易结构 - 中昊芯英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收购天普股份10.75%股权,其中从天昕贸易收购1.84%(2,473,600股)、天普控股收购6.67%(8,940,000股)、尤建义收购2.24%(3,000,000股)[4] - 普恩投资和天昕贸易向方东晖转让合计8%股权(4,560,000股和6,166,400股)[4] - 中昊芯英联合海南芯繁和方东晖向天普控股增资15,200万元,增资后中昊芯英持股30.52%、海南芯繁持股19.49%、方东晖持股24.99%,合计控制天普控股50.01%股权[4] - 杨龚轶凡通过控制中昊芯英和海南芯繁成为天普股份实际控制人[4] 要约收购核心条款 - 要约价格为23.98元/股,对应最高收购数量33,520,000股(占股本25%),所需最高资金总额为803,809,600元[7][9] - 收购人已存入1.65亿元履约保证金(占资金总额20%)至中登公司指定账户[9] - 要约收购期限为30个自然日,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不涉及分级收益等结构化融资[10] - 收购人承诺18个月内不转让通过要约收购获得的股份[22] 收购方背景 - 中昊芯英注册资本1,467.62万元,实际控制人为杨龚轶凡,其通过杭州苟以、上海仰思坪等实体合计控制中昊芯英33.6975%股权[15] - 中昊芯英主营集成电路设计及人工智能软件开发,2024年资产总额15.71亿元,净资产12.71亿元,营业收入5.98亿元,净利润8,890.78万元[20] - 收购方及其主要负责人在最近五年内未受到证券市场相关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20] 交易实施安排 - 本次要约收购系履行因增资天普控股触发的法定全面要约义务,不以终止上市公司地位为目的[5][6] - 财务顾问为中信建投证券,法律顾问为上海市方达律师事务所,专业机构与收购方无关联关系[11][23] - 若在要约期间发生派息、送股等除权除息事项,要约价格和收购数量将相应调整[7]
海州区:精织商事解纷“一张网” 打造营商环境“强引擎”
新华日报· 2025-08-21 06:29
核心观点 - 海州区司法局通过商事调解机制优化营商环境 减少商事纠纷 为企业提供高效法律支持 [1][2][3] 商事调解活动成效 - 上半年开展普法宣讲和法律援助咨询14场次 惠及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00余家 [1] - 发放普法手册600余册 为企业系统梳理法律风险隐患40余个 [1] - 调解成功率达95% 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 [2] 多元化调解体系建设 - 采用"自主推荐+组织审核"模式选配调解员 推动总商会人民调委会成立 [2] - 成立全市首家涉外商事调解组织 化解涉外商标知产纠纷1起 [2] - 构建"人民调解+商事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体系 跨部门协作挽回金融机构损失40余万元 [2] 服务平台与专业力量 - 打造"一站式"非诉服务平台 实现纠纷受理分流与综合服务一体化 [2] - 配备2名专职调解员 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提升矛盾化解效率 [2] - 延伸组织网络至企业商会新业态领域 成立瀛之志民商事调解中心及新业态调解工作站 [2]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政策赋能 人才强基 普法扩面三大关键领域 [3] - 加码升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完善配套政策与专业队伍建设 [3] - 拓宽普法半径 筑牢企业合规堤坝 注入高质量发展法治动能 [3]
北京:持续完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
人民日报· 2025-08-21 06:26
行业活动与展会服务 - 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吸引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600余家企业参展 [1] - 北京市海诚公证处连续参加8届成都春季糖酒会 通过保全证据等公证服务为参展企业提供法律支持 [1] - 法国葡萄酒和烈性酒生产商在展会期间通过公证服务有效保护商标权益 [1] 仲裁服务发展 - 北京在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排名中首次跻身全球第四 [1] - 北京仲裁委员会累计制定或修订11版仲裁规则 截至2024年底受理国际仲裁案件标的额达830余亿元 [1] - 案件当事人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 包括46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1] - 创新引入紧急仲裁员制度实现与国际接轨 提升境外当事人选择北京仲裁的意愿 [1] 公证服务国际化 - 近3年北京市公证行业办理涉外公证事项69.2万件 涉外公证书发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业务范围辐射超90%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2] - 具有涉外法律服务资格的公证员达327名 占公证员总数74.6% [3] - 公证服务在国际经贸合作中发挥法律"通行证"作用 案例包括帮助央企子公司通过双语公证书解决中东国家备案问题 [2] 律师行业全球化布局 - 北京41家律师事务所在9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362个境外办公机构 [3] - 境外机构覆盖3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3] - 现有涉外律师5000余名 其中345位律师加入国际组织 82位律师在组织中担任职务 [3] - 法律服务范围从农产品逐步扩展到复杂工业品 反映中国企业价值链升级趋势 [3] 涉外法治体系建设 - 构建全链条专业化涉外法律服务"生态圈" 涵盖仲裁、公证、律师等行业 [1] - 组织撰写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海外投资法律环境分析报告 覆盖中国投资主要目标国家 [2] - 形成以律师、仲裁员、公证员为核心的涉外法治人才梯队 [3] - 持续优化涉外服务保障体系 推动从"涉外人才大市"向"涉外人才强市"转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