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服务
搜索文档
深夜!20万股民,踩雷!
中国基金报· 2025-10-16 23:18
立案调查事件 - 公司于2025年10月1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编号:证监立案字 01120250033),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1] 重大合同事件 - 2025年3月初,公司全资子公司海南华铁大黄蜂建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与杭州X公司签订《算力服务协议》,合同期限5年,预计总金额36.9亿元(含税),预计平均每年产生营业收入约7亿元 [3] - 该合同公告后,公司股票在3月5日、6日、7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 [3] - 2025年9月30日,公司公告称因市场环境及供需情况发生较大变化,且协议签订以来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已向X公司发出解约函,原协议终止履行 [3] - 截至公告披露日,原协议未产生实际的采购成本或资本性支出,也未进行设备交付及验收,未对公司的当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 [4] - 合同终止事项使公司在9月30日收到监管函 [4] 市场反应与股东变动 - 合同终止公告后,公司股价在国庆中秋假期后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 [5] - 公司前实控人、第二大股东胡丹锋原计划减持不超过2.22%股份,但于压力下终止减持,并宣布拟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少于3000万元且不超过5000万元 [5] - 公司控股股东海南海控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与胡丹锋同步实施增持,合计斥资超9200万元 [8] - 控股股东海控产投增持后,持股比例从13.78%提升至14.06% [8] - 胡丹锋增持计划已实施完毕,累计增持公司股份64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2%,累计增持金额为5000万元 [8] - 公司最新股东户数超过20万户 [9] - 公司股东总户数从2024年3月31日的22,816户大幅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224,934户,期间变动率为5.51% [11]
603300,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证券时报· 2025-10-16 23:15
证监会立案调查事件 - 公司于2025年10月1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 [1] - 目前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将积极配合调查工作 [1] 重大合同终止及相关影响 - 公司全资子公司华铁大黄蜂与杭州X公司于2025年3月签署的《算力服务协议》已于2025年9月30日公告终止 [1] - 该协议服务期为5年,合同预计总金额为36.9亿元(含税),终止原因为协议所涉交易及设备的市场环境及供需情况发生较大变化,且协议签订以来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 [1][2] - 合同终止后,双方除保密义务外无其他待解决事项或争议 [2] - 自9月30日公告合同终止至10月16日,6个交易日公司股价跌幅超20% [3] - 合同终止当晚,上交所火速向公司及其董监高下发监管函,就重大合同终止相关事项明确监管要求 [1] 股东增持计划 - 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及总经理胡丹锋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及长期价值的认可,计划增持公司股份 [4] - 增持计划时间为公告披露日起1个月内,拟增持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且不超过5000万元 [4] - 截至2025年10月15日公告披露日,胡丹锋累计增持公司股份644.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32%,累计增持金额为4999.72万元,已接近增持计划金额上限,本次增持计划实施完毕 [4][5]
海南华铁,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券商中国· 2025-10-16 23:05
公司重大事件 - 公司于2025年10月1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1] - 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及总经理胡丹锋于2025年10月8日终止减持计划,并计划在1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且不超过5000万元 [3] - 公司全资子公司华铁大黄蜂与杭州X公司签署的总金额36.9亿元的《算力服务协议》于2025年9月30日终止,交易所随即下发监管函 [3] 算力业务与市场反应 - 公司主营业务为设备租赁运营及服务,智算业务模式为采购算力设备部署于智算中心,向客户收取服务费用 [5] - 2025年3月4日公告36.9亿元算力服务协议后,公司股价在3月5日至7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总市值一度突破250亿元 [4] - 公司表示算力服务协议终止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及在算力领域的长期战略规划,将继续推进算力业务落地 [3] 公司财务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8.05亿元,同比增长18.89% [5]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1亿元,同比增长1.85% [5]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72亿元,同比增长19.50%,期末总资产255.14亿元,净资产65.33亿元 [5] - 2025年10月16日公司股价收于7.62元/股,当日下跌1.3% [5]
8连板*ST东易:公司是否能注入算力业务取决于破产重整能否成功实施,相关事项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格隆汇· 2025-10-16 22:57
公司股价与交易情况 - 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2%,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形 [1] 算力业务与破产重整 - 公司是否能注入算力业务取决于破产重整能否成功实施 [1] - 注入相关资产的时间、规模及未来盈利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1] 和林格尔智算中心项目 - 产业投资人拟向公司无偿捐赠的和林格尔智算中心尚未建成投产 [1] - 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和林格尔智算中心机柜使用率不足,从而可能导致盈利能力不及预期 [1] 行业与市场风险 - 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的行业整体利润率下滑 [1] - 可能面临投入成本回收周期延长等风险 [1]
利通电子:海外算力业务情况见公司半年报披露,目前没有变化
证券日报· 2025-10-16 22:13
公司业务动态 - 公司于10月16日通过互动平台回应投资者关于海外算力业务的提问 [2] - 公司表示海外算力业务情况以半年报披露内容为准 [2] - 公司确认目前海外算力业务情况相比半年报披露时没有变化 [2]
平治信息:携未来伙伴机器人亮相移动大会,算力+机器人端到端联动开辟增长新曲线
证券时报网· 2025-10-16 19:01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联合子公司未来伙伴机器人首次携5G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登陆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标志着与通信运营商在机器人行业领域新的合作方向[1] - 公司战略以"算力+机器人"端到端联动为核心,旨在与通信运营商共建行业新生态、开辟增长新曲线[1] - 公司拓展机器人业务的核心目标是深度融合未来伙伴的技术优势,以三大通信运营商为重要依托,打造行业应用的机器人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运营商机器人产品的综合供应商[5] 机器人产品与技术 - 未来伙伴技术团队由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顶尖团队创立,汇聚了来自清华、华科大的博士科学家及前华为、达闼机器人的核心研发人员,成立不足3个月便推出多款突破性产品[2] - 展示的机器人矩阵包括全球首创的"人马座"四足双臂机器人,突破性实现移动性与灵巧操作的融合,能在非结构化复杂环境中自主完成闭环[3] - "巡护者"轮足式机器人聚焦泛巡检与家庭服务场景,"先知"轮臂人形机器人以高度拟人形态设计重新定义服务机器人交互体验,另推出搭载影石、大疆全景相机的小型情感陪护机器人[3] 商业化进展与协同效应 - 公司机器人业务正在推进"试点验证"工作,已与多省移动运营商、物联网公司联系,计划在社区园区开展安保、物流配送等场景试点[3] - 机器人业务的快速落地得益于2023年启动的算力业务战略转型,公司目前已成长为三大通信运营商的核心算力服务提供商[4] - "算力+机器人"模式形成独特竞争优势,通过5G大带宽、低时延特性与具身智能深度融合,实现云端大脑与机器人本体的毫秒级协同[4]
工信部:到2027年实现城域中型及以上算力中心出口400Gbps部署率不低于50%
证券时报网· 2025-10-16 16:57
人民财讯10月16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的通知,其中提 出,完善算力中心间互连网络架构,引导面向算力中心完善城域算间网络布局,优化城域算力中心的网 络层级、互连拓扑,到2027年实现城域中型及以上算力中心间光层单向互连时延小于1毫秒。加快算力 中心间高性能网络部署,有序推进城域400Gbps及以上、全光交叉等高速光传输系统设备应用,到2027 年实现城域中型及以上算力中心出口400Gbps部署率不低于50%,城域重要站点全光交叉部署率不低于 50%。开展算力中心间网络创新技术验证,推进算力中心间网络创新技术方案及新型网络协议等验证及 落地,加快全光高速大容量无损传输、任务式调度、算网运维智能体、广域无损网络等技术研发验证, 进一步提升算网一体化运营效能。 ...
算力大单终止引发股价大跌!海南华铁两大股东“火速”护盘,胡丹锋增持计划已完成
北京商报· 2025-10-15 20:12
算力服务协议终止 - 公司子公司华铁大黄蜂终止与杭州X公司的算力服务协议 该协议签署于2025年3月 服务期5年 预计总金额36.9亿元[1] - 协议终止原因为市场环境及供需情况发生较大变化 且协议签订以来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1] 股价市场反应 - 10月9日及10日公司股价接连一字跌停 10月13日早盘触及跌停后翻红 最终收涨3.95% 10月14日股价大幅收跌7.12%[2] - 截至10月15日收盘 公司股价小幅收涨1.98% 报7.72元/股 总市值154.2亿元[2] 主要股东增持行动 - 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及总经理胡丹锋增持计划实施完毕 累计增持644.8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0.32% 增持金额4999.72万元 接近计划上限[1][2] - 增持完成后胡丹锋持股比例达9.18% 其原拟减持股份 在算力大单取消后迅速终止减持并转为增持 原计划增持金额为3000万至5000万元[2] - 控股股东海控产投于10月14日通过集中竞价增持560.4万股 占公司股份0.28% 增持金额4300.34万元 持股比例由13.78%增至14.06%[3] - 海控产投本次增持计划总金额为1亿至2亿元 并已开始实施[3]
海南华铁37亿合同蒸发四大疑问
第一财经· 2025-10-15 19:26
核心事件概述 - 海南华铁控股股东海控产投与二股东胡丹锋于10月14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分别增持公司560.4万股和638万股股份 [2] - 此次增持背景为公司于9月30日公告主动终止了与“杭州X公司”签订的为期五年、总金额36.9亿元的算力服务协议 [2][3] - 受订单取消影响,公司股价在10月9日、10日连续两日跌停,10月13日短暂企稳后次日再度下跌超过7%,截至最新收盘报7.72元/股,较9月30日收盘价累计下跌20%以上 [2] 订单执行与信息披露疑点 - 该算力服务协议自今年3月5日签订后,直至9月30日公告终止,期间始终处于“零交付、零成本、零履行”状态,公司未进行任何进展披露 [3] - 合同约定结算周期为每月一次,但实际并未进入下单与结算环节,有观点认为企业有义务对未履约情况予以披露以保障投资者知情权 [3] - 在3月份合同签订时,市场曾有传闻称公司在浙江的算力订单被取消,但公司当时在互动平台回复称“算力合同正常履行中” [4] - 有行业分析指出,此类协议更接近“框架性”协议,实际履约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4] 主动解约原因与市场环境 - 公司解释主动解约原因为协议所涉交易及设备的市场环境、供需情况较签订时发生较大变化 [6] - 行业背景显示,全球高端GPU供应链持续紧张,算力租赁企业面临硬件获取难、成本上升压力,同时需求端市场趋于碎片化,东部城市自建算力集群挤压第三方租赁商空间 [7] - 市场定价体系受头部云厂商自研芯片与规模效应冲击,算力单价被压低,导致不少中小型租赁商陷入“量价齐跌”困境 [7] - 算力租赁合同无法履行的“暴雷”高峰期在去年四季度已出现,多家企业曾终止金额数亿至十亿元不等的合同 [7] 违约金与商业合理性 - 原协议约定若客户X公司单方面解约,需支付合同总金额20%的违约金,即7.4亿元,此金额明显超过海南华铁近三年净利润平均值 [8] - 然而此次为公司主动提出解约,且未在解除函中提及任何违约金诉求,公司证券部解释称“随便收客户的违约金,将影响后续合作” [8] - 有行业人士认为,若合作方体量较大,为换取更长期合作机会,有可能选择放弃收取违约金 [8] - 另有观点认为,公司对违约金的解释有违商业常理,若查实为虚假签约,则涉嫌构成虚假陈述 [9] 交易对手方身份疑云 - 公司以涉及商业秘密为由,未公开交易对手“杭州X公司”的具体名称及其他信息 [10] - 市场曾传言客户为某互联网大厂,但有互联网公司业务人士指出,该协议既未设定预付款机制,也未明确GPU型号、算力规模等核心条款,不太符合大厂的合作模式 [10] - 尽管匿名客户在算力租赁领域并不罕见,但在缺乏实际履约进展的情况下,高度保密加剧了市场对交易真实性的质疑 [10] - 信息披露规则允许在符合特定情形下对商业秘密申请暂缓或豁免披露,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滥用豁免机制的情况 [10][11] 资金异动与信息泄露质疑 - 在3月5日正式披露算力服务协议前,公司股价自2月初已出现异动,从年初长期徘徊5元左右,成交放量,至2月27日收报11元/股 [12] - 一季报显示,“牛散”章建平新进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4.23%,同时多个知名游资席位频繁现身 [13] - 在订单取消消息披露前,部分资金于二季度撤离,章建平持股比例降至3.58%,至半年报时,章建平等前十大股东已从名单中消失 [14] - 对于资金“精准”进出的质疑,公司回应称2月期间多数算力股走势与该公司类似 [14]
海南华铁被监管,股民索赔可期
新浪财经· 2025-10-14 10:05
公司重大合同终止事件 - 公司全资子公司华铁大黄蜂终止与杭州X公司签署的《算力服务协议》该协议原定期限5年预计总金额36.9亿元含税 [1] - 合同终止原因为协议所涉交易及设备的市场环境及供需情况发生较大变化且协议签订以来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 [1] - 上交所就公司重大合同终止相关事项向公司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下发监管工作函 [1] 潜在投资者索赔法律背景 - 律师事务所认为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并展开诉讼代理征集 [2] - 索赔条件暂定为2025年3月5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间买入公司股票或债券等产品并在2025年10月1日及之后卖出或继续持有的受损投资者 [2] - 律师提示行政处罚决定仍应作为提起诉讼的必要前提之一直接诉讼存在败诉风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