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制造
搜索文档
怀揣稳健业绩冲击H股,SOFC+机器人能否打开大洋电机未来成长空间?
智通财经· 2025-10-13 19:43
公司近期资本运作 - 公司于2025年8月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以每股4.08元的价格向不超过73名核心员工转让不超过910万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37% [1] - 公司于2025年9月22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计划构建"A+H"双平台架构,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和花旗,后新增招银国际和工银国际为整体协调人 [1] - 赴港上市募集资金计划用于摩洛哥生产基地二期建设、研发下一代DIGI电机等产品、投资具身机器人关节模组等新兴领域、推进数字化升级及补充营运资金 [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09.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21.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26% [2][7] - 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的4.2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49% [2][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62.41亿元,同比增长7.66%,净利润为6.4亿元,同比增长37.36% [2][7]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19.3%提升至2024年的22.2%,净利率从2022年的3.9%提升至2024年的7.5%,并在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10.3% [8][9] 业务板块构成与表现 - 业务结构呈现三级阶梯式格局,包括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燃料电池技术 [3] - 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业务是公司的压舱石业务,2022至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58.0%、54.8%、58.4%,其中暖通空调产品是核心,同期收入占比分别为54.5%、52.6%、55.0% [3][4] - 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业务2022至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38.9%、42.3%、41.5%,其中起动机和发电机业务2024年收入占比为25.8%,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业务2024年收入占比为15.7% [4]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以2024年销售收入计,公司在全球第三方HVAC电驱动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二,在中国及北美市场均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9% [5][14][15] - 在车辆行业,公司是少数进入国际Tier-1整车厂供应链的国产品牌,其一体化动力总成系统配套小鹏、奇瑞等车企 [5] - 以2024年收入计,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在中国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五,起动机和发电机业务在全球排名第四、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二 [6][16] 全球化布局与市场分布 - 公司拥有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布局,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全球拥有15个生产基地,其中6个位于海外(美国、英国、越南、泰国、墨西哥、印度) [6] - 公司海外销售额占比保持稳定,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46.0%、45.5%、45.1%,形成境内与海外市场双轮驱动的格局 [6][7] 核心业务市场前景 - 全球HVAC电驱动系统市场销售额从2020年的19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3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8%,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3130亿元,2024至2029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6.1% [10][11] - 全球起动机与发电机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至2029年以5.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35亿元 [15] - 全球动力总成系统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至2029年以20.2%的高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9年市场规模预计达3343亿元 [16] 新兴技术领域布局 - 在燃料电池领域,公司的PEM燃料电池系统在中重型动力及跨区域运输市场具竞争力,SOFC技术正处于研发迭代阶段 [17] - 在机器人领域,公司于2025年2月设立项目组,并于2025年7月与同济大学共建联合研究中心,投资梅卡曼德机器人公司,已完成关节模组方案设计,但尚未形成收入 [18]
新股前瞻|怀揣稳健业绩冲击H股,SOFC+机器人能否打开大洋电机未来成长空间?
智通财经· 2025-10-13 18:25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于2024年8月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以每股4.08元的价格向不超过73人转让总数不超过910万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37% [1] - 公司于2024年9月22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计划构建"A+H"双平台架构,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和花旗,后新增招银国际和工银国际为整体协调人 [1] - 赴港上市募集资金计划用于摩洛哥生产基地二期建设、研发下一代DIGI电机及高效控制器、投资具身机器人关节模组等新兴领域,并推进数字化升级 [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09.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21.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26% [2][7] - 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的4.2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49% [2][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62.41亿元,同比增长7.66%,净利润为6.4亿元,同比增长37.36% [2][7]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19.3%提升至2024年的22.2%,净利率从2022年的3.9%提升至2024年的7.5%,并在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10.3% [8][9] 业务板块构成与表现 - 公司业务分为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燃料电池技术三大板块 [2] - 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业务是公司的压舱石业务,2022至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58%、54.8%、58.4%,其中暖通空调产品是核心,同期收入占比分别为54.5%、52.6%、55% [3][4] - 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业务2022至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38.9%、42.3%、41.5%,其中起动机和发电机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23.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1.19亿元 [4][6]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以2024年销售收入计,公司在全球第三方HVAC电驱动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二,在中国及北美市场均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9% [5][13] - 在车辆行业,公司是少数进入国际Tier-1整车厂供应链的国产品牌,2024年其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销售收入在中国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五 [5][6] - 以2024年起动电机销售收入计,公司在全球起动电机行业中排名第四,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二 [6] 全球化布局与市场分布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全球拥有15个生产基地,其中6个位于海外 [6]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海外销售额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6%、45.5%、45.1% [6][7] - 在中国第三方动力总成系统供应商中,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位列第一位 [15] 行业前景与增长动力 - 全球HVAC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2327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31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1% [10][13] - 全球起动机与发电机市场规模预计到2029年达到1235亿元,2024至2029年复合增长率为5.4% [14] - 全球动力总成系统市场规模预计到2029年达到3343亿元,2024至2029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2% [15] 新兴技术布局与研发 - 公司在燃料电池技术方面已有布局,PEM燃料电池系统应用于中重型动力及跨区域运输,SOFC技术正处于研发迭代阶段 [16]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战略投资"布局机器人领域,2025年2月设立项目组,7月与同济大学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并投资了梅卡曼德机器人公司 [17] - 公司计划进一步投资于关键机器人模块产品的工程化和产业化 [17]
新股前瞻|怀揣稳健业绩冲击H股,SOFC+机器人能否打开大洋电机(002249.SZ)未来成长空间?
智通财经网· 2025-10-13 18:24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于2025年8月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以每股4.08元价格向不超过73人转让不超过910万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0.37%,旨在激励核心团队 [1] - 公司于2025年9月22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计划建立"A+H"双平台架构,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和花旗,后新增招银国际和工银国际为整体协调人 [1] - 赴港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摩洛哥生产基地二期建设、研发下一代DIGI电机、高效控制器、具身机器人关节模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及轴向磁通电机等新兴领域,并推进数字化升级和补充营运资金 [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09.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21.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26%;净利润从2022年的4.2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49% [2][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62.41亿元,同比增长7.66%;净利润为6.4亿元,同比增长37.36%,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 [2][7]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19.3%持续提升至2024年的22.2%,净利率从2022年的3.9%提升至2024年的7.5%,并在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10.3% [8][9] 业务板块构成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业务分为三级阶梯式格局: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业务为传统"压舱石"板块,2022至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58%、54.8%、58.4%,其中暖通空调产品为核心,同期收入占比分别为54.5%、52.6%、55% [2][3][4] - 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业务板块2022至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38.9%、42.3%、41.5%,其中起动机和发电机业务2024年收入占比为25.8%,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及关键零部件业务2024年收入占比为15.7% [4] - 以2024年销售收入计,公司在全球第三方HVAC电驱动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二,在中国及北美市场均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9% [5][13] - 以2024年起动电机销售收入计,公司在全球起动电机行业中排名第四,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二;以2024年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销售收入计,公司在中国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五 [6][15] 全球化布局与市场拓展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全球拥有15个生产基地,其中6个位于海外(美国、英国、越南、泰国、墨西哥及印度) [6]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海外销售额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6%、45.5%、45.1%,形成"国内+海外"双轮驱动格局 [6][7] 行业前景与新兴领域布局 - 全球HVAC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9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3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8%,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3130亿元,2024至2029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6.1% [9][10] - 全球起动机与发电机市场规模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235亿元,2024至2029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5.4% [14] - 全球动力总成系统市场规模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3343亿元,2024至2029年复合增长率预计高达20.2% [15] - 公司在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已有布局,基于PEM燃料电池技术的系统在中重型动力及跨区域运输市场中具竞争力,SOFC技术正处于研发迭代阶段 [16]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战略投资"方式布局机器人领域,2025年2月设立项目组,7月与同济大学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并投资了梅卡曼德机器人公司,已完成机器人关节模组方案设计但尚未形成收入 [17]
通达动力(002576.SZ):生产的伺服电机铁芯可适用于机器人的驱动电机
格隆汇· 2025-10-13 15:35
公司产品应用 - 公司生产的伺服电机铁芯可适用于机器人的驱动电机 [1] 公司客户关系 - 至目前为止 公司暂未与宇树机器人或其子公司形成直接的合作关系 [1]
通达动力:生产的伺服电机铁芯可适用于机器人的驱动电机
格隆汇· 2025-10-13 15:33
公司产品应用 - 公司生产的伺服电机铁芯可适用于机器人的驱动电机 [1] 公司客户关系 - 至目前为止 公司暂未与宇树机器人或其子公司形成直接的合作关系 [1]
市占率持续攀升!朗高电机助力推动工程机械绿色变革浪潮
第一商用车网· 2025-10-11 15:07
公司技术实力与产品展示 - 朗高电机是新能源商用车及工程机械专用电机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工程机械绿色转型中处于行业前沿 [1] - 公司在第十七届北京工程机械展上展示了全新扁线电机平台解决方案,包括扁线定子绕组、新能源宽体矿卡主驱电机、装载机高速液压电机、装载机高速行走电机等系列整机与零部件产品 [1] 产品性能与技术优势 - 专为工程机械行业创新推出新一代扁线电机,适配新能源宽体矿卡和新能源装载机,与传统圆线电机相比功率密度显著提升,动力性能更为强劲 [4] - 在新能源矿卡动力领域市场占有率达八成以上,凭借多源动力、节能高效、高可靠和卓越过载能力等优势推动矿山装备电动化 [6] - 新能源矿卡电机额定功率覆盖500-800千瓦,混动矿卡发电机额定功率达300-500千瓦 [7] - 率先将新能源永磁同步电机技术应用于电动轮矿卡,成功开发电动轮矿卡轮边多相电机,单电机最大扭矩达16000N·m,适配载重150吨以内的刚性电动轮产品 [7] - 为新能源装载机行业专门开发12000转高速电机,具有大转矩、低电流、高效率优势,提升整车效率并降低控制器成本,产品全面覆盖5-7吨车型 [9] 服务网络与运营支持 - 在全国布局300余家服务网点,提供"24小时响应+1小时诊断"服务,实现常用件库存全覆盖,降低客户全生命周期成本 [9] 制造能力与质量管控 - 产品线覆盖矿卡、装载机、挖掘机、旋挖钻、强夯机、石油压裂车、港口等多个领域,通过精益制造和严格质量管控确保产品可靠性 [11] - 通过平台化整合不同产品降低生产工艺难度,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溯源,通过自动化手段确保核心工序一致性 [11] - 采用新机换旧机方式回收产品进行实验室拆解分析,评估设计合理性并预测使用寿命,建立行业应用大数据确保运营可靠性 [13] - 在产品研发阶段充分考虑高温、高原、高寒等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保障产品性能稳定 [13] 国际化战略与海外拓展 - 尽管海外工程机械领域新能源占有率不足1%,公司坚定推进国际化战略,针对矿卡和装载机等工况相对固定的场景率先实现海外市场电动化配套 [15] - 以高速扁线电机为核心,产品广泛配套于矿卡、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叉车、吊车及港口机械等设备 [15] - 实行国内生产制造与海外仓储、销售及服务双轨并行模式,依托国内制造业在人力资源与供应链方面的成本优势 [15] - 计划2025年在德国设立分公司,通过第三方合作在海外市场链接25家售后合作伙伴,依托远程诊断与技术配套支持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 [17] - 未来计划在东南亚及北美等地区推进本地化建厂,进一步打通国内外市场链接 [18] - 预计2025年海外销售额增幅将超50%,持续发挥国内领先的研发制造与供应链优势,致力于成为国际主流电机配套商和供应商 [20] 行业地位与发展前景 - 随着"双碳"战略深入推进与工程机械电动化浪潮奔涌,公司以前瞻视野与扎实步履走在行业前列 [22] - 公司以坚实的产品力与系统化解决方案为整个行业注入更强劲、更持久的绿色动能 [22]
威力传动(300904.SZ):现阶段已完成对多家合作客户的电驱动系统样机交付
格隆汇· 2025-10-11 14:40
公司业务战略 - 公司以“风电电机稳固基本盘、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突破新增长极”为核心战略 [1] - 公司持续推进电机业务的双向拓展,旨在构建风电电机与新能源汽车电驱动双轮驱动的业务格局 [1] 风电电机业务 - 主力产品偏航异步电机已实现规模化落地,并完成对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东方风电、中车风电、明阳智能等国内头部风电整机厂商的批量供应 [1] - 公司计划在风电领域深化与现有头部客户的合作 [1]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业务 - 作为战略新方向,该业务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对多家合作客户的电驱动系统样机交付 [1] - 部分客户已进入样机装机测试与性能验证阶段,测试进展符合预期 [1] - 公司后续将根据客户反馈优化产品细节,并重点攻坚商用车和乘用车市场,推动业务从样机验证向批量交付转化 [1]
2025年1-8月中国交流电动机产量为22875.7万千瓦 累计增长1.1%
产业信息网· 2025-10-11 11:11
行业产量数据 - 2025年8月中国交流电动机产量为2810万千瓦,同比下降6.4% [1] - 2025年1-8月中国交流电动机累计产量为22875.7万千瓦,累计增长1.1% [1] 相关上市公司 - 新闻提及的上市企业包括卧龙电驱、佳电股份、中电电机、上海电气、东方电气 [1] 相关研究报告 - 新闻引用了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交流电动机行业市场发展调研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1]
大洋电机(002249)首次覆盖报告:电机卓越供应商 前瞻布局机器人+SOFC
新浪财经· 2025-10-10 16:26
公司核心业绩表现 -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电机及驱动控制领域卓越供应商,业务覆盖建筑及家居用电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车辆旋转电器、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 [1] - 2020-2024年公司营收复合年增长率为11.72%,归母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达71.14%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62.41亿元,同比增长7.66%,归母净利润6.02亿元,同比增长34.41% [1]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32.25亿元、150.08亿元、169.3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2%、13.5%、12.8% [4]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9亿元、13.99亿元、16.7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2.9%、18.7%、19.8% [4] 主营业务发展 - 公司持续完善全球业务及产能布局,国内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刺激家电内销,海外市场的节能需求和新兴市场需求有望带动家电增量 [1] - 公司加强开拓国内市场,并布局墨西哥工厂、摩洛哥工厂、美国印第安纳工厂和越南工厂,以灵活规划产能应对海外贸易政策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建筑及家具用电机板块营收38.06亿元,同比增长10.28% [1]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渗透率达44.3% [2] - 公司在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获得多个项目定点,并落地上海电驱动上海工厂、泰国工厂和重庆工厂,提高核心零部件自制率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业务营收7.25亿元,同比增长5.73%,毛利率为19.09%,同比提升8.70个百分点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29.75亿元,营收占比达47.67% [4] 新兴业务布局 - 公司于2025年2月设立人形机器人电机项目组,已完成机器人关节模组方案设计 [3] - 2025年7月,公司与同济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具身机器人执行机构先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聚焦核心技术攻关 [3] - 2025年7月,公司投资参股以AI+3D视觉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头部企业梅卡曼德,并探讨进一步深化合作 [3]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率和多种燃料发电等优势,据预估2030年全球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40.54亿美元,2024-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达36.8% [3] - 公司积极开发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并持续完善氢能产业链布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