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ware Development

搜索文档
上海软件开发领域的技术探索者(2025视角)
搜狐财经· 2025-05-30 12:35
数字化转型与上海软件开发行业 - 上海作为科技创新前沿阵地,孕育了一批深入产业肌理的软件开发企业,成为实体经济的数字化伙伴 [1] - 行业呈现垂直场景深化与区域生态协同两大趋势,医疗领域关注数据安全认证,制造业侧重边缘计算与物联网融合 [6] - 2025年全市软件产业规模较三年前增长38%,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企业占比达32% [6] 锐智互动 - 采用"技术+场景"双轮驱动模式,在金融、医疗、教育领域展现强大渗透力 [2] - 跨境支付结算平台日均处理超10万笔交易,结算效率提升30%以上 [2] - 医疗领域区块链隐私计算平台覆盖全国200余家医疗机构 [2] - 模块化开发架构使项目周期较行业平均缩短30%,智慧校园系统提升行政协作效率35%,AI学习平台带动学生平均成绩提升20% [2] 锐智开高 - 聚焦物联网与边缘计算,在智慧港口建设中表现突出 [2] - 5G+AI集装箱调度系统将故障响应速度提升50% [2] - 设备预测性维护平台使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故障率降低40% [2] - 边缘计算框架实现毫秒级响应,智能仓储系统提升库存周转率18% [2] - 与上海交大共建"工业数字化联合实验室",推动国产工业软件技术突破 [2] 百度智能云 - AI能力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领域表现突出 [3] - 语音识别技术助力汽车品牌APP操作效率提升50% [3] - 风控模型显著降低金融欺诈风险 [3] - 云端一体化开发工具降低算法部署门槛 [3] 阿里云 - 深度参与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大脑"使试点区域早高峰拥堵时长缩短12% [3] - 为零售老字号搭建全渠道数据中台,使缺货率下降26% [3] - "双中台战略"(数据+业务)在供应链场景中优势显著 [3] 腾讯 - 数字孪生技术重构上海地铁运维体系,故障响应时间缩短35% [5] - AR文旅导览应用在豫园等场景日均交互量超50万次 [5] - 企业微信行业版服务长三角6000余家制造企业 [5] - 混元AI团队开发万亿级中文NLP模型,实现百万级日均处理 [5]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AI大模型与低代码技术普及推动开发流程智能化与民主化 [6] - 垂直场景深耕与生态级平台结合形成覆盖产业全链的创新网络 [6] - 长三角一体化推动技术标准互通与联合研发 [6]
社交APP开发的技术框架
搜狐财经· 2025-05-28 14:49
社交APP技术架构 前端开发 - 移动端分为iOS和Android原生开发,iOS推荐Swift和SwiftUI框架,Android推荐Kotlin和Jetpack Compose框架,性能最佳但开发成本高 [6] - Web端采用React.js、Vue.js、Angular等框架构建单页应用(SPA),适用于社交APP的Web版本和后台管理系统 [5] - 跨平台开发方案包括React Native(JavaScript)、Flutter(Dart)、uni-app(Vue.js)和Taro(React/Vue),可降低多端开发成本,其中uni-app和Taro特别适合中国市场的小程序生态 [6] 后端开发 - Java(Spring Boot/Cloud)适合大型复杂社交APP,具备高并发处理能力 [9] - Python(Django/Flask)适合快速原型开发,语法简洁但高并发性能较弱 [9] - Node.js(Express/NestJS)适合实时聊天等I/O密集型场景,开发效率高 [9] - Go语言适合高并发核心服务,性能接近C/C++且内存占用低 [9] 数据库与存储 - 关系型数据库MySQL和PostgreSQL适合存储用户数据和好友关系 [9] - 非关系型数据库MongoDB适合动态/评论等非结构化数据,Redis用于缓存和实时计数 [9] - 图数据库Neo4j适合处理复杂社交关系网络 [9] - 对象存储(阿里云OSS/腾讯云COS)和CDN用于静态资源分发 [9] 第三方服务集成 - 即时通讯可选用融云/环信等国内SDK或自建WebSocket/MQTT系统 [9] - 音视频处理采用FFmpeg或云服务商(腾讯云TRTC/阿里云RTC) [9] - 内容审核需集成阿里云/腾讯云的内容安全API [8] 中国市场特殊考量 - 必须完成ICP备案和APP备案等合规要求 [8] - 优先选择阿里云/腾讯云等国内云服务商 [8] - 开发框架推荐支持多端发布的uni-app或Taro [8]
2025 年这些优秀 Chrome 扩展必须安排上,早用早下班,开发效率杠杠~
菜鸟教程· 2025-05-26 21:48
前端开发工具 - React Developer Tools 是 React 开发者的必备工具,支持检查和调试组件树、查看状态和属性,并兼容 Hooks 和 Suspense 等新特性 [1] - Vue.js devtools 是 Vue.js 官方调试工具,提供组件检查、Vuex 状态管理调试和事件追踪功能,特别支持 Vue 3 的 Composition API [3] - Redux DevTools 是 Redux 状态管理的调试工具,支持实时查看 action 分发、状态变化和时间旅行调试功能 [5] - Web Developer 提供多种 Web 开发工具,包括禁用 JavaScript、查看页面结构、验证 HTML/CSS 和调整浏览器窗口大小等功能 [6] 性能分析与优化 - Lighthouse 是 Google 官方的网站性能分析工具,可生成性能、可访问性、SEO 和最佳实践报告,2025 版本增强了对 Core Web Vitals 的分析 [7][8] - PageSpeed Insights 可快速检测网页加载速度和性能指标,提供优化建议,并与 Google Search Console 数据集成以改善搜索排名 [9][10] 视觉与设计工具 - ColorZilla 是强大的颜色选择和分析工具,支持取色、生成渐变色和创建调色板,适用于前端开发和设计 [14] - WhatFont 可一键识别网页中使用的字体,包括字体族、大小、行高和颜色等详细信息 [15] API 开发与测试工具 - JSON Formatter 是专业的 JSON 数据格式化工具,支持语法验证、压缩和美化,适用于 API 开发 [18] - Postman Interceptor 可与 Postman 应用配合使用,直接从浏览器捕获网络请求,便于 API 测试和调试 [20][21] - CORS Unblock 可临时解决开发环境中的 CORS 问题,但仅建议在开发时使用 [22] 生产力工具 - Lightshot 是轻量级截图工具,支持快速截图、编辑和分享,适合制作技术文档和 bug 报告 [24] - Speed Dial 2 是定制化的新标签页替代方案,支持个性化快速拨号界面和自定义背景 [26] - Multi Find: Search and Highlight 可在网页中同时搜索和高亮多个关键词,支持不同颜色标记,适用于代码审查和文档阅读 [28][29] - Octotree 为 GitHub 添加代码树形视图,支持快速浏览仓库结构和语法高亮 [30] - Enhanced GitHub 增强 GitHub 界面功能,添加文件大小显示、下载单个文件和复制文件内容等实用功能 [32][33] - Wappalyzer 可检测网站使用的技术栈,包括前端框架、后端技术和 CDN 等,适用于技术调研和竞品分析 [34] - Chrome版Todoist 是任务管理扩展,支持快速添加任务、设置截止日期和项目分类,适合敏捷开发团队 [36][37] - Page Assist 是本地运行的 AI 助手扩展,提供智能代码解释、技术文档总结和问题解答功能 [38] 安全与隐私工具 - Bitwarden Password Manager 是开源的密码管理器,提供密码生成、存储和自动填充功能,支持多平台同步 [39][40] - Fake Data 是智能表单填充工具,可快速生成测试数据,包括姓名、邮箱和地址等 [43] - uBlock Origin Lite 是高效的广告和追踪器拦截工具,可减少页面加载时间 [44][45] - HTTPS Everywhere 可自动将 HTTP 连接升级为 HTTPS,提供更细粒度的浏览安全控制 [46]
悬赏14万元,只为让Rust追平C?FFmpeg「神吐槽」:Rust真好啊,好到要靠“打钱”才能赶上C
36氪· 2025-05-26 19:53
近日,Prossimo 公司为其 AV1 解码器 rav1d 发起了一则"性能悬赏计划"。简单来说,就是他们用 Rust 编写的 AV1 解码器 rav1d,性能不如用 C 语言编写 的 dav1d 解码器,为此 Prossimo 设立了 2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4.3 万元)的悬赏金,寻求能让 rav1d 的性能达到与 dav1d 同等水平的方法。 而针对这则悬赏,开源多媒体框架FFmpeg 以略带调侃的语气在 X 上讽刺道:"Rust 真好啊,好到你需要花 2 万美元才能让它跑得和 C 语言一样快。" 这条推文,在开发者社区又掀起了一场关于编程语言选择的激烈讨论:所以,到底是 Rust 好还是 C 语言好? 2 万美元悬赏?FFmpeg 公开质疑 Rust 性能 "只有一个问题:它的速度不如 C 语言版本快。我们希望改变这一点,并且需要你的帮助。" Prossimo 坦言,基于 Rust 的 rav1d 解码器要比基于 C 语言的 dav1d 解码器慢 5%——这个数值看似不大,但对于潜在用户来说,足以成为一个关键的考 虑因素。对此,他们的开发团队努力优化,还请来了几位有类似优化经验的承包商,却始终无法 ...
15亿美元AI独角兽崩塌,全是印度程序员冒充,只有人工没有智能?微软亚马逊惨遭忽悠
创业邦· 2025-05-25 17:40
公司背景 - BuilderAI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伦敦和洛杉矶,前身为EngineerAI,创始人Sachin Dev Duggal [13][14] - 公司宣传通过AI平台让非工程师构建复杂应用程序,口号为"让软件开发像点披萨一样简单" [13][20] - 平台名为Builder Studio,配备数字助理Natasha,声称由AI驱动用户体验 [21] 融资情况 - 2018年获得软银子公司Deepcore等投资方2950万美元 [14] - 2022年筹集1.95亿美元,2023年5月由卡塔尔投资局领投2.5亿美元 [16] - 微软作为战略投资者加入,将平台集成到云服务 [17] - 累计融资超4.45亿美元,估值达15亿美元 [7][19] 欺诈行为 - 实际由印度开发人员完成工作,AI仅为营销噱头 [3][22] - 使用传统决策树技术而非自然语言处理,被员工称为"上世纪50年代技术" [28][29] - 向投资人虚报300%营收,提供夸大财务预测 [6][50] 运营问题 - 前员工透露公司长期无法交付项目,客户投诉不断 [34][36] - 压低员工工资,被指为"营销导向而非AI导向" [35] - 代码质量差,开发体验极差,部分代码无法修改 [38] 破产过程 - 2025年5月投资人冻结3700万美元资金,仅剩500万美元可用 [7][47] - 裁减770名员工中的220人,CEO换为Manpreet Ratia [45][56] - 欠亚马逊8500万美元,欠微软3000万美元 [58] - 最终申请破产,成为ChatGPT发布后AI初创公司最大倒闭事件 [7][55] 行业影响 - 事件被类比为"AI界的Theranos",暴露技术承诺与实际能力差距 [71] - 引发对AI领域技术尽职调查必要性的讨论 [67] - 低代码/无代码市场仍保持韧性,预计2028年60%新企业应用使用此类平台 [68]
用印度程序员冒充 AI 的“独角兽”彻底倒闭了!伪 AI 烧光 5 亿美元,连微软和亚马逊都被“坑”了
AI前线· 2025-05-24 12:56
BuilderAI破产事件核心分析 公司背景与融资情况 - 英国AI初创公司BuilderAI曾获微软支持,D轮融资2.5亿美元,估值近10亿美元[2] - 累计融资约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微软、卡塔尔财富基金QIA和Insight Partners[23] - 2023年收入宣称增长至1.4亿英镑(未证实),但实际收入仅覆盖9%支出(2023财年2300万英镑)[22] 破产直接原因 - 欠亚马逊8500万美元、微软3000万美元债务无法偿还[1][23] - 2024年3月现金储备仅余700万美元,虽紧急融资7500万美元仍无法维持运营[22] - 每日烧钱超50万美元,资金链彻底断裂[20][22] 技术真实性争议 - 核心系统Natasha被宣传为"AI产品经理",声称实现设计语言与编程语言自动转换[3][5] - 实际开发流程高度依赖人力:雇佣数万名低成本开发者完成标榜的"AI自动化"任务[8][12] - 前员工揭露其AI工具(如Figma转React Native代码)生成结果不可用,人工开发效率更高[12] 运营管理问题 - 2024年5月破产前裁员220人(占员工总数28%)[2] - 被曝系统性压榨外包开发者:扣减工时(实际160小时仅支付70-90小时)、拒付费用导致人员流失[12][13] - 前CEO Sachin Dev Duggal涉法律纠纷,2024年3月卸任但仍保留"首席巫师"头衔[14][16] 行业影响与同类案例 - 被比作"AI界的Theranos",多项目未交付却持续接单[11] - 类似"伪AI"模式普遍:Nate公司(融资5000万美元)核心流程自动化率为零[25][26] - 行业现象:人力伪装AI成融资捷径,但无法规模化且成本失控[27][28] 历史争议事件 - 2019年《华尔街日报》揭露其过度依赖人工编程,缺乏专业AI团队[18] - 2021年Gartner魔力象限报告中进入"前瞻者"象限,但技术能力存疑[6] - 与微软合作集成Azure OpenAI服务的宣传未达预期效果[6][19]
AIGC专题:基于AIGC的智能化多栈开发新模式
搜狐财经· 2025-05-23 19:28
今天分享的是:AIGC专题:基于AIGC的智能化多栈开发新模式 报告共计:46页 《AIGC专题:基于AIGC的智能化多栈开发新模式》指出,AIGC正推动全球软件开发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多栈协同转型。传统开发面临工具分散、人才 技能单一、度量体系滞后及组织协同低效等挑战,而基于AIGC的新模式通过智能研发平台、多栈人才培养、效能度量体系及组织文化革新,实现开发全流 程赋能。智能研发平台整合AI代码生成(如CodeLink支持多语言跨栈协作,代码生成效率提升30%-50%)、自动化测试(如KeTest通过多智能体实现端到端 测试)、低代码开发(如FCN/MUI实现前端页面智能生成)等能力,构建从需求到交付的全链路智能化支撑。 多栈工程师培养通过文化运营(如多栈故事会、标杆案例分享)、技能培训(定制化课程覆盖500+人)及试点推广(小型需求单人交付、复杂需求跨团队 协作),推动工程师从"单栈专家"向"多栈通才"转变,贝壳实践显示代码量同比增长22.7%,需求研发周期缩短10%。效能度量体系以价值交付、工具赋 能、组织协同为核心维度,通过精简指标、自动化数据采集及闭环优化,实现研发效率可量化管理,例如贝壳通过多栈工 ...
亚信科技深度报告:紧抓AI新引擎,数智化全栈布局加速兑现
浙商证券· 2025-05-23 0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12][8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亚信科技是中国领先数智化全栈能力提供商,通过“一巩固、三发展”战略加速转型,紧抓AI新引擎,大模型交付业务迎来新机遇 [1]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增长,采用相对估值法给予公司25年19x PE,对应目标市值为109亿元(118亿港元),目标价为12.6港元 [2][11][83] - 公司三新业务营收保持两位数增长,传统BSS业务下滑趋势企稳,大模型交付业务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高收入利润弹性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立足通信行业,向数智化全栈能力服务商跃迁 - 公司早期以建设运营商BSS系统奠定行业地位,近年来通过战略转型,从运营商软件龙头向全面数智化转型,形成“云网 + 数智 + IT”产品体系,收入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稳健 [21][23][30] - 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993 - 2018年以运营商软件系统开发为核心;2019 - 2022年战略转型“三新业务”;2023年至今在AI与大模型驱动下迈向数智化交付头部企业 [23][27][28] - 产品体系包括云网聚焦通信网络智能化与5G专网建设,数智聚焦数据治理和AI大模型技术赋能,IT聚焦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30] - 三大核心业务板块为运营商业务、数智运营业务和垂直行业数字化业务,相互协同推动战略转型 [31] - 2024年营收下降主要因传统业务下滑和放弃低质量订单,但三新业务营收占比提升,毛利率稳定,净利率提升,三费费率稳定 [36][37][40] 紧抓AI新引擎,破局大模型交付 - 公司自2023年布局AI领域,2024年明确产业链定位并形成产品体系,大模型相关项目增多,有望受益于行业增长红利 [46] - B端模型交付服务是国内大模型产业核心业务模式,占整体产业规模90%,需求端依赖生态伙伴属地化能力实现规模化覆盖 [47][48] - 公司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先发优势(布局早、落地案例多)、方法论(端到端流程积累、完整交付工具链)、生态卡位(大模型生态和行业客户卡位) [56][59][60] - 2024年大模型中标项目数量和金额大幅增长,应用类项目占比高,预计2029年中国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达306亿元,公司相关业务收入有望超50亿元,净利润达5.4亿元 [65][70][76] 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 预计2025 - 2027年三新业务中数智运营、垂直行业数字化、OSS业务营收增长,传统业务中BSS业务短期承压后有望改善,其他业务营收稳定 [79][80][81] - 费用方面,2025年控费持续,2026 - 2027年费用投入逐步增加 [82]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采用相对估值法给予公司25年19x PE,对应目标市值109亿元(118亿港元),目标价12.6港元 [2][11][83]
a16z聊AI编程:别担心被取代,新玩家、新范式带来的是「很多」机会
Founder Park· 2025-05-22 21:32
AI Coding市场现状与规模 - AI Coding已成为第二大AI市场,仅次于面向消费者的聊天机器人,甚至可能成为最大的单一市场[3][7] - 全球约3000万开发者,假设每人每年创造10万美元市场价值,总规模可达3万亿美元,相当于苹果公司市值[13] - GitHub Copilot等工具已开始替代Stack Overflow等传统编程问答平台,实现用户行为迁移[7] - 大型金融机构估算Copilot类工具可提升开发者15%生产力,未来可能实现生产力翻倍[14] 开发者角色与技能演变 - 未来开发者将更侧重需求表达、规范制定和系统优化,类似产品经理或QA工程师角色[5][16] - 理解底层抽象、架构设计和数据流等基础知识变得更重要,而非单纯编写代码[5][33] - 资深工程师在分布式系统等复杂领域仍不可替代,但应用开发工程师可能更依赖AI工具[24][25] - 计算机教育不会消失,描述问题、设计架构的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32][33] 技术应用与局限性 - 当前AI Coding瓶颈在于上下文长度受限,IDE通常仅支持40-50个工具调用[9][25] - AI擅长标准化问题(如本科编程作业),但对新颖任务需提供大量上下文[25][29] - 模型存在"无法承认不知道"的缺陷,会自信地输出错误答案[26][27] - 遗留系统迁移(如COBOL转Java)需先由AI生成技术规范,再重新实现代码[42][43] 编程语言与工具演进 - Python、Java等传统语言不会消失,但可能出现更"AI原生"的语言[35][36] - 自然语言与代码间需中间层产品解决修改断层,如Cursor的规范写作功能[39][41] - 提示词(prompt)可能成为AI编程的核心节点,类似TCP/IP协议中的窄腰结构[49][50] - 未来可能出现结构化提示语言,部分团队已在研究JSON模式等标准化方案[52][53] 新兴机会与行业影响 - 新人群(Vibe Coder)结合新方法可能催生全新软件形态,类似博客革命[30][34] - AI与Vibe Coder间的工具断层创造商业机会,如代码修改辅助产品[39][41] - 企业服务商可通过AI工具提供老旧代码迁移服务,形成新商业模式[9][42] - AI生成的元数据体系将改变软件设计意图记录方式,提升后续维护效率[42][46]
靠“人工AI”骗到5亿美元?这家用印度程序员假冒AI的“独角兽”官宣破产:没钱了,还倒欠微软和亚马逊1.15亿美元
36氪· 2025-05-22 19:38
公司概况 - Builder.ai曾是一家估值10亿美元的AI独角兽企业,宣称用AI颠覆软件开发行业,但本周宣布破产进入清算程序[1] - 公司欠微软和亚马逊合计超过1.15亿美元债务,员工被遣散,投资人亏损严重[1] - 公司成立于2016年,初期名为Engineer.ai,2017年推出首款AI平台产品Builder V1,2018年建立名为Natasha的AI内置工具[3] 商业模式与技术真实性 - 公司声称拥有"AI驱动的无代码App开发平台",可将开发成本降至传统三分之一,速度提升两倍[3] - 实际平台60%功能由AI构建,40%由人类完成,但未披露具体技术细节[3] - 2019年被曝光大量功能依赖印度工程师手动编码,无专业AI研发团队,被前员工称为"AI行业的Theranos"[4][5] 融资与投资方 - 累计融资金额接近5亿美元,包括2023年D轮2.5亿美元、2024年债权融资5000万美元、2025年老股东紧急注资7500万美元[6] - 投资方包括微软、卡塔尔投资局、Insight Partners、软银DeepCore等知名机构[6] - 2023年微软宣布将Azure OpenAI Service与Builder.ai平台深度集成,为其提供信任背书[7] 财务状况与破产原因 - 日均资金消耗超50万美元,2023年营收仅2300万英镑,覆盖不到9%运营开销[9] - 2025年3月现金储备仅剩700万美元,通过紧急融资7500万美元仍无法解决债务问题[10] - 破产前裁员220人(占员工总数770人的29%),最终因资金冻结无法支付薪资而崩溃[10] 行业影响与反思 - 案例反映AI投资热潮中估值泡沫化现象,缺乏核心技术的公司凭借概念炒作获得高额融资[11] - 行业需警惕AI营销与技术实力的差距,强调技术实干主义而非PPT炒作[11] - 当前LLM应用层存在大量热炒和幻想,真正长期价值需来自底层技术深耕[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