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用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一周产业基金|成都千亿元未来产业基金来了;浦东发布人工智能种子基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8 23:30
成都未来产业基金 - 成都发布首只未来产业基金,首期规模1120亿元,远期规模2600亿元,将形成"千亿级基金集群" [1][2] - 基金针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分设天使基金和创投基金,重点瞄准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商业航天等十大未来产业领域 [2] - 基金由成都科创投集团、成都金控产业引导基金公司管理,依托成都产投集团"产业性基金"、交子金控集团"功能性基金"定位 [2] 上海浦东人工智能种子基金 - 上海浦东发布人工智能种子基金,总规模20亿元,首期规模5亿元,专注投资创新人才、前沿技术 [1][3] - 基金聚焦种子轮阶段,旨在解决初创团队生存问题,加速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在浦东落地转化 [3] - 基金目标是打造全球领先的垂类模型生态集聚区,形成"敢创业、爱创业"的创新创业氛围 [3] 广西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 - 广西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第一期)总规模20亿元,由自治区科技厅牵头发起,重点支持种子期至成长期科技型企业 [4] - 基金管理机构为中信建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重点投资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及未来产业 [4] 福建省级生物医药产业基金 - 福建省级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目标规模20亿元,首期认缴规模10亿元,由福建金投联合赛诺菲、凯辉基金共同发起设立 [5] - 基金重点投向创新药、疫苗、器械、设备等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采用"跨国药企+政府基金+专业机构"模式 [5] 广西工业创投类母基金 - 广西兴桂新型工业化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50亿元,首期规模20亿元,是广西首只聚焦工业领域的创投类母基金 [6] - 基金采用"1+N"母子基金模式,投向工业领域初创期和成长期科技型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 [6][7] 上海宝山中瀛扶摇创业投资基金 - 上海宝山中瀛扶摇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5亿元,由中银资本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担任管理人 [8] - 基金由中科星创源、中银资产、西科控股追光聚链硬科技基金、宝山国投、庙行资产四方共同发起设立 [8] 长江专汽产投基金 - 长江专汽(随州)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50亿元,首期规模5亿元,由长江产业集团联合随州市金融控股集团共同出资设立 [9] - 基金聚焦专用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具备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双重功能 [9]
上海今年最大一笔融资诞生了 | 融中投融资周报
搜狐财经· 2025-07-26 13:19
中国聚变公司增资扩股 - 中国聚变公司完成114.92亿元增资扩股 交易后股权结构从单一央企控股变为"央企主导+地方国资+产业基金+社会资本"多元结构 中核集团、中国核电、昆仑资本等7家机构以1.0019元/注册资本价格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14.69亿元 [2] 零一汽车A轮融资 - 新能源重卡制造商零一汽车完成5亿元A轮融资 由Momenta、兴杭创投及辰韬资本联合领投 国发文鑫等多家机构跟投 [3] - 融资资金将用于新一代正向研发平台量产及无人驾驶卡车规模化落地 公司拥有自动驾驶软硬件和新能源智能重卡全栈自研能力 已交付近700台产品 运营里程突破2500万公里 河南河北部分地区复购率达70% [3] 凌云智矿天使轮融资 - 凌云智矿完成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 由盛景嘉成领投 上市能源矿业集团等跟投 资金将用于加速锁定西澳、沙特、非洲等全球关键成矿带优质矿权 [4] - 公司自主研发智能矿产勘探AI决策系统 已积累10余个全球项目经验 计划推动AI技术从"找矿服务"向矿权勘探、开发、运营全链条延伸 [4] 协鑫光电C轮融资 - 协鑫光电完成C2轮近2亿元融资 由信达资产和赛富基金投资 累计C轮融资包括金石投资等多家机构 资金将用于吉瓦级钙钛矿产业基地建设 [5] - 公司计划推出1.15米×2.4米全尺寸钙钛矿叠层组件 推动第三代光伏材料技术商业化应用 [5] 成都未来产业基金 - 成都发布首只未来产业基金 首期规模1120亿元 远期规模2600亿元 将形成"千亿级基金集群" 重点投资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等十大未来产业领域 [6][7] 长江专汽产业基金 - 长江专汽(随州)产业投资基金完成注册 总规模50亿元 首期5亿元 聚焦专用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等产业 具备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双重功能 [7] - 长江产业集团计划构建"千亿规模、百亿龙头"汽车业务矩阵 助力湖北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8] 中瀛扶摇创业投资基金 - 上海宝山中瀛扶摇创业投资基金完成签约 总规模5亿元 由中银资本等四方发起设立 为中银资产在上海首支AIC股权投资基金 [8][9] 神火高质量产业发展基金 - 神火股份联合多方设立15.12亿元神火高质量产业发展基金 首期实缴5.04亿元 优先投资矿产资源及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9][10] 云南滇中新区产业引导基金 - 云南滇中新区产业引导基金完成备案 规模50亿元 为首支综合性引导母基金 重点投资成长成熟阶段非上市企业股权 采取子基金投资为主方式 [10] 嘉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 - 嘉定区战新基金首批4只子基金完成设立 总规模5.5亿元 包括3只街镇子基金和1只园区子基金 将构建区镇两级联动投资体系 [11] 福建省级生物医药产业基金 - 福建省级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启动运作 目标规模20亿元 首期10亿元 由福建金投联合赛诺菲、凯辉基金发起 重点投向创新药、疫苗等生物医药产业链 [12]
以“退”为“进” 释放政策红利
金融时报· 2025-07-22 10:40
退税服务优化 - 中国人民银行随州市分行办理退税业务近5万笔,金额达5.66亿元 [1] - 增值税留抵退税业务全链条无纸化办理,单批次办理时长由3天缩减到1天 [2] - 截至5月末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7533万元 [2] - 截至5月末办理出口退税312笔,金额2.03亿元,惠及企业119户 [3] - 今年以来办理个税退税业务近4.5万笔,金额达2991万元 [4] 企业资金支持 - 湖北斯诺新材料公司获得6696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缓解科研和生产资金压力 [2] - 程力专用汽车公司600多万元出口退税款当日到账,支持新能源车型测试和国际订单 [3] - 出口退税绿色通道助力随州专汽及零部件出口连续5年大幅增长,覆盖130个国家和地区 [3] 个人退税服务 - 张先生341.2元个税退税款当天到账,享受"上有老下有小"优先退税政策 [4] - 优化国库业务流程,采取"系统审核、统一销号、批次提交"方式处理个税退税 [4] - 税库银三方联动解决退税进度受阻问题,确保退税及时准确 [4] 行业影响 - 退税政策为新能源行业提供研发资金支持,助力6C超充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量产 [2] - 出口退税提速促进专用汽车行业国际化发展,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3] - 个人所得税退税优化提升民生福利,惠及4.5万纳税人 [4]
湖北支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打造10个全国知名“特色之乡”
长江商报· 2025-07-08 08:35
湖北省"特色之乡"行动方案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出台《高质量打造"特色之乡"行动方案》,旨在发挥地域名片作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1] - 目标到2030年打造10个全国知名和20个全省有重要影响的"特色之乡",促进地域名片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 [1] - 采取"重点支持一批、积极培育一批、整合优化一批"的思路推进实施 [1] 仙桃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 仙桃作为"中国黄鳝之都",拥有全国最大黄鳝繁育基地和产地贸易市场,2024年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26.71亿元 [2] - 黄鳝产业已形成"种、养、加、销、安"一体化全链条发展模式,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 [2] - 仙桃同时是全国首个"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产品拓展至32大类130多个品种,集聚上下游企业2700多家 [2] "三个一批"分类实施策略 - 重点支持12个"特色之乡"包括潜江小龙虾、秭归脐橙、随州香菇等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3] - 积极培育19个如鄂州武昌鱼等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之乡 [3] - 整合优化32个如赤壁青砖茶等内涵趋同的特色之乡 [3] 八项重点任务 - 明确分类路径、提升发展规模、打造特色链条、推进融合发展等八大任务方向 [4] - 计划建成特色产业优势区和示范带,采取"龙头企业+种养基地"模式扩大产业规模 [4] - 重点引进培育"链主"企业,形成"龙头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梯队 [4] 产业发展具体措施 - 绘制产业链图谱,突破种质资源保护、关键工艺升级等技术瓶颈 [5] - 实施"特色产业+数字技术"融合工程,建设智慧农场、智能工厂等数字化设施 [5] - 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精品线路 [5] - 组织企业参加重点展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打造著名消费品牌 [5]
湖北随州:"专用汽车走廊"掀起产业新变革
行业概况 - 专用汽车用途广泛,种类达300多种,是维系社会经济和城市日常运转的关键力量 [1] - 随州市被称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2024年专用车产量达16.4万辆,产值同比增长8%,全国市场占有率超10% [1] - 随州市形成30公里长的"专用汽车走廊",道路两旁分布2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 [1] 产业升级与转型 - 中国重汽集团湖北华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推动产业升级,切割、焊接等全流程自动化程度超80% [1] - 随州市多家专用汽车企业积极探索智能化作业、网联化管理、信息化运营 [2] - 湖北省提出打造以"汉孝随襄十"为重点的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随州市作为重要节点城市积极布局新能源专用汽车领域 [2] 新能源专用汽车发展 - 湖北程力集团研发出4.5吨、8吨等多款新能源专用车底盘,提供整车定制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 [2] - 湖北程力集团拥有新能源车型156款,月均销售新能源专用车近200台,今年上半年接单金额已超3.6亿元 [2] - 湖北新楚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49吨氢能重卡,续航里程高达1000公里,融合新能源动力、线控底盘、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 [3] 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 - 湖北新楚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已获20款氢燃料电池专用车底盘和10款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整车公告 [3] - 2024年随州市新增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专用汽车企业32家,全市实现进出口业绩的企业增至61家,产品远销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随州市计划以供应链平台建设为抓手,整合资源,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构建千亿级汽车产业生态圈 [3]
以技术赋能打造专用车质量高地—— 福建省专用车辆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04 15:44
行业地位与建设背景 - 龙岩市作为全国第4个"中国专用汽车名城",汇聚福龙马、海德馨、侨龙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专用车产品超千种,产业"高、精、特、新"特色显著 [1] - 福建省此前缺少汽车检验检测机构,企业需外省送检导致成本高、车型准入效率低,福建省特检院建设的专用车辆质检中心填补了这一空白 [1] 技术能力与设备投入 - 中心累计投资超1亿元,建成5000平方米实验室,配备侧翻试验系统、电池性能试验台等关键设备,形成从整车到零部件的全方位检测能力 [2] - 拥有11个专业试验室,取得361项CMA资质认定,覆盖专用车整车检测项目,为福建省首家具备整车检测资质的机构 [2] - 完成汽车零部件197项CMA资质认定及179项CNAS认证,增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检测能力 [2] 创新成果与服务拓展 - 自主研发5套中试设备(如清扫车气力输送系统试验平台),填补国内专用装置性能测试空白 [3] - 2025年新增小米汽车液冷管路脉冲试验、理想汽车气液分离器振动测试等项目,拓展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检测能力 [4] - 2024年完成21个新车型检测及12项委托技术服务,服务企业包括福龙马、厦工重工等20余家 [4][5] 企业服务与降本增效 - 优化检测流程后,福龙马新型压缩式垃圾车研发周期缩短,送检成本大幅降低 [5] - 与焊接大师工作室合作提升企业焊接合格率10%以上,年节约返工成本超200万元 [6] - 累计排查质量隐患120项,发现16批次车辆防护装置不达标并协助改进 [6] 产学研合作与科研突破 - 开展23项科研项目(含2项省部级),获21项专利(4项发明专利),主导制定4项地方及团体标准 [8] - 《新能源物流车焊点质量监测仪》项目应用于厦门金龙生产线,建立焊点质量分析模型库 [8] - 联合项目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实现焊接缺陷实时智能识别技术突破 [8] 新能源领域布局 - 启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驱动系统及热管理系统实验室建设,与宁德时代合作电池性能测试 [9] - 新增"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检测与维护"专项职业能力认证,推动后市场规范化 [10] - 与6家高校院所签订协同创新协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10] 未来发展规划 - 目标迈入国家级质检中心行列,打造辐射全国的质量标杆 [11] - 福建省特检院已建成3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质检中心,支撑质量强省战略 [10]
2025年我国安全应急装备产业有望成为万亿级产业
新华财经· 2025-05-21 20:05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重点领域规模超过9200亿元 2025年有望成为万亿级产业 [1][2] - 随州专用汽车2024年产量达16.4万辆 专汽应急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 [1] - 随州签约15个专汽、应急、新能源项目 总金额220亿元 [4] 产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化被视为产业转型升级核心动力 智能化是提升竞争力关键 绿色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2] - 汽车产业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 [2] - 专用汽车行业轻型化趋势明显 新能源量率创新高 细分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大 [3] 区域产业布局 - 随州构建以专用汽车为主导的安全应急产业矩阵 打造"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应用服务"全产业链千亿级产业 [1] - 随州作为中国首批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已形成较完备的安全应急产业体系 [2] 技术创新方向 - 需通过人工智能提升数字化时代制造能力 实现数字化转型 [2] - 高端智能设备是安全应急产业核心驱动力 需技术、政策和生态协同推进 [3] - 安全应急产业转型将加快技术赋能 构建全周期风险防控体系 [3] 市场表现 - 2025年1至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占比超过68% [2] - 专用汽车行业出口规模持续高增长 海外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3]
中国专用汽车领域转型加速 安全应急产业迎机遇期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13:29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新能源专用车2024年销量突破3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近30% [1] - 行业正处于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关键阶段,从单一产品竞争向全链协同、生态融合演进 [1] - 2021-2027年是专用车领域转型期叠加"洗牌期",2028年后可能进入平稳发展期 [1] - 行业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高端化发展,安全应急产业迎来重大需求期 [2] 市场机遇与挑战 - 中国专用车产品性价比高,出口前景广阔,具备大市场、人力资源、产业链三大优势 [1] - 专用车领域在团队、品牌、售后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1] - 传统应急装备在响应效率、资源调度和智能化水平上的不足制约灾害救援效果 [2] 技术创新与应用 - 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应急场景落地,提升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处置救援能力 [2] - 未来产业与安全应急产业结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 [2] - AI向可穿戴设备转化,布局健康风险监测预警,构建智能防范屏障 [2] 区域产业情况 - 随州是"中国专用汽车之都",2024年专汽产量达16.4万辆,全国市场占有率超10% [3] - 随州专汽应急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衍生出车载应急装备、软体材料应急物资产业链 [3] - 未来将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专用车制造和创新中心 [3] 行业活动与投资 - 大会期间15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220亿元,涉及专汽、应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2] - 活动包括专用汽车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发展交流大会、产业博览会暨供应链交易会 [2]
争抢“专用车之都”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18 21:31
随州专用汽车产业概况 - 2007年12月随州获"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 2008年3月正式揭牌 全国每十辆专用汽车有一辆为"随州造" [4] - 随州专用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超600亿元 是当地第一支柱产业 拥有30公里专汽长廊 270多家相关企业 [4] - 随州能生产8大类7000多种型号专用车 40多个产品填补市场空白 拥有8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和9件中国驰名商标 [4] - 2024年随州专汽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 产量超15万辆 新能源专用车产量增长近15% 出口额翻番至3亿美元 [4] 十堰商用车产业基础 - 十堰是东风汽车摇篮 有12家整车企业 3167家零部件企业 可生产1100多种车型 4000多种零部件 [7] - 2023年十堰获"中国商用车之都"称号 年产能达百万辆 每1分半钟有1辆东风商用车下线 [8] - 十堰专用车产业集群含3个专业园区 56家资质企业 年均生产10万辆 覆盖六大类3162个产品 [10] - 2024年十堰规模以上专用车企业产量6万辆(增15.7%) 2025年一季度产量2.5万辆(增8.6%) 全年目标9万辆 [10] 十堰专用车产业升级规划 - 十堰计划打造千亿级专用车产业集群 2027年产量目标15万辆 [13] - 2025-2027年计划市县统筹4.35亿元财政支持 46.75亿元金融信贷 3亿元物流补贴 3.15亿元科技创新投入 [17] - 东风商用车将聚焦新能源 智能化 国际化三大方向 发挥产业链"链主"作用 [18] - 十堰市委书记指出专用车产业面临新技术变革 多元市场需求 产业生态重构三大趋势 [18] 产品与市场表现 - 东风12T以上专用底盘2024年销量5万辆 市占率40% 新能源底盘渗透率12.6%高于行业 [10] - 东风商用车专用底盘累计销售超30万台 服务全国34省1300县市 覆盖环卫 消防 冷链等场景 [10] - 东风天锦 天龙底盘与300多家改装企业合作 布局超3000个专用车品种 份额保持行业第一 [11] - 湖北一专油田专用车产品连续两年全国销量第一 将拓展应急救援和后勤保障车型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