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畜产品加工
icon
搜索文档
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
人民日报· 2025-09-05 09:32
经济发展成就 - 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65年的155倍 农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5年的199倍 [1] - 林芝波密县以冰川、桃花、藏文化吸引数百万游客 日喀则江孜县青稞深加工产品年产值达1.48亿元 [1] - 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瓶颈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高质量发展具备更多有利条件 [1] 特色产业发展优势 - 高原海拔转化为产业发展势能 甘肃高原夏菜填补东南沿海蔬菜供应缺口 青海龙羊峡水库发展冷水鱼产业 [2] - 西藏拥有河谷农区、高山草甸、湿地湖泊等独特资源禀赋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竞争力潜力空间 [2] - 西藏首个大规模智算中心于今年6月正式运营 高新数字产业成为高原经济新引擎 [2] 产业发展挑战与对策 - 存在海拔高、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物流成本偏高问题 基础设施、主体培育、产销对接等方面短板突出 [3] - 通过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引入人才、资金、科技等现代生产要素 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3] - 阿里地区日土县通过河北援藏工作队开展白绒山羊种群扩繁 建设绒毛品鉴拍卖中心提升产品价值 [3]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绿色有机成为青稞、牦牛等藏字号农畜产品的金字招牌 [3] - 生态本底脆弱需严守生态底线红线 在项目引进和资源开发中加强布局谋划 [3] - 通过强化制度约束和优化补偿机制守住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3] 未来发展路径 - 立足资源禀赋加大统筹投入力度 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 [4] - 提升产业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 为乡村全面振兴和百姓增收致富注入动能 [4]
释放雪域高原外贸发展新动能
经济日报· 2025-08-22 06:10
公司发展 - 西藏圣信工贸有限公司为西藏高原特色产品生产龙头企业,依托羊毛、羊绒、牦牛绒等优质资源打造品牌并开拓国际市场[1] - 公司商品进出口总额从2022年925万元增长至2024年1218万元,获尼泊尔、印度等国家消费者认可[1] - 作为西藏首家AEO高级认证企业,公司通过海关支持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1] 行业支持政策 - 拉萨海关将出口商品检测项目拓宽至31类407项,参与制定28项国家/地方/行业标准,推动当雄牦牛肉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 - 海关通过"一对一"服务开通绿色通道,保障林芝苹果、藏红花等6类本土产品实现首次出口[2] - 2024年羊毛、羊绒、西藏好水等特色产品出口突破亿元大关,成功培育3家本土企业通过AEO认证[2] 贸易便利化措施 - 推广"提前申报""云签发"等通关便利措施,吸引千余家企业与南亚国家贸易,西藏口岸进出口商品超2000种[3] - 创新通关模式使整体物流效率提升50%,通过"区岸联动"等机制累计助力2.4万辆国产新能源汽车经西藏口岸出口尼泊尔[3] - 2024年实施12条外贸支持举措,提供"一企一策"享惠方案和全天候预约通关服务[3] 区域外贸表现 - 西藏外贸总值2024年前7个月达49.05亿元,同比增长12.6%,继续位居全国前列[4] - 西藏贸易总值从1965年693万元跃升至年均百亿元规模,贸易伙伴拓展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4] - 运输方式从人背马驮发展为"公、铁、空、邮"立体交通体系,深度融入面向南亚的开放格局[4]
青海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致富花开遍高原
人民日报· 2025-08-07 13:5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青海省聚焦高原特色种业振兴行动,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打造高原土特产品牌 [1] - 截至2024年6月,青海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达1298个,有机草原监测面积3.35亿亩,48个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名录 [3] - 2024年上半年青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9%,乡村旅游带动70多户村民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 [4] 科技赋能农牧业升级 - 祁连县通过基因检测和"两年三羔"技术改良藏羊种群,良种覆盖率超98%,建成100多个选育核心群存栏6万余只 [2] - 2024年祁连藏羊产业发展研究院成立,20多位专家研发精细分割技术,使藏羊肉精深加工效益翻番,旺季日销量达1吨 [2] - 门源县油菜籽加工实现全程机械化,企业年产量从2-3吨提升至上千吨,2023年营收超2000万元并带动6500户农户增收 [7] 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 - 祁连藏羊通过团体标准覆盖全产业链,仟户牧场实现按部位销售模式 [2] - 门源县油菜产业链延伸至饲料领域,种植面积28.95万亩,菜籽油年产量3万吨,综合产值突破2亿元 [7] - 青海香满金门源粮油公司推动菜籽油品牌外销,采用保护价订单模式联结农户 [7] 文旅融合新业态 - 边麻沟村通过花海景区项目整合生态旅游资源,引入高空滑索等设施,带动周边10个村发展 [4] - 门源油菜花海年吸引数万游客,配套发展观花台、旅游节等活动,形成"金色银行"效应 [5][6] - 青海湖畔、祁连山草原等地依托自然景观发展避暑旅居、高山滑雪等多元化旅游产品 [1][4]
致富花开遍高原(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8-07 06:49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青海省聚焦高原特色种业振兴行动,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打响高原土特产品牌 [1] - 青海省多措并举壮大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养殖、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培育新业态、增加新动能 [1] - 青海省制定农牧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围绕"提质、扩量、补链、增效"重点发力 [3] 科技赋能农牧业 - 祁连县优化藏羊种群质量,联合高校院所检测多胎基因,推广"两年三羔"技术 [2] - 祁连县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标准化养殖基地,100多个选育核心群存栏6万余只藏羊,良种覆盖率超98% [2] - 祁连藏羊产业发展研究院揭牌,20多位专家聚力攻关,研发推广发酵饲料,协助制定多项团体标准 [2] 农产品品牌化发展 - 祁连县藏羊肉精深加工让效益翻番,旺季每天能卖1吨,产品发往各地 [2] - 青海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1298个 [3] - 青海省有机草原监测面积达到3.35亿亩,累计48个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3] 乡村旅游产业 - 边麻沟村发展生态旅游,育花海、建民宿、开农家乐,引进高空滑索和玻璃悬廊等游乐项目 [4] - 边麻沟花海景区带动70多户村民进入生态旅游行业,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 [4] - 青海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 [4] 油菜产业链延伸 - 门源县油菜种植面积达28.95万亩,菜籽油产量超3万吨,年产值突破2亿元 [7] - 门源县推动油菜籽加工从小作坊向规模化、精深化、品牌化迈进 [7] - 门源县青海香满金门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年产量达上千吨,去年营收超过2000万元,带动6500户农户增收 [7]
青海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致富花开遍高原(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8-07 06:3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青海省聚焦高原特色种业振兴行动,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打造高原土特产品牌[1] - 多措并举壮大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养殖、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培育新业态[1] - 截至2024年6月底,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达1298个,有机草原监测面积3.35亿亩[3] - 48个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3] 藏羊产业升级 - 祁连县通过基因检测推广"两年三羔"技术,建立100多个选育核心群存栏6万余只藏羊[2] - 藏羊良种覆盖率超98%,建成良种繁育基地和标准化养殖基地[2] - 2024年成立藏羊产业发展研究院,20多位专家参与技术攻关[2] - 实现藏羊肉精细分割加工,旺季日销量达1吨[2] 乡村旅游发展 - 边麻沟村发展生态旅游项目,带动70多户村民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4] - 项目辐射周边10个村,农家乐日均净收入达600-700元[4] - 青海省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4] - 门源县油菜花海旅游吸引日均上万游客,带动导游、民宿等产业发展[5][6] 油菜产业链延伸 - 门源县油菜种植面积28.95万亩,菜籽油产量超3万吨[7] - 菜籽油年产值突破2亿元,副产品菜籽粕成为优质饲料[7] - 龙头企业年产量从2-3吨提升至上千吨,2023年营收超2000万元[7] - 带动6500户农户增收,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7]
从黄河“几字弯”到松花江畔:鄂尔多斯“暖城多味”香飘哈尔滨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05 14:25
活动概况 - 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内蒙古"草原优品"传播推介会在哈尔滨举办,活动包括农特产品展览展示[1] - 鄂尔多斯将黄河"几字弯"的农特产品带到哈尔滨,展示草原风情与品牌力量[1] - 活动期间同步开展内蒙古多地农特产品展览展示[1] 产品展示 - 鄂尔多斯"暖城多味"展位展示羊绒围巾、和牛脆片、烤奶酪干、牛乳奶茶等特色产品,提供免费品鉴[3] - 双绮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展示出厂价销售的羊绒制品,拥有800多平方米的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展厅[3] - 焱留香草原炖羊肉采用当地阿尔巴斯羊肉,肉质鲜嫩多汁[5] - 萨礼情和牛脆脆采用进口M6和牛肉制作,配料干净无添加[5] 品牌建设 - "暖城多味"区域公用品牌展示众多优质绿色农畜产品,蕴含鄂尔多斯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5] - 鄂尔多斯市申报的"'暖城多味':从高原风味到典型品牌的鄂尔多斯实践"案例入选内蒙古"草原优品"典型案例[7] - 鄂尔多斯通过持续举办品牌宣传、招商和营销活动,拓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5] 产业优势 - 鄂尔多斯地处北纬37°至40°之间,被黄河三面环绕,属于世界公认的黄金生产带[5] - 广袤草原为畜牧业提供天然牧场,肥沃土地适宜农作物生长[5] - 优越的自然资源孕育出众多绿色有机、品质优良的特色农畜产品[5]
青海:STC认证助力“青字号”产品驶上出青“快车道”
中国新闻网· 2025-06-29 21:40
青海农畜产品国际化发展 - 刚察藏羊和牦牛获得香港STC认证证书和检测报告 标志着产品品质取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 为开拓国际市场奠定重要基础 [1] - 刚察县实现有机牧场全域认证 并通过STC认证 计划将牛羊肉推向全国和全球市场 [3] - STC香港优质"正"印认证在香港市场备受欢迎 并在53个英联邦国家及地区互相认可 [3] 青海农畜产业规模 - 青海已成为全国最大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 最大春油菜杂交制种基地 最大青稞加工基地 最大冷水鱼生产基地 最大有机枸杞生产基地 [2] - 刚察县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3.79万公顷 是环青海湖北岸最大有机牧场 [3] - 青海50家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55个产品获得STC认证 进入港澳市场并出口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青港合作进展 - 2024-2025年青海和香港持续开展经贸交流活动 深化各领域合作 [1] - 香港STC青海实验室在西宁揭牌 实现"青海检测 香港发证"模式 为产品走向国际开启快车道 [4] - 已完成牦牛肉 虹鳟鱼等产品的实验室数据互认工作 监测数据获香港STC认可 [4] 青海外贸表现 - 前5个月青海与90个国家地区开展贸易 新增9个贸易伙伴 [5] - 青海农产品出口2.6亿元 同比增长44.9% 增速居全国第一 [5] - 青海将加快"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推动更多优质产品走向世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