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用耗材
icon
搜索文档
爱舍伦IPO:年销2亿片护理垫 短债压力逐年攀升
犀牛财经· 2025-09-16 07:22
公告 近日,江苏爱舍伦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舍伦")回复了北交所第三轮审核问询函,涉及与竞争对手比较产品时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合理 性、行业竞争情况、未来业务的主要增长点等问题。 | 品電視 | 已问询 上市委会议 | 提交注册 | 注册结果 | | --- | --- | --- | --- | | 2024-06-26 | 2024-07-23 | | | | 项目基本信息 | | | | | 代码 | 874105 | 简称 | 爱舍伦 | | 公司全称 | 江苏爱舍伦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受理日期 | 2024-06-26 | | 审核状态 | 已问询 | 更新日期 | 2025-09-11 | | 保荐机构 |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保存代表人 | 林文茂,赵昕 | | 会计师事务所 |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签字会计师 | 股李峰,俞国徽,周路 | | 律师事务所 |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 | 签字律师 | 乔文骏,孙瑜,吴韦唯 | | 评估机构 | 厦门嘉学资产评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 | 签字评估师 | 孙谨,孙羽溶 | 2025年上半年,爱舍伦营收、净利 ...
我国已完成7类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优化工作
央视新闻· 2025-09-15 01:16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目前,我国已完成血管介入支架、人工器官、植入式心脏节律管理器等7类医 保医用耗材的分类优化工作,将逐步解决医用耗材"识别难、区分难、管理难"等问题,提升了医保管理 的标准化、精细化水平。 长期以来,医用耗材产品命名缺乏统一标准,企业自主命名空间较大,致使市场上出现部分不同规格、 不同功能的产品共用同一名称,而部分本质相同的产品却拥有多个名称的现象,对医保的精准支付和基 金监管,以及医疗机构的耗材招标采购增添了难度。 为此,国家医保局2024年11月正式启动"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修订。目前已完成分类优化工作的7类医保 医用耗材包括:血管介入支架、血管介入球囊、非血管介入支架、非血管介入球囊、吻合器、人工器 官、植入式心脏节律管理器。 此次医用耗材分类优化工作尊重支持创新,助推产业发展。例如,植入式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是心脏起搏 领域的革命性技术,它可通过微创方式经静脉植入心腔内,具有无切口、无囊袋、无导线的优势。本次 分类调整将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单独分类,充分关注了技术创新,为传统起搏器多次感染、上腔静脉通路 缺失、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项目组负责人翟梦媛:我们的修订 ...
国家医保局优化医用耗材分类 涉及血管介入支架等七类
央广网· 2025-09-14 00:43
央广网北京9月14日消息(记者杜希萌 周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 道,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近日介绍,血管介入支架等7类医保医用耗材分类、医保通用名等已完成优 化,相关医用耗材数据库9月底前全部落地实施。 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编码标准处副处长张雯说,他们也将继续组织力量推进其他医保医用耗材分 类修订优化工作,尤其会对创新产品留出空间。 张雯:我们在医保医用耗材库的各大分类下都预留了"其他"这一个类别,为目前暂时没有明确的创 新产品提供了一个临时性的赋码通道。 医用耗材分类编码一直是医保标准化工作中的难点。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副主任赵秀竹坦言,此 次血管介入支架等7类医用耗材完成分类编码调整,重点解决了医用耗材长期存在的分类不清、管理复 杂等问题。植入式心脏节律管理器、人工器官等技术壁垒较高的耗材首次纳入分类新规,标志着医保精 细化管理正从成熟赛道延伸至更多高值领域。 赵秀竹:截至2025年8月底,(医保医用耗材分类)数据库已发布耗材分类代码10.36万条,涵盖1.5 万家企业、9.16万张注册证、14.09万件产品、1337.96万个规格型号。 ...
天津出台基本医保医用耗材目录 收录3062种医用耗材
央视新闻· 2025-09-05 08:57
政策发布与执行时间 - 天津市医保局印发《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目录(2025年)》并将于2025年9月18日正式执行 [1] 目录覆盖范围与分类管理 - 目录共收录医用耗材3062种 其中甲类1896种 乙类1166种 实行甲乙分类管理 [1] - 目录规定医用耗材报销范围 适用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暂未纳入目录的耗材不予报销 [1] 政策目标与调整机制 - 目录编制旨在推进医用耗材医保支付精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保障参保患者医保待遇 [1] - 支持医药产业科技创新 实行有进有出动态调整机制 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过渡 [1]
全国首个省级“云胶片”集采开标
新华网· 2025-08-27 13:28
项目概况 - 全国首个"云胶片"省级集中带量采购项目于8月27日在贵州贵阳开标 [1] - 项目覆盖贵州省所有具备放射检查类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 [1] - 采购周期为2年 预计首年采购需求总量达2156万次 [1] 技术应用与功能 - 将公立医疗机构"数字影像处理和上传存储服务"作为数字化医用耗材 [1] - 建设省级集中统一的医学影像云中心 [1] - 实现医疗影像数据省级归集 诊疗行为真实核验 医保数据赋能应用 [1] - 支持跨区域调阅共享及人工智能深度应用 [1] 经济效益 - 集采后"云胶片"服务价格更实惠 将减轻患者看病开销 [1] - 医生能直接调用"云胶片"了解病情 患者无需重复检查 [1] - 既节约时间又减少额外支出 [1] 战略意义 - 标志着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迈入数字化、服务化新阶段 [1] - 贵州省依托大数据优势推动创新项目落地 [3] - 助力医保治理现代化与数字健康产业协同发展 [3] - 吸引全国多地医保系统代表观摩 [3]
奥美医疗:2025年上半年归属股东净利润1.99亿元,同比上升6.87%丨财面儿
财经网· 2025-08-26 14:0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6.76亿元,同比增长5.9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6.87%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45亿元,同比增长5.45%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8.87% [1] 研发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5882.91万元,同比增长51.59% [1]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4项、实用新型专利321项、外观设计专利77项、软件著作权22项 [1] - 专利总数较上年同期增长12.38% [1] 业务概况 - 公司长期专注于医疗健康事业,主营业务涵盖医用耗材及一次性医疗器械、感染防护用品、家庭护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核心业务聚焦医用耗材类产品,产品板块分为医疗器械类产品和消费类产品两大类 [1]
调研速递|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接受[机构名称1]等X家机构调研,上半年业绩亮点纷呈
新浪证券· 2025-08-25 04:16
财务业绩 - 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9亿元,同比增长28.1%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4.6亿元,同比增长40.9% [1] - 累计现金分红28.8亿元,回购股份支付现金6.9亿元,合计占首发募集资金净额100.3% [1] 业务发展 - 医用耗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2%,二季度医疗板块剔除GRI后收入同比增长15.3%(一季度为11.1%) [2] - 手术室耗材、高端敷料及健康个护业务增长势头良好 [2] - 全棉时代消费品业务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20.3% [2] - 奈丝公主卫生巾销售额显著增长,干湿棉柔巾及成人服饰保持良好增长 [2] 研发与资质 - 持有医疗行业专利1109个,消费品行业专利530个,医疗产品注册证701个(含三类注册证28个) [1] - 专利证书数量与医疗产品注册证数量稳步提升 [1] 渠道与品牌建设 - 全棉时代线下门店达484家,上半年新开16家 [2] - 全域会员人数近6700万人,较去年末增长7.7% [2] - 参展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及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2] - 联合央视网推出消费医疗专题片,儿童节上线品牌形象深化活动 [2] 运营优化 - 消费品业务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及棉花价格下行 [2] - 通过新品迭代、折扣管控及精细化运营管理提升盈利能力 [2] - GRI推动国外渠道快速增长,国内医院渠道稳步向上,医疗C端增长良好 [2]
稳健医疗(300888) - 2025年半年度业绩推介材料
2025-08-25 03:4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3.0亿元,同比增长31.3% [11][12] - 归母净利润4.9亿元,同比增长28.1%;扣非净利润4.6亿元,同比增长40.9% [15][16] - 营业利润率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至12.4% [15][16] - 毛利率48.3%,费用率下降 [15][16] - 资产负债率降至32%,流动性资产58.7亿元占总资产33% [18][19] - 中期分红每10股派4.5元,合计2.6亿元,分红比例53% [22][23] 业务结构 - 医用耗材业务收入25.2亿元(占比47%),同比增长46.4% [12][29] - 消费品业务收入27.5亿元(占比52%),同比增长20.3% [12][40]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1% [12] 医用耗材业务 - 剔除并购GRI后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13.2% [29] - 手术室耗材同比增长18.0%(剔除GRI) [29][31] - 高端敷料突破材料技术瓶颈,强化专利壁垒 [26][28] - 健康个护医美产品实现II类医疗器械自制生产 [26][28] - 国外渠道收入同比增长81%,国内医院渠道增16%,医疗C端增33% [33][34] 消费品业务(全棉时代) - 卫生巾销售额显著增长,干湿棉柔巾及成人服饰保持增长 [40][41] - 线上收入17.1亿元(占比62%),同比增长23.6% [43][45] - 抖音渠道同比增长近100% [45] - 商超渠道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63.2% [45] - 线下门店484家(直营380家/加盟104家),上半年新增16家 [44][45] - 全域会员近6700万人,较去年末增长7.7% [44][45] 研发与资产 - 持有医疗专利1109个,消费品专利530个,医疗注册证701个(含三类28个) [19] - 上半年新增医疗专利22个,消费品专利17个,医疗注册证52个(含三类3个) [19] - 总资产180亿元,归母净资产115亿元 [19] 品牌与产品 - 医疗业务参展CMEF及链博会,推广绿色手术室解决方案 [52][54] - 联合央视网推出医护级产品专题片 [55] - 全棉时代发布卫生巾新品,举办月经日主题活动 [58] - 推出棉柔巾升级产品(柔韧性提升45%)及家居服新品 [39] - 郭晶晶工厂探访活动强化产品品质认知 [62] - 丁禹兮线下活动触达年轻用户群体 [64]
稳健医疗股价微跌0.14%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8.1%
金融界· 2025-08-22 17:33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2日15时股价报42.09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14% [1] - 当日成交量为101489手 成交金额达4.27亿元 [1] - 主力资金当日净流出3592.59万元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3778.39万元 [2] 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分为医用耗材和消费品两大板块 [1] - 旗下拥有"稳健医疗"和"全棉时代"两大品牌 [1] - 产品涵盖医疗敷料 手术室耗材 卫生巾 棉柔巾等多个品类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2.96亿元 同比增长31.31% [1] - 归母净利润4.92亿元 同比增长28.07% [1] - 医用耗材业务营收25.2亿元 消费品业务营收27.5亿元 [1] 细分业务亮点 - 卫生巾品类营收同比增长67.6%至5.32亿元 表现突出 [1] 股东回报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5元 [1] - 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62亿元 [1]
耗材集采密集来袭,双联盟搅动千亿市场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0:12
低值耗材集采 - 辽宁省牵头24省联盟启动缝合线、注射器、泵用输液器、吸氧管、真空采血管5类低值耗材集采 覆盖超2/3省份 采购规模超千亿元 [1][2] - 注射器协议采购量218733.68万支 按单支0.3元测算规模超65亿元 真空采血管及配套针采购量超12亿支规模约30亿元 整体采购规模预计突破百亿元 [2] - 集采规则按采购需求量分A、B组 需求量≥1%或排名靠前进入A组 设置复活机制和价格纠偏 报价不高于复活价即可拟中选 但需调整高于现行最低价的中选价 [4] - 行业集中度有望从30%提升至60%以上 威高、康德莱等头部企业因年产能大且原材料采购成本低15%-20%更易胜出 中小企业可能3年内逐步退出 [5] - 基层医院采购价可能下降30%-40% 因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降低流通成本 此前基层耗材价格常比三甲医院贵 [5][6] 高值耗材集采 - 黑龙江省牵头22省联盟启动腔静脉滤器和消融电极两类高值耗材信息维护 覆盖超10亿人口 [7] - 腔静脉滤器用于拦截深静脉血栓预防肺栓塞 消融电极用于肝脏、甲状腺等实体肿瘤热消融 临床需求稳定庞大 [7] - 集采规则优化价差计算标准 不再只看最低价 要求最低价企业说明价格合理性且不能低于成本价 避免低价低质风险 [11] - 国产企业在腔静脉滤器领域市占率提升 先健科技Aegisy滤器2021年市占率达56% 归创通桥Octoplus滤器带动上半年收入增31.1% [10] - 2023年中国微波消融市场规模38.7亿元同比增长29.87% 预计2024年达50.7亿元 为国产替代提供空间 [9][10] 行业影响 - 医用耗材行业从分散议价转向联盟协同 市场规则与企业竞争逻辑深度调整 [1] - 低值耗材流通环节原有加价常达100%-200% 集采倒逼企业比拼成本控制能力 [5] - 高值耗材集采推动国产替代 鲁晋冀豫联盟集采后基层滤器使用率从30%升至55% [11] - 外资品牌如美敦力、强生在消融电极领域靠精准温控占高端市场 但需调整价格策略或加快本土化生产保份额 [10][11]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 缺乏竞争力企业加速退出 技术深耕、质量严控企业留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