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研发及生产
icon
搜索文档
【药明康德(603259.SH、2359.HK)】毛利率改善明显,TIDES业务增长强劲——2025半年报点评(王明瑞/叶思奥)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7-31 07:06
报告摘要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 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 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 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 证券的客户。 事件: 公司发布 2025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207.99 亿元(YOY+ 20.64%);实现归母净利润85.61亿元 (YOY+101.9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5.8亿元(YOY+26.5%)。其中,2025Q2公司实现收入111.4亿 元(YOY+20.37%);实现归母净利润48.9亿元(YOY+112.7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2.53亿元 (YOY+36.70%),超出市场预期。 点评: TIDES 业务引领,化学业务表现卓越 25年上半年公司化学业务实现收入163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33.5%。其中小分子D&M业务实现收入86.8亿 元,(YOY+17.5%)。小分子D&M商业化和临床III期阶段 ...
泰德医药(03880.HK)预计6月30日上市 引入石药集团及Welight Capital作为基石
格隆汇· 2025-06-20 07:05
公司IPO计划 - 公司拟全球发售1680万股H股,其中中国香港发售168万股,国际发售1512万股 [1] - 招股时间为2025年6月20日至6月25日,预期定价日为6月26日 [1] - 发售价区间为每股28.40-30.60港元,每手买卖单位为100股 [1] - 摩根士丹利及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预期股份将于2025年6月30日开始在联交所买卖 [1] 行业地位与业务模式 - 2023年按销售收入计,公司是全球第三大专注于多肽的CRDMO,市场份额为1.5% [2] - 行业前两大参与者合计市场份额为23.8%,第三至第六大参与者各占约1% [2] - 公司提供全周期服务,包括早期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生产 [2] - 主要业务分为CRO服务(多肽NCE发现合成)和CDMO服务(多肽CMC开发及商业化生产) [2] - 服务专注于提供API而非药品,客户将API与辅料混合形成最终剂型 [2] - 已在50多个国家建立客户关系,覆盖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主要市场 [2] 基石投资者与资金用途 - 基石投资者将认购266.08万股,总认购金额约1000万美元(约7849万港元) [3] - 基石投资者包括石药集团全资子公司佳曦控股及Welight Capital [3] - 假设发售价中位数29.50港元,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预计约4.112亿港元 [3] - 资金用途分配:76.4%用于美中设施建设扩大产能 [3] - 4.1%用于中国产能扩张 [3] - 9.5%用于建立全球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点 [3] - 10.0%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3]
长城国瑞证券:给予泓博医药增持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5-13 12:3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44亿元,同比增长11.18%,归母净利润0.17亿元,同比下滑54.59%,扣非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下滑82.74%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69亿元,同比增长29.61%,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增长226.47%,扣非归母净利润0.10亿元,同比增长1,448.20% [2] - 2024Q1-Q4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0.61%/26.84%/23.71%/24.14%,2025Q1提升至28.39%,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81%/9.12%/-0.58%/1.20%/7.07% [3] 业务板块 - 2024年药物发现/工艺研究与开发/商业化生产板块营收分别为3.17/0.48/1.65亿元,占总营收58.14%/8.85%/30.34%,同比增速7.97%/-38.15%/51.02% [4] - 商业化品种左卡尼汀及本维莫德通过原料药备案及GMP符合性检查,左卡尼汀及替格瑞洛获得欧洲CEP证书 [4] - CRO/CDMO活跃客户399家,同比增长99.50%,商业化生产活跃客户130家,同比增长1.56%,在手订单金额3.12亿元,同比增长1.18% [5] 研发与技术 - 2024年研发投入0.47亿元,同比增长26.58%,占营收比例8.68% [6] - CADD/AIDD平台累计支持80个新药项目,其中6个进入临床I期,1个进入临床II期,服务客户40家 [6] - 生成式AI平台DiOrion-GPT完成大语言模型本地部署,集成专利文献查阅、分子设计等功能 [6]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42/48.88/54.37百万元,EPS分别为0.29/0.35/0.39元 [7] - 核心业务药物发现板块稳健增长,商业化板块快速放量,平台化布局与技术壁垒构成竞争优势 [8]
百诚医药(301096):政策影响业绩短期承压 创新驱动技术转化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5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8.02亿元,同比下降21.18%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下降119.39% [1]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下降128.07% [1] - 25Q1实现收入1.29亿元,归母净利润-0.2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36亿元 [1]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7.04/7.78/8.75亿元,同比增长-12.2%/10.6%/12.4%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5/1.03/1.19亿元,同比增长204.4%/87.9%/15.0% [3] 业务收入拆分 - 2024年临床前药学研究收入1.94亿元,同比下降42.8% [1] - 2024年临床服务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10.5% [1] - 2024年自主研发成果转化收入2.88亿元,同比下降26.7% [1] - 2024年权益分成0.08亿元,同比下降71.3% [1] - 2024年商业化生产收入0.37亿元 [1] 研发进展 - 截至24年底,自主研发项目已立项近300项 [2] - 已完成小试阶段91项,中试放大阶段53项,验证生产阶段78项 [2] - 2024年研发成果技术转化58个 [2] - 新药研发团队已逾200人 [2] - 已取得1类新药的2个IND批件 [2] - 完成11个2类新药IND申报,已获得10个IND批件 [2] - 神经领域重点创新药产品BIOS-0618新增适应症并获得IND批件 [2] 业务布局 - 公司强调"药学研究+临床试验+定制研发生产"综合药物研发能力 [2] - 具备"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生产服务能力 [2] - 子公司赛默制药累计已完成项目落地验证570多个项目 [2] - 赛默制药申报注册435个项目,位居全国前列 [2]
新三板摘牌,创业板IPO失败,百诺医药IPO又来了!
IPO日报· 2025-04-21 16:25
公司概况 - 百诺医药成立于2000年8月,是一家贯穿药物研发及生产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型一站式药物研发成果转化运营商,主要业务分为医药研发CRO业务、医药生产CMO业务和原料药生产及销售业务 [5] - 公司CRO业务以研发成果转化模式为主,为250余家客户提供专业服务,其中包括60余家我国百强医药企业和60余家医药上市企业 [11] - 知名客户包括国药集团、中国医药、华润双鹤、片仔癀、复星医药、新华制药、鲁抗医药、上海医药、远大医药等 [11] 财务表现 - 2021年-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3亿元、3.66亿元、4.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3.98% [2][7] - 2021年-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2791.48万元、7274.47万元、1.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3.61% [2][4][8] - 2024年1月-9月实现营业收入3.92亿元,净利润1.01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592.79万元 [9]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月-9月综合毛利率分别为73.34%、77.6%、76.73%,处于较高水平 [9] 业务结构 - CRO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78.84%(2022年)、85.93%(2023年)、81.82%(2024年1月-9月) [11] - CRO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7.7%(2022年)、77.27%(2023年)、82.97%(2024年1月-9月) [11] 资本市场历程 - 2016年3月24日登陆新三板挂牌,证券代码836534,2022年12月16日摘牌 [6] - 2023年6月向深交所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2024年9月撤回申请文件并被终止审核 [6] - 2025年3月向股转系统提交新三板挂牌申请,并计划谋求北交所上市 [6] 募资与项目进展 - 2023年创业板IPO计划发行不超过1324.77万股新股,拟募集资金10亿元,其中6.83亿元用于药物开发技术与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 [12] - 药物开发技术与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中的综合仓库已开始工程施工,合同金额5210万元 [12][13] 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为孟凡清和焦梅夫妻二人,合计控制公司83.82%的表决权 [14] - 孟凡清直接持有公司33.62%股份,孟凡清和焦梅控制的兰美投资持有40.26%股份,孟凡清控制的君和咨询持有9.94%股份 [14] 资产负债情况 - 报告期各期末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2.35%(2022年)、49.05%(2023年)、41.04%(2024年1月-9月),呈持续下降趋势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