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

搜索文档
严为民:遭遇“错杀”!
搜狐财经· 2025-09-05 12:25
来源:严为民 还有就是九月中旬大洋彼岸美联储议息会议,降息的概率已非常大了,受此影响整个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可能会迎来比较大的机会,我们一起期待,祝朋友们 周末愉快,下周继续并肩战斗。 *本文由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顾问严为民(执业编号:S1660624070009)编辑整理,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买卖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 需谨慎! 昨天市场的企稳迹象已经比较明显了,因为上涨的家数和下跌的家数一比较,很多觉得市场的情绪已经基本稳住了。 你记住一点,所有不管赚的或亏的,卖出来的钱很可能不会离开这个股市,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慢牛"思维,这样来讲朋友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牛市"总是 一轮又一轮,不是没有调整,而是调整之后总能创新高,原生动力是资金源源不断,同时内在的资金它不会离开,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一次的震荡可能带来热点转换的契机,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不是说所有的强势股都意味着结束了,这里面幅度没有那么大,那么在回调比较凶猛的背景之 下,这很有可能是一种"错杀",比如说在AI芯片领域,硬件这个方面,很多优秀的企业,它的业绩可能是因为需求的爆炸性增长,那么同样这一波下跌也遭 遇了"错杀"。 还有前沿科技的轮动, ...
中线拿稳、短线勿追!“慢牛”心态,结构更重要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12:48
中信证券:9月的几个配置线索 我们重点分析了9月值得关注的重点事件和配置线索。第一,美联储可能的降息有望强化弱美元的 环境,这将对原本就持续处于强势的资源品产生新一轮催化,尤其是贵金属和铜,可能再度加速有色板 块的行情。 展望下一阶段,短期预计市场在偏高中枢运行,经历前期上涨行情后,市场或将阶段性呈现震荡整 固特点。但当前市场成交维持活跃,资金面持续驱动叠加政策预期升温,为市场行情提供支撑。同时, 外部环境相对平稳,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较高,全球资本流向重塑利好权益市场。A股向上趋势不改, 市场热点仍将处于轮动状态,关注结构性配置机会。 第二,随着苹果和META在9月发布会的陆续召开,苹果的端侧AI、META的AR眼镜可能会带来新 一轮更可持续的端侧设备和端侧AI生态产业趋势,接力当下热炒的云测AI,消费电子板块尤其是果链 值得关注。 第三,"反内卷"会逐步隐现出三条线索,一是过去2年资本开支强度大且有边际缩减迹象的行业; 二是已经出现行业自律/政策落地迹象的行业;三是供给在内"反内卷"、需求在外出利润,依靠配额持 续提升利润率的行业。 第四,9月创新药催化事件料将明显增多,同时近期的科技切换也出清了此前囤积在 ...
可控核聚变技术百花齐放,终极能源梦想照进现实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01 11:23
行业技术路线发展 - 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磁约束 Z箍缩 FRC等技术路线均迎来重要变化 [1][2] - 当前全球在运/在建核聚变项目主要由公共资金主导 多采用磁约束技术路线 [1][2] - 规划中核聚变项目主要由私营资本主导 技术路线趋于多元化 [1][2] 商业化前景与投资规模 - 若核聚变电站实现商业化 未来批量建设情景下年投资额或将达数千亿元 [2] - 全球聚变竞赛已拉开帷幕 各国聚变公司融资活动频繁 [1][2] - 美国科技巨头谷歌 亚马逊 微软等踊跃入局核聚变公司投资 [1][2] 托卡马克技术突破 - 托卡马克装置聚变功率与环形磁场强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磁场强度提升1.8倍可使聚变功率提升一个数量级 [3] - 二代高温超导材料REBCO在40T磁场强度下仍保持较强载流能力 [3] - 高温超导材料实现工业化量产 采用高温超导方案的装置理论上限大幅提升 [3] Z箍缩与FRC技术进展 - 国内Z箍缩混合堆建设有望提速 先觉聚能2025年3月成立 [4] - Helion团队完成FRC装置原型机六次迭代 实现1亿度等离子体温度 [4] - 2021-2025H1期间Helion累计完成9.6亿美元融资 [4] 产业链投资机会 - 聚变项目资本开支加速带来上游装备 材料等环节投资机会 [6] - 磁体环节涉及西部超导 永鼎股份 上海超导 联创光电等公司 [6] - 真空室和堆内构件环节涉及合锻智能 国光电气 安泰科技等公司 [6] - 电源总成环节涉及英杰电气 爱科赛博 四创电子 新风光 赛晶科技H等公司 [6] - 微波和电源器件环节涉及旭光电子 国力股份 宏微科技 王子新材等公司 [6] - 燃料增殖和循环环节涉及国光电气等公司 [6] - 检测设备环节涉及皖仪科技等公司 [6]
智能制造周报:物理AI有望开启万亿美元市场空间-20250825
爱建证券· 2025-08-25 20:39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物理AI有望开启万亿美元市场空间,英伟达Jetson Thor平台推动机器人向具备环境认知与自主决策的智能体跃迁 [1][5] - 国产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紧迫性强化,先进封装和HBM工艺环节驱动设备需求增长 [5] - 可控核聚变技术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应用,产业链活跃度提升 [3][5] 行业表现与估值 - 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4.18%,机械设备板块上涨2.75%,申万一级行业排名第17/31位 [1][11][13] - 机械设备子板块中工程机械器件表现最佳,涨幅达7.72% [1][11][15] - 机械设备板块PE-TTM为37.7倍,子板块估值前三为机器人(185.0倍)、其他自动化(156.9倍)、机床工具(99.4倍),后三为工程整机(20.5倍)、轨道交通Ⅲ(20.6倍)、能源重型设备(23.9倍) [1][18] - 板块估值整体回升2.78%,工程器件子板块估值涨幅最高达8.11% [19] 投资建议 - 头部机器人整机厂商商业化落地加快,建议关注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如德昌电机控股、中大力德 [3] - 算力高景气延续,先进封装行业利好设备公司,建议关注盛美上海、长川科技、华峰测控 [3] - 核聚变工程迭代加速,建议关注西部超导、合锻智能、久立特材等关键技术供应商 [3] 细分领域动态 - **人形机器人**:英伟达发布Jetson Thor平台,算力达2070 FP4 TFLOPS,银河通用机器人成为全球首批搭载产品 [5][10] - **半导体设备**:DeepSeek发布新一代模型DeepSeek-V3.1,针对国产芯片设计,HBM和先进封装推动刻蚀、沉积、清洗及混合键合设备需求 [5] - **可控核聚变**:近7日新增招标2项(均属BEST项目),中标5项(3项属EAST,2项属BEST),水冷系统采购金额达1.82亿元 [5][37] 企业业绩与市场表现 - 机械设备板块涨幅前五公司:浙海德曼(+43.22%)、强瑞技术(+32.13%)、伟隆股份(+31.27%)、南风股份(+28.28%)、川润股份(+27.47%) [16][17] - 跌幅前五公司:速达股份(-19.33%)、南方路机(-19.25%)、中邮科技(-15.48%)、杰克股份(-12.88%)、山河智能(-12.22%) [16][17] - 25H1业绩亮眼公司:达意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7.89%)、东方精工(121.96%)、四方光电(102.17%)、集智股份(1520.15%) [28][29] 行业数据 - 7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4.0%,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2.8% [52] - 7月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15.0%,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量价同比变化显著 [18][45] - 7月液压挖掘机内销同比增长17.2%,外销增长31.9% [61] - 1-7月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累计同比增长80.7% [62]
现在的可控核聚变,还有“永远的五十年”这个魔咒吗?
观察者网· 2025-08-19 11:08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于7月22日在上海正式成立,由中核集团牵头组建,是其直属二级单位,将作为推进我国聚变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 [1][2] - 公司重点布局总体设计、技术验证、数字化研发等业务,并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 [2] - 该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可控核聚变工程化与商业化战略进入新阶段 [1] 国家投资战略规划 - 国家投资三步走规划正式成型:短期强化半导体与AI领域,中期以雅江水电站等超级工程推动基建升级,远期押注可控核聚变的能源革命 [1][2] - 可控核聚变商用已脱离"永远还要五十年"的魔咒,可能在十多年内实现初步商用,潜在收益将远超电动汽车产业 [2] 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 - 可控核聚变主要分为磁约束和惯性约束两类,磁约束包括托卡马克和仿星器,惯性约束包括激光聚变和Z-箍缩 [3][5] - 托卡马克路线因工程成熟度最高成为全球主流,中国在该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 [1] - 中国环流三号装置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摄氏度与电子温度1.6亿摄氏度的"双亿度"里程碑 [1] - 东方超环装置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创造新世界纪录 [1] -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虽实现激光聚变点火实验,但能量输出远小于整个系统消耗电能 [1][5] 技术路线比较 - 磁约束有效约束时间一般为秒至分钟量级,惯性约束有效约束时间仅为百皮秒量级 [18] - 磁约束实现聚变需要离子密度达到每立方米10^20个粒子级别,而惯性约束需要达到每立方米10^31个粒子级别 [20] - 激光可控核聚变靶丸吸收的X光能量只有激光能量的15%左右,飞层动能又只有这部分能量的15% [37] 中国可控核聚变进展 - 中国环流三号已处于点燃可控核聚变的门槛附近,有望在未来5年内实现可观的聚变功率输出 [42][48] - 中国计划2035年建成聚变工程实验堆,初期实现100-200MW聚变功率输出,2050年前后并网供电 [1][60] - 能量奇点公司计划2027年建成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170",目标实现Q>10 [58] 商业化前景 - 中国商业资本加速涌入可控核聚变领域,能量奇点已完成多轮融资,参投股东包括米哈游、蔚来等企业 [58] - 随着技术突破,更多初创企业将进入可控核聚变领域,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58] - 聚变商用有望在2050年前后实现,随着高温超导等技术突破,商业落地时间可能进一步提前 [60]
智能制造周报(2025/08/11-2025/08/15):宇树机器人运动会表现突出,硬件自研与产业链协同优势凸显-20250819
爱建证券· 2025-08-19 11:01
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设备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5] - 本周机械设备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3.21个百分点 [11][13] - 机械设备子板块中其他自动化设备表现最佳,涨幅达12.1% [15] 核心观点 人形机器人领域 - 宇树H1和G1在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表现突出,反映其硬件生态成熟度与产业链协同优势 [5] - 宇树自研M107关节电机最大扭矩360N.m,重量仅1.9kg,与定制谐波减速器构建高精度低成本机电一体化架构 [32] - 基于UnifoLM大模型的强化学习系统使机器人能在2天内完成直立行走训练 [32] - 宇树与绿的谐波、奥比中光等国产供应商深度绑定,推动9.9万元消费级人形机器人快速渗透 [32] 半导体设备领域 - 正帆科技拟以11.2亿元收购汉京半导体62.23%股权,实现"技术+渠道"互补协同 [36] - 汉京半导体拥有国际一线石英制造技术,但市场拓展乏力;正帆科技与中芯国际等一线Fab深度合作可弥补短板 [36] 可控核聚变领域 -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聚变新能公司近7日新增1项招标(磁体系统及附属设备)和1项中标(其他设备) [37][38] 行业数据表现 市场表现 - 机械设备板块PE-TTM为37.2x,子板块PE-TTM前三为机器人(181.5x)、其他自动化(147.5x)、机床工具(94.7x) [18] - 机械设备板块PE-TTM估值周环比+3.18%,其他自动化子板块估值抬升幅度最大达12.76% [19] 产量数据 - 中国工业机器人7月产量同比+24.0% [54] - 中国服务机器人6月产量同比+18.3% [54] - 7月三元材料、磷酸锂电电池产量同比分别+28.3%和+52.0% [62] 进出口数据 - 7月台积电营收108.02亿美元,同比+25.8% [42] - 6月中国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量同比+15.0% [46] - 25年1-6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累计同比+107.1% [62]
7月工程机械内外销景气持续,关注机器人、可控核聚变边际变化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8-15 10:54
行情回顾 - 中信机械行业过去一周上涨5.75% 在所有一级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2 [1][2] - 细分板块表现:工程机械上涨5.95% 通用设备上涨6.97% 专用设备上涨4.44% 仪器仪表上涨4.29% 金属制品上涨4.31% 运输设备上涨7.58% [1][2] 工程机械 - 7月挖掘机销量17138台 同比增长25.2% 其中国内销量7306台同比增长17.2% 出口量9832台同比增长31.9% [2] - 内销增速从6月6.2%提升至17.2% 外销增速从19.3%提升至31.9% 外销景气度相对较好 [2] - 行业驱动因素:内需有更新需求与政策项目(雅下水电站/新藏铁路/城市更新/农村水利改造)托底 外需有主机厂海外市场拓展份额提升逻辑 [2] 核聚变产业 - Helion Energy实现非点火核聚变三大关键要素:直接磁学能量转换/高压比等离子体接近100%/脉冲运行模式(脉冲持续时间不足1毫秒) [3] - Helion Energy启动全球首座聚变电厂ORION建设 目标2028年前向微软输送50MW聚变电力 [3] - Realta Fusion磁镜系统模型显示:50米串列磁镜系统能量增益可达Q>5 加长后可达Q>10以上 [3] 机器人产业 - 上海发布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方案:目标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对关键技术攻关最高支持30%且不超过5000万元 对示范应用最高支持20%且不超过1000万元 [4][5]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展出1500多台机器人产品 参会人形机器人企业达50家 [5] - 宇树科技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未来每年翻一番 若AI技术突破则年出货量可能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台 [5] 投资关注领域 - 工程机械领域关注: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柳工/山推股份/恒立液压等 [5] - 机器人产业链关注:总成/PEEK结构件/传感器/减速器/丝杠/电机/设备等高壁垒环节 [5] - 核聚变领域关注:合锻智能/皖仪科技等 [5][6] - 本周重点标的包括:机器人PEEK结构件/轴向磁通电机/AI上游设备/传统专用设备/核聚变相关企业 [6]
电力设备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风电火电景气提升,聚变储能蓄势待发
华源证券· 2025-08-14 19:07
核心观点 - 风电行业相对光伏具备系统成本优势,出力曲线更平滑且电价更高 [6][8][9] - 风电整机环节盈利能力已触底,大型化速度放缓和技术壁垒支撑盈利修复 [10][11][12][20] - 海风项目储备充足,2025年有望进入密集开工期,高压/直流海缆龙头受益 [24][25][29][32] - 煤电设备交付进入高峰,1-5月新增火电装机同比增长45% [42] - 抽水蓄能核准持续放量,哈尔滨电气2024年水电订单同比增长64% [47] 风电行业 - 风电系统成本优势:出力曲线与用电需求匹配度优于光伏,现货市场风电均价普遍高于光伏 [6][8][9] - 整机盈利触底:2020-2024年陆上风机单机容量从2.6MW快速提升至5.4MW导致利润率承压,2024年起大型化速度明显放缓 [11][12][15] - 行业集中度提升:CR4从2016年44%升至2024年64%,供货厂家数量从25家减少至13家 [21][22] - 海风项目进展:江苏8GW项目确定投资主体,广东7GW项目已完成核准,上海4.3GW项目启动前期工作 [26][27] 发电设备 - 煤电建设加速:2022-2024年核准煤电装机分别为90/83/78GW,2025年1-5月新增火电装机1755万千瓦(YoY+45%) [42] - 抽水蓄能高增长:2022-2024年核准装机达170GW,哈尔滨电气2024年水电订单96.5亿元(YoY+64%) [47] - 长期需求支撑:预计2027年后需每年新增50GW煤电以维持系统备用率 [42] 储能行业 - 政策驱动转变:取消强制配储政策,转向现货市场价差和辅助服务收益模式 [53][54][55] - 国内装机高增:2025年上半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21.9GW/55.2GWh(YoY+69.4%/76.6%) [63][64] - 海外市场分化:德国大储装机同比增长97%,美国ITC补贴延长至2036年 [67][68] 可控核聚变 - 产业化进程加速:聚变新能BEST项目总投资超百亿,2025H1招投标金额显著放量 [77][78] - 核心设备机会:超导材料、真空室、电源系统等环节价值量占比高 [79] 电网设备 - 特高压核准重启:2025年6月藏东南-粤港澳大湾区项目核准,结束近一年断档期 [85][88] - 后续项目储备:南疆-川渝、巴丹吉林-四川等项目进入可研阶段 [85]
机械行业周报(2025.8.4-2025.8.8):7月工程机械内外销景气持续,关注机器人、可控核聚变边际变化-20250814
上海证券· 2025-08-14 16:25
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设备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工程机械 - 7月挖掘机销量17138台,同比增长25.2%(6月同比+13.3%),其中国内销量7306台(同比+17.2%),出口9832台(同比+31.9%),内外销增速较6月均有显著改善[5] - 工程机械内需受雅下水电站、新藏铁路等基建项目支撑,外需受益于主机厂海外市场拓展,具备长期配置价值[5] 核聚变技术 - Helion Energy采用非点火核聚变技术,通过磁学方式回收能量,比压接近100%,脉冲运行模式(每个脉冲<1毫秒),已启动全球首座聚变电厂ORION建设,目标2028年向微软输送50MW电力[6] - Realta Fusion磁镜设计模型显示,50米长的系统能量增益可达Q>5,加长后可达Q>10,具备商业可行性[6] 人形机器人 - 上海发布《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目标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对关键技术攻关最高支持5000万元(30%比例),示范应用项目最高支持1000万元(20%比例)[7]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参展人形机器人企业达50家,展品1500台,创历史新高[7] - 宇树科技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保持每年翻倍增长,若AI技术突破未来2-3年或达百万台级[7][8] 行情表现 - 过去一周(2025.8.4-8.8)中信机械行业上涨5.75%,在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跑赢沪深300指数(+1.23%)[15][16] - 子板块涨幅:运输设备(+7.58%)、通用设备(+6.97%)、工程机械(+5.95%)、专用设备(+4.44%)、金属制品(+4.31%)、仪器仪表(+4.29%)[16][17] 高频数据 工程机械 - 7月挖掘机销量同比+25.2%(内销+17.2%,出口+31.9%),装载机销量9000台(同比+7.4%)[22] - 6月叉车销量13.8万台(同比+23.1%),汽车起重机销量同比-5.3%[21][22] 自动化设备 - 6月工业机器人产量7.5万台(同比+40.8%),金属切削机床7.1万台(同比+20.7%)[35][39] 半导体设备 - 6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599.1亿美元(同比+19.6%),中国销售额172.4亿美元(同比+13.0%)[44] 原材料价格 - LME铜价9768美元/吨(年初+10.99%),铝价2615美元/吨(年初+3.40%)[62] - 光伏致密料44元/千克(年初+12.82%),TOPCon电池片0.29元/瓦(周环比+7.41%)[54][57]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 1) 工程机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8] 2)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拓普集团(总成)、唯科科技(PEEK结构件)、汉威科技(传感器)等[8] 3) 核聚变:合锻智能、皖仪科技[8] 4) 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中微公司[8] 5) 本周重点:唯科科技(PEEK)、江苏雷利(轴向磁通电机)、鼎泰高科(AI设备)[9]
东北证券:磁约束主导多路线并行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智通财经网· 2025-08-07 16:27
行业技术路径 - 可控核聚变产业正从实验验证阶段向商业示范堆迈进 预计21世纪中叶实现示范发电 [1] - 磁约束技术因可持续运行能力强和成熟度高 被视为最可能实现商用发电的方式 其中托卡马克装置发展最为成熟 [1][2] - 实现商业化需满足Q值大于10 D-T反应因可实现性高成为研究主流 [2] - 全球168台聚变装置中磁约束类占主导 托卡马克类型占比达47% [3] - 场反位形 仿星器 Z箍聚变-裂变混合反应堆等技术路线并行发展 [2][3] 国际项目进展 - ITER计划2025年完成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建造 2034年首次等离子体放电 [2] - 日本JT-60SA已投入运行为ITER提供技术支撑 [2] - Helion Energy与微软签署全球首个聚变电力购买协议 承诺2028年前建成50兆瓦发电厂 [2] - CFS与谷歌签署购电协议 占该电厂预期发电量的50% [2] 国内项目突破 - 中国EAST装置创造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世界纪录 [2] - 中国环流三号项目挺进燃烧实验阶段 [2] - BEST计划2035年建成聚变工程示范堆 我国有望2050年前实现商业化发电 [2] - 江西星火项目计划2030年建成全球首座混合发电厂 [2] - 民营企业新奥集团 瀚海聚能在氢硼聚变 直线型场反位形等技术路线取得突破 [2] 产业链与投资规模 - 全球可控核聚变项目总投资超数百亿欧元 [1][2] - ITER成本结构中磁体系统占比28% 堆内构件占17% 土建厂房占14% 真空室占8% 加热系统和电流驱动占7% [3] - 中国参与ITER超导磁体 脉冲电源等核心组件制造 [3] - 商业化后将带动万亿级产业链 推动能源格局变革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