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埃斯顿10月22日获融资买入2260.05万元,融资余额7.05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23 09:40
10月22日,埃斯顿跌0.47%,成交额3.21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埃斯顿获融资买入额2260.05万元, 融资偿还2618.85万元,融资净买入-358.80万元。截至10月22日,埃斯顿融资融券余额合计7.11亿元。 融资方面,埃斯顿当日融资买入2260.05万元。当前融资余额7.05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48%,融资余额 低于近一年40%分位水平,处于较低位。 分红方面,埃斯顿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79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7803.56万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6月30日,埃斯顿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三大流通 股东,持股1919.81万股,相比上期减少10.49万股。华夏中证机器人ETF(562500)位居第四大流通股 东,持股1164.73万股,相比上期增加201.84万股。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位居第六大流通股东, 持股482.02万股,相比上期增加91.51万股。天弘中证机器人ETF(159770)位居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 471.60万股,相比上期增加86.09万股。易方达国证机器人产业ETF(159530)位居第九大流通股东,持 股290.5 ...
身家半年暴增2682亿!孙正义,又赌对了!
新浪财经· 2025-10-22 20:26
来源:功夫财经 作者:温世君 来源: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671亿美元,或者说4774亿人民币,这就是当今日本首富68岁的孙正义的身家。而在4月发布福布斯2025 年度富豪榜上,孙正义的财富还"只有"294亿美元,屈居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之后。 短短半年,孙正义不仅重登日本首富宝座,其本就体量庞大的财富,更实现128%的增长,增量达377亿 美元(2682亿人民币)。 换言之,6个月的时间,孙正义单是财富增幅部分,在数量级上大体相当于赚了一个小米创始人雷军的 身家,后者目前的财富大约389亿美元。 到底发生了什么? 赌徒还是冒险家,或许没有区别 孙正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革命者、破坏者、魅力型领袖、偏离正统的经营者、吹牛大王、白手起家者,抑或源自在日韩国人这 一身份的某种无名怨愤的体现者。"曾长期追踪报道软银集团(9984.T)创始人孙正义的日本经济新闻 记者杉本贵司,给出了一连串回答。 但从商业的视角看,孙正义无疑是上个世纪兴起这轮信息技术革命和造富运动最大的得利者之一。 在日本毫无根基的韩国侨民三代,从软件代理起家,借助资本接连收割了门户网站、电信、电商、移动 互联网多轮红利;至2017年联手"土豪"中东 ...
埃斯顿48亿有息债务压顶 两次出售资产回笼3.4亿资金
长江商报· 2025-10-22 15:51
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先企业埃斯顿(002747.SZ)再次出售资产。 10月20日晚间,埃斯顿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南京鼎控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控机电")拟作价2.45亿元,将持有的扬州曙光光电自控有限责 任公司(以下简称"扬州曙光")48%股权转让给鑫宏业。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包括4个月前出售扬州曙光20%股权在内,埃斯顿通过两笔交易剥离扬州曙光,合计回笼资金3.388亿元。 事实上,埃斯顿近两年经营压力不小。继2024年亏损超8亿元之后,2025年上半年,埃斯顿实现营业收入25.49亿元,同比增长17.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后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亏损1760.28万元,同比减亏81.85%。 截至2025年6月末,埃斯顿资产负债率达81.84%。期末公司货币资金14.59亿元,有息债务规模达48.41亿元。再次出售扬州曙光股权,埃斯顿意在优化公 司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聚焦主业。 在推进赴港IPO的当前,埃斯顿计划向境外亏损孙公司增资。同日,埃斯顿宣布,公司拟向全资子公司鼎派机电增资2.2亿元,再由其向全资孙公司Cloos Holding Gmb ...
埃斯顿48亿有息债务压顶负债率81% 两次出售资产回笼3.4亿资金聚焦主业
长江商报· 2025-10-22 07:41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先企业埃斯顿(002747.SZ)再次出售资产。 10月20日晚间,埃斯顿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南京鼎控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控机电")拟 作价2.45亿元,将持有的扬州曙光光电自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扬州曙光")48%股权转让给鑫宏 业。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包括4个月前出售扬州曙光20%股权在内,埃斯顿通过两笔交易剥离扬州曙光, 合计回笼资金3.388亿元。 事实上,埃斯顿近两年经营压力不小。继2024年亏损超8亿元之后,2025年上半年,埃斯顿实现营业收 入25.49亿元,同比增长17.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亏损1760.28万 元,同比减亏81.85%。 截至2025年6月末,埃斯顿资产负债率达81.84%。期末公司货币资金14.59亿元,有息债务规模达48.41 亿元。再次出售扬州曙光股权,埃斯顿意在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聚焦主业。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本次交易中,扬州曙光的整体估值为5.1亿元,较2025年6月交易中4.68亿元的估 值水平提升约9%。 除了鼎控机电外,曙光蓝风启拟向鑫宏业转让 ...
主要产品销量超预期,工程机械行业持续复苏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10-21 10:04
9月叉车销量继续高增长,关注行业投资机会。2025年9月当月销售各类叉车130380台, 同比增长23%。其中国内市场销量81119台,同比增长29.3%;出口量49261台,同比增长 13.9%。我们认为叉车行业①销量数据亮眼,9月内外销均同比大增,受益于2024下半年低 基数效应,预计增速具备持续性,对估值有提振作用;②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 展,叉车行业正迎来智能化与无人化升级,无人叉车单价较高但更具经济性,伴随渗透率提 升有望增厚行业盈利;③行业目前整体估值不高,具备安全边际。建议关注:安徽合力 (600761.SH)、杭叉集团(603298.SH)、诺力股份(603611.SH)等。 近期外部技术限制持续加码,内部反制措施接连落地,半导体设备的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进行。上周在湾区举行的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上,新凯来并未展出任何光刻机相关设备, 其旗下子公司启云方则发布了两款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EDA设计软件,涵盖原理 图与PCB设计。我们认为,国内晶圆厂扩产计划密集,有望直接拉动设备需求。同时在贸易 摩擦背景下,半导体设备作为产业链上游关键环节,自主可控需求迫切,国产化率有望持续 提升。建 ...
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不断转化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产量增近三成
中国证券报· 2025-10-21 04:18
行业整体增长态势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9.8%,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6.3% [1]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40.5%,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同比增长98.0% [1] - 前三季度中国出口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54.9%,产品结构优化并走俏国际市场 [3] 产业链企业业绩与订单 - 埃夫特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近20%,其中电子制造应用机器人数量增长超50%,汽车及零部件应用机器人数量增长超40% [2] - 新时达工业机器人相关产品出货量一季度同比增加25.7%,二季度同比增加52.4% [3] - 震裕科技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亿元-4.2亿元,同比增长132%-143.6% [4] - 奥比中光预计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4亿元,同比增长103.50% [4] 企业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 - 埃夫特大负载焊装机器人首次在白车身焊装产线成功应用铝点焊工艺和辊边工艺,并与比亚迪、长安、广汽等十多家汽车品牌深入合作 [2] - 新时达成功打造半导体晶圆传输机器人产品矩阵,覆盖前/后道半导体工艺制程,并获得国内头部半导体工艺设备商批量订单 [3] - 埃斯顿在全球设立75个服务网点,海外业务收入达7.49亿元,积极开拓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市场 [4] 细分市场竞争格局 - 协作机器人已成为增长最为确定的机器人分支,工艺型协作机器人出货量已超越搬运型协作机器人 [5] - 国产轻载六轴机器人已实现全球布局并形成较强竞争优势,但国产高价值大负载机器人在全球竞争中仍处于弱势 [5] - 行业需实现重载工业机器人的突破以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1][5]
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不断转化 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产量增近三成
中国证券报· 2025-10-21 04:15
近期,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订单增长、技术突破、业绩向好的捷报频传。同时,行业人士也提 到,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各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存在差异,想要实现工业机器人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在 重载工业机器人领域仍需突破。 创新成果加速产业化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以来,我国新产业(300832)新产品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拓 展。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持续深化,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不断转 化。 ● 本报记者王婧涵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 29.8%、16.3%,新质生产力发展有效激发自主创新活力与产业升级动力,成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 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核心力量。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工业机器人、服务机 器人、动车组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9.8%、16.3%、8.6%;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 量同比分别增长40.5%、98.0%。 工业机器人产量的高速增长,成为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需求持续释放的直接体现。国泰海通证券研报 梳理表示,据不完 ...
曾押中马云的他,再次豪赌
创业家· 2025-10-20 18:08
孙正义财富增长与软银集团近期表现 - 孙正义身家从294亿美元增长至671亿美元,6个月内增幅达128%,增量377亿美元(2682亿人民币)[4] - 财富增长主要源于软银集团股价上涨,其持有软银33.74%股份,软银市值一度达33万亿日元(1.57万亿人民币),成为东京证交所第二大上市公司[15] - 软银股价从5700日元/股低点上涨至23000日元/股以上,市值增长至4倍[15] 软银集团投资OpenAI的战略布局 - 2025年3月底软银向OpenAI投资300亿美元,成为其最大股东,OpenAI估值达3000亿美元[11][15] - 该投资是软银承诺向美国投资2000亿美元计划的一部分,源于孙正义与特朗普会面后达成的合作[11][14] - OpenAI自研AI芯片采用ARM架构,推动软银旗下Arm股价冲上180美元/股[18] 软银集团AI与机器人领域的长期战略 - 孙正义认为"能主动行动的人工智能体与可物理操作的机器人将改变整个社会",2025年以53.75亿美元收购ABB工业机器人业务[22] - 工业机器人业务2024年销售收入23亿美元,运营利润率12.1%,提供AI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接口[22] - 软银早在2012年布局机器人,2014年发布人形机器人Pepper,2017年愿景基金明确AI为投资方向[21] 软银集团其他资产与投资组合 - 软银持有Arm约90%股份,Arm在纳斯达克上市后股价持续攀升,受益于AI浪潮[17][18] - 软银增持英伟达股份至30亿美元,另购入台积电(3.3亿美元)和甲骨文(1.7亿美元)等AI概念股[15] - 软银旗下美国电信运营商Sprint与T-Mobile合并后成为美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之一[14] 孙正义的投资风格与历史案例 - 投资阿里巴巴4900万美元,总收益突破640亿美元,年化回报57%[9] - 对WeWork累计注资超110亿美元,但该企业于2023年底破产,估值暴跌99%[9][10] - 孙正义被描述为"革命者、破坏者、资本赌徒",擅长借势下重注[9][11]
江苏常州冲出一家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IPO,百度前高管掌舵,2024年扭亏
36氪· 2025-10-20 15:40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专注于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应用于3C电子、汽车制造、新能源、快消品及半导体等领域 [4] -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5.3%大幅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3.6%,成为重要收入来源 [4]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21亿元、4.34亿元、6亿元、4.12亿元,毛利率从32.5%提升至49.4%,并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1573.9万元 [9] - 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对EIIR产品需求旺盛、销量及平均售价提高,以及2022年12月与江苏智云天工合并后技术能力增强并推出新产品 [10] - 毛利率提升得益于推出BASH及一休云技术提升效率,以及产品组合优化和规模经济效应 [10] - 报告期内研发开支分别约为0.76亿元、1.78亿元、1.65亿元、1.15亿元,持续进行高额研发投入 [10] 行业概况与发展阶段 - 人工智能演进从专用智能、通用智能发展至具身智能,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自2021年后随大模型技术突破而快速发展 [1][3] - 2024年公司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营收约2.72亿元,位居中国该行业第一 [3] - 据行业指南,具身智能技术划分为G1-G5五个阶段,目前全球行业主要处于G2发展阶段,未来有望向G5通用人工智能演进 [6][8] - 全球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空间将超过8万亿元,中国市场空间将超过2.5万亿元,占全球的33.6% [14] - 市场增长由传统产线技术改造和人力替代驱动,其中技术改造占比约30%,人力替换占比约70% [14]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行业上游为核心零部件及软件算法供应商,中游为机器人本体制造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11] - 公司处于行业中游,需采购原材料、部件及算力服务,并与第三方合作制造 [13] -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74.2%、64.1%、46.6%及61.7%,存在对少数供应商的依赖 [13] - 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面临传统机器人公司业务扩张和新兴企业的竞争,可能导致定价压力 [14] 运营与财务风险 -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收益占比分别为59.1%、52.4%、28.3%及41.6%,面临客户集中风险 [13] - 产品使用寿命长导致用户短期内不会重复下单,需持续拓展新客户以维持业绩增长 [14] - 受下游制造业客户付款周期长影响,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分别约1.72亿元、3.87亿元、6.15亿元、5亿元,应收账款压力较大 [14] 公司治理与募资用途 - 公司来自江苏常州,行政总裁张志琦曾任百度智能云业务群组副总经理,总经理潘正颐拥有财务与经济学背景,首席技术官赵何拥有技术研发经验 [15][16] - 本次赴港IPO拟募集资金用于核心技术研发、建立海外销售网络、战略投资与收购、扩大生产能力及补充营运资金 [17]
2025年1-8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51.2万套 累计增长29.9%
产业信息网· 2025-10-20 11:41
行业产量数据 - 2025年8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6.4万套,同比增长14.4% [1] - 2025年1-8月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51.2万套,累计增长29.9% [1] 相关上市公司 - 工业机器人行业相关上市企业包括机器人(300024)、埃斯顿(002747)、新时达(002527)、拓斯达(300607)、汇川技术(300124)等 [1] 数据来源 -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1] - 相关分析报告参考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及供需形势分析报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