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生产

搜索文档
华恒生物股价涨5.17%,兴银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4.11万股浮盈赚取6.9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11:29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26日股价上涨5.17%至34.60元/股 成交额1.81亿元 换手率2.15% 总市值86.54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氨基酸系列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70.96% 其他(补充)业务占比20.96% 维生素系列占比5.34% 其他产品占比2.74% [1] 基金持仓情况 - 兴银研究精选股票A(008537)二季度持有4.11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2.42% 位列第七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6.99万元 最新规模4472.5万元 [2] - 基金经理乔华国管理规模1.18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60.78% 最差回报22.15% [3] 基金业绩表现 - 兴银研究精选股票A今年以来收益24.07%(同类排名2354/4220) 近一年收益54.23%(同类排名1673/3824) 成立以来收益8.1% [2]
研判2025!中国氨基酸行业发展历程、市场政策、产业链、供需现状、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小品种氨基酸有望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1 09:35
行业概述 -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含有氨基和羧基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H₂N-CH(R)-COOH,R基团决定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医药等领域 [2] - 按营养功能分为必需氨基酸(8种人体不能合成)、半必需氨基酸(精氨酸和组氨酸)和非必需氨基酸(10种) [3] - 按滋味分为甜味(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等疏水氨基酸)、苦味(精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等亲水氨基酸)、酸味和鲜味(谷氨酸、天冬氨酸等极性带负电荷氨基酸) [3] 生产方法 - 生产方法包括提取法(用于半胱氨酸等少数氨基酸)、化学合成法(用于蛋氨酸、甘氨酸等少数氨基酸)和生物法(发酵法和酶转化法,具有成本低、条件温和、易大规模生产优点) [4] - 发酵法生产谷氨酸产酸水平190-210 g/L,转化率约69%,提取率≥90%;赖氨酸产酸水平220-240 g/L,转化率约69%,提取率≥92%;苏氨酸产酸水平120-130 g/L,转化率≥57%,提取率≥88% [5] 发展历程 - 上世纪50年代前主要从蛋白质水解物中提取,60年代中国引入微生物发酵法,以淀粉为原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开启工业化生产 [6] - 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企业加大投入,引进技术扩大规模,科研机构研发核心技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6] - 近年来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合成生物学等新技术推动绿色、高效、智能化发展,产品向高端化、多元化拓展 [7][8] 市场政策 - 国家政策支持氨基酸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行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促使饲料企业增加氨基酸使用 [10] - 具体政策包括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生物技术产业 [12]、2021年《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升创新和制造水平 [12]、2022年《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发展生物医药 [12]、2023年《关于特殊膳食用食品中氨基酸管理的公告》规范氨基酸使用 [12]、2024年《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准许相关产品生产使用 [12]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玉米、大豆、小麦等原材料及生产设备、包装材料供应商 [13] - 下游应用包括饲料(占比超60%)、食品加工、医药、保健品等领域 [13][17] - 饲料领域氨基酸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用于生猪、家禽、水产养殖;医药领域合成抗生素、抗心血管药物及输液制剂;食品领域作为营养添加剂、调味剂 [13] 上游供应 - 原材料主要从玉米、大豆、小麦中提取,如玉米淀粉提取葡萄糖作为碳源 [15] - 2024年大豆产量2064.78万吨,小麦产量14009.94万吨(同比增长2.57%),玉米产量29491.69万吨(同比增长2.10%),持续增产提供充足原材料保障 [15] 下游需求 - 饲料为最大需求市场,2025年上半年工业饲料总产量15850万吨(同比增长7.7%),其中配合饲料14807万吨(同比增长8.1%),添加剂预混合饲料342万吨(同比增长6.9%) [17] - 2023年氨基酸需求量575.08万吨,2024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需求缩减影响,需求量降至561.52万吨,市场规模降至608.62亿元 [19] 产品结构 - 2024年谷氨酸占比33.35%,赖氨酸占比32.79%,苏氨酸占比10.11%,蛋氨酸占比13.73%,色氨酸占比2.15% [19] - 未来绿色环保氨基酸及衍生产品受青睐,缬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应用领域扩大,成为新增长点 [19] 竞争格局 - 市场集中度高,头部企业包括梅花生物、星湖科技、新和成、华恒生物、伊品生物、中粮科技、丰原生物、佳禾生物、冀荣药业、无锡晶海、阜丰集团 [21] - 梅花生物为最大赖氨酸生产企业,赖氨酸、苏氨酸产能全球首位,味精产能全球第二;阜丰集团味精、黄原胶产能国内第一;星湖科技并购伊品生物后赖氨酸、苏氨酸产能国内第二 [21] 企业营收 - 2024年阜丰集团营业总收入277.6亿元居榜首,梅花生物250.7亿元,新和成216.1亿元 [23] - 阜丰集团2024年毛利润50.57亿元,毛利率18.22%;梅花生物营收中动物营养氨基酸占比58.33%,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占比31.69%,人类医用氨基酸占比1.90% [25][27] 发展趋势 - 高纯度支链氨基酸、丝氨酸、苯丙氨酸等高端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增加,在医药、化妆品、高端饲料领域前景广阔,受国家政策支持 [29] - 环保趋严推动清洁生产,要求提高标准,采用发酵法、酶法等绿色生物制造工艺替代化学合成,研发膜分离等先进提取技术 [29]
梅花生物(600873.SH) 2025 年半年报:盈利增长态势延续,全球化布局取得实质性进展
新浪财经· 2025-08-20 09:4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2.80亿元,同比下降2.87% [1] - 扣非净利润达16.28亿元,同比增长24.98% [1] - 毛利增加3.82亿元,支撑净利润增长 [1] - 存货周转天数50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9天,运营效率提升 [5] 产品与成本优化 - 味精、98%赖氨酸、饲料级异亮氨酸销量增长,70%赖氨酸量价齐增 [1] - 主要材料成本下降,生产指标提升推动生产成本降低 [1] 全球化布局进展 - 2025年7月1日完成跨境并购项目交割,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 [1] - 新增精氨酸、组氨酸等氨基酸品类和新菌种 [2] - 获得上海、泰国、北美三处医药氨基酸生产基地 [2] - 取得GMP认证、全球氨基酸原料药注册证及泰国HMO生产基地资质 [2] - 欧盟赖氨酸反倾销税率从84.8%降至47.7%,为国内最低水平 [3] - 出口比例长期稳定在30%以上 [3] 产能与数智化建设 - 项目支出10.87亿元,通辽味精产能升级项目满产达效 [4] - 吉林赖氨酸项目预计2025年四季度投产试车 [4] - MES系统在吉林、新疆、通辽基地上线标准化功能,差异化功能预计三季度上线 [4] - 采购业务管理系统计划四季度上线 [4] 研发与知识产权 - 通过并购获得30余个专利家族核心知识产权 [2] - 引入多种氨基酸新品类及核心菌株,获得菌种、工艺等关键专利 [6] - 吉林中试研发平台建成投入使用,覆盖氨基酸、多糖等产品小试放大需求 [6] - 依托全球注册与合规体系加速新品全球商业化落地 [6] 投资者回报 - 2024年度现金分红16.99亿元,加股份回购注销5.71亿元,合计分红22.70亿元 [6] - 分红金额约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83% [6]
无锡晶海(836547)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9 20:00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 [3] - 活动时间为2025年5月7日15:00 - 17:00 [3] - 活动地点为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https://roadshow.cnstock.com),以网络方式进行 [3] - 参会人员为通过网络参与的投资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松年、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陈向红、保荐代表人陈增坤和张高峰 [4] 产能消化问题 - 公司将通过老客户新产品、国内特医食品领域需求增长、海外食品保健品领域需求增长、拓展境外医药领域市场等措施消化新工厂大幅增加的产能 [4] 研发项目进展 - “高纯度亮氨酸的制备方法及产业化研究”处于产业化验证阶段,预计2025年下半年有望实现销售 [4] - 组氨酸项目开展发酵生产技术产业化研究,发酵产业化放大成功,进行了大规模发酵和提取设备选型改造,建立产业化生产线,目前处于产业化验证阶段 [5] 供应商收购影响 - 梅花集团收购日本协和公司,实现整合尚需时间,目前对公司影响较小 [5] - 氨基酸原料市场供应充足,即使梅花停止供应,也不会对公司生产造成影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