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燃气轮机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杭汽轮B:公司燃气轮机尚处于研发阶段
证券日报网· 2025-10-31 17:15
证券日报网讯 杭汽轮B10月31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燃气轮机尚处于研发阶段。 ...
燃气轮机供应短缺,科技巨头抢购“二手”飞机发动机为AI供电
选股宝· 2025-10-28 22:42
行业瓶颈与需求趋势 - 燃气轮机供应短缺正成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扩张的新瓶颈,导致开发商采购由退役客机涡轮核心改造的移动发电机组[1] - 预测到2026年,AI数据中心扩张的最大障碍可能从算力、土地或资本转变为喷气发动机的供应[1] - 数据中心面临电网接入延迟长达数年,促使开发商竞相采购“航改型燃气轮机”[1] - AI热潮驱动全球天然气发电需求急剧增长,导致燃气轮机市场出现严重供应瓶颈[1] - 预测2025年全球燃气轮机新增订单装机容量将从2024年的约60吉瓦飙升至接近85吉瓦,订单数量从约800台增至超过1000台,创2011年以来新高[1] - 燃气轮机制造过程复杂,涉及高合金铸件、精密热处理和专业测试,无法快速扩大规模,部分核心部件交付周期以年为单位[1] - 由美国科技公司主导的“涡轮机抢购战”已导致设备交付周期延长至三年[2] 供应链机遇与厂商动态 - 在燃气轮机主机厂明确扩产但高端铸造与锻造零部件扩产周期较长的背景下,国内厂商有望借此机会切入全球供应链[2] - 应流股份为燃气轮机高温叶片龙头,与国内外多家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制造商有业务合作,在手航发和燃机产品订单额超过12亿元[2] - 迪威尔持续进行低压燃气轮机轴产品锻造及热处理技术研发,后续有望对贝克休斯、卡特彼勒等合作客户实现供货[2]
“太行7”创国产自主燃气轮机单台套最长运行纪录
科技日报· 2025-10-23 09:04
公司运营里程碑 - “太行7”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海南省东方市累计运行时间达到25000小时,突破设计首翻期寿命,创造国产自主燃气轮机单台套最长运行纪录 [1] - 机组累计发电量达1.22亿千瓦时 [1] - 自2025年2月累计运行20000小时后,稳定无故障运行5000小时,达到25000小时目标 [1] 产品技术特点 - “太行7”为7兆瓦级航改型燃气轮机,具有双燃料、启动快、能耗低、运行稳定、维护简便等特点 [1] - 产品适用于海上平台发电、管道增压驱动、分布式能源等诸多领域 [1] - 在海洋环境下成功检验防潮湿、防盐雾、防霉菌的“三防能力”,验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 [1] 行业合作与项目背景 - “太行7”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是中国航发与中国海油集团共同申报的国家能源局首批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 [1] - 该机组为国产自主燃气轮机实现设计全寿命周期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1]
科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十四五” 这些硬核成果值得细看
科技日报· 2025-10-20 13:13
核电技术 -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于2021年1月30日投入商业运行,是全球唯一按计划建成的三代核电机组 [3] - 单台“华龙一号”机组年发电量近100亿度,可满足100万人口年度用电需求,设备国产化率已超90%,带动上下游5400多家企业 [3] - 全球核准在运、在建的“华龙一号”机组共41台,成为全球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 [3] 重型装备制造 - 中铁装备自主研制直径12至16米级系列化超大直径盾构机,生产直径超12米的盾构机超50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5] - 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中国出口海外最大直径盾构机“帕蒂加朗号”等相继下线 [5] - 东方电气集团研制出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单台机组1小时发电量超7万度,可满足7000个家庭1天用电,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50万吨,已累计运行超8000小时 [9] 高速铁路 - CR450动车组样车于2024年12月29日发布,试验时速450公里,运营时速可达400公里,将成为全球最快高铁列车 [11] - CR450AF动车组整车运行阻力降低22%,减重10%,在运营速度、运行能耗、车内噪声等主要指标上国际领先 [11] 空间科学与量子计算 - 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在轨实现国际首次空间太阳Hα波段光谱扫描成像等多个突破,其观测数据已被15个国家科研团队使用 [7] - 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处理量子随机线路取样问题的速度比最快超级计算机快15个数量级(快千万亿倍),超过谷歌2024年成果6个数量级 [13] 能源与材料技术 - “深海一号”二期深水高压气田于2025年6月25日全面投产,日产气超1500万立方米,成为国内最大海上气田,标志着我国进入1500米超深水油气开发时代 [17] -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人工全合成,合成路径仅11步,速度比玉米快8.5倍,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15]
美股异动|GE Vernova股价飙升创八年新高战略合作及市场回暖助力上涨
新浪财经· 2025-10-14 06:43
公司近期表现与战略举措 - 10月13日公司股价上涨7.23%,创下2025年8月以来新高 [1] - 分析师将公司目标价从736美元上调至740美元,维持买入评级 [1] - 公司旗下核能业务与三星C&T建立战略合作,旨在北美以外市场(特别是瑞典)推进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部署 [1] - 公司计划投资超过3亿美元,将燃气轮机年交付能力从55台提升至80台 [3] 行业需求与市场背景 - 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快速发展导致美国电力需求剧增,重型燃气轮机成为核心设备 [2] - 燃气轮机因高效且污染较低,正逐步取代传统燃煤机组,成为美国电网重要组成部分 [2] - 自2023年中开始,新建燃气发电厂成本翻倍,主要因燃气轮机价格上涨所致 [2] - 美国能源政策对天然气发电构成顺风,清洁能源补贴逐步取消加剧了对天然气发电的依赖 [2] 行业竞争格局与扩张策略 - 行业巨头如GE Vernova、西门子能源和三菱重工均迎来订单和价格飙升,但选择谨慎扩展策略而非全面扩产 [2] - 西门子能源和三菱重工也制定了谨慎的扩张计划 [3] - 当前市场风险主要在于燃气轮机核心材料(如特种合金)的供应紧张,价格问题已退居次要 [3] - 为避免材料短缺,一些制造商已与ATI等公司合作投资扩建工厂 [3] 历史教训与市场挑战 - 行业扩张决策受到2000年代初互联网泡沫破裂历史教训的影响,当时过度乐观的市场预测导致泡沫破裂 [2] - 当前市场挑战在于识别真实需求与短期兴趣的区别 [2] - 即使没有公司增产,价格可能保持高位,但若有一家公司大幅增产,价格或将面临崩溃风险 [2] - 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分析认为,当前的扩张计划与实际需求不尽相符,显现了市场谨慎态度 [3]
AI引爆美国电力需求,燃气轮机成“关键瓶颈”,GE Vernova、西门子能源和三菱重工“三巨头”面临抉择
美股IPO· 2025-10-11 20:52
行业需求驱动因素 - AI数据中心引发美国“电荒”,将重型燃气轮机推向科技革命风口[3] - AI竞赛本质是算力竞赛,算力基础是稳定庞大的电力供应,燃气轮机需求以前所未有速度飙升[6] - 自2023年中以来,新建燃气发电厂成本已大致翻番,主要驱动力是燃气轮机价格上涨[6] - 公用事业和科技巨头为确保能源安全,已将燃气轮机订单锁定至2020年代末[6] - 美国制造业复苏、电动汽车普及及其他电气化转型持续推高整体电力需求[6] - 美国能源政策为天然气发电提供顺风,特朗普政府视燃气轮机为新一代核电站建成前的关键过渡方案[6] - 在《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法案通过后,对未来五年美国风能、太阳能和电池新增容量预测下调23%,加剧对天然气发电依赖[6]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反应 - GE Vernova、西门子能源和三菱重工三大行业寡头迎来黄金时代,订单与价格一路飙升[4] - 三大燃气轮机制造商在扩产问题上异常谨慎,选择有限扩张[1][5] - 燃气轮机凭借高效、灵活及较煤炭更低污染特性,已取代燃煤机组成为支撑美国电网主力[6] 历史教训与行业周期性 - 行业谨慎源于对周期性波动的深刻认知及2000年代初行业灾难的惨痛记忆[1][7] - 2000年代初市场对互联网电力需求过度乐观预测,引发债务驱动燃气电厂建设狂潮,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电力巨头破产,制造商深陷产能过剩泥潭[7] - 西门子能源首席执行官指出燃气轮机是周期性行业,需求总有下降的一天[7] - 三菱电力美洲公司CEO坦言面临巨大挑战是分辨需求中哪些真实哪些不真实[8] - 能源数据公司专家指出博弈困境:无人增产可维持价格高位,但一家大幅增产可能导致整个市场价格崩溃[9] 主要制造商扩产策略 - GE Vernova计划投资超过3亿美元,目标将重型燃气轮机年交付能力从近年平均55台提升至80台[10] - 西门子能源计划将产能提升30%至40%,同时明确表示将避免对2030年代市场前景进行高风险押注[11] - 三菱重工预计将投资数亿美元用于扩大其在美国的生产规模[12] - 能源咨询公司认为这些扩张计划与过去两年需求增长幅度远不相称,显示巨头不愿过度承诺[13] 供应链瓶颈与挑战 - 当前瓶颈已从总装工厂向上游蔓延,构成燃气轮机核心的特种合金等关键材料供应紧张[13] - 先进合金制造商ATI首席执行官透露,去年一家大型燃机制造商已同意与ATI共同投资扩建工厂以避免材料短缺[13] - 对于巨头而言,当前风险在于能否获得材料,价格问题已是次要[13]
AI引爆美国电力需求,燃气轮机成“关键瓶颈”,GE Vernova、西门子能源和三菱重工“三巨头”面临抉择
华尔街见闻· 2025-10-11 15:19
文章核心观点 - AI数据中心引发的电力需求激增将重型燃气轮机行业推向风口浪尖 [1] - 行业三大巨头GE Vernova、西门子能源和三菱重工迎来订单与价格飙升的黄金时代 [1] - 基于历史教训 三大巨头对扩产持谨慎态度 选择有限扩张策略 [1][4] 从"算力竞赛"到"电力竞赛":需求井喷与政策助推 - AI竞赛本质是算力竞赛 其基础是稳定庞大的电力供应 [2] - 燃气轮机凭借高效、灵活、低污染特性 取代燃煤机组成为美国电网主力 [2] - 自2023年中以来 新建燃气发电厂成本已大致翻一番 主要驱动力是燃气轮机价格上涨 [2] - 除AI外 美国制造业复苏、电动汽车普及及其他电气化转型持续推高电力需求 [2] - 美国能源政策为天然气发电提供顺风 将其视为新一代核电站建成前的关键过渡方案 [2] - 法案通过后 对未来五年美国风能、太阳能和电池新增容量的预测下调了23% 加剧对天然气发电的依赖 [3] 以史为鉴: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幽灵" - 三大制造商扩产异常谨慎 源于对行业周期性波动的深刻认知及对2000年代初行业灾难的记忆 [4] - 2000年代初 对互联网电力需求的过度乐观预测引发债务驱动的燃气电厂建设狂潮 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导致电力巨头破产及制造商产能严重过剩 [4] - 当前行业面临挑战是如何分辨需求的真实性 [4] - 市场存在博弈困境:无人增产可维持高价 但一家大幅增产就可能导致整个市场价格崩溃 [4] 有限扩产 - 三大巨头选择有限度地扩张产能 [6] - 扩张计划与过去两年需求增长幅度远不相称 显示其不愿过度承诺 [7] - 生产瓶颈已从总装工厂向上游关键材料蔓延 特种合金等关键材料供应紧张 [7] - 大型燃机制造商已同意与先进合金制造商共同投资扩建工厂以避免材料短缺 当前风险在于能否获得材料而非价格 [7] - GE Vernova计划投资超过3亿美元 将重型燃气轮机年交付能力从平均55台提升至80台 [8] - 西门子能源计划将产能提升30%至40% 并避免对2030年代市场前景进行高风险押注 [8] - 三菱重工预计投资数亿美元用于扩大其在美国的生产规模 [8]
欧美顶级VC大佬组团来中国实地考察,一周后,竟然绝望了……
36氪· 2025-10-07 12:08
文章核心观点 - 西方顶级风险投资人通过实地考察中国清洁技术产业后认为在某些领域如电池制造和太阳能硬件等通过成本与规模竞争的游戏已经结束[4][32] - 中国建立的竞争优势是基于国家产业集群的系统性效率表现为巨大的规模极限压缩的迭代速度以及强大的供应链协同能力而非单一企业优势[14][39][55] - 面对中国在硬件制造领域的绝对优势西方资本应放弃正面竞争转向聚焦软件算法商业模式创新及基础科学研究寻求与中国硬件制造能力共生的新合作范式[44][47][48] 宁德时代考察 - 工厂采用高度自动化生产拥有12条并行运转的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完成上料焊接组装检测全过程现场工人稀少[10] - 其生产规模巨大单个车间就有12条生产线且厂区还有更多类似厂房其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接近40%[11] - 公司在技术研发上领先展示了能量密度更高充电速度更快的麒麟电池并有清晰的钠离子电池与固态电池量产路线图形成对西方的速度碾压[12][13] 慕帆动力考察 - 公司展示了能同时兼容氢氨天然气三种燃料的燃气轮机体现了技术上的灵活性[18] - 其核心优势在于强大的供应链生态系统例如优化涡轮叶片时长三角供应商能在三天内提供低成本样品而欧洲同样流程需数周至数月[21] - 中国竞争力体现在将庞大供应链网络平台化服务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被快速组织调用以极低成本和高速度将创新想法变为现实[21] 协鑫光电考察 - 公司正在生产下一代光伏技术钙钛矿太阳能组件该技术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和柔性化特点[24] - 技术迭代速度极快原型迭代以周为单位从实验室到中试线以月为单位远快于西方通常需要的5到10年商业化流程[25][26] - 庞大的本土市场与产业政策为企业提供了试验场和安全垫使其敢于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用生产经验反哺研发[26] 不投资清单领域分析 - 电池制造及其上下游产业链被判定为游戏结束中国动力电池成本已降至每千瓦时60美元而欧美成本在120美元以上且中国控制关键矿产精炼加工[32] - 太阳能和风能核心硬件制造领域全球80%的太阳能电池板为中国制造且中国企业在下一代钙钛矿技术量产和风机大型化定制化方面具绝对优势[34][35] - 绿氢生产关键设备电解槽因是重资产重规模领域中国产品成本比西方低30%到50%使得投资西方同类硬件制造公司风险巨大[38] 西方资本的新战略方向 - 战略共识是西方软件东方硬件即西方资本应从硬件制造领域撤退聚焦于软件算法如开发先进电池管理系统以在中国硬件上创造增值[44][47] - 另一方向是创新服务与商业模式如推出电池即服务换电网络构建碳信用交易平台提供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等[48] - 同时可在更底层科学寻求突破如利用AI量子计算发现新储能材料研发颠覆性能源转换技术攻克高端芯片精密传感器等领域[48]
从工业巨人到技术“被卡”,俄罗斯连燃气轮机都搞不好,要从伊朗进口,工业自信何在?
搜狐财经· 2025-10-03 14:01
事件概述 - 伊朗计划在2025年9月向俄罗斯出口MGT-75型燃气轮机 [1] 俄罗斯工业与技术困境 - 苏联解体后关键技术和研发基地分裂至乌克兰等国 导致俄罗斯工业体系在高端制造领域出现断层 [1] - 俄乌冲突后西方制裁切断了俄罗斯对德国西门子和美国通用技术产品的依赖渠道 [3] - 燃气轮机短缺对俄罗斯重大项目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北极LNG-2”项目损失达数十亿美元 军舰和潜艇动力系统也因缺件停滞 [3] 伊朗燃气轮机技术现状 - 伊朗MGT-75型燃气轮机宣称实现国产化 但实际仍依赖进口核心零部件 [5] - MAPNA集团与西门子有多年合作经验 积累了一定技术 但与俄罗斯庞大需求相比技术差距仍不可忽视 [5] - 2022年伊朗曾计划向俄罗斯出口40台燃气轮机 但因技术瓶颈和西方制裁影响未能实现 [5] 中国技术崛起与全球格局变化 - 中国GT-25000燃气轮机源自苏联UGT-25000 但经过消化吸收与创新已发展为全球领先的高端产品 [5] - 中国在燃气轮机领域从追赶者变为技术输出国 标志着全球能源装备行业的技术民主化 [5] - 2023年俄罗斯首次向中国采购20台GT-25000 显示中国已成为俄罗斯重要的技术合作伙伴 [5] - 中国凭借完善的技术体系和研发能力 正逐步打破传统燃气轮机市场格局 其持续崛起将深刻影响全球能源供应链和市场结构 [7]
全球首台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下线,欧美澳等国准备下单
新浪财经· 2025-09-17 17:37
核心技术突破 - 全球首台氢氨双燃料燃气轮机机组于9月在内蒙古赤峰基地完成总装下线 标志着中国在零碳氢氨双燃料发电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1] - 机组采用三燃料零碳干式低氮燃烧器技术 可在不改造硬件的情况下兼容氢气 氨气和天然气等多燃料燃烧 覆盖千瓦级至数十兆瓦级功率范围 [4] - 产品具备100%自主知识产权和100%国产化零部件 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产品性能与优势 - 单台机组年发电量最高达7000万度 利用氢氨作为燃料产生零碳电力 [2] - 氢和氨燃料在储运成熟度 能量密度及全球贸易适配性上具备显著优势 [4] - 燃烧器支持高压氢 液氢 有机液储氢 工业副产氢等多种氢载体 为碳中和提供关键技术路径 [4] 市场进展与国际化 - 机组将在"泛氢燃机试验中心"进行整机性能试验 即将进入市场化应用阶段 [1] - 已获得来自德国 美国 澳大利亚等多个发达国家意向订单 预示技术将迅速走向国际舞台 [1] 公司背景与战略定位 - 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 由德国海归团队创立 专注于新一代零碳泛氢燃气轮机研发 [4] - 致力于打破国外巨头在燃气轮机领域技术垄断 确保中国未来能源体系核心装备自主可控 [2] - 技术突破提升了中国在氢能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为全球低碳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