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

搜索文档
创新驱动竞逐低碳新赛道 | 大家谈 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中国化工报· 2025-07-21 10:24
行业低碳转型战略 - 石化行业需以技术创新驱动全流程节能降碳 聚焦生产全过程和全链条实施示范项目 [1] - 产业结构优化是转型核心 需通过装置能效对标和新技术应用实现化石能源洁净化与生产过程低碳化 [1] - 太化集团通过关停高耗能装置和系统化宣传教育 将绿色理念深度融入企业运营实践 [1] 碳管理体系建设 - 企业需建立覆盖核算/报告/核查环节的碳管理体系 确保数据准确性和披露透明度 [1] - 政企协同机制至关重要 需保持与环保部门及行业协会的政策动态沟通 [1] - 数字化供应链碳足迹监测系统可提升透明度 需与供应商协同制定减排目标 [2] 技术创新路径 - 研发高效催化剂和优化反应条件是降低化工过程碳排放的关键技术方向 [2] - 产学研合作模式能加速低碳技术突破 需联合科研机构/高校开展专项研发 [2] - 国际技术合作可借鉴先进生产流程优化经验 尤其关注可再生能源应用领域 [2] 市场化减排机制 - 参与碳交易市场可实现碳资产增值 包括配额交易和碳信用开发 [2] - 供应链碳数据共享机制能推动全链条转型 需建立可追溯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2] - 跨国项目合作有助于推广低碳工艺 重点减少生产流程能耗与废气排放 [2]
以实干担当献礼“七一”
中国化工报· 2025-07-01 10:31
行业表现与成就 - 2024年石化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6.28万亿元、利润总额7897.1亿元 [1] - 主要化学品总产量增长7.2%,消费总量增长6.1% [1] - 克服下游市场需求不足、产品价格低位徘徊等不利因素 [1] 企业党建与生产融合 - 石化企业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生产经营,在能源保供、安全生产中发挥"顶梁柱"作用 [1] - 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成为生产一线攻坚克难的坚强堡垒 [2] - 党员突击队推动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等重大项目国产化突破 [2] 企业活动与文化建设 - 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公司举办建党104周年表彰会 [2] - 中原油田天然气产销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3] - 铜化集团举办红歌赛为党庆生 [3] - 中国化学天辰公司举办"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4] - 赛鼎公司召开"七一"表彰大会 [4] - 长芦汉沽盐场召开"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5] - 南化公司召开表彰会议 [5] - 扬子石化组织党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并重温入党誓词 [6] - 锦西石化公司党员在塔山阻击战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 [6] - 六国化工慰问困难党员 [8] - 天能化工举办"廉洁文化"主题作品展 [10] - 山东能源集团新疆能化公司举办"我来讲党课"擂台赛 [10] - 泸天化和宁公司将党旗插在新建项目工地 [12] - 延长石油炼化公司所属延安炼油厂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13] 行业战略方向 - 石化行业将牢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嘱托,在保障能源安全、绿色转型、关键技术突破中发挥表率作用 [2]
清风涤荡处,新局扑面来——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
中国化工报· 2025-07-01 09:0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6万亿元,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 [1] - 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陡增、"卡脖子"技术亟待突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等挑战 [1] - 过去高速发展掩盖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开始暴露,成为发展障碍 [1] 作风建设核心要求 - 必须摒弃"重痕迹、轻实效"的虚浮作风,反对盲目蛮干和敷衍塞责,强调沉到一线察实情 [2] - 需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在科研攻关中精打细算,生产管理中厉行节约,项目建设中科学论证 [2] - 坚持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克服"官本位"思想,倾听一线技术人员心声,激发创新活力 [3] - 恪守清正廉洁原则,在项目审批、物资采购等关键环节抵制利益输送,领导干部需带头廉洁自律 [3] 作风建设成效与目标 - 学习教育带来积极变化:干部调研更勤、文件会议更实、科研氛围更浓、基层负担减轻 [4] - 成果体现为提升本质安全、攻克核心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智改数转等方面 [4] - 目标是通过持续发扬"埋头苦干"传统和"严真细实快"作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4][5] 行业发展战略方向 - 将清廉之风转化为驱动行业发展的"清洁能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 - 将勤俭节约内化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2] - 通过作风建设赋能科技创新,最终转化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4][5]
为青年人才搭建创新平台 | 大家谈 科技创新 自立自强
中国化工报· 2025-06-27 10:15
青年创新人才培养 - 化工企业需持续优化青年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关键支撑 [1] - 抚顺石化设立"青年科技英才"专项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实施"双导师"制度由技术专家和工匠联合指导 [1] - 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实时跟踪青年人才发展,形成选拔-激励-培养-评价闭环体系 [1] 创新平台建设 - 抚顺石化创建"创新工坊"实践平台整合研发/攻关/培训功能,组织技术交流会与技能培训班促进跨界融合 [2] - 通过产学研协同推动成果转化,激发青年创新热情并提升实战能力 [2] 实战能力培养 - 抚顺石化青年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王建团队在大型检修中突破进口设备技术垄断,节约技术指导费用并获国家级技能大赛奖项 [2] - 企业通过重大工程和关键技术攻关淬炼青年人才,实现流程优化与创新成果落地 [2] 节能降碳行动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设定2025年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增效,焕'新'引领",低碳日主题为"碳路先锋、绿动未来" [3] - 石油化工行业需聚焦工艺流程再造/碳排放管理体系完善/高耗能设备淘汰等议题 [3]
46家化企环保设施向公众集中开放
中国化工报· 2025-06-06 10:53
活动概况 - 2025年石化行业环保设施向公众集中开放活动在南京金陵石化花园工厂举行 [1] - 活动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指导,联合央地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领军企业共同主办 [2] - 全国46家石化企业以线下或"云参观"形式参与,约80人参加启动仪式 [2] 活动亮点 - 现场参观金陵石化大绿坡、高盐水零排放装置等环保设施,展示近零排放项目 [3] - 中国石化19家单位入选第一批石化行业环保设施开放单位 [3] - 中国石化累计举办超5000场公众开放日,邀请27万代表参与,超2亿人次"云游览" [5] 行业举措 - 生态环境部2017年起推动4类环保设施开放,2024年拓展至石化等4大行业 [5] - 印发《石油和化工行业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2025年公布首批开放单位 [5] - 金陵石化等企业通过开放活动展示绿色发展成果,提升"含绿量" [3] 战略意义 - 石化行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开放环保设施是绿色转型的关键步骤 [2] - 通过开放活动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 [6][7] - 中国石化将工厂打造为"生态花园",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3]
“三管齐下”助力科技跃迁 | 大家谈 科技创新 自立自强
中国化工报· 2025-05-19 10:14
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和布局前沿技术是石油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 [1] - 化工企业需通过"三管齐下"策略实现科技跃迁 [1]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 通过技改和设备升级优化产线工艺 拓宽产业结构 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 [1] - 强化跨部门协同机制 打通研发-生产-销售-市场信息壁垒 建立高效问题处理流程 [1] - 动态调整研发方向以匹配国际国内产业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 [1] - 新洋丰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磷石膏改良盐碱地技术 控制重金属含量 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1] 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新产品 工艺升级和智能制造 [2] - 参与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研究 推动科研成果有效转化 [2] - 联合高校开办专项培训班 培养高技术人才 [2] - 引入专家团队驻场指导 实现知识共享和能力互补 [2] - 新洋丰与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武汉大学等持续开展产学研合作 全方位孵化专业人才 [2] 创新发展潜力挖掘 - 围绕全产业链优先配置资源 向高附加值产品和污染物转化技术延伸 [2] - 利用数字化平台和人工智能推动实验室成果产业化 [2] - 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奖励 将研发成果与团队绩效绑定 [2] - 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 推动创新成果规模化应用 [2] - 新洋丰设立多种科技荣誉奖项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 [2]
构建全产业链支持体系 | 大家谈 科技创新 自立自强
中国化工报· 2025-05-16 10:05
行业创新体系构建 - 石油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需构建全产业链创新支持体系以提升整体效能[1] - 当前部分企业仍存在手工统计数据导致信息滞后、失真及平台割裂等问题[1] - 需建立快捷数据采集信息化平台实现焊缝二维码扫描、销售数据自动统计等全链条信息共享[1] 技术创新实施路径 - 创新管理需覆盖金点子收集、可行性分析、立项到落地应用及后评价全流程[2] - 对仅提出创意的普通员工也应纳入成果名单并给予奖励[2] - 全程参与者适用"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原则以激发主动性[2] 创新推广策略 - 推广初期需通过小范围试点验证逐步改变用户固有观念[2] - 分阶段实施可降低改进成本避免大规模应用失败风险[2] - 试点成功后再扩大至大范围应用实现创新成果普及[2] 管理机制优化 - 管理人员需从共享数据中识别改进点引导靶向性创新[1] - 对跨层级提出的管理优化建议需充分论证可行性[2] - 创新评价需以实际落地效果作为核心衡量标准[2]
生产一线走出来的“工人院士”——记全国劳动模范、燕山石化炼油厂中压加氢装置工段长刘劲松
中国化工报· 2025-05-12 09:56
行业表彰与劳模精神 -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1670人,其中石油和化工行业146人 [1] - 燕山石化刘劲松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并成为全国炼油专业首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2] 航空煤油生产与技术突破 - 2016年燕山石化采用直馏柴油裂化新技术对中压加氢裂化装置扩能改造,刘劲松团队半年内完成改造并提供上万个技术数据 [3][5] - 国内首套直馏柴油裂化生产航煤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劣质柴油转化为高值喷气燃料 [5] - 2020年刘劲松创新航煤生产流程,缩短产品合格时间48小时以上,减少开工成本2825万元 [5] 清洁能源与环保贡献 - 燕山石化汽柴油供应占北京市成品油市场50%以上 [6] - 刘劲松参与京ⅥB油品质量升级,实现汽油车颗粒物排放下降20%-30% [6] - 通过调整天然气制氢装置负荷降低芳烃含量,确保油品质量达标 [6] 炼油系统转型升级 - 润滑油加氢装置生产高端润滑油基础油,形成新效益点 [7] - 国内首套采用美孚MSDW专有工艺的润滑油加氢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7] - 2024年Ⅱ类6cSt和Ⅲ类4cSt润滑油基础油出口海外,实现进口替代 [8] 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 - 刘劲松团队通过试验摸索定制化生产化妆品级白油,开拓涤纶低弹丝油剂、变压器油市场 [8] - 润滑油加氢装置区成为华北高端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基地 [8]
石化行业154名先进个人获表彰
中国化工报· 2025-04-30 09:37
表彰大会概况 -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 [1] - 石油和化工行业有146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8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1] - 这是我国第17次评选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1] 表彰对象特点 - 表彰对象坚持政治性、注重群众性、体现代表性,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 [2] - 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903人,占比37.22%;普通农业劳动者和农民工321人,占比13.23%;机关事业单位的科研、教学一线等人员634人,占比26.13% [2] - 行业分布涵盖农、林、牧、渔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20个国民经济门类 [2] 石化行业表彰情况 - 石化行业获表彰的先进个人中,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占据相当比例 [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炼油厂第一作业区中压加氢装置操作工、首席技师刘劲松等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3] - 石化行业获表彰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多为投身石化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如吉林油田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潘威等 [3] 历史背景 - 1950年至2020年,党和国家先后召开了16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累计表彰先进个人33708人次 [3] - 1995年后,每5年召开一次大会,在逢"五"逢"十"年份的"五一"前夕举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