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

搜索文档
心玮医疗20250707
2025-07-08 00:32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新为医疗 - 行业:神经介入、脑机接口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脑机接口产品 - **技术路线与进展**:采用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通过颈静脉穿刺将电极支架上行到大脑区域释放采集信号,经连接线到颈部皮下信号收发器,由外置无线电源供电传输信号。已完成动物实验验证安全性和信号稳定性,2025年生产行检样机,2026年获行检报告并开展探索性临床试验[3] - **适用领域与潜在患者规模**:聚焦神经领域,用于卒中预防和治疗,与南开大学合作用于脑梗、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修复。中国每年新增卒中病例约150 - 200万,未来三年内需康复训练的卒中愈后患者预计达四五百万人,是重要潜在用户群体[5] - **技术优势与特点**:无需开颅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信号强度高于头皮无创型,虽略弱于完全侵入式,但临床应用优势明显[6] - **无线供电植入产品情况**:皮下埋置信号收发器体外供电,未来可能叠加主动刺激功能需植入电池,不可充电电池寿命3 - 5年,充电电池寿命超10年,更换手术相对简单[7] - **研发难点与壁垒**:硬件开发中电极支架精准贴壁技术是主要难点,软件部分因脑电信号解析处理有较成熟应用,挑战相对较小[8] - **临床研究及商业化落地计划**:2026年底启动小规模探索性临床研究,商业化需取得产品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取决于第一阶段临床推进情况[9] 公司经营与财务 - **盈利与收入目标**:2025年上半年预计利润1500 - 1800万,全年目标3000万,全年收入目标3.8亿,长期毛利率目标65%,净利率逐步提升至15% - 20%[2] - **研发投入**:有六七人团队推进项目,每年研发投入不少于5000 - 6000万,人体入组费用高,根据适应症批复确定具体规划[9] 公司战略规划 - **短期战略**:2025年实现盈利,未来三到五年内每年收入增长30%,通过集采和进口替代抢占市场份额,推出新产品,如辅助支架等,2026年底若获自膨药物支架将贡献新增收入[4][27] - **长期战略**:通过行业整合和收并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生产和销售能力[28] 行业政策与标准 - **行业标准**:脑机接口技术相关行业标准处于早期阶段,主要集中在术语定义及行业规范性标准制定,药监部门尚未提出明确产品标准要求,预计随产品开发推进将逐步推出[11] - **医保支付政策**:2025年国家推出相关医保支付政策,湖北省3月推出脑机手术服务收费条款,医保收费方式将根据临床目的制定对应收费目录,未来根据商业化落地需求更新完善[12] 公司产品进展 - **动脉瘤辅助支架**:2024年10月底获注册证,2025年一季度挂网推广,今年目标进入200家左右医院,预计实现5000 - 6000万销售额,明年预计进一步提升,计划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带动弹簧圈销售[16] - **颅内自膨药物支架和药球项目**:颅内自膨药物支架计划今年四季度提交审评注册,约一年审评时间,若顺利明年四季度拿证;今年5月撤回颅内药球项目申请,调整申报方案[17] 公司合作情况 - **医工结合及大学合作**:继续拓展医工结合及大学合作项目,与南开合作愉快,建立团队推进项目负责硬件部分,积极寻找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机会[18] - **脑电信号解析合作**:希望找到更强合作伙伴完善产品方案,与医院专家和主任持续合作,有十几项医工合作项目同时推进[19] 行业市场情况 - **神经介入产品国产化份额与手术量**:集采提高国产神经介入产品份额,2025年缺血手术量增长15% - 20%,出血手术量增长10% - 15%,更多省份执行集采将显著提升手术量及产品使用量[4][22] - **抽吸导管和颈动脉相关产品集采**:河南省公立医院已进行抽吸导管集采但未大规模省级联盟采购,抽吸导管集采迟早会进行;颈动脉保护伞、球囊已参与集采,颈动脉支架外资品牌已参与集采[23][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在脑机接口领域希望不仅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还能扩展到与Apple Vision Pro结合的消费级应用场景[29] - 公司在颈动脉领域产品已基本覆盖,未来计划扩大覆盖范围,推出新产品,推进新的手术收费目录和术式[25] - 介入式产品研发方面,兴伟公司进展较快,神通公司子公司正在进行动物实验,武汉有一家未上市公司也在布局[26]
WLNC x OCIN2025 | 艾柯医疗Lattice NEXT首发会暨045密网护卫论坛精彩回顾
华夏时报· 2025-06-04 16:47
艾柯医疗新产品发布 - 艾柯医疗在东方脑血管病会议2025上全球首发新一代"无头端"机械球囊密网支架系统Lattice NEXT [2] - Lattice NEXT结合无头端设计、机械球囊、MIROR技术和钴铬材料,显著提升远端血管兼容性和安全性 [7] - 该产品延续密网精准之力,秉承术中安全之需,为神经介入医师带来更多临床突破 [4] 产品技术特点 - 无头端设计有效避免头端导丝对分支血管的损伤,降低跨血管操作风险 [11] - 机械球囊实现精准释放,确保支架在变径血管中完美贴壁 [12] - 智能选型公式小程序能根据血管直径和长度精准推荐密网尺寸规格 [13] - 钴铬合金材质结合机械球囊设计构成核心竞争力 [12] 临床应用表现 - 临床数据显示Lattice系列已成功应用于从常规到高难度的各类病例 [14] - 在46例患者56个动脉瘤中,6个月随访治愈率达72% [35] - 在迂曲血管中表现优异,支架打开完全,随访治愈率高 [7] - 对于复杂动脉瘤,4枚桥接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风险 [7] 专家评价 - 多位专家认为Lattice支架在贴壁性和展开效果上优于其他密网支架 [18] - 无头端设计提升了输送稳定性,为复杂动脉瘤病例提供更多选择 [18] - 国产支架如Lattice通过精巧设计解决了操作性难题,推动行业进步 [7] - 研发团队与临床医生的紧密互动使产品能快速响应实际需求 [15] 配套技术发展 - Cosine45微中间管与27微导管构建的同轴系统可轻松跨越迂曲血管 [24] - 4.6F小外径设计使导管能深入传统中间导管难以到达的远端血管 [28] - 17系统的引入将进一步降低对血管的刺激 [28] - 机械球囊系统展现出关键价值,即使在支撑力不足情况下仍能完成释放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