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粮食仓储
icon
搜索文档
“坐”电梯、“穿”新衣、“住”楼房 “大国粮仓”里藏着多少“科技密码”
央视网· 2025-07-02 08:11
现代粮仓技术发展 - 河南新郑中储粮新港直属库采用高度超过30米的浅圆仓 单个仓容9800吨小麦 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平房仓的1/4 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单人管理3-4个仓 [1] - 浅圆仓配套工作塔设计产能200吨/小时 3-4天可完成1万吨入库 利用粮食自流惯性出库效率达200吨/小时 [2] - 湖南长沙望城区建设9000吨级气膜粮仓 装粮高度26.6米 内径24米 气密性达国家高标准6倍以上 采用三层结构实现保温隔热 [3] - 河南鹤壁浚县楼房仓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 总仓容2.8万吨 配备智能集控系统实现高效转运 [4] 粮仓类型比较 - 筒仓(浅圆仓/立筒仓)结构受力均匀 压力分散至仓壁 稳定性高 但地基成本较高 [10] - 房式仓(平房仓/楼房仓)建造工艺简单 成本较低 内部空间便于设备操作维护 [10] - 平房仓配备14根测温线监测420个点位 数据实时回传电子粮情监测系统 [9] 粮仓历史演变 - 河南鹤壁浚县黎阳仓遗址发现152个粮仓 总储粮3000多万斤 可供应8万人一年口粮 保存期限达10年 [5] - 浚县50年代土圆粮仓为半自动式 共14座总容量280万公斤 现存完整4座 [6][7] - 从土圆仓到平房仓的演变 平房仓采用轴流风机调节温湿度 [8]
储藏新技术让储粮害虫无所遁形
新华日报· 2025-07-02 05:53
科技创新成果 - 南京财经大学唐培安教授团队研发的"储粮害虫智慧监测与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入选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的10项科技创新成果 [1] - 该技术首次构建基于储粮害虫特征挥发物的嗅觉检测系统 [1] - 首次将基因干扰技术应用于储粮害虫防治 [1] - 填补了国内外储粮害虫防治效果评价方法空白 [1] 行业痛点与技术突破 - 我国每年粮食储粮损失50%以上由储粮害虫造成 [1] - 传统磷化氢熏蒸防控技术存在抗药性加剧、生态污染风险及智能化不足等问题 [1] - 团队开发基于二氧化碳信号的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解决精准监测难题 [2] - 开发甲酸乙酯熏蒸剂和工业化射频杀虫技术实现极高抗性害虫100%杀灭 [2] - 研发储粮害虫基因靶向药剂提供磷化氢替代方案 [2] 技术应用与推广 - 建立首个储粮害虫防控技术应用评价方法并牵头制定2项国家标准 [2] - 技术已推广至200多个粮食储备库及生产企业 [2] - 累计守护1300万吨粮食储藏 [2] - 未来将在全国粮食仓储企业进一步推广 [2]
“绿色储粮”新方向 大国粮仓焕发“智能体”数字生命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7 16:07
粤港澳大湾区粮食枢纽建设 - 东莞麻涌镇建成350亩粮食枢纽,相当于33个标准足球场面积,配备28个1.5万吨大直径筒仓,单仓可满足12万人一年粮食供应[1][3][4] - 深赤湾港拥有1250米码头岸线和5个5万吨级泊位,单泊位卸船效率达4000吨/小时,两泊位30小时内可完成两艘7万吨级散粮船卸货[3][6] - 枢纽采用数字孪生技术管理上千台设备,实时监控粮食流向并优化车队调度,实现高效精准管理[6][8] 智能化粮食仓储技术 - 粮库实现"云上巡仓"和在线监测上万个控制节点,通过智能气调、通风、预警系统进行远程粮情监管[4][11][13] - 粮食储存精度达毫米级,每批粮食拥有专属数字档案,通过实时温湿度监测实现全程可追溯[13][15] - 智能系统可一键应对台风等突发天气,自动关闭仓库窗户保障储粮安全[11][13] 粮食全产业链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已建成11个标准化农场和4个综合服务站,连接超3万户农户,形成"订单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9][17] - 基地三期在建30万吨高标准粮仓,预计2027年应急服务能力突破百万吨,打造集收购、加工、仓储配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17] 绿色储粮技术创新 - 全国划分七大储粮生态区,针对不同气候条件采用差异化绿色储粮技术组合[18][20] - 华南高温高湿区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如马六甲肉食螨可有效消灭害虫卵和幼虫,且不会形成生态威胁[22][24][26] - 部署真菌毒素全自动检测仪等智能化装备,实现粮食安全检测完全自动化[30][32]
“黑科技”升级粮食“住”进好房子 今年粮食收购储存有新亮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6 16:00
河南夏粮生产与收购 - 河南夏粮产量占全国1/4 连续多年稳定在750亿斤以上 [2] - 受天气影响今年小麦收购比常年提前10天左右 [2] - 截至6月24日河南已收购新产小麦548.1万吨 [4] - 收粮点采用微信小程序预约售粮 单日卸粮能力达3500吨 [2][4] - 90后农户李俊辉单次运输量达150吨 通过液压翻板设备半小时可卸完50吨粮食 [2][4] 粮食仓储技术创新 - 新郑中储粮浅圆仓单个容量9800吨 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平房仓1/4 [9] - 浅圆仓配备自动化控制系统 单人可管理3-4个仓 工作塔设计产能200吨/小时 [9][11] - 出粮口利用粮食自流惯性 每小时可出库200吨 [13] - 长沙在建气膜粮仓气密性达国标6倍 采用三层结构保温隔热 预计2026年投用 [15][17] - 气膜仓采用氮气气调技术 可解决南方高温高湿储粮难题 [17][19] 新型粮仓性能对比 - 楼房仓夏季粮温比浅圆仓低4℃ 比平房仓低3℃ 40℃外界温度下仓内保持20℃ [21] - 三层楼房仓总仓容2.8万吨 配备智能集控系统 卸粮效率提升50% [21][23] - 筒仓结构受力均匀 地基成本较高 房式仓维护简便 投资成本较低 [37][39] - 平房仓配备14根测温线监测420个点位 数据实时回传电子粮情系统 [32][34] 历史粮仓演变 - 隋朝黎阳仓遗址发现152个粮仓 总储粮3000万斤可保存10年 [26] - 50年代土圆粮仓单仓容量20万公斤 设14个通风口和熏药除虫系统 [28][30] - 现代平房仓采用轴流风机调节温湿度 测温频率每周两次 [32][34]
“坐”电梯、“穿”新衣、“住”楼房 “大国粮仓”里藏着多少“科技密码”↓
央视网· 2025-06-26 15:44
现代粮仓技术 - 河南新郑中储粮新港直属库使用10个高度超过30米的浅圆仓 每个仓可装9800吨小麦 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平房仓的1/4 [3] - 浅圆仓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一人管理3-4个仓 可线上实时监控粮食状态 [3] - 浅圆仓配套工作塔设计产能200吨/小时 3-4天可完成1万吨粮食入库 出库效率达200吨/小时 [6] - 湖南长沙望城区建设5个9000吨级气膜粮仓 设计装粮高度26.6米 内径24米 [7] - 气膜仓采用三层一体化结构 气密性达国家高标准粮仓要求的6倍以上 解决南方高温高湿储粮难题 [9] - 鹤壁浚县楼房仓总仓容2.8万吨 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 配备智能集控系统实现高效转运 [11] 传统粮仓技术 - 河南鹤壁浚县黎阳仓遗址发现152个古代粮仓 可储粮3000多万斤 保存期限达10年 [13] - 浚县50年代建造的土圆粮仓共14座 总容量280万公斤 现存4座完整 [15][17] - 平房仓配备14根测温线监测420个点位 数据实时回传至电子粮情监测系统 [19] 粮仓类型比较 - 筒仓(浅圆仓/立筒仓)结构受力均匀 空间利用率高 但建造成本较高 [21][23] - 房式仓(平房仓/楼房仓)内部空间规整 便于管理 建造成本较低但空间利用率相对较低 [21][23] - 粮仓选择需综合考虑布局 结构安全 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等因素 [23]
武汉最大储备粮库开仓纳粮
长江日报· 2025-06-21 08:36
项目概况 - 武汉市政府储备粮库(经开)项目正式竣工投产 占地面积225亩 总投资5 88亿元 新建高大平房仓10栋 成品粮仓2栋 总库容22万吨 是武汉单体容量最大的储备粮库 [2] - 项目有效缓解全市粮食仓储压力 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2] - 项目集成仓储 加工 质检 物流功能 配备2栋成品粮低温库实现精准温控保鲜 日处理量300吨的原粮加工生产线 每小时250吨处理能力的智能清理中心 [3] 技术应用 - 集成绿色智能储粮新技术 搭载智慧粮库综合管理平台 包含智能出入库 粮情监测 环流熏蒸等八大系统 是武汉市首个"数字粮仓"和"智慧粮仓" [2] - 运用氮气气调绿色储粮 光伏能源利用等前沿技术 粮食储藏损耗率低于1% 达到行业领先标准 [2] 战略意义 - 项目探索政府储备粮库建设运营新模式 构建全市粮食安全储备体系 推进武汉港口型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建设 [3] - 标志着武汉市政府储备粮库迈入信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储粮新技术集成应用新阶段 [3] 未来规划 - 武汉市在建储备粮库还有两处 分别是总库容15万吨的武汉市政府储备粮库(江北)项目和市政府储备粮库(长江新区)项目 [6] - 全部建成投运后 全市储备粮库总库容近100万吨 可满足武汉市民约3个月口粮需求量 [6]
粮食住进“好房子”
经济日报· 2025-06-16 06:02
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粮仓智慧绿色储粮技术体系创新、储粮害虫智慧监测与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粮食收购智能扦检系统以及气膜仓、地下浅圆仓等重大科技成果 [1] - 中储粮长沙直属库建设首批5座9000吨级气膜仓,单仓高33米、直径24米,气密性是气调仓6倍以上,外层反光防辐射效果是传统仓3倍左右 [2]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平房仓占78%,立筒仓占12%,浅圆仓占6% [3] 绿色储粮技术 - 全国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2亿吨,气调储粮仓容超5500万吨 [4] - 湖南湘粮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低温环境+智能监测+生物防控"绿色储粮新模式,仓温稳定在23℃左右,粮堆温度15℃左右 [4] - 储粮害虫智慧监测与绿色防控集成技术首次构建基于储粮害虫特征挥发物的嗅觉检测系统,开发甲酸乙酯和工业化射频杀虫绿色防控技术 [5] 智能化粮库管理 - 中储粮八达岭直属库融合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粮食收购、保管、销售全流程闭环管理 [8] - 粮食收购智能扦检系统可实现四大粮食品种收购环节自动扦样和22项质量指标全流程无人化检验,效率较传统人工方式提高2倍以上 [9] - 平粮机器人、翻粮机器人、余粮清理机器人、巡检无人机等智能装备广泛应用,工作效率提升数倍 [9] 科技与新型粮仓 - 中储粮集团公司建设气膜钢筋混凝土圆顶仓,河南工业大学开发地下浅圆仓,湖南粮食科技创新有限公司研发智能化氮气储粮集装箱 [3]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计划3年内在全国七大储粮生态区建立100个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库点 [6] - 智能粮情监测、智能通风系统和区块链溯源等技术实现穿透式监管,推动"经验治理"向"智慧储粮"转变 [7]
新粮“入住”绿色智慧粮仓 15分钟完成一车小麦入库
镇江日报· 2025-06-15 07:18
数字化粮仓建设 - 全省首个绿色生态化高标准粮仓正式高效运行 粮仓日入库粮食能力达10000吨 [1] - 数字化卸粮通道将种粮户等待时间从6小时压缩至15分钟 核心支撑是数字化系统和稳定电力 [1] - 自动扦样机机械臂实时取样质检 江苏省地方储备粮云服务系统同步完成称重结算 [1] 绿色能源应用 - 该粮仓是全省首个主要依靠清洁能源运行的绿色粮仓 由丹阳南部2座总装机12兆瓦的光伏电站供电 [1] - 年底将建设929千瓦仓顶光伏 最终实现全绿电运行 [1] - 清洁能源有效降低能耗成本 稳定供电保障粮食品质 [1] 粮食仓储能力 - 丹阳年均粮食产量约50万吨 是苏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产粮大县 [1] - 苏南储备粮仓储项目一期建成投用 新增仓容15 46万吨 [1] - 10座绿色生态化高标准圆柱形粮仓成为守护粮食安全的硬核载体 [1] 政策与行业规划 - 中央一号文件把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 要求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2] - 全市正加大力度推进现代化粮仓建设 预计今年可新增仓容45 46万吨 [2] - 智慧粮库系统建设将保障粮食颗粒归仓 稳定粮食市场并促进农民增收 [2]
坚决打赢“三夏”攻坚战丨休眠模式+勿扰模式 绿色优储让粮食“冻龄”保鲜
河南日报· 2025-06-13 08:07
粮食仓储技术升级 - 公司采用低温存储技术保持粮食品质 将温度维持在10℃至15℃以抑制营养物质活动和病虫害 减少化学药剂使用 [1] - 公司运用在线监测和电子测温等高科技手段确保粮食储存环境稳定 特别是在6-8月高温季节 [1] - 公司采用环流熏蒸杀虫技术保护存储粮食免受虫害侵扰 [1] 智能化粮库管理 - 粮库配备100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测温电缆 实时监测粮仓和粮堆内的湿度温度 数据同步显示到线上平台 [2] - 公司实现从"人管粮"到"云管粮"的转变 提升储粮效率并实现科学储粮与绿色储粮双重目标 [2] - 新型制冷设备正在安装 预计将进一步提升仓储技术水平 [3] 基础设施升级 - 公司拥有12个高大平房仓库 单个粮堆高度达6.95米 重量达8000吨 [1] - 河南省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大力推广绿色储粮技术 包括制冷控温、内环流控温等技术 [2] - 省内新建或改造升级大批现代化高标准粮仓 包括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和楼房仓等类型 [2] 收储准备工作 - 公司于6月5日开仓收粮 已完成腾仓、清理和设备检修维护工作 [3] - 公司统筹做好人员、资金等保障措施 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3]
夏粮收购忙,支农“金”满仓!农发行济阳区支行倾力护航夏粮收购
齐鲁晚报· 2025-06-12 10:22
夏粮收购进展 - 济阳区小麦收割工作已过半 夏粮收购进入旺季 [1] - 济南第三粮库收购现场机声轰鸣 卡车完成登记检测后等待入库 实现净粮颗粒"金"满仓 [3] 农发行信贷支持 - 已完成对济南第三粮库授信4.3亿元 实现"钱等粮" [3] - 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 开辟办贷绿色通道 保障资金结算顺畅 [3] - 后续将根据企业用款需求跟进资金支付 确保"粮出手 钱到手" [3] 质量检测与市场监控 - 详细了解小麦容重 水分等质量指标检测标准 [3] - 密切关注当前收购价格 日均入库量及农户售粮情况 [3] - 持续跟踪小麦市场和价格变化 [5] 政策性银行职能 - 把信贷支持夏粮收购作为工作重中之重 与政府企业保持沟通不断线 [5] - 第一时间掌握夏收信息 优化金融服务保障收购平稳有序 [5] - 发挥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