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仓储
搜索文档
粮食大事丨超7.3亿吨仓容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经济日报· 2025-11-06 10:17
粮库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高标准粮库建设,推动粮库管理向智能化、绿 色化全面升级,实现了一场从"人防"到"技防"的深刻变革。如今,全国粮库已建立起统一严格的管理制 度,实现从入库、保管到出库的全流程标准化作业。智能粮情监测系统实时采集分析粮食温度、湿度、 虫害等数据,自动预警异常情况,并给出通风、降温、除湿等作业建议,甚至实现自动调控。管理人员 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可实现"穿透式"管理,极大提升了监管效率和透明度。各地加大绿色粮库建设,广泛 采用氮气气调、空调控温、内环流控温、智能通风等绿色储粮技术,将粮温常年控制在低温、准低温状 态,有效抑制害虫和微生物的生长,保持粮食新鲜营养,大幅减少甚至基本淘汰了化学熏蒸,实现了无 污染、低损耗、更健康的安全储粮。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场管理革命中,粮库队伍也实现了转型,一大 批"粮仓保管员"成长为掌握现代技术的"粮食工程师",为大国粮仓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从目前发展趋势看,7.3亿吨仓容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仓 储体系仍面临着区域不平衡、区域布局有待优化等挑战。随着粮食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以及人 民群众对粮食质量安 ...
中经评论:超7.3亿吨仓容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经济日报· 2025-11-06 08:08
粮库绝不仅是存放粮食的仓库,更是国家粮食安全链条上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粮库是粮食安全 的"蓄水池"和"稳定器"。当粮食丰收时,粮库及时收购,避免"谷贱伤农",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当粮 食歉收或市场波动时,粮库开仓放粮,起到"削峰填谷"作用。粮库充足,是国家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国 际局势波动等突发事件的底气所在。其次,粮库是减损保质的"守护神"。现代粮库通过智能、低温、气 调等绿色储粮技术,大幅减少"跑冒滴漏",守住粮食的数量与品质,不让丰收的果实无声流失。再次, 粮库是流通效率的"调节阀"。布局科学的粮库网络,能优化粮食路径、降低物流成本,让粮食从产区到 销区流通得更顺畅,应急时更能做到"调得出、运得快"。反之,如果粮库设施落后、管理混乱,不仅会 导致粮食损耗增加、品质下降,更可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甚至影响国家宏观决策。 粮库建得好不好,关系粮食安全的成色。纵观我国数千年历史,修建粮库是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国家持续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国、布局合理的全球最大粮库网 络。如今的粮库,早已告别过去苏式仓、房式仓、砖圆仓的旧貌,高大平房仓、立筒仓、浅圆仓等现代 化粮仓成为主流 ...
科技赋能,解锁新时代大国粮仓的“智慧密码”
新华社· 2025-10-26 04:32
粮食生产现代化 -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水稻平均亩产接近1400斤,比去年增产 [2] - 种粮大户承包土地面积从200亩扩大至约2000亩,机械化率超90% [3] - 采用智能育秧棚控温控湿、高速插秧机和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 [2][3] - 与高校合作试种新品种,其中'品香优秱珍'和'川种优3607'米质达国家二级以上标准 [3] 粮食收储智能化 - 中储粮眉山直属库通过"惠三农"APP实现线上预约售粮,种粮大户今年已通过平台卖出271吨水稻 [4] - 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智能扦检系统检测效率提升近4倍,稻谷检测需12-13分钟,小麦大豆玉米仅需8分钟左右 [7] - 智能扦检系统已在全国40个库点落地应用 [7] - AI虫情监测分析系统可识别20多种储粮害虫,准确率达95%以上,比传统人工提前30天发现害虫 [7][8] 食品加工健康化 - 中粮集团对面粉原料进行农残、重金属、真菌毒素等关键安全指标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11] - 面粉加工技术升级,从通用粉发展为各种专用粉,适配不同食品品类 [12] - 中粮集团研发国内首个D-阿洛酮糖产品,历经8年研发,筛查498个基因库,进行上千次试验 [14] - D-阿洛酮糖甜度约为蔗糖70%,热量仅为其10%左右,于今年7月获批新食品原料 [14] 全链条科技创新 -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粮食生产、储存、加工全链条,推动"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迈进 [4][10] - 成都储藏院研发粮食样品自动分样器、粮食不完善粒检测仪等技术,让粮食检测更精准高效 [8] - 科技创新全链条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稳健动能 [15]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东营:多维发力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中国发展网· 2025-10-24 23:23
公司核心举措 - 公司通过信息化建设、节能降耗、科学储粮、消防安全等多维度协同发力,构建全链条、立体化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1] 信息化建设 - 自2008年起与山东大学合作开发“数字粮库”项目,实现信息系统数据化、平台化、可视化集成,形成安全数据“一中心”和信息化应用“一网通、一张图、一张表”新格局 [2] - 利用数据安全中心和视频监控系统动态显示储备布局、数量、品种、性质、质量、年限、来源、流向等情况,实现“监管全覆盖、业务全知道、现场能看到” [2] - 运用大数据分析、模拟仿真等手段强化安全风险分析识别能力,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指标监测预警 [2] 节能降耗 - 对粮库基础设施进行节能改造,推行仓顶光伏发电项目,光伏板隔热平均降低仓内温度3—5摄氏度,实现“恒准低温”储粮 [3] - “恒准低温”储粮使害虫活动时间同比推迟30天左右,防治费用降低23.1% [3] - 每年光伏太阳能发电1400万度,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3] - 总结形成“三机型、三段式降温通风”技术,通风能耗比常规模式降低近30%,通风水分损失减少0.5个百分点,熏蒸用药量比常规模式减少30% [3] 科学储粮 - 根据不同粮食品种特性制定差异化储粮方案,采用仓储专用空调、内环流系统、智能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等技术实现准低温绿色储粮 [4] - 建立标准化储粮流程,规范粮食入仓、平仓、检查、出库等操作,定期开展专业培训以控制粮食损耗率 [4] - 实施“人才兴粮”战略,依托袁飞创新工作室搭建创新平台,公司拥有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2人、市首席技师2人、市有突出贡献技师1人、市金牌工匠1人、市技能状元1人、省、市技术能手9人 [4] - 先后完成科研课题5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取得实用新型技术专利10项 [4] 消防安全 - 修订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17项、安全管理制度36项、操作规程34项、目视化作业指导书33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对照74项,实现制度化管理 [5] - 大力实施仓房仓储功能提升及消防防汛能力建设,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消防体系 [6] - 强化日常消防管理,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和工作人员培训演练,完善消防设施配置,运用智能消防技术如视频监控、烟感探测器实时监测火情 [6]
粮食住上了“好房子”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20:30
粮食住上了"好房子" 中新网成都10月21日电(记者 谢艺观)粮食也住上"好房子"了。 图为粮食气膜仓。 谢艺观 摄 图为粮食气膜仓内部。 谢艺观 摄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但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粮食储仓在保温隔热性、气密性、 能源消耗、运维成本等方面逐渐满足不了新形势下的储粮需求。 为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水平,中储粮集团与中煤建筑安 装工程集团携手,结合粮食存储的防水、保温、隔热、密闭、防潮等基本要求,联合研发推出"粮食气 膜仓"这一绿色储粮新仓型。 近日,记者走进中储粮新津直属库,一座形如胶囊的新型粮仓引人注目。据介绍,该仓型为粮食气膜 仓,是第四代储粮仓型,曾入选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并荣获中国设备管理协 会"2024碳达峰碳中和创新成果特等奖"。 这种新型粮仓,强在哪里? 中储粮新津直属库王琳告诉记者,粮食气膜仓集成了仓储信息控制系统、一体化综合控制柜、智能气 调、智能通风、粮情监测等先进装备与技术,是新一代绿色储粮仓型的代表。 相比大规模应用的传统浅圆仓,气膜仓仓温变化受外界温度影响更小;氮气、二氧化碳气调试验结果显 示 ...
世界粮食日江苏主会场活动在无锡举行,“AI+低碳粮库”助力节粮减损
扬子晚报网· 2025-10-16 22:21
行业政策与活动 - 2025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江苏主会场活动在无锡举行 主题为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1] - 江苏省将粮食节约行动纳入粮食安全整体布局 探索形成一系列具有江苏特色的实践经验[7] 行业科技创新与合作 - 无锡AI+低碳粮库建设创新合作联盟正式成立 聚焦AI+仓储技术 AI+仓储管理 AI+低碳技术 AI+应用人才四大核心领域[3]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与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将共建江苏粮食科技创新研究院并推动挂牌成立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分院[4] - 合作将围绕粮食储藏 现代物流 粮油加工等重点领域 在人工智能 节粮减损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4] 行业技术应用与成效 - 中粮科工研发六面主动控温技术 可实现整仓粮食温度控制在15℃以下的低温保管 有效抑制虫霉滋生[5] - 江苏省积极改善储粮条件 现代型仓容覆盖率达90%以上 低温准低温仓容量全国第一[7] - 2024年全省小麦机收损失率0.8% 低于全国1%标准 政策性粮食储存综合损耗率0.53% 远低于全国1%标准[7] 行业地位与贡献 - 江苏省作为东部经济大省和粮食主产区 端牢8500万人饭碗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7]
中粮科工:公司研发的“六面主动控温”等绿色储粮技术主要应用于粮食仓储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17:12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近年来有序开展国际业务,力求不断提升国际业务竞争力 [1] - 公司研发的绿色储粮技术主要应用于粮食仓储领域 [1] 核心技术优势 - 公司具备“六面主动控温”等厂房温控建造相关技术 [1] - 技术旨在通过“低温机组控温控湿+低温冷却壁”等方式,将粮堆温度持久稳定控制在≤15℃ [1] - 该技术可破坏虫霉生长环境,实现粮堆整体均匀低温,品质高度一致 [1]
新技术守护大国粮仓!粮食入库进入“AI全自动时代”,记者探访→
搜狐财经· 2025-10-16 16:12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十四五"时期,我国深入推进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建设,高标准粮仓仓容逐年增加。从高效收粮、 科技储粮,再到储粮害虫精准防治,一系列新技术正有力守护着大国粮仓。如今,不仅储粮有新装备,收购入库也进入"AI 全自动"时代,大大提升了效率。 粮食从田间地头运送到收购点,经过扦检才能入库。粮食扦检就是给粮食做体检,通过取样、检验来判定粮食质量的好坏, 是否能够达到入库标准。 中储粮成都研究院工程师 唐琦林:可以看到出糙率是78.51%,证明稻谷是二等粮,可以入库。 扦样完成后,用于抽检的十斤左右的粮食会通过余粮回送装置返还到粮车上,最大程度保证了农民的利益。随后,这车粮食 就可以过磅、入库卸粮。智能扦检系统大大提高了粮食入库的效率。 中储粮成都储藏院工程师 荣云:今年新建10余套扦检设备,目前已经准备就绪,计划投入到秋粮收购中。今年已经完成扦 检约1.3万余次车辆,收粮约65万吨。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总台央视记者 刘悦欣:这是第三代粮食智能扦检系统,一会就要在这里给粮食做体检。 与传统扦检不同,第三代粮食智能扦检系统可以根据车厢长度自动匹配扦样点数量和位置,这辆车车厢长13米,需要取到十 个点。 ...
“白胖子”储粮、“AI全自动”入库 大国粮仓科技范儿十足
央视网· 2025-10-16 15:26
记者:咱们气膜粮仓的造型特别独特。 中储粮成都储藏院建筑师 包晓强:气膜仓的仓顶结构叫三心球形拱顶结构。这个结构的灵感来源是鸡蛋蛋壳,常规(粮仓)的穹顶结构 都是半球形,无效空间很大,经济性不是很好。同时,你也可以看到这个仓身是一种非常圆滑的过渡,另一个好处就是没有雨水汇集的位置, 可以保障粮仓的排水效果。 粮食气膜仓有着独特的三层结构。最外层穿着由高分子膜材构成的"冲锋衣",使粮仓勇敢接受日晒雨淋。中间套着高密度聚氨酯组成 的"保温服",让粮食享受始终如一的凉爽。最里面是钢筋混凝土组成的"铠甲",守护粮仓坚如磐石。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时期,我国深入推进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建设,高标准粮仓仓容逐年增加,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仓容达到2.2亿 吨,比"十三五"期末增加7000万吨。从高效收粮、科技储粮,再到储粮害虫精准防治,一系列新技术正有力守护着大国粮仓。 记者来到中储粮四川新津直属库,通过航拍镜头看到的4个"白胖子",它们叫做气膜粮仓,你看它们高高大大的,肚量真不小。仓内现在 存储的是大豆,每栋可以存储7500吨,生产成食用油可供8万人一年食用。 与传统储粮用的浅圆仓相比,独特的外形让粮食气膜仓格外显眼。 ...
一个产粮大县的粮食产后“减损账”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22
文章核心观点 - 齐河县通过构建覆盖全域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特别是烘干中心网络 有效解决了农户因阴雨天气导致的粮食晾晒难题和霉变损失 实现了粮食减损和农户增收的双赢目标 [1][2][3]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布局与能力 - 齐河县构建“一园多片”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包括1个县域核心枢纽和15个乡镇标准化站点 形成覆盖全县的服务网络 [2] - 服务体系粮食日烘干能力达1.08万吨 配套仓容为19万吨 [2] - 全县16个粮食烘干中心提供烘干、清理、储存等服务 通过专业化设施将粮食含水率精准降至安全储存范围 [2] 服务体系运营成效与覆盖范围 - 服务体系每年粮食烘干、储量在10万吨左右 以烘干玉米为主 少量小麦 [2] - 服务体系常年服务的周边种粮农户和合作社超过5000家 [2] - 以种粮大户李彬为例 去年烘干秋粮玉米约300吨 售粮价格达1.16元/斤 因减损相当于增收2万多元 [1] 粮食减损效果量化分析 - 机械化烘干相比自然晾晒可实现显著减损 以齐河玉米亩产1200斤计算 自然晾晒亩均损失60斤 而机械化烘干亩均损失仅12斤 实现亩均节粮48斤 [2] - 齐河县作为全国产粮大县 2024年全年粮食产量超过150万吨 [1] -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构建了从“地头到粮仓”的直达通道 实现粮食保质减损和农户丰产增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