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化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燕麦科技9月5日大宗交易成交563.5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23:53
大宗交易情况 - 9月5日大宗交易成交25.00万股,金额563.50万元,成交价22.54元,较当日收盘价折价22.49% [1] - 买卖双方营业部均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复外大街证券营业部 [1] - 近3个月累计发生4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1984.90万元 [1] 股价及资金表现 - 9月5日收盘价29.08元,单日上涨3.19%,日换手率0.92%,成交额3847.09万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7.52万元 [1] - 近5日股价累计下跌3.13%,资金合计净流出2446.87万元 [1] 融资数据变化 - 最新融资余额6278.49万元 [1] - 近5日融资余额减少886.83万元,降幅达12.38% [1]
自动化设备板块9月5日涨3.45%,联赢激光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1.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05 17:07
板块整体表现 - 自动化设备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3.45% [1] - 上证指数报收3812.51点,上涨1.24%,深证成指报收12590.56点,上涨3.89% [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1.2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4.42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3.22亿元 [2] 领涨个股表现 - 联赢激光(688518)收盘价26.2元,涨幅13.52%,成交量31.04万手,成交额7.8亿元 [1] - 时田侠(688559)收盘价41.35元,涨幅13.29%,成交量35.91万手,成交额14.37亿元 [1] - 德龙激光(688170)收盘价39.62元,涨幅12.62%,成交量7.73万手,成交额2.96亿元 [1] - 劲拓股份(300400)收盘价25.88元,涨幅10.27%,成交量20.21万手,成交额5.03亿元 [1] - 欧克科技(001223)收盘价52.05元,涨幅10%,成交量2.16万手,成交额1.09亿元 [1] 资金流向特征 - 华工科技(000988)主力净流入3.01亿元,占比4.12%,游资净流出1.42亿元,散户净流出1.59亿元 [3] - 东杰智能(300486)主力净流入6773.52万元,占比4.21%,游资净流出4890.55万元,散户净流出1882.97万元 [3] - 罗博特科(300757)主力净流入6672.22万元,占比3.36%,游资净流入4157.3万元,散户净流出1.08亿元 [3] - 欧克科技(001223)主力净流入3069.95万元,占比28.1%,游资净流出1903.52万元,散户净流出1166.43万元 [3] 个股异动情况 - 博杰股份(002975)收盘价59.6元,跌幅5.08%,成交量19.4万手,成交额11.38亿元 [2] - 东杰智能(300486)收盘价26.13元,跌幅1.8%,成交量61.31万手,成交额16.09亿元 [2] - 瑞晟智能(688215)收盘价68.6元,跌幅1.8%,成交量3.47万手,成交额2.35亿元 [2]
拓斯达涨2.02%,成交额1.6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404.3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5 15:2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5日盘中股价34.86元/股,上涨2.02%,总市值166.27亿元,成交额1.68亿元,换手率1.47%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404.31万元,特大单买入514.39万元(占比3.06%)卖出549.11万元(占比3.27%),大单买入4187.71万元(占比24.93%)卖出3748.67万元(占比22.32%)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36.76%,近5日下跌3.03%,近20日上涨2.86%,近60日上涨1.22% [1] - 年内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5月13日龙虎榜净卖出1.29亿元,买入总额4.06亿元(占总成交额8.04%),卖出总额5.34亿元(占总成交额10.59%) [1] 公司业务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为工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及相关设备,收入构成: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31.50%、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29.39%、注塑机及自动供料系统21.05%、数控机床15.07%、其他3.00%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概念板块包括新型工业化、人形机器人、机械、工业母机、机器视觉 [2] 财务与股东结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86亿元,同比下降36.98%,归母净利润2873.22万元,同比下降19.75% [2] - 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2.84亿元,近三年累计分红4817.81万元 [3]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8.72万户,较上期减少0.74%,人均流通股3806股,减少0.94% [2] 机构持仓动态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562500)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748.58万股,较上期增持133.27万股 [3] - 天弘中证机器人ETF(159770)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302.70万股,较上期增持55.99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289.87万股,较上期减持40.85万股 [3] - 易方达国证机器人产业ETF(159530)新进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175.32万股 [3]
机械设备行业2025半年报业绩综述:出口加速助发展,科技成长迎突破
东莞证券· 2025-09-05 15:07
标配 (维持) 出口加速助发展,科技成长迎突破 机械设备行业 2025 半年报业绩综述 投资要点: 2025 年 9 月 5 日 分析师:谢少威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0340523010003 电话:0769-23320059 邮箱: xieshaowei@dgzq.com.cn 细分行业评级 | 工程机械 | 标配 | | --- | --- | | 自动化设备 | 标配 | 机械设备(申万)指数走势 资料来源:iFind,东莞证券研究所 相关报告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 机械设备:盈利能力增强,现金流明显改善。2025上半年申万机械设备板块 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7.45%、+19.09%。2025Q2,营收为5447.52亿元, 同比增长5.21%,环比增长19.05%;归母净利润为422.19亿元,同比增长 15.14%,环比增长26.92%。从季度来看,营收、归母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趋 势。盈利能力方面,2025上半年机械设备行业毛利率、净利率分别同比提升 0.06pct、0.86pct。2025Q2,毛利率为23.46%,同比提升0.43pct,环比提升 0.67pct;净利率为8.2 ...
绿的谐波涨2.05%,成交额2.6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143.0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5 11:16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5日盘中股价上涨2.05%至147.00元/股 成交额2.60亿元 换手率0.99% 总市值269.5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143.00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4.16%卖出占比2.41% 大单买入占比23.05%卖出占比36.88%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36.16% 近5日下跌2.49% 近20日上涨9.54% 近60日上涨24.03% [1] 经营业绩与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1亿元 同比增长45.82% 归母净利润5341.64万元 同比增长45.87%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谐波减速器及金属部件78.33% 机电一体化产品16.56% 智能自动化装备3.24% 其他1.87%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2.08万户 较上期减少11.24% 人均流通股8115股 较上期增加12.67% [2]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400.73万股(较上期减少122.53万股) 万家优选持股400万股不变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持股246.12万股(增加44.10万股) [3] - 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持股189.83万股(减少75.86万股)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165万股为新进股东 [3]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为精密传动装置研发制造企业 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机器人 [1] - 概念板块涵盖人形机器人、减速器、新型工业化、机械及机器人概念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94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8579.41万元 [3]
工业母机ETF(159667)涨超2.4%,半导体国产化受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10:56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工业母机ETF(159667)跟踪的是中证机床指数(931866),该指数从A股市场中选取50只成分股,涵 盖机床整机制造商及关键零部件供应商,涉及数控系统、轴承、主轴、刀具等领域。指数样本主要配置 于机械设备、电子、新能源及机器人等行业,以反映中国机床及相关设备制造领域上市公司的整体表 现。 上海证券指出,工程机械行业延续企稳回升趋势,2025H1头部主机厂收入及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国 内市场受益于专项债发行平稳及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加速落地,需求有望持续释放;海外市场方面,东 南亚、中东和拉美等新兴市场需求向好,2025H1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4%,头部企业 通过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深化本地化运营加快渗透。自动化设备领域,英伟达发布新一代机器人计算平台 Jetson Thor,支持多模态AI模型,为机器人感知和决策能力奠定硬件基础,优必选与国际投资机构达成 战略合作,推动人形机器人生态建设。半导体设备方面,美国对华限制升级或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国内 先进产线扩产需求持续,半导体设备作为产业链自主可控关键环节迎来发展机遇。 ...
燕麦科技9月4日大宗交易成交460.4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22:49
大宗交易概况 - 9月4日大宗交易成交量20.00万股,成交金额460.40万元,成交价23.02元,较当日收盘价折价18.31% [2] - 买卖双方营业部均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复外大街证券营业部 [2] - 近3个月累计发生3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1421.40万元 [2] 股价与资金表现 - 当日收盘价28.18元,下跌2.08%,日换手率1.50%,成交额6226.50万元 [2]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17.95万元,近5日累计下跌6.53%,资金净流出2806.97万元 [2] - 融资余额6485.14万元,近5日减少1322.12万元,降幅16.93% [2]
聚焦科技新锐 科创200指数助力捕捉高成长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22:11
今年以来,在科技自主叙事深化、关税博弈助推国产替代、科技创新政策持续发力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 动下,科技板块强势领跑,成为年内行情的重要主线。在这一趋势中,科创系列指数也持续吸引着众多 投资者的关注。 广发证券认为,科创200高弹性的背后是更好的成长性以及高强度的研发开支的支撑。在该指数的成分 股里,聚集了大量"小而美"的科技新锐,超过40%的成分股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根据Wind一致预 期数据,科创200指数2025年、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80.07%、70.92%,这一预期增速 明显高于同期的科创50(73.07%、49.36%)和科创100(205.69%、57.14%)。2024年年报显示,科创 200指数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的中位数达12.62%,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近期以科技板块为代表的权益市场波动略有加大,对此,中泰证券在8月31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近期 科创、创业板资金承压,但考虑到10月四中全会有望推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十五五"规划,科技 板块的中期逻辑依旧坚实。若9月出现调整,应视为中期布局科技的战略性机会。 为助力投资者便捷把握科技创 ...
聚焦科技新锐,科创200指数助力捕捉高成长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21:11
广发证券认为,科创200高弹性的背后是更好的成长性以及高强度的研发开支的支撑。在该指数的成分 股里,聚集了大量"小而美"的科技新锐,超过40%的成分股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根据一致预期数 据,科创200指数2025年、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80.07%、70.92%,这一预期增速明显 高于同期的科创50(73.07%、49.36%)和科创100(205.69%、57.14%)。2024年年报显示,科创200指 数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的中位数达12.62%,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今年以来,在科技自主叙事深化、关税博弈助推国产替代、科技创新政策持续发力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 动下,科技板块强势领跑,成为年内行情的重要主线。在这一趋势中,科创系列指数也持续吸引着众多 投资者的关注。 从市值规模看,上证科创板规模指数系列包括科创50、科创100和科创200。据统计,截至9月3日,上述 三只科创板规模指数今年以来分别上涨32.11%、45.17%、50.30%,领涨A股各大宽基指数。自去 年"9·24"行情以来,三只指数涨幅已全部翻倍。其中,科创200指数以近127%的涨幅领跑,体 ...
为求变“重仓”押注中国市场 松下控股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看好AI、能源领域,将强化现地化研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20:56
再过几天,松下电子材料(上海)有限公司(下简称松下电子材料)位于奉贤区的新工厂将正式动工建设。过去6年里,松下集团已在中国落地20个投资项 目。 "我们会继续深耕中国市场。"8月底,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集团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本间哲朗在日本东京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此表 示。 在过去的2024财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松下集团实现营收8458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074亿元)、纯利润366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6亿元),其中 在华收入规模占全球营收的24.4%,利润规模占全球总额的30%。 目前,家电和住宅设备业务收入约占松下集团在华收入的1/3,电子元器件、自动化生产设备、电池和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约占2/3。 每经记者|陈鹏丽 每经编辑|文多 本间哲朗就此向记者进一步总结称,这次松下集团的经营改革主要是对日本和欧洲市场进行,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比较有限。过去6年,松下集团的家电和住 宅设备业务在中国设立了地域性事业公司,让"中国成本""中国速度""中国模式"成为松下集团5万名在华员工的工作准则。"这次我们的挑战是——过去6年 在中国实现的改革如何在全球展开。我认为,几个产品的全球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