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及化妆品

搜索文档
中国香水第一股诞生后,颖通如何应对未来挑战?
FBeauty未来迹· 2025-06-27 20:31
公司上市与背景 - 颖通控股于6月2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6883.HK,此前于2024年7月首次递交招股书并经历多次调整[2] - 公司上市填补了本土香水集团空白,但面临国际奢侈品牌收回渠道控制权和小众香氛新势力崛起的双重挑战[2] - 公司创立于1983年,最初主营光学眼镜分销,1987年转型香水赛道,1992年与国际香水巨头Inter Parfums建立合作关系[8]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公司收入突破20亿元,近三年收入分别为16.99亿元、18.64亿元、20.8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3亿元、2.06亿元、2.27亿元[3] - 香水品类是核心收入来源,近三年占比分别为88.5%、81.7%、80.9%,但护肤彩妆品类占比从9.1%提升至18.2%[3] - 2023年公司以8.1%市占率位列中国内地香水市场第四,在非品牌所有者细分领域以9.3%份额位居第一[4] 品牌与产品 - 公司与72个品牌合作,包括爱马仕、梵克雅宝等奢侈品牌和CREED等沙龙香水品牌,其中61个品牌获得独家或分授权[5] - 产品覆盖不同价位段,包括入门高端香水(599元及以下)、高端香水(600-1199元)和奢侈香水(1200元及以上)[5] - 2005年获得爱马仕香水中国代理权,推动公司跻身亚洲一线代理商行列[9] 渠道布局 - 公司建立百货、化妆品连锁店、电商、免税和跨境五大渠道,覆盖中国400多个城市,包括100+自营销售点和8000+零售商销售点[6] - 零售渠道是最大收入来源,2025财年营收达10.13亿元,占总营收48.6%[6] - 自营品牌"拾氛气盒Perfume Box"已开设5家线下和4家线上门店,2025财年收入分别为220万元和1150万元,毛利率高达75.7%和70.8%[6] 发展战略 - 公司将投入1.43亿港元(约1.3亿人民币)用于发展自有品牌和收购投资外部品牌,计划开发家居香氛和护肤品类[7] - 打造"超级本土化"样本,如帮助Parfums de Marly品牌在上海新天地举办快闪店活动[17] - 重点发展自营渠道"拾氛气盒",将其打造为"嗅觉社交空间",计划加速门店拓展[18][19] - 建立深度会员体系,积累数百万会员,其中80%为20-40岁女性,并构建"嗅觉数据库"[20] 行业挑战 - 代理协议通常只有3-5年期限,62.3%的品牌授权协议在3年内到期,其中22个授权在1年内届满[11] - 2022年12月与某主要奢侈品牌解约导致2023财年收入减少4.25亿元,占总收入25.5%[11] - 国际奢侈品集团如历峰和开云正加大自营力度,收回香水经营权[12]
颖通控股通过港交所聆讯:三年营收56亿,自有品牌占比不足1%
新京报· 2025-06-18 12:21
公司上市进展 - 颖通控股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由法国巴黎银行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拟将募集资金用于发展自有品牌、收购外部品牌、扩展直销渠道、数字化转型、提升知名度及拨付营运资金 [1] - 公司首次递表港交所在2024年7月,2025年1月申请失效后于2025年2月更新招股书并二次提交 [2] - 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发行不超过3.4875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2] 公司业务概况 - 按2023年零售额计,公司是国内除品牌所有者香水集团以外最大的香水集团,也是国内第三大香水集团 [2] - 公司拥有超过70个外部合作品牌,包括Hermès、VanCleef&Arpels、Chopard等 [3] - 公司业务始于1987年引进巴黎品牌香水,2005年开始管理Hermès香水产品,2022年推出自有品牌"Santa Monica" [2] - 公司目前运营"拾氛气盒"品牌,拥有5家线下门店和4家线上门店 [8] 财务表现 - 2023-2025财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99亿元、18.64亿元、20.83亿元,三年累计56.46亿元 [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73亿元、2.06亿元、2.27亿元 [3] - 香水产品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88.5%、81.7%、80.9% [3][4] - 香水平均售价分别为215.6元、216元、220.3元,销量分别为650万件、670万件、720万件 [5] - 香水毛利率分别为49.1%、48.5%、48.4% [5] 业务模式与风险 - 公司主要收入来自销售外部品牌产品,几乎不依赖自有品牌 [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61个外部品牌,其中22个品牌授权将在一年内到期 [6][7] - 2023财年因一个奢侈品品牌分销协议到期导致收入减少4.247亿元,占总收入25.5% [8] - 自有品牌"圣曼尼加"营收占比分别为0.3%、0.9%、0.5% [8] - 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84%、81.6%、77.8%,最大供应商占比分别为27.7%、39.5%、36.5% [7] 未来发展计划 - 计划将"拾氛气盒"打造成标志性零售商品牌 [8] - 将对自有品牌"圣曼尼加"进行产品分类微调,以更好契合目标客户需求 [8] - 公司面临摆脱对外部品牌依赖、实现"两条腿走路"的挑战 [9]
颖通控股冲刺“中国香水第一股”,高度依赖品牌授权
南方都市报· 2025-06-12 19:19
上市进展 - 颖通控股于2024年7月18日首次递表港交所主板,2025年2月7日二次递表,2025年6月9日通过上市聆讯,联席保荐人为法国巴黎银行和中信证券 [3] - 公司于2025年3月28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3] -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中国香水第一股" [1]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品牌授权产品销售与分销及市场部署服务,业务起源可追溯至1987年 [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管理72个外部品牌,包括Hermès、Van Cleef & Arpels、Chopard等 [3] - 1999年推出自有品牌Santa Monica,涵盖眼镜及入门级高端香水 [3] - 渠道网络覆盖中国400多个城市,含超100个自营POS及8000多个零售商POS [7] 财务数据 - 2023-2025财年收入分别为16.99亿元、18.64亿元、20.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7% [6][7]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73亿元、2.06亿元、2.27亿元 [6] - 香水业务收入占比从88.5%降至80.9%,护肤品和彩妆占比分别提升至7.3%和10.9% [6][7] - 2025财年渠道收入占比:零售商48.6%、分销商30.4%、直销20.7% [7] 募资用途 - 发展自有品牌及收购外部品牌 [5] - 扩展直销渠道包括拾氛气盒门店及自营专柜 [5] - 升级数字化CRM系统、中台系统及财务运营系统 [5] - 提升企业知名度 [5] 行业背景 - 中国香水市场2023年零售额261亿元,预计2028年达4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8% [9] - 公司2022年因某奢侈品牌授权到期未续约导致收入减少4.25亿元(占25.5%) [9] - 截至2025年3月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77.8% [9]
新股解读|颖通控股:直面“去中介化”洪流,香水“中介”难做?
智通财经网· 2025-06-12 11:07
公司概况 - 颖通控股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即将成为港股市场"香水第一股",联席保荐人为法国巴黎银行和中信证券 [1]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87年,是中国内地早期进口香水引进的"先行者",目前业务涵盖香水、彩妆、护肤品、眼镜及家居香氛等多品类 [2] - 香水业务是核心收入来源,2025财年营收16.87亿元,占总收入80.9% [2][3] - 按2023年零售额计,公司是中国内地第四大香水集团,市占率8.1%,在非品牌所有者香水集团中排名第一 [3][4] 业务模式 - 品牌产品分销:覆盖中国400多个城市,拥有超100个自营线下销售点和8000多个零售商销售点,深度整合电商与社交媒体资源 [4][5] - 市场部署服务:为国际品牌提供市场调研、渠道规划、营销活动设计等全流程服务,帮助品牌适应中国市场 [5][6] -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香水品牌组合包括52个外部品牌,涵盖Versace、Santa Maria Novella等知名品牌 [6] 财务表现 - 2023-2025财年收入从16.99亿元增至20.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7%;净利润从1.73亿元增长至2.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5% [7][8] - 整体销售毛利率稳定在50.4%-50.3%,但香水业务毛利率从49.1%下滑至48.4% [7][9] - 香水销量从654.05万件增至717.41万件,年复合增长率4.6%;平均售价从215.6元提升至220.3元,涨幅2.2% [9][10] - 已售商品成本年复合增长率12.05%,高于收入增速,主要受采购成本及关税影响 [11][12] 供应链与风险 - 供应商集中度高,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从84%降至77.8%,但仍存在议价能力不足风险 [13][14] - 面临国际品牌"去中介化"趋势,例如某奢侈品牌分销协议到期未续,曾贡献25%年收入 [14][15] - 计划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拓展自有品牌、数字化升级及渠道扩张,例如发展Santa Monica品牌及新增"拾氛气盒"门店 [15] 行业前景 - 中国香水零售额从2018年146亿元增至2023年26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2.3%,预计2028年达477亿元 [16] - 2023年中国内地人均香水支出16元,远低于日本(47元)、韩国(170元)、美国(423元)和英国(406元),市场潜力巨大 [16] - 行业高景气下,公司有望凭借全渠道网络与品牌运营能力承接国际品牌下沉需求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