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oftware and Computer Services
icon
搜索文档
石基信息:接受华宝基金等投资者调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6:59
公司业务构成 - 2025年1至6月份公司营业收入中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比83.09% [1] - 商品批发行业收入占比16.91% [1] 投资者关系 - 2025年9月17日公司接受华宝基金等投资者调研 [1] - 公司董秘兼副总裁罗芳参与回答投资者问题 [1] 市值信息 - 公司当前市值为305亿元 [1]
Wall Street’s ’Run It Hot’ Trade: Optimism, Risks and the AI-Fueled Growth Debate
Investing· 2025-09-15 14:05
市场指数表现 - 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被纳入市场分析覆盖范围 [1] 科技公司表现 - 甲骨文公司被列为市场分析的重点关注对象 [1] - 英伟达公司成为市场分析的核心标的之一 [1]
中信证券:AI贡献提升,盈利改善明显
新浪财经· 2025-09-07 15:15
行业收入与利润表现 - 2025上半年计算机行业收入明显提速 [1] - 2025上半年计算机行业净利润显著改善 [1] 算力板块驱动因素 - 算力板块收入高增受CAPEX提速、技术升级、供给改善等因素驱动 [1] 信创增长趋势 - 信创增长持续景气并有望于2025下半年继续加速 [1] - 信创品类有望拓展至工业软件等领域 [1] AI应用贡献与盈利改善 - AI应用的AI贡献比重显著提升 [1] - 降本增效下AI应用盈利改善显著 [1] - 预计计算机行业业绩拐点将至 [1] 2025下半年行业展望 - AI对计算机板块增长贡献将进一步提升 [1] - 基本面改善和降本增效将带动利润增长 [1] - 看好计算机行业新一轮行情机遇 [1]
计算机行业2025年中报总结
西部证券· 2025-09-05 16:01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超配 维持前次评级 [5] 核心观点 - 计算机行业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加速 利润端显著修复 整体法下总营收5503.77亿元 同比增长13.18% 归母净利润48.72亿元 同比增长92.51%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43亿元 回归正值 [1][13] - 行业盈利能力承压 毛利率整体法下降2.67个百分点至20.87% 但费用控制效果显著 三费合计费用率下降2.62个百分点至19.91% [2][26] - 现金流状况改善 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增加125.17亿元至-410.25亿元 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下降4.89个百分点至58.79% [3][48] - 大市值公司表现突出 营收增长26%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增长41% 中小市值公司亏损收窄 [3][58] - AI算力板块营收利润双增长 智能驾驶板块整体表现较好 [4][69] 财务表现总结 - 营收端:整体法营收5503.77亿元(+13.18%) 中位数营收3.36亿元(-0.16%) [1][13] - 利润端:整体法归母净利润48.72亿元(+92.51%) 中位数归母净利润0.03亿元(-26.01%) [1][13] - 盈利能力:整体法毛利率20.87%(-2.67pct) 中位数毛利率39.10%(-3.49pct) [2][26] - 费用控制:销售费用率6.63%(-0.86pct) 管理费用率5.08%(-0.58pct) 研发费用率8.21%(-1.17pct) [2][26] - 现金流:经营性净现金流-410.25亿元(同比改善125.17亿元) 中位数-0.39亿元(同比收窄42.52%) [3][48] 细分板块表现 - AI算力板块:营收利润快速增长 浪潮信息营收接近翻倍 中科曙光扣非净利润增速超50% [69] - 智能驾驶板块:德赛西威营收快速增长 扣非净利润增速超45% 经纬恒润亏损减少70% [69] - 网络安全板块:亚信安全营收增长373% 深信服及天融信亏损大幅收窄 [69] 市值分层表现 - 大市值公司(33家):营收增长26%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0亿元(+41%) [58] - 中市值公司(93家):营收增长4.8% 扣非亏损同比收窄56% [58] - 小市值公司(212家):营收下降6.4% 扣非亏损-33亿元(收窄14%) [58] 运营效率指标 - 薪酬支出:整体法增长1.97% 中位数下降3.28% 显著低于营收增速 [2][41] - 应收账款:整体法3235.66亿元(+4.49%) 占营收比重58.79%(-4.89pct) [3][48] - 资产减值:计提的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6亿元 [27][36]
清华团队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全市场规模最大计算机ETF(159998)涨超2%,机构:算力将成为未来重要资源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10:16
计算机ETF市场表现 - 计算机ETF(159998)8月18日涨2.05% 成分股大华股份和协创数据涨超6% 中科创达和润和软件跟涨 [1] - 该ETF流通份额达36.14亿份 流通规模35.12亿元 居同标的产品首位 [1] - 跟踪中证计算机主题指数 前十大重仓股包括科大讯飞(占比未披露)、海康威视、中科曙光(占净值比6.88%)、金山办公等 [1] 量子计算技术突破 - 清华大学团队首次实现支持任意两比特量子门直接编程的指令集架构AshN 成果发表于《自然·物理》 [2] AI算力行业趋势 - 海外AI投入加大趋势明显 头部大模型性能提升面临瓶颈 大厂将更关注AI应用和算力成本控制 [2] - 液冷技术落地有望加快 国产软硬件因国际局势不确定性成为更优选项 [2] - AI算力行业形成"算力基建投入→应用变现→垂类扩张→再投资"闭环 算力被视为未来重要资源 [2]
Should You Invest in the iShares U.S. Technology ETF (IYW)?
ZACKS· 2025-08-12 19:21
产品概述 - iShares美国科技ETF(IYW)是一只 passively managed ETF 于2000年5月15日推出 主要追踪科技板块表现 [1] - 该ETF总资产规模达2304亿美元 是科技板块规模最大的ETF之一 [3] - 追踪标的指数为道琼斯美国科技指数 采用市值加权方式 [3][4] 成本结构 - 年管理费率为039% 在同类产品中属于较低水平 [5] - 12个月追踪股息收益率为018% [5] 行业配置与持仓 - 信息技术行业占比最高达889% 电信和工业位列二三位 [6] - 前三大持仓为英伟达(161%) 微软和苹果 前十大持仓合计占比6428% [7] - 总持仓数量为146只 有效分散个股风险 [8] 业绩表现 - 年初至今上涨1476% 过去12个月涨幅达3194% [8] - 52周价格区间为12257-18392美元 [8] - 三年期贝塔系数为124 年化波动率2546% 属于中等风险产品 [8] 行业地位 - 科技板块在Zacks行业分类中排名第5 处于前31%分位 [2] - 获得Zacks ETF评级2级(买入) 基于资产回报 费用率和动量等指标 [10] 竞品对比 - 科技精选板块SPDR ETF(XLK)资产规模8455亿美元 费率008% [11] - 先锋信息技术ETF(VGT)资产规模9945亿美元 费率009% [11]
规模及份额均创历史新高,计算机ETF(159998)五日累计“吸金”超2.3亿元,实时成交额居同标的第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10:51
计算机ETF市场表现 - 计算机ETF(159998)7月22日盘中跌0.97%,成交额超3100万元,居同标的产品第一 [1] - 成分股中新大陆涨超3%,同花顺、深信服、江波龙等多股小幅跟涨 [1] - 该ETF近5个交易日有4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净流入超2.3亿元 [1] - 截至7月21日,计算机ETF最新规模35.57亿元,份额38.54亿份,均创历史新高 [1] ETF产品跟踪指数 - 计算机ETF(159998)跟踪中证计算机指数(930651.CSI),覆盖信息技术服务、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电脑硬件等业务 [2] - 云计算ETF沪港深(517390)跟踪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指数(931470.CSI),布局港股互联网企业、A股算力企业和计算机龙头 [2] - 云计算ETF沪港深配有场外联接基金(A类:019171/C类:019170) [2] 行业发展趋势 - AI+办公软件行业处于从工具智能化向工作流重构的转型拐点,大模型技术推动办公软件升级为主动智能中枢 [3] - 国内厂商凭借本地化数据优势、政策支持及垂直场景深耕快速崛起 [3] - 线上办公常态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化及信创替代需求共同构建行业增长引擎 [3] - 2025年计算机与软件开发行业中,AI算力、激光雷达维持高景气,AI应用加速向上 [3] - 软件外包、金融IT、量子计算、数据要素、EDA、出海、信创等赛道稳健向上 [3] - 教育IT、网安、企业服务出现拐点向上,智慧交通、政务IT、安防、建筑地产IT底部企稳 [3]
计算机周报20250720:国产AI算力潜力被低估-20250720
民生证券· 2025-07-20 13: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大国科技博弈加剧,AI 算力国产化势在必行,从芯片到底层软件生态建设是国内 AI 产业发展关键,全球新一轮 AI“军备竞赛”开启,重磅大模型和产品发布将催化国内算力需求,看好国产算力长期发展前景 [3][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观点 全球 AI 应用侧进展迅速,算力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 OpenAI 发布 ChatGPT Agent,具备自主思考和行动能力,测试数据表现优异,Kimi K2 模型发布并开源,在基准测试和实际场景中表现优秀,新一轮 AI“军备竞赛”开启将催化国内算力需求 [10][11][14] 国产算力龙头通过研发、整合等方式,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 寒武纪定增募集资金,投资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和软件平台等项目 [20][21] - 海光信息重大资产重组,与中科曙光换股吸收合并,增强业务和技术协同效应 [23] - 沐曦股份和摩尔线程科创板 IPO 受理,前者技术领先、产品覆盖多领域、商业化进程推进,后者自研架构和技术矩阵先进,超大规模智算集群系统和软件生态建设良好 [27][28][32] 投资建议 - 关注国产 AI 算力相关领域,包括芯片设计、先进晶圆制造、国产 AI 算力液冷和国产 AI 服务器等方向的企业 [3][36] 行业新闻 - 工信部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协同赋能,加快 6G 技术研发,组织开展“人工智能 + 软件”行动 [38][40] - OpenAI 发布 ChatGPT Agent [39] - 全球首个 AI 智能体安全测试标准发布 [41] 公司新闻 - 金证股份股东拟减持股份 [42] - 首都在线股东减持计划完成 [2][42] - 广联达回购股份 [2][42] - 中科信息完成工商经营范围变更 [2][42] - 竞业达股东减持计划完成 [43] 本周市场回顾 - 本周沪深 300、中小板、创业板指数和计算机(中信)板块均上涨,计算机板块个股涨幅和跌幅前五名分别公布 [1][44]
平安证券:国产大模型能力提升 我国AI产业未来前景广阔
智通财经网· 2025-07-04 19:44
国产大模型发展 - 以DeepSeek系列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性能已可比肩海外领军模型且成本更低 实现从"可用"到"好用"的跨越 [1][3] - 国产大模型开源、低成本和高性能特性将加速B端和C端应用场景落地 重点关注金融、办公、AI Agent三大方向 [3][6] - AI Agent已在企业管理场景落地 未来发展空间大 [1][6] AI算力芯片进展 - 2022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422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920亿美元 CAGR为27.7% [4] - 美国制裁倒逼国产替代 海光信息、华为、寒武纪等厂商取得突破 燧原、沐熙等公司快速发展 [1][4] - 英伟达GPU多次减配后性能优势削弱 国产芯片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4] 智能驾驶产业趋势 - 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达万亿级 L2辅助驾驶向10-20万元大众市场下沉 城市NOA从试点迈向全国推广 [5][7] - 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加速 2025/2030年产业增量预计达7295亿元/25825亿元 [5] - Robotaxi综合成本当前4.4万美元 2030年将降至3.5万美元 商业化拐点临近 [5] 计算机行业表现 - 2025Q1行业基本面拐点显现 计算机设备营收表现优于软件开发和IT服务 [3] - 行业指数涨幅跑赢沪深300 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6 基金持仓连续两季度提升 [3] 重点推荐标的 - AI算力:推荐海光信息(688041)、浪潮信息(000977) 关注寒武纪(688256) [2][7] - AI应用:强烈推荐恒生电子(600570) 推荐科大讯飞(002230)、金山办公等 [2][7] - 智能驾驶:强烈推荐中科创达(300496) 推荐德赛西威(002920)、地平线机器人-W(09660) [2][7]
计算机ETF(512720)涨超1.2%,技术迭代与政策驱动或成行业双主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30 13:44
公司动态 - 直真科技发布修订后的《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司内部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流程 [1] 行业研究 - AI应用与金融科技的新时代已经到来,AI agent引领的软件大革命正处于从0到1的拐点 [1] - AI应用是贯穿未来的最核心主线,新一轮金融科技创新机遇打开帷幕 [1] - 国产算力与卫星互联网均进入规模落地元年 [1] - 计算机行业在信创等因素驱动下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但数据库、操作系统等领域仍处于高度竞争状态 [1] - 国内计算机行业在产品性能和生态上尚且不及国外巨头,但受益于国产化政策推动市场份额连年提升 [1] 指数跟踪 - 计算机ETF跟踪的是CS计算机指数,该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1] - CS计算机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涉及软件开发、IT服务、硬件制造等业务的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1] - 该指数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和技术导向特征,能够较好地体现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趋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