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蛋仔派对》
icon
搜索文档
暑期档游戏“轻量化”之争:“折螺丝”、“拆纽扣”上桌,轻娱乐正崛起?
36氪· 2025-07-22 07:37
小游戏市场增长 - 2021年小游戏市场规模27.5亿元,2023年达200亿元,2024年增长至398.36亿元,同比增长99.18% [3][15] - 行业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元,未来三年有望达千亿级别 [3] - 2024年内购收入占比68.7%(273.64亿元),广告变现占比31.3%(124.72亿元) [15] 轻量化游戏趋势 - 暑期档新品如《盗墓笔记》《斗罗大陆:猎魂世界》采用解谜探险+IP联动模式,强调快速上手和碎片化体验 [5][7] - 《三角洲行动》通过简化硬核机制(如取消"压弹"设定)实现玩法轻量化 [12] - 微信小游戏月活超5亿,用户日均在线时长同比增10%,平均每月玩6款 [13] 暑期档产品特征 - App Store免费榜前10中,《银鸦之梦》《盗墓笔记》等新品占4席,探险类占主导 [5][7] - 腾讯《星痕共鸣》主打零氪金+二次元社交,沐瞳科技《银与绯》结合卡牌策略与反套路剧情 [9] - ST华通《无尽冬日》小游戏版长期稳居微信TOP5,出海版推动股价半年涨150% [15] 厂商策略调整 - 重度游戏厂商如完美世界、掌趣科技通过小游戏实现业绩增长 [15] - 微信抖音推出激励政策:微信提供10%广告金激励(单款上限500万),抖音最高25% [15] - 巨人网络《超自然行动组》、三七互娱《斗罗大陆》等IP改编作品强化轻量化叙事 [7][9] 用户行为分析 - 小游戏通过即时反馈(如《羊了个羊》城市榜单)和社交属性(微信分享)增强用户粘性 [17] - 超轻量内容如《折螺丝》《抓大鹅》单款游玩人数超10万,朋友圈成为重要传播场景 [13] - 心理学家指出挑战性与掌控感的平衡(如0.1%通关率)是核心吸引力 [17]
英伟达的“中国大客户”:千亿游戏产业争夺AI应用高地
36氪· 2025-07-21 12:44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中国游戏市场2024年实际销售收入达到3258亿元,创历史新高 [4] - 用户规模增速放缓,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4] - 生成式AI、虚拟现实等技术正在重塑游戏产业价值链 [4] - 北京出台政策支持游戏企业AI布局,最高给予3000万元奖励 [7] 公司动态与战略布局 - 英伟达CEO黄仁勋访华提及11家中国游戏公司,包括腾讯、网易、米哈游等 [1] - 腾讯将DeepSeek大模型接入《和平精英》,推出智能助手"吉莉" [7] - 网易在《逆水寒》中推出AI驱动的NPC"沈秋索" [7] - 米哈游对旗下三家AI子公司增资超28亿元,积极招聘AI人才 [12] - 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海外创立Anuttacon,推出AI原生游戏《Whispers from the Star》 [2][13] 技术创新与应用 - AI在游戏产业的价值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核心增长驱动要素 [7] - 腾讯"VISVISE"解决方案整合多项自研工具,提升开发效率 [10] - 腾讯游戏引擎GiiNEX宣称能将资产创作效率提升40-100倍 [10] - 《火影忍者手游》通过AI强化学习节省90%训练时间和资源 [10] - Anuttacon的《Whispers from the Star》实现AI主导的非线性叙事 [13] 历史发展与产业变革 - 中国游戏产业历经引进代理、自主研发、出海扩张等阶段 [8] - 《黑神话:悟空》成为文化输出新名片,推动政策完善 [9] - 游戏行业正经历生产力革命和体验创新两条并行发展路径 [16] - 游戏产业成为AI技术最理想的测试场,推动科技行业基础逻辑转变 [17] 未来展望 - AI将重新定义游戏,成为重构中国科技公司竞争力的关键 [21] - 游戏厂商需完成从技术应用到思维模式的全面升级 [21] - 技术创新力是重塑产业格局的核心力量 [20]
《蛋仔派对》就出现异常致歉:目前已修复,公布补偿方案
齐鲁晚报· 2025-07-03 17:04
游戏异常事件处理 - 7月3日早晨"蛋仔农场"仓库鱼类出售出现短暂异常现象 公司已修复问题并为受影响玩家恢复数据包括异常农场币数量及建筑等级 同时赠送全体玩家"中级肥料x10"作为补偿 [1] - 1月25日服务器疑似崩溃导致玩家好友清空等问题 公司回应因登陆玩家过多导致服务器不稳定 承诺修复后发放补偿 [3] - 1月25日晚间公司宣布春节服务器异常已修复 并发布补偿公告 [5] 游戏产品数据 - 《蛋仔派对》是网易研发的潮玩休闲竞技游戏 2021年2月6日开启全平台测试 玩家可操控蛋仔角色进行多模式竞技 包含经典模式、活动模式等不同规则玩法 [6] - 游戏内置蛋仔工坊功能 允许玩家自定义创作 场景道具包括炸弹、冰冻等互动元素 [6] - 2022年上线后累计注册玩家超5亿 农历新年期间日活跃用户突破4000万 [6]
半年时间市值翻倍,网易是如何靠AI+游戏触底反弹的?
搜狐财经· 2025-06-30 14:56
公司市值与市场地位 - 截至6月25日网易股价为2106港元市值达6668亿港元创历史新高[2] - 高盛将网易列入中国"十巨头"名单与腾讯阿里小米等并列[2] - 半年内股价增长九成从2024年11月11日开盘价112372港元起步[5] 游戏业务表现 - 2023年依靠《蛋仔派对》《逆水寒》等游戏年收入首破千亿[5] - 2024年Q2归母净利润68亿元同比下滑18%环比下滑11%[8] - 存量游戏流水大幅下滑《蛋仔派对》iOS流水按季跌45%《逆水寒》跌30%[7] - 新品《射雕》公测后数月跌出畅销榜开发耗资十亿级[10][11] - 《天启行动》上线45天即停运成为"出道即翻车"案例[14] 战略调整与组织变革 - 丁磊回归后停运10余款游戏包括《漫威超级战争》等[19] - 关闭多家海外工作室如日本Ouka加拿大Worlds Untold[20] - 营销费用从去年同期4022亿元压缩至2696亿元[20] - 员工规模减少3100人裁员比例超10%[20] - 加强反腐全年处理27名员工新增58家永不合作主体[22] 新产品与转型方向 - PC端游戏《漫威争锋》72小时获1000万注册用户[22] - 《燕云十六声》公测后积累超3000万玩家[22] - 2024年发布9款新游中5款为PC端7款为自研[23] - 转向精品PC端游策略如买断制游戏《归唐》[25] AI技术布局 - 伏羲实验室为《逆水寒》400+NPC配置智能AI系统[26] - 开发挖掘机器人并与中建八局徐工集团合作[26][27] - 注册68项工程机械智能化专利获全球数字贸易金奖[30] - 发布美术服务平台"有灵天工"完善开发生态[30] 财务与行业环境 - 2024年营收1053亿元同比增17%净利润297亿元同比增10%为20年最低增速[16] - 2023年底《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致股价单日暴跌246%市值蒸发1283亿港元[5] - 与暴雪复合但两款游戏仍未恢复运营[15]
国产游戏:新10年大爆发,要来!
新浪财经· 2025-06-30 14:13
行业趋势分析 - 2020年前国产游戏行业高速增长,2020年后增速放缓,但2025年可能成为新的转折点[1] - 2025年6月国产网络游戏版号审批数量达147款,创近几年新高[1] - 2024年除4月、5月外,单月国产游戏版号发放数量均保持在百款以上[1] 市场规模数据 - 2025年5月中国游戏市场规模达280.51亿元,同比增长9.86%,环比增长2.56%[3] - 客户端游戏市场规模58.19亿元,同比增长1.58%,环比增长0.34%[3] - 移动游戏市场规模211.77亿元,同比增长11.96%,环比增长3.69%[3] 政策支持 - 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出台补贴和便利措施支持游戏产业发展[3] - 北京对游戏研发和运营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3] - 浙江优化游戏产品审批流程,加强出海知识产权保护[3] - 广东对优质游戏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扶持奖励[3] 版号发放趋势 - 版号发放数量持续高位反映游戏行业精品化趋势加强[5] - 移动和休闲益智类游戏在6月版号中占比较高[4] - 休闲游戏从《蛋仔派对》爆火后成为热门品类[9] - 休闲游戏需进一步垂直细分,深挖创意玩法[10] 行业发展前景 - 游戏产业可能迎来新一轮10年期高速增长[4][17] - 游戏出海带来巨大增量市场和红利[15] - 政策支持使游戏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极[13] - ChinaJoy可能成为厂商展示精品游戏和出海成绩的平台[15] - 游戏展会有望推动创意和技术井喷[16] 厂商策略变化 - 国内厂商转向精品化和出海战略,减少山寨换皮行为[6] - 厂商通过深耕研发提升质量,提高版号过审概率[5][6] - AI原生游戏和3A游戏将成为厂商展示重点[15]
派对游戏迎来新玩家 能否打破“元蛋”垄断格局?
中国经营报· 2025-06-22 04:33
派对游戏赛道新动态 - 鹰角网络推出买断制合作冒险游戏《泡姆泡姆》,PC端全球销量达30万份,但同期在线玩家1343人,最高2万人,低于《猛兽派对》的3077人和10.4万人峰值 [4] - 友谊时光旗下《暴吵萌厨》成为移动端黑马,上线后游戏免费榜稳居前5名,超越《蛋仔派对》(第16名)和《元梦之星》(第138名) [4] - 《暴吵萌厨》采用烹饪题材+竞技玩法差异化定位,填补闯关类派对游戏市场空白 [3] 产品竞争力分析 - 《暴吵萌厨》TapTap评分7.3,哔哩哔哩8.4分,游戏性和美术受认可,但网络稳定性、操作手感遭诟病 [5] - 游戏被指多处借鉴《胡闹厨房》,包括冲刺/投掷操作和部分UI设计 [5] - 引入中华美食元素(火锅/烧烤/螺狮粉等)和地域文化地标(西湖/洪崖洞),强化社交功能(排行榜/时装) [6][7] 市场格局演变 - 当前派对手游市场由《蛋仔派对》和《元梦之星》双巨头垄断90%份额 [8] - "元蛋大战"中双方激烈竞争:《元梦之星》通过现金/Q币激励获客,《蛋仔派对》2023Q4营销费用达100亿元(同比+13%) [9] - 《暴吵萌厨》以"垂直题材+女性向"策略切入市场,目标用户覆盖上班族和亲子群体,避开低龄化竞争 [11] 公司运营表现 - 友谊时光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10%,亏损收窄64.6%,主要得益于《浮生忆玲珑》等新游 [12] - 《暴吵萌厨》全网预约超250万,但畅销榜排名196位,远低于《蛋仔派对》(51位)和《元梦之星》(85位),营收能力待提升 [12] - 专家建议通过赛季通行证、稀有外观等分层付费模型提升ARPU,同时需警惕同质化竞争 [12]
传媒行业半年度策略:多主线布局,攻守兼备
中原证券· 2025-06-19 17:18
报告核心观点 - 传媒板块近一年表现优异跑赢大盘,2025Q1业绩改善,建议围绕游戏、IP衍生品、出版三条主线布局 [6] - 游戏基本面与政策面共振,AI有望提振估值;IP衍生品文化新消费市场崛起;出版教材教辅需求稳固,高股息标的长期收益优异 [6] - 建议关注恺英网络、完美世界等公司 [6] 行情回顾 近一年表现优异,涨幅明显跑赢大盘 - 截至2025年6月13日,中信传媒指数近一年涨36.04%,跑赢沪深300等指数,在31个一级行业中排第4 [10] - 走势先抑后扬,2024Q3回撤,2024Q4后因多种因素上涨 [11] - 子板块表现分化,互联网广告营销等涨幅居前,传媒板块当前估值历史分位数77.80% [15][16] 2024业绩下滑,2025Q1复苏显著 - 2024年传媒板块营收稳定但利润下滑,主要因税收政策、公允价值变动、其他收益基数效应 [17][19] - 20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影视和游戏板块靠优质内容拉动,出版靠所得税优惠,广电和互联网媒体有下行压力 [20][22][27] 游戏:基本面与政策面共振,AI有望提振估值 游戏市场稳健增长,基本面稳固 - 2024年国内游戏市场规模、用户规模、ARPU值创历史新高,2025年1 - 4月增速高,预计全年延续 [29][34] - 年轻用户群体增加,消费意愿和ARPU值有增长动力,推动市场增长 [35] 海外竞争力持续提升,游戏出海战略坚定 - 2024年国产自研游戏出海重回正增长并创新高,2025年1 - 4月延续高增长 [39] - 中国游戏企业在海外竞争力提升,出海战略将持续推进,动力来自挖掘海外空间和积累经验 [42][48] 政策与基本面共振,打造文化输出新范式 - 国内游戏版号发放数量扩容,节奏更稳定,有利于游戏上线和产业发展 [49] -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表明政府重视可带动产业发展,中国也有相关战略和政策支持游戏产业 [52][54] - 游戏产业经济、文化、科技价值高,未来有望加强实力和海外竞争力 [63][64] AI + 游戏趋势明朗,应用空间广阔 - AI在游戏产业应用前景广,目前渗透率高,在玩法创新、NPC智能化、关卡设计等方面有应用 [65][67][70] - AI可辅助游戏研发环节提升效率,多家公司推出相关工具或解决方案 [76][79][81] IP衍生品:文化新消费市场崛起 IP衍生品消费市场增长强势 - 全球和中国IP衍生品市场规模增长,中国增速高于全球,IP玩具和其他衍生品增长快 [84][85][89] - 国内IP衍生品消费需求旺盛,相关公司业绩增速高于消费指数和社零总额 [92] - IP是产业链核心,不同公司对产业链覆盖情况不同,各环节有不同特点 [93][94][98] 情绪消费蕴藏机遇,未来空间广阔 - 随着消费群体代际和结构变化,以IP衍生品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将持续旺盛 [6] 出版:教材教辅需求稳固,高股息标的长期收益优异 图书市场回暖,需求弹性有望改善 - 2025Q1图书市场需求回升,出版板块业绩平稳,盈利质量好,估值水平低 [6][27] 免税政策回归,释放利润弹性 - 出版板块受益于所得税优惠政策延续 [27] 盈利质量好,估值水平低,长期收益高 - 建议关注低估值、高分红、高股息国有出版公司,部分公司近三年平均股息率超5% [6] 拥抱AI技术浪潮,积极布局研学赛道 - 多家国有出版公司推进基于AI的数字化转型,探索新业态,同时布局研学赛道 [6]
网易的股价,快翻倍了
36氪· 2025-06-16 09:48
股价与业绩表现 - 网易港股股价在2024年11月11日至2025年6月12日期间从112.372港元上涨至211港元,涨幅约八成[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31.8%[1] - 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净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12.1%,环比增长13.2%[1] 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潤18.4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17.02亿元有所提升[2] - 营业费用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93.93亿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80.38亿元,销售与营销开支同比大减33%至27亿元[15][16] 游戏业务挑战 - 2024年第三季度净收入同比减少4%,净利润下滑17%,核心游戏业务表现不佳[3] - 旧产品如《巅峰极速》《全明星街球派对》从畅销榜前10跌至百名左右,《蛋仔派对》热度明显下滑[4][6] - 新品《射雕》上线数月即跌出畅销榜,开发成本达十亿级但市场反馈不及预期[8] - 《天启行动》上线一个多月后因表现不佳停运[10][11] 战略调整 - 2024年下半年起管理层加强一线业务控制,进行人事变动、架构调整及反腐行动[12] - 全年关停《漫威超级战争》《天启行动》等十多款游戏,11月13日单日停运四款产品[14] - 海外团队如樱花工作室、Worlds Untold工作室被裁撤[17] 端游转型成效 - 2024年末推出的《漫威争锋》和《燕云十六声》表现亮眼,前者72小时注册用户超1000万,后者玩家数超3000万[19] - 《燕云十六声》移动端流水约4.74亿元,双端流水约10亿元,PC版首年预计销售额超18亿元[19] - 2024年第四季度PC端游戏收入占比从29.2%提升至34.7%,同比增加10%以上[19] 行业趋势与布局 - 全球PC游戏营收2024年同比增长4%,Steam同时在线玩家突破4000万[26] - 客户端游戏市场营销费用率6%,远低于移动游戏的15%[26] - 网易转向"先端后手"策略,如《七日世界》《无限大》等新品以PC端为核心[21][29]
丁磊“回归”半年,网易又闷声发财了
搜狐财经· 2025-05-30 20:3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88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12.1%,占总营收83.2% [2] - 单季净利润103亿元创历史新高,财报发布后股价单日飙升13% [2] - 截至5月29日港股收盘价200.2港元,较2024年11月低点上涨超80%,总市值6342.3亿港元 [2] 成本控制措施 - 一季度营销费用26.96亿元,同比减少33%(去年同期40.22亿元),行政费用从11.96亿元压缩至9.563亿元 [5] - 员工规模从2023年末29128人缩减至26028人,一年减少3100人 [8] - 关闭多家海外工作室(日本Ouka、加拿大Worlds Untold、美国Jar of Sparks)并缩减战略投资部门 [8] - 加强资金监管,金融专业应届生直接监督游戏部门运营,付款审批权收归总裁办 [8] 产品战略调整 - 2024年停运/停止开发超10款产品,包括《天启行动》《射雕英雄传》等 [9][10] - 2025年"520"发布会新品数量降至9款(自研7款+代理2款),为2020年以来次低 [10] - 端游收入占比提升:2024年手游占在线游戏收入72.7%(2023年75.2%),PC端游占比相应上升 [10] - 重点资源投向《第五人格》《燕云十六声》,后者被定位为5-10年常青项目 [12][18] 核心产品表现 - 《燕云十六声》玩家总数破3000万,2025年Q1位列iOS下载榜TOP2,高盛预测其PC+移动版全年贡献42亿元流水 [17] - 《梦幻西游》手游版2022年全球收入6亿美元,长期依靠高ARPU和社交玩法维持流水 [13] - 2024年《逆水寒》iOS流水同比跌超60%(11月1.05亿元 vs 2023年同期3.08亿元) [6] 行业趋势观察 - 6年以上老游戏占全球PC玩家总时长比例从2021年39%升至2024年57% [12] - 端游通过深挖付费模式对冲手游买量成本压力,买量成本攀升致行业转向精品化 [12][10] - 常青游戏凭借品牌效应降低获客成本,如《梦幻西游》新增用户多来自玩家自发推荐 [13]
未成年人充值限制均落实;内容筛选机制仍待普及丨20款手游未保测评2025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08:21
防沉迷时间限制 - 2021年8月30日出台的防沉迷新规明确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1][3] - 测评的20款手游均落实了防沉迷时间限制 在实名认证为未成年人后非指定时间会强制下线或无法登录 [3] 未成年人充值限制 - 2019年规定要求未满8周岁用户不得提供付费服务 8-16周岁用户单次充值不超过50元人民币 每月累计不超过200元人民币 16-18周岁用户单次不超过100元人民币 每月累计不超过400元人民币 [2] - 测评中所有游戏都严格限制了未成年人充值 使用8岁以下身份信息时点击充值即被系统弹窗阻拦 [5] - 《云海之下》《开心消消乐》《仙剑世界》《弹弹堂大冒险》《球球大作战》5款游戏直到支付界面才提示限额 其中3款跳转到外部支付界面后才提示 [5][6] - 部分游戏在充值界面允许重新更改实名认证信息 存在引导未成年人更改认证的嫌疑 [11] 游戏内容防护 - 7款游戏在防沉迷模式下对未成年人可见内容做出筛选或提供外部成长守护平台入口 较2023年3款和2024年8款有所进步但仍集中在头部厂商 [12] - 腾讯《王者荣耀》对未满12岁用户开启"健康系统" 网易《蛋仔派对》提供"宝宝蛋模式"关闭部分个性化推荐 [12] - 腾讯 网易 米哈游和迷你玩推出家长监护平台 可查询游戏资料 管理游戏时间和消费 申请退款等 [13][15][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