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号链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252亿!江苏模拟芯片龙头冲刺港交所,年卖30亿颗芯
芯世相· 2025-11-01 10:39
以下文章来源于芯东西 ,作者ZeR0 芯东西 . 芯东西专注报道芯片、半导体产业创新,尤其是以芯片设计创新引领的计算新革命和国产替代浪潮;我 们是一群追"芯"人,带你一起遨游"芯"辰大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淨額概約 | | | 2026年 | 2027年 | 2028年 | 2029年 | 2030年 | 總百分比 | | 提升我們的底層技術 | | | | | | | | 能力及工藝平台 | 21% | 15% | 26% | 19% | 21% | 18% | | 進一步豐富我們的 | | | | | | | | 產品組合 | 11% | 15% | 19% | 24% | 31% | 22% | | 擴展我們的海外銷售 | | | | | | | | 網絡及於海外市場 | | | | | | | | 推廣我們的產品 | 17% | 18% | 20% | 22% | 24% | 25% | | 戰略投資及/或收購 | 20% | 20% | 20% | 20% | 20% ...
思瑞浦(688536):三季度延续收入高增,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民生证券· 2025-10-31 19:24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5][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收入实现高速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改善并实现扭亏为盈 [2][3] - 下游工业、汽车、通信及消费电子等终端需求回升,公司通过与创芯微的业务融合,竞争力得到加强,驱动出货量和营收大幅增长 [3] - 公司在四大应用市场全面增长,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尤其在汽车市场,第三季度规模收入客户数实现翻倍 [4] - 基于公司在泛通讯、新能源汽车、泛工业等领域的布局,长期成长可期 [5] 2025年三季报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5.31亿元,同比增长80.47% [2]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均同比扭亏为盈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5.82亿元,同比增长70.29%,环比增长10.29%,连续6个季度实现环比增长 [3]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扭亏,环比增长20.35% [3] 盈利能力分析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6.46%,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3]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综合毛利率为46.60%,环比提升0.26个百分点 [3]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净利率为8.23%,同比大幅转正 [3]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销售净利率达到10.37%,环比第二季度提升0.87个百分点 [3] 分产品与市场表现 - 分产品看,2025年前三季度信号链芯片收入10.12亿元,同比增长42.64% [3] - 2025年前三季度电源管理芯片收入5.17亿元,同比增长274.08% [3] - 工业市场: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快速增长,第三季度环比继续增长,在电源模块、新能源、电网、充电桩、无人机、电池化成等领域高速增长 [4] - 汽车市场: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快速增长,第三季度环比高增,在三电、车身控制、智驾、激光雷达、照明等领域收入增长强劲,第三季度汽车规模收入客户数实现翻倍 [4] - 通信市场: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快速增长,第三季度环比增长,光模块业务同比高增,AI服务器相关新品出货加速,基站业务第三季度同环比快速增长 [4] - 消费电子市场: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5倍,第三季度环比继续增长,在移动电源、手表手环等市场增长强劲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82亿元,2026年为3.66亿元,2027年为5.91亿元 [5] - 对应2025年至2027年的市盈率(PE)分别为129倍、64倍和40倍 [5][6] - 预计2025年至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31亿元、28.09亿元和35.6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74.7%、31.8%和26.8% [6] - 预计2025年至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1.32元、2.65元和4.29元 [6]
艾为电子的前世今生:营收21.76亿行业第八,净利润2.76亿行业第三,均高于行业均值
新浪财经· 2025-10-31 18:16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专注于高性能数模混合、电源管理、信号链等芯片产品 [1] - 公司于2021年8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和办公地址均位于上海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 - 半导体 - 模拟芯片设计,涉及星闪概念、谷歌概念等多个概念板块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21.76亿元,在行业34家公司中排名第8,高于行业平均数11.35亿元和中位数6.08亿元 [2] - 当期净利润为2.76亿元,行业排名第3,远高于行业平均数2965.8万元和中位数1012.57万元 [2]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8.02%,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4.98% [5]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收入8.07亿元创历史新高 [5] 财务指标分析 - 2025年三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0.45%,高于行业平均的16.92% [3] - 当期毛利率为35.72%,低于行业平均的36.44%,但较去年同期的29.69%有显著提升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1.7万,较上期增加32.09%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7967.56股,较上期减少24.29% [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507.27万股,较上期增加197.60万股,位列第五大流通股东 [5] 产品战略与业务进展 - 公司对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信号链芯片三大产品线进行战略布局 [5][6] - 在车载和端侧AI领域有新产品推出和认证出货 [6] - 电源管理芯片中的DCDC产品取得新进展 [6] - 推出首款卫星通讯宽频LNA产品 [6] - 新一代压电微泵液冷主动散热驱动方案被寄予厚望 [5] 机构预测与评级 - 华安证券预计公司2025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亿元、6.1亿元、8.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5] - 民生证券预计公司2025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5亿元、5.15亿元、6.69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6]
“超募王”再闯港股IPO
IPO日报· 2025-10-30 17:39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10月27日,港交所官网披露,纳芯微(688052.SH)申请港交所主板上市,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建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这是继公司于2025年4月25日递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请。 此次港股IPO,纳芯微拟发行不超过4097.69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募资将用于提升底层技术能力及工艺平台,进一步丰富产 品组合,扩展海外销售、网络及于海外市场推广产品,战略投资或收购,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IPO日报注意到,这家当初顶着"车芯第一股"的光环拿下"超募王"战绩的模拟芯片龙头企业,如今市值已重回发行起点,上 市三年营业收入增长背后,净利润亏损两年。 制图:佘诗婕 曾经的"超募王" 随后,纳芯微股价略有起伏,但整体一路上涨,上市仅仅四个月,在同年8月走到465.82的股价高峰,总市值高达459.81亿 元。 不过,到了2024年4月,公司2023年业绩表现不及预期,股价降至109.89元,总市值降至114亿元,距离高峰期蒸发 75%(345亿元)。 截至10月28日收盘,纳芯微报收180.43元,总市值257亿元,相当于回到上市起点。 股权方面,截至目前,纳芯微董事长兼总经理 ...
“超募王”再闯港股IPO
国际金融报· 2025-10-30 17:36
曾经的"超募王" 纳芯微,全名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中国领先的模拟芯片提供商。 10月27日,港交所官网披露,纳芯微(688052.SH)申请港交所主板上市,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建银国际为联席保 荐人。这是继公司于2025年4月25日递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请。 此次港股IPO,纳芯微拟发行不超过4097.69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募资将用于提升底层技术能力及工艺平台,进一 步丰富产品组合,扩展海外销售、网络及于海外市场推广产品,战略投资或收购,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IPO日报注意到,这家当初顶着"车芯第一股"的光环拿下"超募王"战绩的模拟芯片龙头企业,如今市值已重回发行起 点,上市三年营业收入增长背后,净利润亏损两年。 制图:佘诗婕 公司于2022年4月22日在A股科创板上市,发行价为230元,原计划募资7.5亿元,实际募集资金达58亿元(募资净额 约55.81亿元),超募近50亿元,被业内称为"超募王",在科创板市场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外,纳芯微顶着"车芯第一股"的光环,以250元的高价开盘,开盘涨8.7%,成为当日科创板新股中涨幅最高者,市 值超260亿元。 随后,纳芯微 ...
必易微:三季度业绩持续改善,拟通过产业整合完善产品谱系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09:05
为进一步拓展业务布局,今年8月,公司拟以2.95亿元收购上海兴感半导体有限公司100%股权。资料显 示,兴感半导体是一家高性能传感器芯片设计公司,专注于全集成式传感器芯片的研发,以电流传感器 为核心,产品延展至磁传感器及信号链芯片,能够提供丰富的传感控制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 与电力、工业控制及自动化、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10月29日晚间,必易微(688045)披露了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分季度来看,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9亿元,同比、环比均取得增长;单季度毛利率超过30%,同比提升超过5个百分点。得益于此,公 司当季实现归母净利润602.16万元,对比上年同期增加盈利1579.15万元,连续两个季度达成扭亏为盈。 此次收购完成后,将显著丰富必易微的产品组合,形成涵盖"电流检测—运动感知—电源管理—电池管 理—电机驱动"的完整产品体系,成为国内少数可同时提供电流传感器、磁编码器及"三电"核心芯片的 集成方案供应商。(文穗) 随着AI技术不断革新,大模型、人机交互、机器视觉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动更多端侧应用场景加速 落地,工业机器人等应用迅猛发展,带动了对电源管理芯片、电机驱动控制芯 ...
纳芯微二闯港交所:三大产品平均售价下降拖累整体毛利率 身背超5亿元商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23:00
招股书显示,纳芯微拟将港股IPO(首次公开募股)募集资金投入以下用途:提升公司底层技术能力及工艺平台;丰富公司产品,重点扩大汽车电子应用中 的产品;扩展海外销售网络及在海外市场推广产品;战略投资及/或收购;作为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近日,A股科创板上市公司纳芯微(SH688052)向港交所递交了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文件,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建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纳芯微在 今年4月25日首次递表,这是更新数据后再次向港交所递表。就在上周二(10月21日),纳芯微港股IPO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其拟在港交所发行不超过 4097.69万股普通股。 图片来源:中国证监会官网截图 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称,以2024年模拟芯片收入计,纳芯微在所有模拟芯片公司中位列第14名,在中国模拟芯片市场中的中国厂商里位列第五 名,占0.9%的市场份额。 按照产品应用领域划分,纳芯微的产品主要用于泛能源领域,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下简称报告期内),泛能源领域产品的收入最 多,占公司总营收的69.3%、58.8%、49.8%和52.7%,其次为汽车电子领域产品,报告期内收入占比分别为23 ...
思瑞浦(688536):3Q营收利润高增,四大市场多点开花
华泰证券· 2025-10-29 19:16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对思瑞浦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1][7] - 目标价为221.67元人民币,较前值196.75元有所上调 [5][7] - 核心观点认为公司受益于工业、汽车、通信及消费电子四大市场需求复苏与国产化进展,技术积累深厚,并通过并购创芯微实现业务整合与竞争力提升,看好其内生与外延增长动力 [1][4] 2025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2亿元,同比增长70.29%,环比增长10.29%,连续6个季度环比增长 [1][2]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6032.32万元,同比增长282.31%,环比增长20.35% [1][2]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5.31亿元,同比增长80.47%;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227.64% [1] - 第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46.60%,环比提升0.26个百分点 [2] -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第三季度净利润为0.81亿元,同比增长1.16亿元,环比增长37.99% [2] 业务构成与产品进展 - 第三季度信号链芯片收入3.7亿元,占比63.5%;电源管理芯片收入2.11亿元,占比36.3% [2] - 公司坚持"信号链+电源管理"双轮驱动,信号链新品覆盖通信、汽车、工业领域,如高性能电平转换器、车规级SBC等 [3] - 电源管理推出多款汽车与工业用新品,如车规级低压监控芯片、反激式转换器等 [3] - 并购创芯微整合效果显著,其产品在锂电保护芯片、ACDC等领域占据优势;1-3Q创芯微营收同比增长22.5%,3Q25单季度毛利率提升至40%以上 [3] 终端市场布局与表现 - 工业市场:在电源模块、新能源、电网等收入进一步增长,运放、ADC等产品收入大幅增长,并关注机器人、服务器电源等机会 [4] - 汽车市场:与多家Tier 1及车企深入合作,产品应用于三电、车身控制、智驾等领域,第三季度客户数量同比翻倍 [4] - 通信市场:无线基站业务第三季度同环比快速增长;光模块业务同比高增,定制化AFE持续开发;AI服务器新产品陆续出货 [4] - 消费电子市场:移动电源、手表手环等增长强劲,电池管理芯片份额持续提升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公司2025-2027年收入预测至21.3亿元、27.8亿元、35.1亿元 [5] - 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88亿元、3.57亿元、5.42亿元 [5] - 基于11倍2026年市销率(PS)给予目标价221.67元,高于可比公司2026年PS均值7.9倍,体现一定估值溢价 [5][12] - 预测2025年每股收益(EPS)为1.39元,2026年为2.63元,2027年为4.00元 [10]
思瑞浦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破亿 “四梁”市场布局带来广阔增长空间
巨潮资讯· 2025-10-29 19:01
公司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31亿元,同比增长80.47% [1] - 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加2.25亿元,增幅超过140% [1] - 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增加2.52亿元 [1] - 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2亿元,同比增长70.29%,环比增长10.29%,已连续六个季度保持增长 [3] - 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60亿元,环比增长20.35% [3] - 第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46.60%,环比提升0.26个百分点 [3]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1.27亿元,同比增长634.88% [1] 业务板块分析 - 前三季度信号链芯片产品收入10.12亿元,同比增长42.64% [3] - 前三季度电源管理芯片收入5.17亿元,同比增长274.08% [3] - 电源管理产品线快速壮大,正与信号链产品形成互补 [3] - 汽车领域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快速增长,第三季度环比保持高速增长,规模化客户数量翻倍 [3] - 消费板块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5倍,移动电源、可穿戴设备等市场表现亮眼,电池管理芯片出货量居行业前列 [3] 增长驱动因素与未来展望 - 业绩增长得益于工业、汽车、通信及消费电子等细分市场的持续成长 [3] - 与创芯微的业务融合带来协同效应 [3] - 公司在信号链、电源管理及数模混合三大产品方向协同发展,竞争力显著提升 [3] - 未来将继续深耕工业、汽车、通信、消费等核心应用领域,扩大国产化替代成果 [4] - 将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保持运营与销售高效协同 [4] - 通过并购深圳创芯微实现外延式增长,创芯微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超22%,毛利率提升至40%以上 [4] - 创芯微成功进入歌尔、比亚迪、BAT、大疆、蔚来等行业头部客户供应链 [4] - 凭借信号链与电源管理的双驱动模式及四大市场的系统布局,已构建稳健增长引擎 [4]
【IPO前哨】芯片企业赴港!纳芯微业绩连亏,存货值得关注
搜狐财经· 2025-10-29 14:52
公司上市与市场背景 - 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和建银国际[2] - 公司拟将募资用于提升底层技术能力、丰富产品组合(重点扩大汽车电子应用)、扩展海外销售网络、战略投资及收购、以及营运资金[2] - 今年以来港股芯片概念股表现强劲,华虹半导体股价飙升近3倍,上海复旦、地平线机器人-W、中芯国际涨幅均超过150%[2] 公司业务与产品概览 - 公司专注于芯片研发和设计,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泛能源、消费电子等领域,提供传感器产品、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三大品类[3] - 传感器产品涵盖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将物理量(如温度、压力)转化为电子信号[3] - 信号链芯片包括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隔离器、放大器等,用于电子信号的收集、放大、传输及处理[3] - 电源管理芯片包括栅极驱动、电机驱动、供电电源芯片等,用于保障电子设备系统的稳定供电和高效运行[4]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以2024年模拟芯片收入计,公司在所有模拟芯片公司中位列第14名,在中国模拟芯片市场位列中国厂商第五名,市场份额为0.9%[6] - 以2024年数字隔离芯片收入计,公司在中国市场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名及全部厂商第二名,市场占有率为15.6%[6] - 以2024年磁传感器收入计,公司在中国芯片级磁传感器市场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名,市场占有率为7.1%[6] - 尽管在部分细分领域领先,但公司整体市场份额不高,行业竞争烈度很大[6]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6.70亿元下降至2023年的13.11亿元,随后在2024年恢复增长至19.60亿元[7] - 公司年内利润从2022年的2.50亿元转为亏损,2023年亏损3.05亿元,2024年亏损扩大至4.03亿元[7]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经调整利润在2022年为4.20亿元,2023年亏损0.94亿元,2024年亏损扩大至3.48亿元[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79.49%至15.24亿元,期内亏损0.78亿元,同比收窄70.59%,经调整亏损0.41亿元,同比收窄65.05%[8] 产品价格与收入结构 - 主要产品平均售价持续下降,传感器产品单价从2022年的2.09元/颗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0.66元/颗,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价格亦有不同程度下降[10] - 收入结构发生变化,传感器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6.7%提升至2024年的14.0%,信号链芯片收入占比从62.6%下降至49.1%,电源管理芯片占比从30.5%提升至35.9%[11] 运营与风险因素 - 客户集中度较高,2022年至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43.8%、43.0%、36.9%,2025年上半年降至28.8%[12] - 供应商集中度同样较高,同期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分别为90.5%、86.8%、82.3%,2025年上半年为86.4%[12] - 存货水平持续上升,从2022年的5.93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0.42亿元,存货周转天数在2023年达到294天的高点后,2025年上半年回落至166天[12] - 存货减值亏损金额较大,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2507.6万元、6180.1万元、9163.6万元,2025年上半年为3587.0万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