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
icon
搜索文档
中慧生物-B(02627):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的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17:39
产品获批 - 国家药监局批准公司针对6-35月龄人群的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新药申请 [1] - 该疫苗成为中国首款且唯一获批上市的全人群全剂量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 [1] - 疫苗在传统病毒裂解疫苗基础上进行重大升级 具有保护全面、组分抗原纯度高、不良反应风险低等优势 [1] 产品管线与战略定位 - 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的疫苗公司 致力于创新疫苗及采用新技术方法的传统疫苗研发、制造及商业化 [1] - 产品包括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及在研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以及其他在研疫苗 [1] - 公司通过追踪传染病全球发病及疫苗研发趋势确定产品管线 专注于优质疫苗以在中国取代传统疫苗和进口疫苗 并将竞争优势扩展至国际市场 [1]
单针319元,中慧生物IPO复盘:2000亿疯狂抢筹,4000倍超额认购,靠一款疫苗撬动200亿市值
市值风云· 2025-09-01 18:09
公司上市表现 - 中慧生物-B(02627 HK)于2025年8月11日登陆港股 首日股价大涨158% 截至8月25日累计涨幅达307 8% 总市值突破200亿港元[3] - IPO获得超4 000倍超额认购 认购金额超2 000亿港元 成为年内港股18A生物科技板块"超购王"[3] 核心产品分析 - 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商品名:慧尔康欣)于2023年5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是国内首款且唯一获批的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 定价319元/针[6][8] - 产品采用亚单位疫苗技术 相比裂解疫苗具有更好安全性和更低不良反应风险[7][8] - 2024年销售收入达2 6亿元 较2023年5 220万元增长近400% 但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仅40万元[9] - 另一核心产品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采用人二倍体细胞技术 2024年10月完成I期临床试验 计划2025年第二/三季度开始III期临床试验[11][12] 市场竞争态势 - 国内已有26种已上市流感疫苗 包括13种三价疫苗和12种四价疫苗[7] - 慧尔康欣目前市场份额为2 4% 远低于华兰生物四价裂解疫苗20 1%的市场份额[18][22] - 2024年5月起 国药集团 上海生物 华兰疫苗等主要竞争对手相继下调流感疫苗价格至百元以内 但慧尔康欣维持319元高价未跟随降价[21] - 国内还有19款流感疫苗处于临床开发阶段 其中13款为四价疫苗(包括2种亚单位疫苗) 将加剧市场竞争[22] 研发管线布局 - 2023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累计研发投入5 36亿元 相当于同期收入总额的1 7倍[24] - 目前拥有190项专利 包括37项发明专利和153项实用新型专利[25] - 除两款核心产品外 还有11种在研疫苗 包括mRNA猴痘疫苗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CHO细胞) RSV疫苗等[27] - 在研管线涵盖狂犬病 带状疱疹 肺炎球菌 猴痘 水痘 破伤风等多个疾病领域[28][29] 国际化进展 - 慧尔康欣已于2024年5月在澳门完成注册 2024年11月在菲律宾启动注册程序[33] - 计划在印尼 泰国 乌拉圭 加拿大 新加坡 墨西哥及香港等地提交产品注册和GMP检查申请[33] -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CHO细胞)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已获得美国FDA批准[33] 行业背景 - 中国创新药赛道2025年迎来价值重估 多项国产创新药成功出海 license-out交易频现[5] - 中国人用疫苗市场(不含新冠疫苗)产值从2019年535亿元增长至2024年961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2 4% 预计2033年将达到3 319亿元[29][30] - 疫苗行业呈现"品种为王"特征 企业需拥有重磅品种或充足储备管线才能持续成长[24]
大爆发!中慧生物-B半年报营收暴涨超9倍 问鼎港股18A生物科技业绩增速冠军!
智通财经· 2025-08-28 19:05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集团收入为人民币7112.3万元,同比增长919.25% [1] - 同期毛利为6078.1万元 [1] - 研发开支为9884.8万元 [1] 产品管线 - 公司拥有两种核心产品: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及在研冻乾人用狂犬病疫苗 [1] - 另有11种在研疫苗覆盖多个疾病领域 [1] - 所有疫苗产品及在研产品在中国被归类为第二类疫苗 [1] 技术平台 - 建立三个核心疫苗开发支持平台:基因工程及蛋白质表达与纯化平台、mRNA疫苗研究平台及佐剂开发与生产平台 [1] - 辅以三个专有技术平台:大规模扩增平台、多糖结合技术平台及微生物与免疫学研究平台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获得九项在研疫苗的IND批准 [1]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疫苗企业 [1] - 专注于创新疫苗及采用新技术方法的传统疫苗的研发、制造及商业化 [1] - 产品管线既满足国内需求又符合全球标准 [1]
大爆发!中慧生物-B(02627)半年报营收暴涨超9倍 问鼎港股18A生物科技业绩增速冠军!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9:02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收入达人民币7112.3万元,同比增长919.25% [1] - 公司同期毛利为6078.1万元 [1] - 研发开支为9884.8万元 [1] 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的疫苗公司,专注于创新疫苗及采用新技术方法的传统疫苗的研发、制造及商业化 [1] - 公司疫苗管线包括两种核心产品: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及在研冻乾人用狂犬病疫苗 [1] - 公司另有11种在研疫苗,涵盖对疫苗接种有庞大需求的多个疾病领域 [1] - 所有疫苗产品及在研产品目前或预计于中国被归类为第二类疫苗 [1] 技术平台 - 公司建立三个全面的疫苗开发支持平台:基因工程及蛋白质表达与纯化平台、mRNA疫苗研究平台及佐剂开发与生产平台 [1] - 辅以三个专有技术平台:大规模扩增平台、多糖结合技术平台及微生物与免疫学研究平台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从国家药监局获得九项在研疫苗的IND批准 [1]
华兰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28 17:31
公司治理与股东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22日召开第二次临时股东会,会议采用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网络投票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和互联网投票系统进行,投票时间为2025年9月22日9:15至15:00 [11][12][13] - 股权登记日设定为2025年9月17日,所有在该日收市时登记在册的股东均有权参与投票 [14] - 会议审议事项已通过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具体内容详见2025年8月28日披露的相关公告 [18]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拟实施中期现金分红,以595,000,033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含税),合计分配金额357,000,019.80元 [35][39] - 本次现金分红占2025年半年度可供分配利润的16.27%,公司可分配利润为2,194,082,327.58元 [38][40] - 分配方案符合公司《未来三年(2025-2027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要求,即每年现金分红额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30%或三年分红总额不低于三年净利润总额的30% [41] 财务与资金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及理财总额为42.22亿元,占净资产的71.34% [43]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6亿元,2023年和2024年该数据分别为8.88亿元和4.68亿元 [42] - 公司持有大量货币资金主要用于购买银行大额存单和结构型存款,本次分红有助于优化资产结构并提升资产收益率 [43]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使用募集资金13.14亿元,其中直接投入募投项目13.03亿元,支付发行费用1,056.57万元 [49] - 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为10.46亿元(含利息及理财收益),其中6.9亿元用于购买未到期理财产品 [49][58] - "流感疫苗开发及产业化和现有产品供应保障能力建设项目"已结项,剩余资金2.02亿元将转入"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 [54][61] 保荐代表人变更 - 因原保荐代表人贾鹏内部工作调动,华泰联合证券委派陈振博接替其持续督导职责,变更后保荐代表人为陈振博和刘晓宁 [8][9] - 持续督导期将延续至中国证监会和深交所规定的义务结束为止 [8]
中慧生物-B发布中期业绩 收入7112.3万元 同比大涨919.25%
智通财经· 2025-08-28 16:55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人民币7112.3万元,同比增长919.25% [1] - 毛利6078.1万元 [1] - 研发开支9884.8万元 [1] 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疫苗企业,专注于创新疫苗及采用新技术方法的传统疫苗的研发、制造及商业化 [1] - 疫苗管线包括满足国内需求及符合全球标准的创新产品 [1] - 所有疫苗产品及在研产品目前或预计于中国被归类为第二类疫苗 [1] 产品管线 - 拥有两种核心产品: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及在研冻乾人用狂犬病疫苗 [1] - 另有11种在研疫苗,涵盖对疫苗接种有庞大需求的多个疾病领域 [1] 技术平台 - 建立三个全面的疫苗开发支持平台:基因工程及蛋白质表达与纯化平台、mRNA疫苗研究平台及佐剂开发与生产平台 [1] - 辅以独特的专有技术平台包括大规模扩增平台、多糖结合技术平台及微生物与免疫学研究平台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从国家药监局获得九项在研疫苗的IND批准 [1]
中慧生物-B(02627)发布中期业绩 收入7112.3万元 同比大涨919.25%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6:55
财务表现 - 公司中期收入达人民币7112.3万元,同比增长919.25% [1] - 实现毛利6078.1万元 [1] - 研发开支为9884.8万元 [1] 产品管线 - 拥有两种核心产品: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及在研冻乾人用狂犬病疫苗 [1] - 另有11种在研疫苗覆盖多个疾病领域 [1] - 所有疫苗产品均被归类为中国第二类疫苗 [1] 技术平台 - 建立三大疫苗开发支持平台:基因工程及蛋白质表达与纯化平台、mRNA疫苗研究平台、佐剂开发与生产平台 [1] - 辅以三大专有技术平台:大规模扩增平台、多糖结合技术平台、微生物与免疫学研究平台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获得九项在研疫苗IND批准 [1] 业务定位 - 公司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创新疫苗及新技术传统疫苗的研发、制造及商业化 [1] - 疫苗管线同时满足国内需求与全球标准 [1]
泰州父子卖电池,IPO了
36氪· 2025-08-26 12:18
公司上市表现 - 双登集团于8月26日在港交所上市 首日股价上涨55.07%至22.5港元/股 总市值达100亿港元 [1] - 公开发售获超3000倍超额认购 中签率0.02%创港股历史最低纪录 [1] - 获得泰州国资委控制的三水创投作为基石投资者认购2.2亿元人民币等值股份 [2]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2024年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一 市占率11% [1][8] - 通信基站储能市场出货量全球第一 市场份额9.2% [8] - 数据中心储能市场中国企业排名第一 全球市场份额16.1% [8] - 客户包括五家全球十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 近30%全球百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 [1][11] - 服务中国十大自有数据中心企业的80% 中国十大第三方数据中心企业的90% [1][1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0.73亿元、42.6亿元、44.99亿元 [9]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1亿元、3.85亿元、3.53亿元 [9] - 2024年收入结构:通信基站占51.1% 数据中心占31% 电力储能占10% [9] - 近三年毛利率分别为16.9%、20.3%、16.7% [11] - 锂离子和铅酸电池收入占比分别为33.3%和64.6% [11] 业务与技术发展 - 产品技术路线呈现铅酸与锂电并行的双轮格局 [11] - 2018年投入磷酸铁锂技术研发 在青藏高原5G基站、阿里云数据中心等场景取得突破 [6] - 从代工厂成功转型为自主品牌企业 [6] 行业前景 - 全球通信基站数量预计从2024年2100万个增至2030年4390万个 [12] - 全球通信储能新增装机容量预计从43.9吉瓦时跃升至100.2吉瓦时 [12] - 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占比预计由4%升至10.1% [12] - 全球数据中心储能新增装机容量预计从16.5吉瓦时暴涨至209.4吉瓦时 [12] 控股股东与治理结构 - 杨善基通过直接持股及控制多家实体合计控制公司78.29%表决权股份 [4] - 杨锐担任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 拥有逾12年管理经验 [7] - 2021年完成管理权交接 杨善基将公司管理权移交给儿子杨锐 [7] 区域资本市场发展 - 泰州近期连续出现多家上市公司 包括8月上市的中慧生物(获超4000倍超额认购)和6月上市的海阳科技 [2][13] - 泰州拥有近30家上市公司 形成"泰州板块" [13] - 政府推出"凤城上市通"服务专栏和"上市10条"政策支持企业上市 [15]
康华生物股价微涨0.44%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62.64%
金融界· 2025-08-26 01:40
股价表现 - 2025年8月25日收盘价85.14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44% [1] - 当日成交额4.02亿元,换手率3.97%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4亿元,同比下降34.70% [1]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下降62.64% [1] 资金流向 - 8月2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016.12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1.66亿元 [1]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为人用疫苗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核心产品包括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 [1] - 所属行业为生物制品板块 [1]
14家上市、36家排队医药企业蜂拥港股
上海证券报· 2025-08-18 01:59
港股医药企业上市热潮 - 2025年已有14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在港交所上市,合计募资182.25亿港元,远超2024年11家上市募资44.29亿港元的规模 [1][2] - 36家医药企业正在排队等待港交所上市,申请状态为"处理中",包括丹诺医药、麦济生物等 [1][2] - 银诺医药-B上市首日盘中涨幅近300%,中慧生物-B上市首日大涨157.98%,市值超130亿港元 [1][6] 行业驱动因素 - 国家药监局上半年批准创新药43个,同比增长59%,接近2024年全年48个的数量 [2] - 中国创新药研发管线占全球约1/4,每年约3000个项目开展临床试验 [2]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年内上涨一倍,反映市场对生物科技板块的高度关注 [2] 政策与资本支持 - 港交所"科企专线"及18A章上市制度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通道,自2018年以来已有77家药企通过该途径上市 [3] - 南向资金流入港股市场已超9000亿港元,外资积极参与创新药企业基石投资 [3] - 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带来资本回流和流动性溢价,生物科技企业获得估值溢价 [3] 企业技术进展 - 头部生物科技企业经过5-8年技术沉淀,抗体偶联药物、基因编辑等核心技术逐步完成临床验证 [4] - 映恩生物-B构建多个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技术平台,在20多个国家开展临床试验 [4] - 维立志博-B拥有14款创新候选药物,公开发售阶段获得超3000倍超额认购 [6] 市场评估标准变化 - 投资人关注点从"管线数量"转向"管线质量",更看重突破性治疗手段和稀缺技术路径 [5] - 临床数据优异、管线推进快的企业主要聚焦肿瘤、自免、代谢等赛道 [6] - 具有商务拓展潜力和全球化布局能力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高估值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