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分拼总成加工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N锡振转盘中上涨30.0%报130.0元/张,成交额438.75万元,转股溢价率30.74%
金融界· 2025-07-14 10:49
N锡振转债市场表现 - 7月14日盘中上涨30%报130元/张,成交额43875万元 [1] - 转股溢价率达3074% [1] - 信用级别为AA-,债券期限6年,到期赎回价113元(含末期利息) [1] - 转股开始日为2025年12月24日,转股价3198元 [1] 无锡振华业务概况 - 由母公司及9家全资子公司组成,总部位于无锡滨湖区 [2] - 核心业务覆盖汽车冲压零部件、分拼总成加工、模具设计制造及选择性精密电镀 [2] - 主要客户包括上汽系(乘用车/大众/通用)、特斯拉、理想、东风岚图、智己、小米等头部车企 [2] 财务与股东结构 - 2025Q1营业收入6005亿元,同比增长2248% [2] - 归母净利润945447万元,同比增长222%;扣非净利润922862万元,同比增长2098% [2] - 十大股东持股占比6961%,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占比6574% [2] - 股东人数1094万户,人均流通股1952万股,人均持股市值6059万元 [2] 可转债条款细节 - 票面利率逐年递增:第一年02%、第二年04%、第三年08%、第四年15%、第五年19%、第六年23% [1] - 可转债具备债权与股权双重属性,可约定转股或持有至到期 [1]
无锡振华: 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公告书
证券之星· 2025-07-10 00:23
发行概况 - 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52,000万元(520万张),债券简称"锡振转债",代码111022 [2] - 债券期限为6年(2025年6月18日至2031年6月17日),转股期为发行结束满6个月后至到期日(2025年12月24日至2031年6月17日) [2][3] - 票面利率采用阶梯式设计:第一年0.20%、第二年0.40%、第三年0.80%、第四年1.50%、第五年2.00%、第六年2.50% [31] - 初始转股价格为31.98元/股,不低于募集说明书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价 [33] 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净额51,158.49万元将用于"廊坊振华全京申汽车零部件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30] - 若实际募集资金不足,公司将通过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后置换 [30] 公司基本面 -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冲压零部件(3,500余种)、分拼总成加工(500余种)、选择性精密电镀及模具业务,产品覆盖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 [13][16]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31亿元,净利润3.78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69亿元 [48] - 资产负债率49.80%(合并口径),利息保障倍数19.18倍,显示较强偿债能力 [46][48] - 主要客户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特斯拉、理想汽车等知名整车厂商,子公司无锡开祥是联合电子在精密镀铬领域国内唯一合格供应商 [22][24] 行业地位 - 在汽车冲压焊接零部件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备从设计到生产的完整技术体系 [21] - 拥有机器人柔性自动冲压线等先进设备,年产能超过4,000万件冲压零部件 [22]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华达科技(603358)、英利汽车(601279)、多利科技(001311)等同行业上市公司 [19][20] 股东结构 - 实际控制人钱犇、钱金祥父子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持有公司61.59%股权 [11][12] - 控股股东无锡君润投资持股27.53%,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72.63% [10][11] - 本次可转债原股东优先配售比例达86.20%,网上公众投资者认购13.56%,主承销商包销0.24% [26][28] 债券条款 - 设置向下修正条款:连续30个交易日中15日收盘价低于转股价85%时,可提议下修转股价 [35] - 赎回条款包括到期赎回(面值113%)和条件赎回(连续30个交易日中15日收盘价≥转股价130%) [36] - 回售条款允许债券持有人在最后两个计息年度内,若连续3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转股价70%时行使回售权 [37][38]
无锡振华拟发5.2亿可转债完善布局 冲压零部件收入连续三年占超50%
长江商报· 2025-06-18 07:49
公司融资与扩产计划 - 公司拟公开发行5.2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用于廊坊振华全京申汽车零部件项目(4.2亿元,占比80.77%)及补充流动资金(1亿元)[1][2] - 可转债初始转股价格为31.98元/股,期限6年(2025-2031年),票面利率逐年递增(0.2%-2.3%),到期赎回价为面值的113%[2] - 廊坊项目总投资6.48亿元,建设期2年,达产后预计年营收8.03亿元(不含税),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2.78%,投资回收期7.74年,将形成年产50万台套汽车零部件的产能[2][3]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8.81亿元(+18.9%)、23.17亿元(+23.19%)、25.31亿元(+9.23%),净利润分别为1.62亿元(+77.93%)、2.77亿元(+71.23%)、3.78亿元(+36.3%)[5] - 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负债率为50.6%,短期借款8.61亿元,长期借款960万元,货币资金3.27亿元[3] - 2022-2024年冲压零部件收入分别为11.82亿元(占比62.84%)、12.72亿元(54.9%)、14.84亿元(58.62%),为营收增长主力[1][6] 研发与技术实力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累计达2.87亿元,各年分别为4788.6万元、4976.3万元、6171.7万元、6474.7万元、6281.7万元[6] - 截至2024年末拥有专利148项(发明专利19项),核心技术包括"双向压边的拉深及压印一体化模具"等[6] 客户与市场布局 - 客户涵盖上汽、理想汽车、特斯拉、安徽大众、东风汽车、长城汽车等知名车企[5] - 已建立9个生产基地(无锡+上海+郑州+宁德+武汉+廊坊等),形成多地联动布局[1][3] - 战略聚焦"传统业务智能化+新能源业务规模化",深化与特斯拉、理想汽车、小米汽车等新能源车企合作[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