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卫星终端
icon
搜索文档
通宇通讯(002792) - 002792通宇通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2
2025-09-02 17:24
业务板块表现 - 微波天线业务收入约1.19亿元,同比增长84%,毛利率33%,占营业收入22% [4] - 光模块业务营收同比增长98%,目前营收占比0.67% [4] - 卫星通信业务收入达2600万元,同比上涨2.59% [4] 海外市场拓展 - 海外销售占比达49%,为上市以来首次接近总营收一半 [3][4] - 主要增长动力来自一带一路国家4G建设及部分国家5G网络升级 [3] - MACRO WIFI产品在印尼、阿联酋、缅甸等国家测试良好并开始小批量交付 [3] - 东南亚已建立较完备销售网络,计划加强非洲和中东市场开发 [3] 卫星通信布局 - 产品覆盖"星-地-端"三大应用场景,深度参与多个星座计划 [3] - 已进入垣信供应链体系,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 [3] - 与6G通信和低空经济融合,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投资布局 [3] 技术产品发展 - 800G光模块在海外实现小批量交付,采用硅光技术和低功耗设计 [5] - 特殊场景天线研发包括桥梁、高铁、隧道挂壁天线及远海渔船卫星终端 [4] - 推出A+P系列和绿色天线系列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6] - 积极参与5G-A通感一体化天线及6G空天地一体化天线建设 [6] 战略规划 - 以微波天线为盈利突破口,卫星通信作为未来五年第二增长曲线 [4] - 通过降本增效和技术优化保障传统业务毛利稳定 [6] - 持续优化海内外销售结构,采取多点开花发展策略 [4]
首颗蓝牙卫星已发射,「蓝凌星通」半年内完成两轮融资,累计金额达数千万元|36氪首发
36氪· 2025-08-21 15:40
融资情况 - 公司近日完成天使++轮融资 由启迪之星独家投资 资金将用于批产卫星研制与元器件采购[2] - 公司半年内完成两轮融资 累计金额达数千万元 3月底曾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由麟阁创投领投 鸿富资产跟投[2] - 公司已开启新一轮融资[6] 技术优势 - 公司是国内唯一、全球唯二掌握蓝牙直连卫星技术的团队 具备全流程星座及整星总体设计能力、载荷独立设计研发能力[4] - 通信机采用星载基站并行计算技术架构 吞吐能力大幅提升 卫星终端数据接收灵敏度达-130dbm以上 信号捕捉能力较传统终端增强[4] - 正在开展柔性可折展天线优化设计和平板卫星设计 为大规模部署做技术储备[4] - 已实现分钟级过境服务能力 致力于为大众消费者提供低成本、低功耗的蓝牙卫星直连服务[4] 业务进展 - 公司已于近期完成首颗蓝牙卫星的发射[4] - 今年下半年还将陆续发射蓝牙组网卫星[6] - 当前部署的蓝牙节点数较成立时增长20倍 到明年底节点数量预计达20万左右[5] - 在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建立多个蓝牙卫星终端示范点 提供气象监测、高速公路病害、冻土沉降、野生动物保护等场景的数据回传服务[5] 商业模式 - 不靠卖终端获取一次性收入 而是按节点数收取持续租赁费 节点越多租金收益越多[5] - 前期以为客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为主 不单独对外售卖终端[5] - 应部分客户要求提供基于端侧AI的数据预处理服务[5] 应用场景 - 面向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监测和监控机构 提供定期监测数据回传服务[5] - 最初聚焦智能终端固件OTA升级 使带蓝牙功能的设备通过升级即可直连卫星[5] - 推出小型化卫星终端专门面向垂类监测场景 覆盖存量传统场景和增量新应用场景[5] 行业地位 - 美国Hubble Network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唯一对标企业 但双方在技术方案和应用场景上存在差异[4][5]
成都青羊举行“立园满园”产业招商推介大会 共拓兴业版图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13:42
产业招商活动概况 - 2025中国移动产业投资生态合作大会在成都举行 青羊区同步举办"立园满园"产业招商推介大会 吸引40余家参会企业及20余家重点在谈企业代表参与[1][3] - 活动通过沉浸式园区参观推动中国移动生态企业与青羊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3] 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 航空国创中心产业园占地203亩 A/E区已交付 聚焦航空装备研发、卫星互联网、工业软件领域 吸引未尔科技等龙头企业入驻[3] - 航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占地212亩 入驻智明达、可普光电、以太航空等高端制造企业[4] - 青羊总部经济基地形成全国机载研制领域最高集聚度的研发设计产业生态[4] - 少城国际文创谷集聚5900余家文化企业 包括峨影集团、天府演艺集团、维塔士等[6] - 青羊经开区2023年集聚256家航空配套企业 产业营收占全市50%、全省33% 2024年培育规上企业231家、高新技术企业143家、"专精特新"企业47家[7] 企业合作意向与投资案例 - 浙江大华技术肯定航空国创中心"创新端+市场端"结合模式 认为其实现深度合作与互利共赢[4] - 北京海天瑞声评价青羊园区"活力迸发" 区位、配套、产业链优势显著 将寻求合作机会[5] - 江苏赫兹科技计划在青羊设立分公司 考虑未来迁移总部 看重航空国创中心产业聚集度与配套设施[8] - 南京创芯慧联将西南研发总部落户青羊 子公司从接洽到完成注册仅用1周[9] 产业政策体系 - 青羊区构建"1+5+N"政策体系 核心为《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和强基提能若干政策》 配套航空、金融、文旅、商务商贸、建筑领域专项政策[8][9] - 政策提供全周期服务 包括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业态优化等资金扶持 新设企业可享高效注册支持[9] 产业载体与服务优化 - 青羊经开区形成"百亿级-十亿级-亿级-千万级"企业矩阵 建立"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梯次培育机制[7] - 新经济和科技局入驻经开区管委会 形成"园区+部门+公司"协同机制 提升运行效率[7] - 少城国际文创谷重点招引演艺演出、文博旅游、影视音乐、创意设计等领域企业[6]
太空算力时代的核心运营商
华西证券· 2025-05-15 12: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三体计算星座”计划构建超2800颗计算卫星的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实现“天数地算”向“天数天算”转变,普天科技有望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3] - 公司控股股东中电科54所牵头负责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公司自身在地面网络、卫星通信领域拥有核心优势和深度布局,有望承担主要卫星运营商的关键角色 [3] - 公司在卫星终端、地面站等相关领域也有相关产品和布局,在军品订单恢复的背景下,公司PCB板需求爆发,公司在业绩、估值上均有望上一台阶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三体计划启动,打造2800颗算力卫星的天基算力网 - “三体计算星座”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打造,建成后总算力可达1000POPS,2025年预计完成超50颗星的布局,未来将构建由2800颗计算卫星组成的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4] - 首发入轨的12颗计算卫星搭载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能实现整轨卫星互联,具备太空在轨计算能力,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最高单星算力达744TOPS,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可达100Gbps,12颗卫星互联后具备5POPS计算能力和30TB存储容量,还搭载80亿参数的天基模型,可对L0 - L4级卫星数据进行在轨处理,执行异轨卫星激光接入、天文科学观测等在轨试验任务 [5] - 之江实验室是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聚焦智能计算,其主任王坚院士在云计算领域有重要贡献 [6][7] 换道太空,助力实现“天数天算” - 智算需求爆发式增长,“天感地算”模式受地面站资源、带宽等因素限制,地面算力系统出现明显瓶颈,建设太空计算中心可突破地面算力瓶颈,构建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解决行业难点痛点 [8] - “星算”计划将构建未来算力网络,实现“天数天算”“地数天算”,满足太空即时计算需求,助力我国率先建成太空计算基础设施,突破人工智能领域边界 [8][9] - 算力卫星具有能源转换效率高、散热成本低、全球无缝覆盖、数据传输效率高、实时在轨计算等优势 [9] 全球掀起“太空算力”热潮,各国竞相布局轨道数据中心 - 欧洲、美国都在执行将数据中心搬到天上的计划,如微软发布“云上太空”服务,亚马逊部署AWS物联网云解决方案,欧盟推出ASCEND计划,预计到2050年发射1300个数据中心模块进入1400公里高的轨道,总计实现1000兆瓦容量,投资回报有望达数十亿欧元 [10] - 美国创业公司Lumen Orbit已开始太空算力计划,第一颗卫星于2025年2月发射升空,计划部署约300颗卫星建造太空数据中心,太空数据中心10年内运行成本仅820万美元,远低于地面数据中心的1.67亿美元 [11] 普天科技:有望承担主要卫星运营商的关键角色 - 普天科技背靠电科集团,控股股东中电网通是卫星通信业务的“国家队”,中电科54所牵头负责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12] - 公司是中电网通旗下上市平台,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与西电ISN成立联合实验室,开展技术研究,加快推动低轨卫星通信类产品研制,深耕基于北斗的产品研发及应用,发挥航空级智能制造优势提供PCB设计和制造等高可靠产品组件,设置独立创新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 [13] - 公司在地面网络、卫星通信领域有核心优势和深度布局,有望承担主要卫星运营商的关键角色,成为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中最核心的厂商之一,在卫星终端、地面站等领域有相关产品和布局,军品订单恢复使公司PCB板需求爆发 [14] 投资建议 - 调整公司2025年盈利预测,增加2026 - 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5.04/74.91/83.14亿元,归母净利润2.54/3.40/4.21亿元,EPS分别0.37/0.50/0.62元,对应2025年5月14日收盘价,PE分别为62/47/38倍,维持“买入”评级 [1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0.8%、15.2%、11.0%,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172.4%、33.6%、24.0%,毛利率分别为17.6%、18.0%、18.2% [17] - 对应2025 - 2027年PE分别为62.40、46.69、37.65倍 [17]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分别为6504、7491、8314百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76、369、458百万元 [20] - 2025 - 2027年公司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