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食用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从自然中来,回自然中去”,可食用机器人开启舌尖上的新科技
机器人圈· 2025-05-16 17:56
可食用机器人的创新应用 -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研发的水上机器人长5厘米、重1.43克,由冻干鱼饲料制成,通过柠檬酸与碳酸氢钠的化学反应产生推力,最快每秒移动3倍身长,所有组件可生物降解并最终成为鱼群食物 [2] - RoboCake是可食用机器人婚礼蛋糕,顶层为石榴味明胶软糖机器人,底层嵌有维生素B2、槲皮素和巧克力制成的可食用电池,能为LED供电 [2] - "机器食品"(RoboFood)项目获欧盟350万欧元资助,已开发可食用流体电路、导电油墨等成果,目标覆盖食品保鲜、紧急营养补给等领域 [2] 技术原理与环保价值 - 水上机器人动力机制依赖水触发化学反应:二氧化碳气体压力迫使丙二醇喷出,降低水面张力形成推力,可持续运动数分钟 [2] - 可食用机器人设计理念可缓解电子垃圾问题(全球年产量4000万吨),实现"从自然中来,回自然中去"的环保闭环 [5] - 主体材料采用冻干鱼饲料、明胶等可生物降解成分,任务完成后会吸水软化沉入水中 [2] 多领域应用潜力 - 医疗领域:可沿食道移动递送药物,辅助吞咽困难患者,降低吸入性肺炎风险,或用于消化道健康监测 [4] - 环境管理:模拟野生动物食物外形,内置疫苗和定位系统吸引野猪等动物接种疫苗,控制疾病传播 [5] - 水产养殖: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水体污染;革新投药方式 [4] - 食品创新:RoboCake通过电解质微酸刺激实现"变味"体验,拓展美食科技可能性 [5] 技术挑战与发展瓶颈 - 智能计算系统需突破传统晶体管限制,现有可食用生物分子(如类胡萝卜素)信息处理能力有限 [6] - 安全性验证不足:多种可食用成分交叉反应可能导致不可预见的不良后果 [6] - 小型化与质量控制难题:医疗用途需微型化,组件协同故障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6] - 保质期与口感优化:需延长保存时间并提升味道吸引力 [7]
快讯|津产首款人形机器人“天兵一号”亮相,武科大打造耐火材料智能砌筑机器人平台,00后团队创业半年获千万订单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6 17:49
可食用机器人技术突破 -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以鱼饲料为原料开发水上机器人 可自然降解为鱼群食物[1] - 与意大利科学家合作推出可食用机器人婚礼蛋糕RoboCake[1] - 技术优势在于解决电子污染问题 并能在医疗保健 环境管理等领域应用 如精确药物输送和紧急营养补给[1] 工业人形机器人进展 - 辰星自动化推出津产首款工业人形机器人"天兵一号" 腰部承载200公斤 手臂承载5公斤[4] - 采用并联机构设计 旋转自由度更高 正在训练智能决策能力[4] - 预计7月投入多行业应用[4] 智能建造技术应用 - 乍嘉苏改扩建项目工地试验室配备智能机器人"小白" 可精准完成混凝土试块检测全流程[7] - 试验室配备物联网改造的万能材料试验机 实现全数字化调整[7] - 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消除信息壁垒 后续将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智慧方案[7] 耐火材料智能砌筑技术 - 武汉科技大学研发的智能砌筑机器人平台可数秒内完成耐火砖三维建模[10] - 机器臂实现抓取 涂浆 砌筑全自动化 识别上千种异形砖 精度达±1毫米[10] - 突破7项核心技术 样机已通过测试 计划今年搭建中试平台[10] 初创企业快速发展 - 合肥零次方机器人00后团队创业半年获数千万元订单[13] - 首款人形机器人Z1具备"盲走"能力 手臂动作模仿成功率近100%[13] - 2025年1月落户合肥 获政府支持 计划今年实现超500台量产[13] 机器人产业生态 - 行业已形成工业机器人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等细分领域[18][19][20] - 产业链涵盖核心零部件企业 如绿的谐波 因时机器人等[20] - 区域集聚效应显现 如合肥包河区已聚集50余家人形机器人下游企业[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