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场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又一巨头倒下!疯狂关店11万家,为什么我们都不愿意逛商场了?
搜狐财经· 2025-10-14 20:35
行业衰退现状 - 武汉地标武商亚贸广场因客流量稀少、亏损严重,在经营28年后于去年9月不再续租并注销企业 [1] - 去年全国有21家大型商场关闭,其中不少位于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1]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实体店关闭超过1.7万家,从超市到服装店,从餐饮到百货,关店总数预计将达11万家 [12] - 全国购物中心日均客流量从2015年的4.7万人降至2023年的2万人,降幅超过57% [2][10] 市场饱和与同质化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4年报告显示,抽样的447个商业场所空铺超过9400个,整体空置率达9.1%,远超5%的盈亏平衡警戒线 [14] - 武汉武昌商圈半径3公里内聚集8家大型购物中心,总商业面积超120万平方米,是行业供过于求的典型 [16] - 商场品牌组合和楼层布局高度雷同,珠宝、服饰、鞋包、餐饮等业态缺乏新鲜感,导致消费者重复逛不同商场的意愿降低 [17] 电商冲击与成本压力 - 电商渠道提供显著价格优势,如同品牌衬衫线上售价300元比商场500元便宜40% [19] - 线上购物便捷且提供免运费退货等服务,契合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偏好居家休息的消费习惯 [19][21][23] - 实体店成本持续攀升,以上海五角场商圈为例,购物中心首层租金从2015年约8元/平方米/天涨至2024年22元/平方米/天,涨幅达175% [27] - 2024年一线城市商业营业员月薪普遍6000-8000元,加上社保、培训等费用,人均年成本超10万元 [27] 成功转型案例 - 山姆会员店通过差异化商品策略取得成功,截至2024年中国付费会员数接近900万,卓越会员续卡率达92%,会员年均消费额1.3万元是普通超市的5倍 [31] - 胖东来以极致服务吸引客群,许昌天使城店提供免费验光、衣物熨烫等60余项增值服务,日均客流量超5万人次,客单价320元是周边商场的2.5倍 [34] - 山东临沂泰盛广场通过本地餐饮和文化节等体验式消费,实现日客流11.3万人 [37] 未来发展方向 - 购物中心需从"商品购买"转向"场景体验",成为社交、休闲、情绪疗愈的综合空间 [36][39] - 应积极发展体验经济、首发经济、自营创新,设置沉浸式体验、主题街区、艺术展览等场景化消费 [36][39] - 核心目标是让商场变成"让人想去的地方",而非单纯"卖东西的地方" [39]
如何在工作日调研商场? | 猫猫看市
证券时报网· 2025-06-21 14:01
商场调研技巧 核心观点 - 通过观察商场工作日非高峰时段的细节(如开店率、餐厅人员配置、超市生鲜区状态),可间接判断其整体景气度 [1][2][3][4][5][6][7][8][9] 开店率分析 - 商场空置店铺比例超过10%表明经营状况不佳,需注意未出租店铺是否被"即将入驻"海报掩盖 [4] - 正在装修的店铺应有明显施工痕迹,若无则可能为虚假招租 [4] 餐厅人员配置观察 - 餐厅服务员数量反映客流预期:工作日傍晚服务员密集预示高景气度,反之则经营疲软 [5][6] - 人员编制是餐厅成本核心,客流不足时会压缩人力以节省开支 [5] 超市生鲜区评估 - 生鲜区品类丰富且新鲜度高说明超市及商场客流量充足 [7][8] - 生鲜区缺失或仅陈列少量常见商品,反映客流不足导致运营成本难以覆盖 [7][8] 方法论延伸 - 类似"见微知著"的观察逻辑可复制到其他行业调研中 [9]
中国最牛商场 SKP 被博裕资本鲸吞?
搜狐财经· 2025-05-06 20:55
从北京华联自身经营状况来看,近年来零售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电商冲击、同行竞争等因素使得传统零 售企业面临较大压力。北京华联集团虽业态丰富,涵盖生活超市、食品超市、高级超市、社区购物中心 及商业地产等,但在整体市场环境变化下,部分业务增长乏力。其旗下上市公司北京华联综合超市股份 有限公司,在连锁百强及零售百强榜单中的排名呈现波动下滑趋势,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北京华联在市 场竞争中的挑战。在此情形下,北京华联或许希望通过出售北京 SKP 部分股权来优化资产结构,回笼 资金,以聚焦于更具发展潜力或更核心的业务板块。 从战略调整层面分析,北京华联在业务布局上或许有新的考量。当前商业地产及高端零售市场发展态势 复杂,持有北京 SKP 股权虽曾带来丰厚收益,但也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商场的升级改造、品牌 招商与维护等。将北京 SKP 部分股权转让给博裕资本后,借助博裕资本在投资领域的资源与经验,能 更好地推动 SKP 发展,而自身则可将资源重新分配,投入到新兴业务领域或对现有其他业务进行深 耕,实现战略转型与业务重构,以适应市场变化。 博裕资本成立于 2010 年,管理规模近 100 亿美元,其核心出资方为新加坡主权基金淡 ...
浙江“胖都来”商场开业,胖东来回应:已向对方邮寄律师函!律师:涉嫌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3 00:06
商场名称争议 - 浙江新开业的线下购物商场"胖都来"因名称与知名零售品牌"胖东来"高度相似引发争议 [1] - "胖都来"公司解释名称含义:"胖"寓意丰盈富足,"都"取自董事长姓氏,强调品质重于名称 [1] - 胖东来已就此事向浙江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认为该名称易造成消费者混淆,并已向"胖都来"公司邮寄律师函 [3][4] 法律层面分析 - 律师指出"胖都来"涉嫌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因与"胖东来"仅一字之差且整体相似度高 [5] - 我国商标法规定在相同或类似服务上使用近似商标导致混淆的行为属于侵权 [5] - 商业模式本身不受知识产权法保护,但需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简单复制他人标识或傍取商誉 [6][7] 公司经营数据 - 胖东来4月销售额达17.49亿元,年度累计销售额突破80亿元至80.27亿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