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增程式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长城打死不做增程”VS“讲这话的人不懂技术”,你会选插混还是增程?
36氪· 2025-05-07 20:51
技术路线争议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明确表示公司不会涉足增程技术,认为其不符合未来规划 [1] - 长安汽车副总裁邓承浩反驳称增程式技术符合市场需求,批评抵制增程是"与市场为敌" [1][11] - 技术派(如大众、长城)指出增程式在中高速工况下能量转换效率损失达15%-20%,威德曼批评其为"脱裤子放屁" [5][7] 市场表现与用户选择 - 增程式车型2024年销量达120万辆,市占率从2022年3.6%升至9.1%,理想L系列月销超3万辆 [7][9] - 市场派认为增程式"大电池+小油箱"组合完美适配城市通勤(每公里成本<0.1元)和长途自驾场景 [7] - 消费者实际使用反馈两极分化:城市用户认可经济性,越野用户指出高负荷下电力供应不足,东北地区冬季续航打七折 [16][17] 企业战略分化 - 长城坚持"泛内燃机战略",押注自研四驱混动系统,新能源渗透率仅25%,远低于理想汽车70% [13][15] - 国际车企态度转变:曾嘲笑增程式的大众、福特开始研究中国品牌方案 [9] - 深蓝汽车CEO邓承浩指出全球99%国家适合增程,中国消费者形成"高端增程、低端混动"认知 [11] 行业格局演变 - 增程式车型以每月10万辆速度扩张,形成"技术争议与销量齐飞"的魔幻现象 [2] - 行业呈现技术派(强调效率)与市场派(强调场景适配)的路线对立 [5][7] - 长城选择差异化布局混动全品类,认为增程无法承载其"全场景覆盖"战略 [15]
10天展期百万观众!折射出行业转变的标志性意义
中国经济网· 2025-05-07 11:44
展会规模与影响力 -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为期十天 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 展出车辆1366台 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70% 首发车163台 [1] - 展会共吸引海内外观众101万人次 包括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的6.3万人次海外观众 其中海外经销商超1.2万人次 [1] - 14000余名中外媒体工作者参与报道 媒体日期间举办193场新闻发布会及近20场论坛活动 [1] 行业生态与战略布局 - 车展优化"豪车馆"和"新势力馆"布局 促进整车、供应链与科技企业联动 形成全球汽车产业未来趋势观察窗口 [2] - 中国引领的汽车智能化竞速从整车延伸至科技与供应链领域 为全球生态链重构提供前瞻性机遇 [2] - 外资合资企业加速智能化战略本土化 自主品牌强化全球化布局 形成中外车企双向奔赴竞争格局 [4] 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 - 中国品牌"全栈自研"技术成为焦点 增程式技术、兆瓦级超充、沉浸式人机交互及AI融合推动行业转型 [3] - 汽车科技与供应链展区达10万平方米 展现中国产业链韧性和成熟度 推动市场角色重新定义 [4] - 行业从"电动化上半场"向"智能化下半场"过渡 绿色制造、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跨界技术涌现 [6] 全球化与产业定位升级 - 上海车展国际化特征显著 前四天接待海外观众近3万人次 凸显中国作为全球创新策源地地位 [4][6] - 行业完成从"世界工厂"到"创新策源地"的转变 汽车成为连接能源、出行、数据等多维度的移动终端 [6] - 展会作为产业"超级接口"链接全球 见证中国汽车工业全球化进程 推动中外产业深度融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