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制度

搜索文档
【申万固收|深度】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去向何方——【货币政策知识点】深度研究之二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6-18 09:38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历史沿革 - 存款准备金起源于18世纪初英国,最初源于银行间自发清算需求,19世纪初在美国演变为法定风险缓冲机制,1913年美联储成立后发展为货币政策调控手段[5][21] - 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始于1984年人民银行行使央行职能时建立,1989年增设备付金账户,1998年合并准备金与备付金账户,强化支付清算功能[5][22] - 2015年后中国采用平均法按旬考核准备金,允许维持期内平均达标且可临时透支1个百分点,增强银行流动性管理缓冲[5][24][25] 存款准备金的结构性功能演变 - 2014年创设定向降准工具引导信贷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2017年升级为普惠金融定向降准,2019年形成"三档两优"框架,2021年简化为高中低三档[5][30][32] - 2004年差别准备金率制度将准备金与资本充足率挂钩,2011年升级为动态调整机制纳入逆周期调控,2016年进一步演变为宏观审慎评估(MPA)体系[5][37] - 2012年后中国外汇占款拐点出现,货币政策框架从结构性流动性盈余转向短缺,准备金率从加准转为降准[36][38][45] 国际准备金制度比较 - 美联储、日本等实施累进制准备金率,按存款规模或类型差异化设定;欧央行、韩国按存款稳定性设定准备金率,长期存款适用0%[47][48][51] - 负利率时期欧央行采用双层准备金利率(0%和-0.5%),日本实施三级利率体系(0.1%、0%、-0.1%)[53][56] - 国际普遍采用更长考核期(欧元区月度/季度、美国14天),允许准备金余额结转(美国可结转4%超额)增强流动性缓冲[58][60][63] 中国准备金制度改革方向 - 5%经验下限参考新兴市场国家四分之一分位数水平,中国法准率(7-11.5%)高于发达国家(1-3%)但低于恶性通胀国家[66][68][71] - 改革条件逐步成熟:资本充足率替代信用约束功能,存款保险制度覆盖风险兜底,OMO高频操作承接备付功能,货币信贷转向需求约束[12][74][76] - 潜在优化方向包括设置准备金豁免额、接受库存现金抵准、延长考核周期,配套价格型调控转型可降低复杂准备金率对M2的干扰[77][78] 对债券市场影响 - 短期或利好市场情绪和降准资金释放,中长期影响中性因数量型调控权重下降,需结合利率风险管理等配套制度综合评估[14][77] - 改革落地可能加大单次降准释放资金规模,但需关注价格型调控转型下数量工具影响力的结构性减弱[14][77]
用好用足一揽子金融政策
搜狐财经· 2025-05-08 10:28
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 央行发布3类10项措施、金融监管总局推出8项增量措施、证监会打出稳市"组合拳",三大金融部门联合推出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1] - 三大股指集体高开,金融、房地产等板块涨幅居前,市场信心增强 [1] - 一季度全国GDP同比增长5.4%,经济呈现向好态势,但国内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困难、社会预期较弱等问题仍需解决 [1] 货币政策工具 - 央行10项措施包括总量政策、价格政策和结构政策 [2] - 总量政策: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市场流动性 [2] - 价格政策:下调政策利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带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2] - 结构政策:完善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强度、适配性和精准性 [2] 金融监管总局增量措施 - 围绕稳楼市,加快完善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融资制度,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3] - 股市方面,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调整优化监管规则,引入更多增量资金 [3] - 科技金融方面,修订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 [3] - 对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的外贸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帮扶稳定经营、拓展市场 [3] 资本市场稳定措施 - 证监会强化市场监测和风险综合研判,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4] - 全球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多,但中国经济发展、宏观政策和制度保障为资本市场注入确定性 [4] 政策协同与落实 - 贯彻落实一揽子金融政策需强化协同联动,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4] - 统筹货币、消费、投资、房地产、股市、就业、民生等领域措施,提高针对性和精准性 [4] 广东金融政策落地 -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和金融大省,需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用好一揽子金融政策,稳定市场预期 [5]
不一样的降准降息!央行“十箭齐发”,重磅解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15:46
货币政策调整 - 央行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1] - 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5%调降为0% [1] - 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5%降至1.4% [1] - 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 [1] - 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1] 政策背景 - 4月制造业PMI为49.0%,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回落至临界点以下 [2]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4%和50.2%,保持在扩张区间 [2]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市场动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不利影响 [2] - 5月政府债供给压力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商业银行注资特别国债落地 [3] - 4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离岸人民币汇率下行至7.2附近 [3] 降准特点 - 针对大型银行和中型银行降准0.5个百分点,提供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 [5] - 完善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制度,阶段性降准至0% [5] - 调整市场流动性结构,减少短期流动性工具滚动续作,加大中长期供给 [5] - 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增强负债稳定性,压缩非银机构资金空转套利空间 [5] - 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不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货币创造机制与银行不同 [6] 降息影响 - 政策利率下降将引导LPR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 [8] - 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稳定,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8] - 结构性降息强化对商业银行的政策激励,加强重点领域信贷投放 [8] - 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降低居民购房门槛,激发住房消费需求 [8] - 新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执行新利率,存量贷款2026年1月1日起下调 [9] - 100万元30年期公积金贷款月供减少133元,总利息减少4.76万元 [9] 结构性工具调整 - 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至8000亿元 [11] -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11] - 合并使用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11]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11] -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户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项目贷款额度打通使用 [12] - 支农支小再贷款改革后首次增加额度,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 [12] - 两项资本市场新工具合并使用提升便利性灵活性,发挥托底作用 [12] -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发服务消费潜力,支持养老产业发展 [13] 创新金融工具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 [13] - 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合作分担债券违约风险 [13] - 支持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长期限债券融资 [13] - 股权投资机构可发行8年期、10年期的债券 [14]
央行发布10项政策大礼包:降准降息+5000亿元养老消费贷款
搜狐财经· 2025-05-07 12:34
货币政策调整 -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3] - 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5%调降为0% [3] - 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5%降至1.4%,预计带动LPR同步下行0.1个百分点 [4] - 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各类专项结构性工具利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1.75%降至1.5% [4] - 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从2.25%降至2% [4] 贷款利率调整 - 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 [4] -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与调降再贷款利率政策形成协同效应 [5] 专项贷款支持 - 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总额度由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 [4]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4] - 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将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合并使用,总额度8000亿元 [5] 创新金融工具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购买科技创新债券 [5] - 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合作,通过共同担保等增信措施分担债券违约风险 [5]
央行稳经济大招!降准降息齐发,公积金贷款利率同步下调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07 11:52
降准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1] - 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5%调降至0% [1] - 降准分为两部分:针对大型银行和中型银行降准0.5个百分点,提供长期流动性超1万亿元;另一部分针对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2] - 降准可调整市场流动性结构,减少短期流动性工具的滚动续作,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2] - 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调降有利于降低其负债成本,增强信贷供给能力 [3] 降息政策 - 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5%调降至1.4% [1] - 预计政策利率下降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 [1] - 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 [5] - 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预计每年节省居民公积金贷款利息超200亿元 [5] - 新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执行新利率,存量贷款利率将于2026年1月1日起下调 [6] 政策背景与影响 - 降准降息是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的要求 [1] - 降准有助于缓解外部冲击(如美国加征关税对贸易和金融市场的冲击),稳定市场预期 [2] - 住房公积金利率下调可降低居民购房门槛,激发住房消费积极性,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5] - 以100万元、30年期首套公积金贷款为例,月供减少约133元,总利息支出减少约4.76万元 [6]
重磅利好!央行,“十箭”齐发!
券商中国· 2025-05-07 09:25
中国人民银行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三大类共十项货币政策措施,旨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1][7] 数量型政策 -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2] - 阶段性调降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5%降至0% [3] 价格型政策 - 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公开市场七天期逆回购利率从1.5%降至1.4%,预计带动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 [4] - 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1.75%降至1.5%,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从2.25%降至2% [4] - 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从2.85%降至2.6% [4] 结构性政策 - 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总额度从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支持"两新"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5]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 [6] -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并调降再贷款利率,支持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 [6] - 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变为8000亿元 [6]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购买科技创新债券,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合作分担违约风险,支持科创企业发行低成本、长期限债券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