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泰长江大桥
搜索文档
透过桥梁看中国(微观)
人民日报· 2025-10-21 06:06
飞架天堑的中国桥梁,照见中国大市场的旺盛活力。桥的修通,意味着交通堵点的打通,也助推着市场 的联通。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不断刷新车流量、客流量纪录,日益成为大湾区要素往来流动的"大动 脉",经港珠澳大桥进出口总值累计超万亿元。常泰长江大桥,将江苏常州与泰州两地的通行时间从80 分钟压缩至20分钟,推动两地从"隔江相望"到"跨江融合"转变,开通1个月时间里,带动常州录安洲长 江码头吞吐量实现两位数增长。一座座大桥的建成,让"千里之遥"化为"咫尺之间",铺就经济社会加速 发展的坦途,为统一大市场建设注入动力。 一桥飞架,跨山越海,天堑变通途。近段时间,中国桥梁持续"上新",引发关注。 贵州省,"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花江峡谷大桥开通后,迅速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湖北省巴东县,野三 关大桥建成通车,野三关集镇到野三关火车站的路程缩短约10公里;吉林省吉林市,横跨松花江的红旗 大桥正式通车,有效缓解松花江两岸高峰期拥堵……一座座桥梁,跨江河、越湖海、穿峡谷、连群山, 成为一张张闪亮的"中国名片",也为我们观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视角。 屡创纪录的中国桥梁,见证中国建造自主创新的持续突破。深中大桥桥面距离海平面达 ...
国庆节,一起看祖国的桥
新华网· 2025-10-07 09:15
行业总体规模 - 2024年末全国公路桥梁总数达110.81万座,总长度为10197.58万延米 [2] - 其中特大桥数量为11329座,总长度为2060.47万延米 [2] - 大桥数量为19.14万座,总长度为5397.05万延米 [2] 重大工程项目 - 贵州花江峡谷大桥于2025年9月28日通车,全长2890米,主跨径1420米,为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625米创世界纪录 [5] - 常泰长江大桥于2025年9月9日通车,连接江苏常州与泰州,全长10.03公里,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普通公路于一体的过江通道,通车后两地通行时间缩短至约20分钟 [8][9] - 重庆潼南东升大桥于2025年3月20日通车,线路全长5095米,主桥全长1044米,横跨涪江,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12] - 广西龙门大桥于2024年12月29日通车,为广西最长跨海大桥,路线全长7.637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 [15] - 广西天峨龙滩特大桥于2024年2月1日通车,为世界首座跨径超600米的拱桥,全长2488.55米 [19] - 宁夏中卫下河沿黄河公路大桥于2023年11月28日通车,主桥全长1228米,是宁夏已建成的第20座黄河公路大桥 [22] - 新彭埠大桥于2022年9月28日通车,连接杭州钱塘江南北两岸,上层为双向八车道快速路,下层为双线轻轨,是国内首座多跨长联公轨两用钢桁梁桥 [25] - 重庆礼嘉嘉陵江大桥于2021年9月29日通车,跨径达245米,全桥长785米,是国内首座上承式大跨径梁拱组合预应力体系刚构桥 [28] - 广东湛江调顺跨海大桥于2021年6月28日通车,全长约9.36公里,跨越湛江湾连接调顺岛及海东新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32] 项目战略意义 - 常泰长江大桥对促进扬子江城市群协调发展及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 [9] - 重庆潼南东升大桥进一步完善重庆市潼南区主干骨架路网,提升区域交通内畅外联水平,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新动力 [12] - 广东湛江调顺跨海大桥对加快广东粤西片区经济发展发挥重要连通作用 [32]
沪苏湖高铁、常泰长江大桥等迎来通车后首次国庆“大考”路网协同,畅享新基建“一路生花”
新华日报· 2025-10-07 07:30
新建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营表现 - 沪苏湖高铁与常泰长江大桥、宁扬长江大桥等一批江苏重大基础设施在国庆长假期间迎来首次通车考验 [1] - 苏州南站作为沪苏湖高铁与通甬高铁的十字交会枢纽,是集高铁、城际、轨交、水运、停车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枢纽 [1] - 9月29日至10月6日,苏州南站累计发送旅客11.4万人次,盛泽站累计发送旅客4.3万人次,沿线站点客流表现亮眼 [2] 交通效率与区域联通提升 - 沪苏湖高铁将太湖沿岸景点串联,并连接上海虹桥、浦东、杭州萧山、嘉兴南湖等四大机场,推动空铁联运 [2] - 盛泽站半小时内可到达上海虹桥、苏州北站和嘉兴南湖机场,实现一小时通勤圈和30分钟黄金圈 [2] - 常泰长江大桥使过桥时间从绕路1小时20分钟缩短至仅需20分钟,显著提升通行效率 [1] - 截至10月5日,常泰长江大桥日均断面流量达90,374辆,国庆首日顶住10万辆次的考验 [2] - 宁扬长江大桥10月1日车流较平日激增850%,峰值约1.9万辆 [2] 智慧交通与高效管理 - 常泰长江大桥依托智慧运营管理平台,整合电力、结构健康监测、车路协同等系统,形成水、路、空一体化智能感知体系 [3] - 大桥累计主动识别异常事件200余条,准确率超95%,清排障作业平均每日9起,均实现半小时内撤场 [3] - 宁扬长江大桥节前开展地毯式排查清除安全隐患,利用无人机巡查消除高护坡隐蔽风险 [4] - 龙潭、龙山两处收费站前置驻点的清障力量24小时待命,实现轻微事故快处快撤 [4] 服务升级与乘客体验 - 江苏省自9月1日起实施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新政,拖车与吊车服务费用全部免收,成为全国首个实现高速公路救援全免费的省份 [3] - 宁扬长江大桥辖内收费站设置临时就餐点提供热食补给,配备新能源充电桩,截至10月6日累计为300余人次提供服务 [4] - 沪苏湖高铁盛泽站内举办快闪演出,让旅客在候车间隙感受江南文化魅力,提升出行体验 [4]
路网协同,畅享新基建“一路生花”
新华日报· 2025-10-07 05:27
新开通基础设施的运营表现 - 沪苏湖高铁苏州南站在国庆假期(9月29日至10月6日)累计发送旅客11.4万人次,其沿线盛泽站累计发送旅客4.3万人次 [2] - 常泰长江大桥截至10月5日日均断面流量达90374辆,国庆首日顶住10万辆次的考验 [2] - 宁扬长江大桥10月1日车流较平日激增850%,达到约1.9万辆峰值,预计返程高峰流量在1.2万至1.5万辆 [2] 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效应与服务提升 - 沪苏湖高铁串联上海虹桥、浦东、杭州萧山、嘉兴南湖四大机场,推动“空铁联运”,实现盛泽站半小时内到达上海虹桥、苏州北站和嘉兴南湖机场的“一小时通勤圈” [2] - 江苏省自9月1日起实施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新政,成为全国首个实现高速公路救援拖车、吊车服务全免费的省份 [3] - 常泰长江大桥依托“智慧运营管理平台”,累计主动识别异常事件200余条,准确率超95%,清排障作业平均每日9起,均实现半小时内撤场 [3] 智慧管理与应急保障措施 - 江苏交通部门为应对大流量提前部署“十项硬措施”,构建“点上精准管控、面上协同联动”保障体系 [3] - 宁扬长江大桥路段在节前联合多方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节日期间清障力量24小时待命,实现轻微事故“快处快撤” [4] - 宁扬长江大桥辖内收费站设置临时就餐点和新能源充电桩,截至10月6日已累计为300余人次提供服务 [4] 交通与文化的融合体验 - 沪苏湖高铁盛泽站在国庆期间举办“双节同庆,旅途同行”快闪演出,包含民乐、京剧、舞蹈等节目,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4] - 苏州南站作为沪苏湖高铁与通甬高铁的“十”字交会枢纽,以独具江南特色的“六边形”站房亮相,集高铁、城际、轨交、水运、停车于一体 [1]
黄金周看点 | “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成型,过江通道为何节假日还在“添堵”?
新华财经· 2025-10-02 20:15
文章核心观点 - 长三角地区节假日过江通道拥堵是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远超路网建设速度导致供需失衡、部分通道功能不可替代且超负荷运营、以及特殊因素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1][4][5][6][8] 过江交通流量现状 - 2024年10月1日苏通大桥实测过江流量近15.7万辆,较预计值高出约0.9万辆,也高于去年同期的14.7万辆 [1] - 节假日期间自驾出行占总量八成左右,家庭出行携带物品不便及目的地高铁未覆盖是选择自驾的两大主因 [3] - 江苏省汽车保有量从2010年的1457.9万辆增至2024年的2765.8万辆,增长近100%,而同期高速公路总里程仅从4059公里增至5232公里,增幅不足30% [4] - 江苏高速公路网长期呈现南北向车流远多于东西向的特征,节假日期间过江通道成为拥堵节点 [4] 过江通道运营压力 - 苏通大桥设计流量为8万辆/日,但日常平均通行量已达9-10万辆,节假日均值升至14-15万辆,去年"五一"创下16.55万辆的单日峰值 [5] - 沪苏通大桥设计流量为6万辆/日,节假日流量会增至单日平均10万辆,超出设计承载能力 [5] - 从上海、苏州等地前往江苏北部,经苏通大桥走沈海高速是距离最短的直线通道,替代路线实用性不高 [6] - 苏通大桥过桥费在同类通道中最低,推高了其货车流量,增加通行压力 [6] 缓解拥堵的规划与措施 - 增加平行通道是缓解压力的关键,苏通第二过江通道预计2025年底开工,2031年通车 [7] - 海太长江隧道预计2028年基本建成,其过江核心段距苏通大桥仅10公里,属于近距离平行通道,可有效分担压力 [7] - 交管部门已采取"多点屯警""分段布警"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交通事故15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置,并推行"3+1"智慧扩容,临时开放应急车道 [9] 特殊因素影响 - 2024年黄金周额外压力因素包括雨水天气导致车辆降速、江阴大桥衔接高速施工致车流分流至苏通大桥、以及中秋国庆双节连休导致返程流量更集中 [8] - 流量大时交通事故易引发多车追尾连锁反应,后续疏导耗时是正常通行时间的3-5倍,可能导致堵点蔓延至大桥两端高速公路 [8]
答卷“十四五” 央企惠民生 | 筑路织网百业兴 央企锻造现代化交通体系新动脉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23 07:25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 和若铁路横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全长535公里 穿越460公里无水无电无路无人烟无信号沙漠地段 彻底结束塔里木盆地周边五县不通火车历史[1] - 采用"以桥代路"方案建成5座总长近50公里过沙桥 大幅缩短运输里程1000多公里 日均最高架梁7片 铺轨2公里[2] - 天山胜利隧道作为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贯通 通车后驾车穿越天山仅需20分钟 采用"三洞+四竖井"施工法实现52个月打通天山[2][4] 重大工程项目投资数据 - 2021年至2024年央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万亿元 年均增速达6.3%[5] - 北京东六环隧道通车不到五个月累计通行车辆近300万辆 采用国产首台最大直径盾构机掘进[8] - 央企牵头或参与22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承担制造业重点产业链60%标志性产品研发[13] 技术创新突破 - "京华号"盾构机最大开挖直径16.07米 创造单月进尺542米纪录 同步双液注浆技术填补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技术空白[9] - 时速400公里高速车轮搭载CR450动车组 制动性能提升20% 牵引效率提升3% 实现运营时速350公里到400公里跨越[9][11] - 国机集团8万吨模锻压力机为C919锻造起落架 中国中化突破民用航空子午线轮胎技术 中国建研院研发国产BIM基础平台[11]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和若铁路开通后和田特产运输成本降低20%以上 "环塔之旅"旅游专列开行超50班[15] - 常泰长江大桥使两地通行时间从1小时20分钟缩短至20分钟 货运司机每月可节省油费2200多元[4][15] - 秘鲁钱凯港使中秘单程海运时间从33天缩短至25天 物流成本节约20%以上 促进牛油果等进口水果价格下降[15][17] 未来发展方向 - 央企投资将聚焦优化水陆空多元交通结构 推动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融入低空经济与海洋经济等新兴领域[7] - 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提升原创性引领性技术供给能力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13]
筑路织网百业兴 央企锻造现代化交通体系新动脉
中国证券报· 2025-09-23 04:15
● 本报记者 刘丽靓 李嫒嫒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来到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和田,站在和田站的月台上,恰逢一列从若 羌驶来的列车徐徐进站。三年前,沙丘连绵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地方。如今,由中国 铁建参建的和若铁路横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为南疆大地注入蓬勃生机,让塔里木盆地周边五县彻底 告别不通火车的历史,成为沿线经济发展的新动脉。 "十四五"以来,纵横交错的路网不断加密,技术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共同构筑起区域经济发展的坚实骨 架,描绘出百姓美好生活的崭新图景,也充分彰显了中央企业在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硬核实力与责任 担当。业内人士认为,面向未来,随着交通网络持续完善、技术迭代加速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动 脉"将更加通畅,迈向交通强国的步伐将更加坚定有力。 打造交通强国新标杆 "十四五"期间,作为交通建设主力军,央企攻坚克难,建成和若铁路等一系列超级工程,令天堑变通 途。 在流动的沙漠上修铁路,难度超乎想象。"这就像在面粉上盖房子。"中铁十四局和若铁路项目部高级工 程师姜大伟向记者说。中铁十四局承担和若铁路全线535公里的铺轨任务,线路穿越460公里无水、无 电、无路、无人烟、无信号的沙漠地 ...
“钢铁巨龙”这样建成
人民日报· 2025-09-19 04:47
在江苏省泰州长江大桥与江阴长江大桥之间,常泰长江大桥宛如钢铁巨龙横跨江天,将"龙城"常州 与"凤城"泰州紧紧连接在一起。前不久,这座备受瞩目的大桥正式通车,汽车驶过宽阔的桥面,常州与 泰州之间的通行时间由原来的80分钟缩短至20分钟。 大桥跨江段全长10.03公里,由一座主跨1208米的斜拉桥、两座主跨388米的钢桁拱桥和一座连续钢桁梁 桥组成。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常泰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现场指挥长李镇介绍,常泰长江大桥的建成实 现了"四个世界首创",创造了"六个世界之最",包括最大跨度斜拉桥、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拱桥等世 界纪录,标志着中国桥梁技术实现新的突破。 高空牵引,破解高强度拉索安装难题 远眺江心,350米高的主塔巍然耸立,直指苍穹。顺塔身向下,数百根白色斜拉索呈扇面展开,将高耸 的桥塔和长长的桥面有力连接。天光水色间,大桥主航道桥犹如一架倚江而立的巨型竖琴,静立江渚之 上。而"竖琴"的每一根琴弦,都展现着建设者的极致工艺与过人胆识。 "每根拉索由数百根直径7毫米的平行钢丝组成,其抗拉强度高达2100兆帕,是目前世界最高强度的桥用 平行钢丝斜拉索。最长斜拉索达630多米,重103吨,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长 ...
城记 | 一周聚焦:要素串联破壁垒 多维协同激活长三角发展新动能
新华财经· 2025-09-13 16:26
新华财经上海9月13日电 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程中,要素流通的效率直接决定着发展的质量与速度 ——如同串联起城市与产业的"连接线",让资源告别"孤岛状态",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合力。 要素流通主要涵盖三类核心范畴:其一为基础保障型要素,以交通、物流为代表,为其他要素流动搭建 起"物理通道";其二是创新驱动型要素,包括技术、人才、数据等,推动产学研协同、跨区域技术合 作,为产业升级注入"智慧动能";其三属制度支撑型要素,如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跨区域政策协同 等,通过破除行政壁垒、统一规则标准,让流通效率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提升"。 本周,长三角正通过多元举措推动各类要素高效流通,不断释放区域发展的深层潜力。 · 9月9日,常泰长江大桥正式通车。 解读:常州与泰州隔江相望,平均距离仅约3公里,但长期以来两地居民往来需绕行60公里外的江阴大 桥、泰州大桥,或依赖圩塘汽渡,通行效率低下。此次大通车后,常泰两地通行效率迎来显著提升,通 行时间由1小时20分钟缩短为20分钟左右。交通是促进城市间经济交流的"大动脉",常州与泰州迈入"半 小时通勤圈",对于推动江苏"中轴崛起"存在显著利好。早在今年2月,常州高新区和泰兴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