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农支小再贷款
搜索文档
首创金融“一码一库一机制”江苏精准“滴灌”体育经济发展
新华日报· 2025-11-04 07:16
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唐成伟介绍,该码将体育领域业务细分为四大类,即体 育场地设施新建与改造、体育用品研发与制造、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与赛事服务组织以及"体育+文教旅 商"消费服务。企业准确填报后,系统将精准推送至对应领域优势金融机构,实现"需求—供给"高效匹 配。 江苏省体育相关领域融资项目库已收录200余个体育产业项目,且将为库内项目和企业提供从前期 孵化、建设运营到后期升级的全周期金融支持。截至目前,库内项目累计授信规模约300亿元,可有效 满足融资需求。 同时,银行可通过结构性再贷款工具组合发力。一方面,运用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农支小再 贷款,以可信用户或可信支付为依托,银行机构可加大基于真实消费的体育领域优惠信贷投放;另一方 面,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在体育场馆建设及更新改造等基础设施方面的作用,降低企业融资 成本。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体育产业相关贷款684.53亿元,共支持体育领域 主体1600余家。 金融如何更好支持江苏体育经济发展?记者从10月30日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 悉,人行江苏分行探索建立了"一码一库一机制"的体育金融工作框架 ...
“三个200亿”再贷款政策直达浙江百万企业
搜狐财经· 2025-11-03 22:10
10月30日,在金华义乌举行的"金融支持浙江外贸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国家外汇局浙江省分局相关负责人通报了今年以 来面对外贸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强化政策保障、深化改革创新、优化金融服务,助力全省外贸保持稳健运行的相关情况和成效。 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外汇管理一处副处长郭舒萍介绍,应对关税冲击,随着《关于金融支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中 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一揽子金融政策"加速落地:设立"三个200亿"的支农支小再贷款专项额 度,带动地方法人银行发放外贸、消费、科创三大领域贷款超200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超过100万户;用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工具,支持10家外贸 关联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债287.9亿元。 基于此,金融机构加力用足支持政策,开展以汇率避险、贸易融资产品、跨境人民币为主题的对接,加大信贷支持。截至9月末,全省AEO企业贷款余额 达1854亿元,较年初新增190亿元。 针对贸易新业态"小额、高频、电子化"的特点,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支持银行和支付机构自动批量审核电子订单,已累计服务跨境电商小微商户 ...
央行上海总部:截至8月末上海“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
新浪财经· 2025-10-30 11:59
苏赟表示,截至今年9月末,辖内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余额较去年末翻了近三番,碳减排贷款累计 发放额突破370亿元。今年1-9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502亿元,累计发放再贴 现814亿元;累计发放"沪科专贷"134亿元,惠及科创企业2290户;累计发放"沪科专贴"155亿元,惠及 科创企业1987户。 10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5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暨上海金融"五篇大文章"专场发布 会,介绍今年以来上海金融运行情况以及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情况。 据介绍,截至今年8月末,上海"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6.6个百分 点,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达37.5%。 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苏赟表示,央行上海总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上海实际, 围绕制度建设、机制优化、政策激励、产融结合等方面,综合施策、全面推进,形成一些特色做法和重 点成果。 第一,强化制度引领,初步牵头建成"1+N"上海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体系。"1"是指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牵头上海市12个部门印发《做好上海金融"五篇大文章"行动方案》,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难点任 ...
广西发放首笔线上支农支小再贷款
广西日报· 2025-10-23 10:47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开展业务线上化建设,于10月21日上线了支农支小再贷款业务线上交易 系统,打通了支农支小再贷款业务申请、审核、合同签署、债券质押(解押)、资金发放(收回)等线 上化处理环节,极大提升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率。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积极与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沟通交流,并指导各设区市分行、各地方法人金融机 构及时做好业务权限开通、联网接入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辖内支农支小再贷款业务线上交易顺利开 展。 "与传统线下方式相比,线上交易能缩短业务办理时间,可从原来的1天缩短至20分钟以内,同时也 避免了因合同材料填写错误而产生的'脚底成本',有力提升业务办理效率。"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 治区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全辖支农支小再贷款业务线上交易,尽快实现全区债券质 押类支农支小再贷款业务交易线上化,全面提升支农支小再贷款业务办理效率,更好发挥结构性货币政 策工具的撬动作用,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支持。(孟振兴 梁凯 华) 10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桂林市分行通过支农支小再贷款线上交易系统向桂林银行发放支农支小再 贷 ...
广东国库已划拨台风救灾款99笔4.27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11:29
广东国库已划拨台风救灾款99笔4.27亿元 中新网广州9月29日电 (记者 许青青)据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消息,该行全辖各级国库在"五停"期间 业务稳定运行。其中,9月24日,广东国库系统及时、准确办理预算收支退等日常国库业务共12万笔, 金额约1587.26亿元。截至9月25日,广东国库系统配合财政部门及时划拨救灾款99笔,金额4.27亿元。 2025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9月24日晚在广东阳江海陵岛一带沿海登陆,成为今年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 风。广州、珠海、阳江等16个城市实行"五停"(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措施,期间,该行辖内 金融业务安全平稳运行,守护国家财产安全的同时支持抗击台风和灾后复建。 据统计,台风过后,该行辖内受灾地区地市分行调拨再贷款资金支持灾后重建,相关地市分行预计9月 投放支农支小再贷款合计49亿元。其中,中国人民银行阳江市分行于9月26日紧急发放2亿元防汛救灾专 项再贷款,重点支持当地受台风影响的涉农主体、小微企业开展抢险救灾、生产恢复。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 ...
金融|开封: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效能持续释放
搜狐财经· 2025-09-22 16:38
政策执行总体成效 - 截至8月末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达41.28亿元 年累放额20.65亿元 两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1] - 政策有效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 使金融机构能够以更优惠利率向农户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2] - 辖区某村镇银行使用再贷款资金发放县域贷款1.4亿元 加权利率较自有资金发放利率低2.07个百分点 [2] 精准定位与政策导向 - 通过召开党委会及窗口指导会等形式研究部署工作 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涉农 民营 小微等领域信贷投放 [2] - 及时修订审贷委员会制度 在政策允许权限内最大限度提高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授信额度 [2] - 组织召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货币信贷重点工作会议 解读政策要点 争取更多再贷款授信额度 [2] 部门联动与协同机制 - 推动建立全市金融"五篇大文章"统筹推进工作机制 为扩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规模提供保障 [3] - 建立县域金融服务监测行管理制度 定期向县区政府反馈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情况及政策效果评估 [3] - 积极推动农信社完善内部考核办法 截至8月末全市农商行授信额度使用率达到92% [3] - 辖区农商行再贷款使用量连续两年实现近乎翻番增长 累计使用量突破百亿元 [3] 业务创新与特色服务 - 指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展央行内部评级以增加达标信贷资产数量 推动三种质押方式全面落地 [4] - 引导金融机构结合地方优势特色产业 探索"再贷款+信贷产品创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业务模式 [4] - 金融机构推出"金燕民宿贷" "大蒜贷" "酸辣粉"系列贷款等特色信贷产品 累计投放近4亿元 惠及600多户市场主体 [4] 督导评估与质效提升 - 组织开展再贷款专项核查和业务培训 对存量贷款台账进行全面筛查并推动问题整改 [5] - 围绕业务办理流程 政策调整要点和风险防控进行重点讲解 确保基层人员掌握政策要求 [6] - 严格落实政策效果评估制度 围绕"量增 面扩 价降 质优"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改善指标 [6] - 在全省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效果评估中获"优秀"结果 表明再贷款管理使用质效显著提升 [6]
强化信贷保障支持乡村全面振兴
经济日报· 2025-09-19 05:59
政策支持与信贷投放 - 中国人民银行在202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上半年继续组织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五大专项行动,强化粮食安全、乡村产业等重点领域融资保障 [1]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要求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金融供给,并加大对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领域的金融投入 [2]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并自2025年4月1日起将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合并为支农支小再贷款以优化管理 [2] - 2025年二季度末农村贷款余额38.95万亿元,同比增长7.4%,上半年增加2.15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8.59万亿元,同比增长3.7%,上半年增加3934亿元;农业贷款余额6.9万亿元,同比增长8.1%,上半年增加5451亿元 [4] 金融机构实践与业务增长 -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开化农商银行加大对茶叶加工、乡村文旅等领域信贷支持,江苏银行宿迁分行探索村办企业贷款帮扶模式以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3] - 深耕县域市场已成为商业银行新兴业务增长点,商业银行需聚焦国家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和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不断创新产品服务模式 [4] - 在山东东营市,监管机构引导东营银行等金融机构聚焦黄河口滩羊产业,有效破解养殖区改造、育种扩繁等融资难题,上半年利津县滩羊贷款余额达24.11亿元,较年初增加5.82亿元 [8] - 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3%,普惠小微贷款持续赋能县域乡村经济发展 [8] 科技赋能与数字金融 - 金融监管部门引导银行机构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涉农信贷服务质效 [5] -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泰顺农商银行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利用数据模型精准评估涉农主体融资痛点,并加大小额信用贷款授信以助力农业稳产增收 [5] - 随着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普及,涉农贷款申请、审批、发放基本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操作 [6] - 专家建议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贷款快速审批和发放,并加快构建农村信用评估体系以实现动态风险识别与智能审批 [6][7] 服务优化与体系构建 - 专家建议银行可结合种植大户的农作物生长周期和市场价格波动趋势,推出灵活的贷款产品,在种植前期提供资金,在收获期调整还款计划 [6] - 应加快夯实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并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银行提供更全面的客户画像 [7] - 建议优化农村金融体系,构建银行业金融机构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多层次、差异化体系,避免大型机构过度下沉带来的“掐尖现象”和“挤出效应” [9] - 加强对农信社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指导,继续深化新一轮农信社改革以增强其服务能力 [9]
探索“再贷款+”融资新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云浮市分行精准赋能县域产业振兴
金融时报· 2025-09-11 14:34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云浮市分行通过创新"再贷款+"模式 为科技创新 乡村振兴 民营小微等实体经济领域提供精准金融支持 截至2025年7月末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达17.24亿元 限额使用率97% [1][8] 科技创新领域支持 - 创新"支农支小再贷款+省级贷款贴息"模式 贷款利率比普通企业低80个基点 企业预计可申报贴息1.1万元 [2] - 深度衔接广东省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贴息实施细则 将研发成果转化价值和技术改造实际效应作为授信评定依据 [3] - 已梳理2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推动发放贷款1.58亿元 预计可申报省补贴息165.94万元 [3] 乡村振兴领域支持 - 创新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服务 为养殖合作社提供300万元贷款 采用"公司+基地+家庭农场"模式带动200余户养殖户 年产出栏生猪达10万头 [4] - 打造"再贷款+现代农业产业链"模式 创新"产业园实施主体贷""生猪贷""南药贷""花卉贷"等信贷产品 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惠贷款5.6亿元 [5] - 支持"政银企村共建"养殖项目和家庭牧场建设 累计发放贷款3.02亿元 带动8个乡镇养殖农户就业 [5] - 截至2025年7月末投向县域及以下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12.7亿元 占全市余额七成以上 [5] 小微个体领域支持 - 出台全省首份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专项文件 贷款额度与利率优惠措施与经营成果动态挂钩 [7] - 对"名特优新"个体户已授信1.13亿元 发放贷款4109万元 惠及71家商户 [8] - 推广"粤质贷-云质贷"模式 通过24项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形成企业"质量画像" 300多家企业进入融资增信"白名单" 银行对接250多家 累计发放贷款2.79亿元 [8] 金融服务机制优化 - 简化低风险机构再贷款质押手续 优化办理流程 新兴农商银行成为全省首批以信用方式借用支农支小再贷款的地方法人银行 [4] - 支农支小再贷款投放与地方法人银行服务县域及涉农小微水平紧密挂钩 服务较好机构可获得更大再贷款投放力度 [4]
中国人民银行云浮市分行精准赋能县域产业振兴
金融时报· 2025-09-11 14:1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云浮市分行通过创新“再贷款+”系列模式,精准支持区域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及民营小微等实体经济发展,为县域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1] - 截至2025年7月末,云浮市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达17.24亿元,限额使用率高达97%,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再贷款+财政贴息助力科创企业 - 创新“支农支小再贷款+省级贷款贴息”模式,使科创企业贷款利率比普通企业低80个基点,并可享受省级贴息 [2] - 通过深度衔接省级贴息细则,将企业研发成果转化价值、技术改造效应作为授信评定依据,提升融资可获得性 [3] - 已梳理出首批2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推动地方法人银行发放贷款1.58亿元,预计可申报省补贴息165.94万元 [3] 再贷款+特色农业支持乡村振兴 - 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场景,如新兴农商银行推出生猪活体抵押融资服务,为养殖合作社提供300万元贷款 [4] - 打造“再贷款+现代农业产业链”模式,创新“产业园实施主体贷”、“生猪贷”等信贷产品,支持县域特色农业 [5] - 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惠贷款5.6亿元,并支持“政银企村共建”养殖项目发放贷款3.02亿元 [5] - 截至2025年7月末,投向县域及以下的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12.7亿元,占全市余额七成以上 [5] 再贷款+培育清单激活小微个体 - 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出台专项文件,引导银行将贷款额度、利率与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果动态挂钩 [6] - 全市银行机构对“名特优新”个体户已授信1.13亿元,发放贷款4109万元,惠及71家商户 [7] - 推广“粤质贷-云质贷”模式,通过24项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形成企业“质量画像”,已有300多家企业进入融资增信“白名单” [7] - 银行精准对接白名单企业250多家,累计发放贷款2.79亿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