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绿电澎湃润南国 数智赋能启未来——南方电网 “十四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综述
中国电力报· 2025-11-03 16:28
论坛核心成果 - 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白皮书在论坛上正式发布,系统梳理了公司“十四五”期间的建设成果与创新实践 [1] 绿色电力供给 - 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交直流互联电网,西电东送累计电量超9500亿千瓦时,送电能力突破5800万千瓦 [1][2] - 新能源装机容量超2.57亿千瓦,较2020年增长3.5倍,成为区域第一大电源,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66% [2] - 西电东送清洁电量占比超80%,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等一批重点工程启动或建设 [2] - 风电、光伏短期预测准确率分别高达88%、93%,减少数百万千瓦调节电源建设成本 [2] 绿色电力消费 - “十四五”以来南方五省区电能替代电量突破2400亿千瓦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3] - 在全国率先实现充电桩乡镇全覆盖,超10万支充电桩遍布城乡,粤港澳大湾区达成欧标充电桩县区全覆盖 [1][3] - 2025年绿电绿证交易量达2500亿千瓦时,超此前三年总和,港澳台绿证交易实现全覆盖 [3] 源网荷储协同 - 抽水蓄能装机突破“三个一千万”,新型储能装机超1500万千瓦,需求侧响应水平达7.6% [5] - 110余家虚拟电厂聚合可控负荷1580万千瓦,深圳虚拟电厂集群实现110万千瓦实时可调负荷,响应速度达毫秒级 [5][6] - 规划建设千万千瓦级电力负荷“资源池”,接入可控负荷达全网最大负荷的24.6%,电动汽车邀约填谷、V2G反向放电场景全覆盖 [6] - 建成35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和36个近零碳示范区,其中25个获碳中和认证 [6] 数字化与智能化 - 超100万公里输电线路实现“机巡为主、人巡为辅”,500千伏及以上线路灾害风险智能感知全覆盖 [8] - 99.5%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配电自动化覆盖率提升至99.72%,配网自愈覆盖率达97.71%,较2020年分别提升50和超63个百分点 [8] - “大瓦特·驭电”大模型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全自主可控电力市场求解器“天权”计算性能超越国际顶尖产品 [8] - 电鸿生态圈链接超500家产业伙伴、3000余款电力终端,适配100余款主流芯片和40余款模组 [8] 市场机制与创新 - 电力交易市场主体注册数量超过22万家,占全国四分之一,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超七成 [1] - 粤桂黔出台共享储能租赁指导价,桂黔琼建立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调频服务实现五省区全覆盖结算 [6] - 公司牵头组建电力行业人工智能联盟,发布能源领域电力方向首个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9]
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
中国电力报· 2025-11-01 10:53
"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交直流互联电网,西电东送累计电量超9500亿千瓦时;数智赋能电网各环节提质升 级,粤港澳大湾区供电可靠率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在全国率先实现充电桩乡镇全覆盖,广州、深圳、海 口入选国家级车网互动城市示范;电力交易市场主体注册数量超过22万家,占全国四分之一,市场化交 易电量占比超七成;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领先,昆柳龙直流工程创造19项世界第一的电力技术……"谈 到"十四五"期间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效,南方电网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鲁万坤如数家珍。 0 1 绿电供给提质增效,转型跑出"加速度" 一直以来,新能源的随机性、间歇性是行业痛点。如今,南方电网以数字化破题,让绿电"发得出、接 得住、用得好"成为现实。打开新能源调度运行管理平台,近1600个集中式新能源场站信息实时呈现, 风电、光伏短期预测准确率分别高达88%、93%,95%以上关键数据实现网、省、地三级共享,昔日"难 以掌控"的风光资源,如今变得"心中有数",仅此一项便减少数百万千瓦调节电源建设成本。 五载耕耘,绿色供给根基愈发坚实。南方五省区非化石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分别达66%、56%,跻身 世界同等规模电网领先行列;新能源装机容量超2 ...
配电网“自驾驶”、“无人机”探伤:看广西上海如何玩转“电力黑科技”
新华财经· 2025-06-11 12:55
数智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南方电网广西来宾供电局引入算力支持评估分布式光伏并网潜力,形成两类实用工具提升安全管理及服务水平[1] - 南方电网广西桂林供电局开展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直控试验,系统2分钟内完成全流程验证高效性与可靠性[1] - 用户侧负荷管理模式从"粗放调控"转向"精准智控"得益于分钟级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测分析功能[1] 智能运维技术突破 - 南方电网广西贺州供电局应用通信蓄电池远程核容技术,实现一键启动测试和实时参数监测[2] - 该技术已覆盖贺州网区所有220千伏站点,精准识别劣化电池提升运维效率[2] - 南方电网广西梧州供电局引入配电网"自驾驶"技术,检修申请执行效率和准时率大幅提升[2] 创新检测与自愈技术 - 国网上海电力采用"无人机+机器人"协同作业模式进行输电线路X光探伤检测[2] - 重型无人机精准投放X光检测机器人至百米高空,作业效率提升且安全风险降低[3] - 上海中心城区配电网实现自愈系统双重覆盖,故障恢复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3]
国网沈阳供电:新型电力系统激活城市新质生产力
中国能源网· 2025-05-30 15:02
工业用电与数字化转型 - 2025年1-4月沈阳全社会用电量达154.6亿千瓦时,工业用电占比39.7%(61.45亿千瓦时),较历史峰值55%显著下降但仍为核心负荷 [1] - 沈鼓集团通过"沈鼓云"平台实现数字化工厂管理,生产流程依赖MES/EAM/QMS系统,5G+工业互联网技术保障精密部件(如叶轮)加工质量 [2][3] - 国网沈阳供电部署5G数智化配电网系统,可在75秒内自动隔离电力故障,保障高端制造企业供电稳定性 [4] 新能源转型与能效管理 - 北方重工利用25万平方米厂房屋顶光伏,年发电超2500万千瓦时,2024年向社会输送绿电1500万千瓦时,减碳14065吨 [6][7] - 国网沈阳联合政府建立"能效管理工作小组",为921家工商业用户完成新能源并网,构建负荷储备资源池 [6][7] - "电网负荷管理"系统实现政企协同,兼具电网稳定、能源转型和政企联动功能 [6] 智能网联与新型基建 - 大东区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园联合26家企业及宝马完成东北首条"车路云一体化"试点,计划拓展至红色文旅无人接驳专线 [8] - 盛京-滂江电缆隧道采用盾构技术,集成5G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四足机器人+无人机+红外监测实现地下30米智慧运维 [8][9] - 沈阳在新材料、生物医疗、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领域同步推进产业升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