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刀片电池
搜索文档
广东用好“关键一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09:09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广东工作,对广东人民饱含着深情厚爱,对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 充满着殷切期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广东 定向导航,指引广东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广东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真抓实干,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 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 当前,广东各地各部门正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 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系列报道,全面展现全省上 下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奋发有为、艰苦奋斗的实 干实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敬请垂注。 11月2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深圳市莲花山公园举行。圣火在香港、澳门、广 州、深圳四城同传,其中深圳火炬传递路线总长45公里,致敬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改革之路"。 南海之滨,潮涌珠江。从深圳蛇口的"开山第一炮"到粤港澳大湾 ...
比亚迪出海日本:没有从零开始的机会,而是从负数开始
雷峰网· 2025-10-30 19:06
公司近期动态 - 公司在2025年东京车展全球首发专为日本市场打造的纯电K-Car微型车RACCO [8] - 新车RACCO车身尺寸为3395mm/1475mm/1800mm,精准契合日本K-Car法规上限,采用高车身与双侧滑门设计,配备刀片电池,提供两种续航版本,计划2026年夏秋上市 [10][11] - 公司同步推出"纯电+混动"双线策略,正式引入在日本市场的首款插电式混动车型海狮06DM-i [8] - 除新车型外,公司还展出元PLUS、海豚、海豹等热门纯电车型及百万级高端品牌仰望的超跑U9 [12] - 新车RACCO被日本微型车之王铃木汽车的社长铃木俊宏视为"巨大威胁" [12] 日本市场战略与进展 - 公司进入日本市场遵循"电池-商用车-乘用车"的清晰品牌进阶脉络 [14] - 2022年7月公司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推出多款畅销纯电车型,目前已在日本建立66家销售据点 [18] - 2025年1-9月,公司在日本纯电累计销量达2899台,超越丰田,同比增长超66%,增长主要得益于4月上市的海狮07,其首月贡献品牌近60%销量 [18] - 公司计划2027年前在日本形成7至8款纯电及混动车型的布局 [18] - 推出RACCO旨在切入日本K-Car这一核心市场,2024年日本K-Car销量达156万辆,占市场总量的35% [19][21] 国际化能力与技术自信 - 公司早年凭借扎实技术应对跨国专利纠纷,2005年在日本胜诉索尼、在美国力克三洋 [4][5] - 公司现已成为日本产业生态的重要参与者,国际车企丰田采用其三电核心技术,铃木汽车车型搭载其电池 [16] - 自2015年进入日本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以来,公司凭借J6、J7、K8三款纯电动巴士产品,成为日本电动巴士品类市占率第一品牌 [17] - 公司纯电动巴士已覆盖日本从北到南众多主要城市,亚太地区已有1300多台比亚迪电动大巴运行,足迹遍布日、欧、韩、美等核心汽车市场 [18] 市场挑战与进入壁垒 - 日本汽车市场准入门槛极高,2024年总销量442万辆中本土品牌占比超过95%,外国品牌份额仅5% [23] - 日本境内没有一家外国品牌设立的整车工厂,显示出市场独特的封闭性 [23] - 日本新能源市场开拓困难,截至2025年9月,新能源渗透率仅为2.8%,纯电市场渗透率1.7%,面临消费者认知培育和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制约 [23] - 公司进入新市场甚至需要从参与标准制定开始,难度被形容为"从负数开始" [25]
电动车起火背后:被性能 “绑架” 的电池进化论
36氪· 2025-10-30 10:45
文章核心观点 - 近期多起涉及高端电动车的起火事件,将电池安全问题再次凸显,行业在追求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电性能的同时,对安全的投入和重视相对被动 [1] - 动力电池的性能与安全之间存在博弈,高性能电池技术(如高镍三元材料、大电芯结构设计、高压快充)在提升电动车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 [2][4][7] - 行业通过材料、结构、工艺和电池管理系统的持续优化来应对安全挑战,但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电池,只有通过技术迭代不断降低事故率 [11][12][16] 电池技术演进与安全挑战 - 动力电池化学材料从磷酸铁锂向三元锂迁移,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更高但热稳定性较差,其中镍含量越高,能量密度越高,热稳定性也越差 [2] - 高镍电池(如NCM 811)曾因安全隐患被行业调整,例如2021年通用汽车因高镍电池隐患召回近7万辆汽车并向LG化学索赔10亿美元,目前主流三元锂配比转向更均衡的5-2-3或6-2-2 [3] - 行业通过结构设计提升能量密度,如从多模组向CTP、CTC技术演进,特斯拉4680电芯、比亚迪刀片电池和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均大幅提升体积利用率,但大容量电芯热扩散风险更高 [4][6] - 高压快充技术竞赛(如800V平台、4C/5C/10C倍率电池)改善充电体验,但带来绝缘防护、热管理和电池寿命的新挑战,高倍率快充易形成锂枝晶并缩短电池寿命 [7][9] 行业安全优化措施 - 电池企业通过结构设计优化安全,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采用电芯间液冷板和底部泄压阀的“热电分离”设计,比亚迪刀片电池利用长薄形态利于散热 [11] - 车企不断优化电池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与故障诊断,但在高性能电池体系中,瞬间短路可能超过系统响应极限 [12] - 固态电池被视为兼顾性能与安全的终极形态,但因研发、工艺和成本挑战尚未实现产业化,当前主要依靠对液态电池的持续改进 [11] 性能与安全的行业现状 - 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成本优势广泛用于20万以内车型,而性能更高的三元锂电池成为中高端电动车标配,如特斯拉长续航版用三元锂,标准版用磷酸铁锂 [3] - 电池封装工艺与电芯本身同等重要,蔚来曾在2019年因电池包内电压线束走向不当召回4803辆ES8 [6] - 一线电池厂的电池故障率标准已提升至ppb(十亿分之一)级别,但事故对用户而言是百分之百的风险 [16][17] - 车企和电池厂商需将安全提升至与性能同等高度,增加投入并坦诚普及知识,而非在营销中模糊潜在风险差异 [12]
车型更新节奏再升级,“加量不加价”引发老车主不满短期内无解
新浪财经· 2025-10-24 16:20
北京的一位消费者对智通财经表示,目前家里有一部旧车,想油牌换电牌,已经挂到网上,过户以后就 买新车。本来已经看好了深蓝S09,但现在想着再等等,当下深蓝S09"加量不加价","背刺"老用户的新 闻让他有些犹豫。 今年5月份刚上市的深蓝S09,以其宽敞的三排六座布局,以及23.99万元颇有竞争力的价格,吸引了不 少目光。为打消老用户焦虑,官方还明确承诺,6月30日前锁单用户,可享受一年保价,直到2026年的6 月30日。也就是说,若该款车型市场指导价下调,或者有现金促销活动,品牌方将弥补老用户的损失。 不料仅四个月后,深蓝推出的这款超长续航超充版,在保持起售价不变的情况下,核心配置显著提升。 电池容量从40.18kWh提升至53.49kWh,作为一款增程SUV,其纯电续航也从220公里提升至310公里。 从充电速度看,新增的5C超充技术让充电时间缩短到10分钟。其智驾系统也有所升级,入门款从华为 乾崑 ADS3.3升级为华为乾崑 ADS SE,顶配版可升级至ADS4.0。 这些升级不仅是账面数字的膨胀,一定程度上的确瞄准了用户痛点,同时也引来老车主质疑。上述受访 消费者表示,新能源车发展到现在,若仅以"跑多远" ...
宁德时代锁单 10万吨高压实磷酸铁锂项目新建!
起点锂电· 2025-10-15 18:13
行业趋势与市场需求 - 新能源汽车快充技术普及及大容量储能电池需求推动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压实密度 ≥ 2.6g/cm³)成为2025年紧俏货 [3] - 2025年高压实磷酸铁锂材料价格总体上涨500-1500元/吨,较普通三代产品溢价2000-3000元/吨 [3] - 高压实磷酸铁锂供应集中在少数企业,技术壁垒高,导致短时间内需求缺口较大 [8][10] 富临精工产能扩张与产业链布局 - 四川富临新材料规划建设年产35万吨新能源锂电正极材料项目,总占地约402.87亩 [5][7] - 项目是富临精工与川发龙蟒合作的成果,双方合资建设10万吨/年高压密磷酸铁锂、10万吨/年磷酸二氢锂前驱体及10万吨/年草酸亚铁项目,富临精工持股51% [8] - 江西升华在四川射洪市规划了年产5万吨磷酸二氢锂项目(总投资2.6亿元)和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前驱体(草酸亚铁)项目(总投资5.5亿元) [8] - 公司通过一体化产能建设打造了“锂精矿—磷酸二氢锂/草酸亚铁—高压实磷酸铁锂”完整产业链条,以大幅降低成本 [9] - 江西升华现有高压密磷酸铁锂年产能30万吨,2024年富临精工锂电正极材料业务营业收入为48.29亿元,同比上升71.99% [9] 下游合作与业绩驱动 - 江西升华获得宁德时代15亿元预付款,用于锁定磷酸铁锂供应量并支持原材料项目建设 [9] - 富临精工与宁德时代共同对江西升华增资扩股,富临精工增资10亿元,宁德时代增资25.6亿元,交易完成后宁德时代持有江西升华51%股权,成为其控股子公司 [10] - 四川富临新材料项目投产后,公司高压实磷酸铁锂产能将再上台阶,充分享受产品溢价,为今明两年业绩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10]
比亚迪巴西圣保罗17号线云轨项目测试完成 并交付首台22米电动大巴
格隆汇APP· 2025-10-09 20:57
公司动态 -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于2025年10月8日在巴西圣保罗考察地铁17号黄金线云轨测试项目[1] - 公司同日向圣保罗市市长正式交付首台22米长纯电动铰接式大巴[1] - 交付的纯电动大巴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1]
高工锂电年会前瞻|第四代高压实铁锂集中上新
高工锂电· 2025-10-07 17:41
高压实磷酸铁锂市场供需状况 - 高压实磷酸铁锂供不应求,需求受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性能提升(大容量、高比能、快充)推动而增长 [1][2] - 高压实磷酸铁锂技术壁垒高,需二次或三次烧结及特殊工艺,对原料纯度和颗粒级配要求严格,目前仅少数企业掌握量产技术 [2] - 2025年上半年高压实(≥2.6g/cm³)LFP材料月出货量已超4万吨 [3] 高压实磷酸铁锂的盈利模式与竞争格局 - 高压实磷酸铁锂定价以“原材料市价+加工费”模式为主,其利润主要来源于加工费,加工费通常比普通产品高出2000-5000元/吨 [3] - 第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2.6g/cm³)产能集中在富临精工、湖南裕能、龙蟠科技、德方纳米等头部企业,压缩了中小企业生存空间 [3] - 头部企业实际投产及产能爬坡需时间,导致高压实磷酸铁锂短时期内需求缺口较大,为二三线企业提供了入局窗口期 [3][4] 下游应用市场需求驱动 - 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全线提升,一线企业平均水平达70%-80%,宁德时代上半年产能利用率达89.9%,接近历史峰值 [8]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储能累计装机23.03GW/56.12GWh,容量同比增长68%;1-8月国内储能累计中标80GW/272GWh,同比增长191% [9]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约288.1GWh,同比增长44%,磷酸铁锂电池装机占比超8成 [14] - 主流储能电池型号向314Ah、587Ah、600Ah+、1000Ah+等更大容量探索,并对循环寿命(10000-15000次)提出更高要求,推动高压实LFP需求 [10][12] - 动力电池快充技术迭代(如宁德时代神行电池、比亚迪二代刀片电池)提升了对高压实磷酸铁锂的需求 [14] 主要企业布局与产能规划 - 富临精工与宁德时代签订协议,未来高压实密度正极产能将提升至50万吨 [16] - 湖南裕能第四代产品YN-13系列已通过重要客户认证并批量供货,其高压实产品在2024年合计销售15.93万吨,占总销量约22% [18] - 龙蟠科技募资20亿建设第四代超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产品压实密度可达2.62g/cm³ [18] - 德方纳米第四代高压密产品已实现批量出货 [19] - 二三线企业如鹏博新材、川发龙蟒、万华化学、协鑫锂电等也在积极布局高压实磷酸铁锂产能 [19] 行业发展趋势与二三线企业策略 - 锂电行业反内卷风潮下,产业链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议价能力,订单向技术领先的头部企业集中 [16] - 高压实磷酸铁锂工艺路线(如草酸亚铁路线、磷酸铁法等)尚未完全统一,为有技术特色的企业留下差异化创新空间 [19] - 二三线企业可面向腰部电池企业供货、绑定长订单,尤其是储能市场需求,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池出货增速远超动力电池 [20]
第四代高压实LFP供不应求,二三线企业窗口期何在?
高工锂电· 2025-09-25 18:20
高压实磷酸铁锂供需现状 - 高压实磷酸铁锂(压实密度≥2.6g/cm³)供不应求 主要因储能和动力电池性能提升推高需求 且量产需特殊工艺和严格原料要求 目前仅少数企业掌握量产技术 [1] - 高压实产品加工费比普通产品高2000-5000元/吨 利润来源以加工费为主 定价模式为"原材料市价+加工费" 有助于修复厂商利润 [1] 行业竞争格局与产能 - 第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产能集中在头部企业如富临精工、湖南裕能、龙蟠科技、德方纳米 进一步压缩中小企业生存空间 [2] - 头部企业实际投产和产能爬坡需时间 短期内需求缺口较大 2025年上半年月出货量已超4万吨 [2][3] - 头部企业扩产期间为二三线企业提供入局窗口期 但需面对技术差距、资金压力、成本劣势和客户壁垒等挑战 [4] 企业盈利与战略选择 - 2025年之前行业普遍亏损 仅少数企业盈利 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和价格恶性竞争 [4] - 2025年多数企业亏损收窄 加速布局第四代产品 二三线企业需选择跟随扩产或精修内功以避免现金流紧张 [5] 电池需求带动材料增长 - 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 一线企业达70%-80% 宁德时代上半年达89.9% 直接带动高压实LFP需求 [5]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储能累计装机23.03GW/56.12GWh 容量同比增长68% 1-8月累计中标80GW/272GWh 同比增长191% [6] - 储能电池向大容量(如587Ah、1000Ah+)和长循环(10000-15000次)迭代 提升对高压实磷酸铁锂需求 [6] - 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长 2025年上半年磷酸铁锂电池装机占比超8成 快充和高比能电池装车渗透推动高压实需求 [8] - 宁德时代神行电池支持12C峰值充电(5分钟补能520公里) 比亚迪二代刀片电池实现5分钟补能400km 其他企业如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也布局快充电池 [8] 技术迭代与头部企业进展 - 第四代铁锂占市场需求10% 主要来自宁德时代神行电池 [10] - 富临精工与宁德时代签订协议 将高压实产能提升至50万吨 [10] - 湖南裕能第四代产品YN-13系列已批量供货 2024年高压实产品销量15.93万吨 占总销量约22% [11] - 龙蟠科技募资20亿建设第四代产品 采用一次烧结工艺 压实密度达2.62g/cm³ [11] - 德方纳米第四代产品已批量出货 超高压密产品验证进展顺利 [12] 二三线企业突围策略 - 二三线企业通过工艺创新(如草酸亚铁路线、磷酸铁法)实现差异化 或面向腰部电池企业和储能市场绑定长订单 [13] - 鹏博新材10万吨项目即将投产 川发龙蟒与富临精工合作新建10万吨项目 万华化学第四代产品已量产 协鑫锂电四代半产品压实密度达2.65g/cm³并稳定生产 [13]
开启新时代!电量破万亿,油耗狂跌,中国决胜暗招已然成为明牌?
搜狐财经· 2025-09-22 06:19
全社会用电量创历史新高 - 2025年7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0226亿千瓦时,首次突破单月万亿千瓦时大关 [3] - 该用电量相当于整个东南亚十国全年用电总量,或与德国和法国2023年全年发电量相当 [4] - 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增长18.0%,达到2039亿千瓦时,部分省份如河南、陕西、山东的增幅超过30% [4] 产业用电结构分析 - 第二产业用电量为5936亿千瓦时,占总消费近六成,同比增长4.7% [5] - 高技术制造业,特别是新能源产业和光伏设备制造领域的电力消耗呈现高速增长 [5] - 第一产业用电量基数较小为170亿千瓦时,但同比增长率高达20.2%,反映农业智能化、电气化进程加速 [7] - 第三产业用电量达20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数据中心、5G基站、新零售等新兴业态是主要驱动力 [7] 汽柴油消费量显著下滑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汽油消费量同比下降6.95%,至7230万吨,柴油消费量下降4%,至8824万吨 [10] - 这是汽柴油消费量连续第二年出现下滑 [10]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飙升至3689万辆,市场渗透率达44.3%,上半年替代了至少1660万吨汽油消费,占总消费量的18.67% [12] 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与技术优势 - 以比亚迪刀片电池技术为例,电动汽车百公里电耗约11度,燃料成本比燃油车降低约88% [14] - 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智能化驾驶等方面技术进步显著,体验优势超越传统燃油车 [14] 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转变 - 2025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3.49亿千瓦,其中风光新增装机量3.58亿千瓦 [18] - 2025年风光发电量达1.83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8.1%,且比例持续快速攀升 [18] - 政策明确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的目标 [18] 电力优势与全球AI竞争 - 2025年中国发电量达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总量的32%,相当于美、日、印三国发电量总和 [21] - 中国西部地区工业电价极低,单位瓦特算力成本比美国低40%,获得同等算力仅需美国60%的成本 [21][23] - 以DeepSeek为例,其训练成本远低于ChatGPT-3,单次推理电费仅为后者的60% [21] - 2025年上半年数字经济对GDP贡献率超40%,AI驱动的智能制造使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8% [25] - 在生成式AI领域,中国专利占比高达70% [25]
中国银河证券:首予和谐汽车“推荐”评级 合理每股价值区间3.61港元-4.52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12 14:16
公司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至2027年营收分别为281.03亿元、384.88亿元、449.61亿元 [1]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1亿元、2.43亿元、4.16亿元 [1] - 预计同期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04元、0.16元、0.27元 [1] - 合理每股价值区间为3.28元-4.11元(3.61港元-4.52港元) [1] - 对应市值区间为49.93亿元-62.57亿元(54.92亿港元-68.82亿港元) [1]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是中国领先纯豪华及超豪华汽车经销商集团 旗下拥有14个豪华及超豪华品牌 [2] - 品牌组合包括5个超豪华品牌(劳斯莱斯 宾利 法拉利 玛莎拉蒂 兰博基尼)和9个豪华品牌(宝马 MINI 奥迪 沃尔沃 路虎 雷克萨斯 捷豹 林肯 阿尔法·罗密欧) [2] - 2024年以营业收入170.67亿元和汽车总销量4.8万辆位列汽车经销商百强榜第26位 [2] - 2015年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与腾讯 富士康签署智能电动车合作协议 [2] - 2023年与比亚迪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开拓亚洲及欧洲销售渠道 [2] 渠道建设与合作伙伴关系 - 具备强大经销门店建设与运营能力 与比亚迪形成品牌互补 [3] - 2023年建立首批香港门店后快速复制渠道模式 [3] - 2025年7月12日在墨尔本开设第100家和谐比亚迪门店 两年内完成百家门店建设 [3] - 2025年9月1日比亚迪以4000万美元认购iCar集团10%股份 股权合作深化业务绑定 [3] - 2025年上半年助力比亚迪在亚太多国(香港 新加坡 印尼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澳大利亚)登顶新能源销量榜首 [3] - 在欧洲市场支持比亚迪突破关税壁垒和品牌偏见 英国 法国市占率快速提升 [3] 未来发展前景 - 比亚迪刀片电池 CTB等技术获全球市场认可 [4] - 通过本地化产能 本地化用工和定制化车型提升全球认可度 [4] - 预计2025年比亚迪出口销量达100万辆 [4] - 公司通过亚太 欧洲 大洋洲渠道预计贡献比亚迪出口销量的7-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