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服务器
搜索文档
11月3日主题复盘 | 钍基熔盐堆概念大涨,海南自贸再度表现
选股宝· 2025-11-03 16:17
一、行情回顾 市场全天探底回升,三大指数小幅上涨。钍基熔盐堆概念爆发,宝色股份、兰石重装等多股涨停。海南自贸港继续走强,海马汽车、海南发展等封板。AI 应用端反复活跃,吉视传媒、三七互娱等涨停。煤炭板块再度走强,安泰集团13天7板。下跌方面,电池板块集体调整,海科新源跌超10%。个股涨多跌 少,沪深京三市超3500股飘红,今日成交2.13万亿。 二、当日热点 1.钍基熔盐堆 钍基熔盐堆概念今日发酵,兰石重装、宝色股份、海陆重工等多股涨停。 据央视新闻11月2日报道,近期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钍基熔盐实验堆建成并首次实现堆内钍铀转化,初步证明了利用钍资源的技术可行性,为后续规 模化利用钍燃料奠定了重要科学基础。 | 股票名称 | | 最新价 = | 涨跌幅 = | 涨停时间 = | 换手率 = | 流通市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兰石重装 | 3天2板 | 9.58 | +9.99% | 09:30:15 | 3.77% | 125.14亿 | 公司作为四代核电 家供应商,拥有深 | | 603169.SS | | ...
数据为证 实物为章 青岛民营经济发展主题图片(实物)展献礼企业家日
搜狐财经· 2025-11-01 20:36
"十四五"期间,青岛始终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乘势而上取得了可喜成绩。10月31日, 在第5个"青岛企业家日"到来之际,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专项小组主办的"青岛企业家日民 营经济发展成就主题图片(实物)展"在青岛市级机关会议中心正式启幕。展览以"凝心聚力谋发展 乘 势而上启新程"为主题,通过图文视频、实物展品、VR全景展等多元展示形式,立体呈现青岛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奋进画卷",为2025年"青岛企业家日"增添厚重的实干底色。 据悉,作为"青岛企业家日"暨企业家宣传周十项重点活动之一,本次图片(实物)展将持续展出8天 (10月31日至11月7日)。展览围绕"征程万里 乘势而上""擘画新境 谱写新篇"等九大篇章的宏大叙事展 开,以百余幅纪实图片串联起政策护航、产业升级的发展脉络,全方位勾勒青岛民营经济的成长轨迹, 生动展现民营企业家们奋发有为、创新创业的风采,讲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青岛故事"。 大众网记者 马静静 青岛报道 截至2025年三季度,青岛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60.3%的税收,63.4%的投资,71.8%的进出口,86.2%的 城镇新增就业,99.5%的经营主体数量和98. ...
中信建投:重视液冷散热板块投资机遇
智通财经网· 2025-10-28 07:52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2025年是英伟达AI芯片液冷渗透率大幅提升的关键年份,后续液冷市场规模将随单芯片功耗提升而显著增长[1][10] - 北美四大互联网厂商2025年第二季度资本开支总计958亿美元,同比增长64%,其中谷歌和Meta上调了全年资本开支指引[9] - 2024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达201亿元,同比增长84.4%,2025年增速预计为46.3%,市场规模将达294亿元[15] - 随着ASIC机柜方案采用液冷及国内厂商超节点方案推出,液冷在ASIC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渗透率预计将快速提升[1][10] - 全球数据中心单机柜平均功率在2023年达20.5kW,30kW以上功率机柜占比不断提升,推动冷却方式从风冷向液冷过渡[13] 散热技术演进与需求驱动 - 芯片制程向2纳米、1纳米及埃米级别迈进,尺寸缩小而功率激增,"热点"问题突出,催生对高效散热方案的迫切需求[2][3] - 英伟达GPU热功耗从H100的700W升至B200的1200W,手机芯片热流密度突破15W/cm²,散热需求急剧提升[5][7] - 风冷散热上限一般认为在30kW,液冷技术能有效解决风冷痛点,水的热容量为空气的4000倍,热导率是空气的25倍[13][26] - 液冷技术大幅提高数据中心空间利用率,例如采用直接液冷(DLC)的GB200计算托盘高度仅为1U,而风冷设计的HGX B200需要10U高度[26] - 液冷技术有助于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降低PUE值,冷板式液冷的PUE可达1.1-1.2[12][42] 液冷技术方案与成本分析 - 液冷技术主要分为冷板式、浸没式和喷淋式,其中冷板式液冷技术成熟度最高、应用最广泛,2024年市场占比约65%[12][15] - 在GB200 NVL72机柜为例,液冷系统整体价值约8.4万美元,占机柜成本(假设300万美元)的2.8%,液冷板与冷却分配单元(CDU)合计占液冷成本的78.8%[34] - 冷板式液冷可带走机架中设备产生的70-75%的热量,需采用混合冷却方法,其系统分为一次侧(占成本约30%)和二次侧循环(占成本约70%)[27] - 浸没式液冷分为单相和两相,散热效率更高,PUE可低于1.09,但初始投资及运维成本较高,可维护性复杂[36][38][42] - 综合初始投资、可维护性、PUE效果及产业成熟度,冷板式和单相浸没式是当前主流解决方案,冷板式更能实现从风冷的平滑过渡[41][42] 关键材料与部件创新 - 金刚石是理想散热材料,热导率可达2000W/m·K,是铜、银的4-5倍,硅的13倍,在高功率密度、高温高压等严苛场景中优势显著[2][3] - 金刚石作为半导体衬底材料具备高热导率、高带隙(约5.5eV)、极高电流承载能力、优异机械强度和抗辐射性等优势[4] - 热界面材料(TIM)构成芯片散热的"双导热引擎",TIM1直接接触芯片需低热阻高导热性,TIM2适配均热板与散热器兼顾效率与成本[5] - 我国热界面材料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9.7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8.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97%,在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占比分别为46.7%和38.5%[5][8] - 新材料如金刚石、石墨烯等纳米材料有望助力热界面材料散热能力突破,国内企业在国产化率提升推动下市场份额有望提高[8]
算力高速公路:一切皆有可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19:33
政策导向 - 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方案,明确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引导大模型在重点制造场景落地[1] - 上海市发布行动方案,明确要打造智算服务器终端产业集群,推动自主GPU、互联模块等核心部件规模化应用[1] - 国家算力战略正从规模扩张迈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价值的第二阶段[1] 算力基础设施 - 庆阳市截至2025年8月对接数字经济企业5979户,签约1425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营收同比激增78.4%[4] - 庆阳市与28城缔结算力联盟,形成“芯片—算力—模型—应用”全链条生态,吸引燧原芯片、百度大模型等企业[4] - 廊坊市已投运数据中心32个,运行标准机柜32.7万架,城市算力分指数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4] - 东方国信内蒙古智算中心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规划建设1.2万个16kW高密度机架,总IT容量达200MW[5] - 启迪设计签署河南空港智算中心项目合约,签约建设部分含税总价达8.6亿元,算力集群运营收益含税总价为10.3亿元[5] 硬核科技与产业链 - 国产算力产业链正经历从“可用”到“好用”的转变,寒武纪、摩尔线程营收放量,华为公布未来3年昇腾产品规划[7] - 华为计划以一年一代、算力翻倍的节奏推出昇腾AI芯片新品,并通过超节点互联方案整合数百颗NPU和CPU[7] - 国产GPU生态逐步建立,中国长城智算一体机搭载沐曦、天数智芯GPU,浪潮信息一体机使用国产GPU[7] - 三大运营商联合提出三年内实现50%以上液冷规模应用,浪潮信息、超聚变、宁畅在液冷服务器赛道市占率较高[8] - 科华数据、英维克、申菱环境等液冷相关公司正迎来订单高峰期[9] - 从寒武纪、海光信息的芯片,到中科曙光的服务器,再到光迅科技、中际旭创的光模块,一条自主可控的国产算力产业链正在成型[9] AI商业化与应用落地 - 政策引导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建设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引导大模型在重点场景布局[10] - 慧辰股份与中科信控构建“智算云”为核心产品的产业生态,形成覆盖“算力资源纳管—商业化销售—行业场景落地”的全链条服务能力[11] - 格灵深瞳的视觉算法结合光环新网的算力支持,为金融机构提供智能风控、远程身份核验等解决方案[11] - 晶泰控股构筑AI+机器人自动研发闭环,已有2款AI参与研发药品进入临床1期[13] - 蚂蚁数科、恒生电子等头部公司在金融行业发布大模型和Agent平台,在投研、投顾、风控等场景部署应用[13] - AI应用进入普及拐点,看好AI应用驱动的算力需求持续高增长,随着推理应用铺开,需求将维持景气[13]
【点金互动易】液冷服务器+人形机器人,公司散热产品供货国际知名客户,已形成AI服务器核心硬件的全流程服务能力
财联社· 2025-10-16 09:08
产品定位与服务 - 《电报解读》产品主打时效性和专业性,侧重于挖掘重要事件的投资价值、分析产业链公司以及解读重磅政策要点[1] - 产品即时为用户提供快讯信息对市场影响的投资参考,通过专业视角、朴素语言和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信息价值[1] 公司A业务亮点 - 公司业务覆盖液冷服务器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其散热产品供货国际知名客户[1] - 公司已形成AI服务器核心硬件的全流程服务能力,产品可用于人形机器人[1] 公司B业务亮点 - 公司业务涉及光刻胶和固态电池领域,其光刻胶树脂产品及固态电池材料已实现批量销售[1] - 公司电子特气产品供应台积电等知名客户[1]
AI服务器竞争格局重构:白牌崛起与品牌坚守
2025-10-14 22:44
行业与公司 * AI服务器行业[1] * 全球AI服务器市场[2] * 国内AI服务器市场[14] * 厂商类型:OEM厂商(如戴尔、HPE)[5][9]、ODM厂商(如广达、富士康)[5][9]、准ODM厂商(如Super Micro/SMCI)[5][9][11][12][13][19]、国内厂商(如浪潮、新华三、联想)[3][1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全球AI相关开支总规模约为1.15万亿美元[2] * 2025年AI服务器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美元,占所有服务器总市场规模(TAM)的72%,增速达46%[1][2] * 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预计达210万台,同比增长30%[2] * 预计到2028年,数据中心80%以上的算力将应用于推理场景[1][2] 技术趋势与挑战 * **需求转变**:生成式AI热潮推动需求从大模型训练逐步转向推理部署[2][20][21],推理侧向边缘性和小规模数据中心迁移[2][15] * **技术挑战**:AI服务器设计面临功耗和散热挑战[1][3],单卡功耗显著增加,例如H100单卡TDP达700瓦[3],Blackwell B200单卡TDP接近1,000瓦[4],八卡服务器总功耗可能超过14千瓦,单个机柜总功耗可能达60千瓦,超出风冷散热极限[3][4] * **散热方案**:液冷技术加速普及[4][7],可有效解决高功耗设备散热问题,助力新建数据中心PUE(电源使用效率)降至1.2以下[1][4][7],成为产业格局变化的重要催化剂[1][7] * **边缘计算**:成为AI推理新趋势,国内厂商在推理能力上更具优势,可部署于安防、基站等场景[3][15] 产业竞争格局 * **OEM厂商**:如戴尔、HPE,以传统渠道为主,通过附加支持服务提高毛利润率,毛利率约为20%[1][5][9] * **ODM厂商**:如广达、富士康等台系厂商,为下游大客户定制产品,市占率接近一半,但毛利率常年偏低,不到10%[1][5][9][10] * **准ODM厂商**:如Super Micro (SMCI),提供深度定制服务,介于OEM与ODM之间[5][9][11] * **国内厂商**:浪潮为国内龙头,依托国内市场资本开支(Capex)及信创政策,通过JDM模式为BAT等互联网巨头定制产品,研发周期缩短至6-9个月,并与本土GPU供应商(如寒武纪)合作应对出口管制[3][14] * **客户资源**:美系和台系厂商与北美云计算巨头(如亚马逊、谷歌)绑定紧密,大陆系厂商主要集中在本土市场,客户资源分布影响区域拓展[3][16] * **市场演变**:AI服务器行业从供不应求转向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台系厂商竞争加剧、渠道折扣增加等因素导致部分厂商(如SMCI)毛利润率下降(从接近20%降至约9%)[19] 重点公司商业模式与表现 * **Super Micro (SMCI)** * 采用准ODM模式,通过模块化设计与上游GPU厂商紧密绑定,快速推出新品[11] * 采用RackScale整机柜交付模式,实现即插即用,大幅缩短交付周期,液冷机柜产能提升至每月2000个[12] * 液冷技术(如DLC产品线)实现差异化竞争,毛利润率显著高于标准产品[13] * 股价曾从低点上涨接近10倍,市值增长至接近500亿美元,反映了其向AI核心基础设施供应商的转变[17][18] * **台系ODM厂商** * 深度绑定北美云计算巨头,虽获得市场份额但品牌溢价低,毛利率常年低于10%,限制了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并高度依赖大客户[1][10] 投资视角与风险 * **估值逻辑**:AI浪潮使硬件提供商转变为AI核心基础设施供应商,高增长是维持行业高估值的前提[17][18],短期股价波动提供布局机会[18] * **市场前景差异**:训练服务器单套价值高,面向头部客户;推理服务器需求基数更大,更考验成本控制和场景适应能力,预计到2028年推理加速器负载比重将占70%-80%[20][21] * **潜在风险/泡沫担忧**:投资者担忧算力服务器存在泡沫,主要源于过于依赖大企业资本开支(CAPEX)的路径,部分实际需求(如机器人模型对推理侧的需求)可能未被充分反映[22]
“政策+市场”驱动液冷产业扩张
证券日报· 2025-10-14 00:16
政策驱动 - 七部门联合印发方案 明确提出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 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 [1] - 政策红利将进一步释放算力基建的投资潜力 液冷技术被明确为AI算力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 产业价值将持续凸显 [1] - 液冷产业将从技术备选转向刚需配置 产业链企业有望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实现快速成长 [1] 市场增长与规模 - 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2024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出货量超23万台 市场规模达到23.7亿美元 与2023年相比增长67.0% [2] - IDC预计2029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62亿美元 [2] - 人工智能领域竞争激烈 生成式AI商业化进程加速 高性能算力需求飞跃式增长 推动液冷技术在国内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 [2] 技术优势与应用 - 液冷技术的高效制冷效果显著提升服务器使用效率与稳定性 让数据中心在单位空间内布置更多服务器 提高整体运算效率 兼具节能降噪优势 余热利用有望创造额外经济价值 [2] - 液冷技术已逐渐应用于高性能计算 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等领域 在搭载高功耗GPU和CPU的AI服务器中已成为主流选择 [3] - 冷板式液冷在存量改造市场确定性更强 浸没式技术升级中长期或释放更大空间 [3] 商业模式与行业应用 - 液冷行业商业模式可分为硬件销售和服务化两类 国内液冷服务器采购集中在互联网 电信运营商和政府三大领域 [3] - 互联网行业作为技术应用先行者 已率先实现液冷技术规模化部署 [3] - 电信运营商在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中 将液冷方案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路径 [3] 产业链布局 - 液冷产业链已形成覆盖服务器制造—数据中心温控—核心部件—散热材料的完整矩阵 [4] - 广东领益智造已为AMD等国际客户批量出货散热模组 具备CDU 液冷模组 液冷板等产品及系统性散热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能力 应用于人形机器人 服务器 光模块等产品 [4] - 深圳新宙邦科技产品全氟聚醚已建成2500吨年产能 用于数据中心浸没式液冷等多场景需求 已参与制定多项液冷领域标准及规范 [4][5] - 四川川润液冷解决方案可实现能耗降低50% PUE可降至1.05以下的目标 [5] 产业发展阶段与建议 - 液冷行业正从概念炒作迈向技术与订单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3] - 面对算力需求激增 液冷产业链上市企业应聚焦高壁垒环节 加快氟化液高纯度工艺攻关 精进微通道设计与密封技术 提升产品竞争力 [5]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郑州篇丨 高质量发展,靠什么硬支撑
河南日报· 2025-10-10 10:10
文章核心观点 - 郑州市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 [5][6][27] 传统产业升级 - 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盾构机实现“有人值守、无人操作”智能掘进,中铁装备盾构机累计出厂超1700台,产销量连续八年世界第一,出口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7][8] - 郑煤机转型升级为“中创智领”,其智慧园区和恒达智控项目实现高度数智化工业生产 [9] - 铝精深加工形成全产业链,巩义供应全球10%罐体材料和国内33%易拉罐瓶盖,助推郑州打造千亿级铝产业 [10] - 现代食品产业集群规模达1300亿元,拥有三全、思念、蜜雪冰城等知名企业 [10] - 服装产业向研发设计和品牌化发展,持续强化“中国女裤看郑州”影响力 [10] - 郑州已成为全球最大苹果手机和智能网联客车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最大气体传感器、超硬材料等多个产品的生产基地 [11] 新兴产业发展 - 电子信息作为“一号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富士康郑州工厂累计生产智能手机超12亿部,每分钟可组装300余部苹果手机 [14][15] - 超聚变公司自2021年底落地郑州后营收高速增长,2022年超100亿元,2023年超280亿元,2024年超400亿元,其液冷服务器和AI服务器市场份额中国第一,每3分钟下线1台服务器 [14][15] - 智能传感谷聚集传感器相关企业3011家,产业规模300亿元,气体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5%,气体检测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5%,均居全国首位 [14][15] -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比亚迪郑州超级工厂50秒下线1台整车,自2023年4月投产以来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超100万辆、产值超1700亿元 [17][18] - 上汽郑州基地累计生产整车超250万辆、产值超1800亿元,是上汽集团全国最大乘用车生产基地 [17][18] - 郑州市集聚7家整车企业和150多家核心配套企业,汽车年产量突破110万辆,跻身全国前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70% [18] 未来产业布局 - 成功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和5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人工智能之城”、“算力之城”等新标签 [19] - 人形机器人产业取得突破,中原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启用,使郑州成为全国第三个具备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能力的城市,企业优必选、卓益得等纷纷落户 [5][21] - 引育昆仑、浪潮、科大讯飞等150余家人工智能产业链重点企业,集聚华为、阿里等大数据关联企业2万余家 [21] - 算力基础设施快速布局,投用算力规模约1.6万P,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算力规模有望跃居全国城市首位 [22][23] - 中原量子谷一期建设基本完成,聚焦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入驻科研机构12家,集聚高层次科研人员超300人 [25] - 低空经济发展迅速,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已入驻通航类企业36家,机队规模67架,目标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 [26]
未来液冷行业放量受益于需求增长与3M退出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10-01 22:44
市场增长与规模 - 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23.7亿美元,预计2024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6.8%,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2亿美元 [1][2] -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规模在2023年为76.7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168.7亿美元 [1][2] - 全球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10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约56亿美元 [1][2] - 浸没式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1.2亿美元提升至2029年的48.6亿美元 [3] 技术驱动与优势 - 数据中心机柜功率提升推动液冷技术发展,高密度、高能效趋势使液冷成为散热必然选择 [2] - 相较于传统强迫风冷,液冷技术具有低能耗、高散热、低噪声和低总拥有成本等优势 [2] - 液冷技术分为接触式(如浸没式、喷淋式)和非接触式(如冷板式)两种 [2] 主流技术与成本效益 - 单相冷板式液冷技术成熟度最高,对现有设备和基础设施改动较小,是目前主流应用 [3] - 根据分析,液冷模式在数据中心的成本为11818元/千瓦,较风冷模式一年平均可节省费用约183.96万元 [3] 关键材料与供应链 - 浸没式液冷使用的冷却液通常为氟化液,包括全氟化合物和氢氟化合物 [3] - 全球氟化液领先企业3M宣布将在2025年底退出所有PFAS生产,为国内企业带来市场机遇 [3] - 国内多家企业正布局氟化液相关产品,未来放量将受益于需求增长与国际厂商退出 [3]
液冷行业梳理-20250930
天风证券· 2025-09-30 15:42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维持“中性” [3] 报告核心观点 - 数据中心机柜功率密度的持续提升是推动液冷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液冷技术凭借其低能耗、高散热效率等优势,成为高功率密度数据中心散热的必然选择 [4][11] - 液冷技术主要分为接触式(浸没式、喷淋式)和非接触式(冷板式),目前单相冷板式液冷因其技术成熟度高、对现有基础设施改动小,是主流应用方案 [4][5][32] - 中国与全球液冷市场均呈现高双位数增长,其中浸没式液冷虽然当前占比低,但预计将实现超高增速,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4][36][57] - 3M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退出PFAS(包括电子氟化液)生产,为国内相关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替代机遇 [5][65][66] 液冷技术发展驱动力 - 全球数据中心平均单机柜功率已从2017年的5.6KW提升至2023年的12.8KW,超算、智算中心的单机柜功率需要超过30KW [11] - 当单机柜功率密度≥20KW时,便需要采用液冷技术以满足散热需求 [11] - 采用液冷技术的数据中心消耗的能源比风冷设施减少约30%,其PUE(电能使用效率)可低至1.15,远低于风冷的PUE 1.6 [11] 液冷技术优势与成本 - 相较于传统风冷,液冷具有低能耗、高散热、低噪声、低TCO(总拥有成本)等优势 [4][17] - 根据分析,液冷模式在数据中心的成本为11818元/kW,较风冷模式一年平均可以节省电费约183.96万元 [5][17] - 以英伟达GB200NVL72为例,其采用机架式液冷设计,机柜功率约为120kW,高性能芯片如GB300的TDP高达1400W,进一步推动液冷成为“刚需” [17] 液冷技术分类与市场 - 液冷技术分为接触式(浸没式、喷淋式)和非接触式(冷板式) [4][24] - 单相冷板式液冷在当前液冷数据中心的应用占比达90%以上,是主流技术方案 [32] - 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23.7亿美元,同比增长67.0%,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6.8%,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2亿美元 [4][36] - Omdia数据显示,全球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0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约56亿美元,在数据中心冷却市场中的占比将从13%提升至33% [4][36] 主流技术方案:冷板式液冷 - 单相冷板式液冷技术成熟度最高,对通信设备和机房基础设施改动较小,已成为满足芯片高热流密度散热需求的有效方案 [5][52] - 冷板式液冷系统的二次侧冷却液主要包括水基冷却液(如去离子水、乙二醇/丙二醇水溶液)和非水基冷却液(如氟化液) [48][49] - 两相冷板式液冷散热能力更强,可达300W/cm²以上,但技术成熟度较低,产业链尚待完善 [52] 潜力技术方案:浸没式液冷 - 浸没式液冷具有节能(PUE < 1.13)、紧凑(单柜散热量高达160kW)、高可靠、低噪声等优势 [53] - 报告预测,2024-2029年,浸没式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将从1.2亿美元提升至48.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0% [5][56][57] - 浸没式液冷使用的冷却液通常为氟化液,包括全氟化合物和氢氟化合物两大类 [5][60] - 浸没式液冷对器件选型(需使用固态盘、密封光模块等)和维护(复杂度高、耗时长)提出了新的挑战 [53][54] 氟化液市场与国产替代机遇 - 3M公司宣布将在2025年底退出所有PFAS生产,其在全球半导体冷却液市场的占有率曾达90%,为国内企业创造了替代空间 [5][65][67] -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多家企业布局共计2.35万吨不同种类氟化液产品 [66] - 根据预测,我国氟化液需求量将从2023年的约0.57万吨增长至2026年的约3.08万吨 [66] 报告建议关注的公司 - 报告建议关注在氟化液等冷却液产品有布局的公司,包括:巨化股份、永和股份、新宙邦、华谊集团、八亿时空、润禾材料 [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