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玛仕度肽注射液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 · 晨报0805|固收、医药、通信
固收 - 2025年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将恢复征收增值税,新政将影响现券市场并传导至国债期货定价逻辑与交易策略[2] - 国债期货CTD券切换可能性:T合约与TS合约(远月)可能成为特例,新发行的7年期国债仅需3bp折价即可成为T合约CTD券,2年期国债无需折价即可成为TS远月合约CTD券[3] - 跨期套利机会:TS2603、T2603(需3bp折价)、T2512(需6bp折价)合约可能出现CTD券切换,关注TS2512-TS2603、T2512-T2603跨期价差套利机会[4] - 逼空现象:以新券作为CTD券的国债期货合约可能面临逼空压力,尤其是T合约(7年期)和TS2603合约(2年期),因新券初期供应量有限且市场经验不足[5] 医药 - 国内减肥创新药研发进展:众生药业RAY1225双靶注射液24周平均体重降幅15.05%,联邦制药UBT37034与GLP-1联用减重效果优于Cagrilintide和Petrelintide,恒瑞医药6mg剂量组48周平均减重19.2%[9] - 国内药企减肥药管线授权合作:石药集团授权SYH2086全球权益总包20.75亿美元(含1.2亿预付款),博瑞医药与华润三九合作BGM0504注射液[10] - 2025年或为国产减肥创新药商业化元年,信达生物玛仕度肽注射液已开出全国首张处方[10] 通信 - AI算力产业链加速发展:英伟达加速GPU升级,博通AI相关收入及网络芯片出货量高增,北美云巨头持续投入,阿里未来三年云与AI基础设施资本开支将超过去十年总和,腾讯2024年资本开支同比增三倍至107亿美元[14] - 25Q2通信行业基金持仓占比3.90%(环比+1.31pct),重回前十,AI产业链为重点关注领域[15] - 通信板块基金持仓前三:新易盛312.07亿元(环比+123.28pct)、中际旭创287.88亿元(环比+124.58pct)、沪电股份123.11亿元(环比+178.32pct)[15]
从长三角“半年报”看区域发展新动态
新华社· 2025-08-01 20:58
新华社上海8月1日电 题:从长三角"半年报"看区域发展新动态 新华社记者胡洁菲、杨绍功、顾小立 长三角三省一市上半年经济"成绩单"近日陆续揭晓:上海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26222.15亿元,同比增长 5.1%;江苏同期达66967.8亿元,同比增长5.7%;浙江45004亿元,同比增长5.8%;安徽达25723亿元, 同比增长5.6%。 四地经济总量超16万亿元、同比增速均超5%……华东师范大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刚表 示,在长三角各省市基数较高、全球经济面临增长压力的背景下,长三角"半年报"各项指标表现不错, 凸显出区域发展的稳健态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9.1%,江 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8%,浙江省算力服务、数据服务、算法模型、智能 终端营收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安徽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7.8%。 记者走访长三角多地了解到,近期区域新兴产业成果频出。在生物医药领域,总部位于江苏的信达生物 旗下减肥药玛仕度肽注射液近日获批,引发业内关注;在低空经济领域,阿联酋企业Autocraft与上海企 业时 ...
半年盘点|国产减重药加速出海,为何看重美国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7-26 18:39
国产GLP-1减重药海外布局 - 多家国内GLP-1类减重药开发商瞄准海外市场,与跨国企业达成多项对外授权交易,竞争延伸至全球市场[1] - 恒瑞医药、诚益生物、华东医药、甘李药业、翰森制药等已布局GLP-1类减重药,包括下一代口服小分子药物[1] - 大部分药物已通过对外授权方式与阿斯利康、默沙东等跨国巨头签署合作协议,助力国产减重药输出海外[1] 先为达生物海外合作进展 - 先为达生物正在与美国公司洽谈,拟将埃诺格鲁肽推向美国市场,目前谈判尚未进入详细合同讨论阶段[3] - 埃诺格鲁肽在48周治疗中使患者平均减重15.4%,疗效与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相当[3] - 先为达已与Verdiva Bio达成合作协议,获得近7000万美元首付款,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达24亿美元[4] 国内企业对外授权交易 - 翰森制药与再生元达成协议,授予HS-20094大中华区以外全球独占许可权利[5] - 联邦制药将UBT251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诺和诺德,交易规模达20亿美元[5] - 信达生物玛仕度肽注射液获批上市,成为国内唯一与礼来和诺和诺德竞争的国产GLP-1类减重药[3] 临床进展与市场动态 - 恒瑞医药HRS9531注射液在中国三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计划递交上市申请[4] - 先为达埃诺格鲁肽已递交国家药监局上市申请,但尚未获批[4] - 礼来替尔泊肽注射液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成人肥胖患者的中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5] 美国市场机遇与挑战 - 2025年全球GLP-1药物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2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超28%[6] - 美国GLP-1类减重药一个月治疗费用可高达近2000美元,诺和诺德和礼来降价至约600美元[6] - 63%的美国患者一年后仍在用司美格鲁肽,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将进一步扩大患者人群[7]
减重赛道“人满为患”:中国药企试图“后来居上”?
广州日报· 2025-07-06 10:36
减重药物市场竞争格局 - 外资药企诺和诺德和礼来在中国市场激烈竞争,线上线下平台积极铺货,原料药和产能问题逐步解决 [1] - 中国药企试图通过创新药物实现弯道超车,掀起下一波治疗热点 [1] - 专家提醒减重药物有适应症要求,消费者应遵医嘱或在药师指导下使用 [1] 中国药企创新进展 - 信达生物旗下减重创新药物玛仕度肽注射液获批上市,是全球首个GCG/GLP-1双受体激动减重药物 [2] - 玛仕度肽治疗20周减重降幅最高可达21%,能降低内脏脂肪含量高达80% [2] - 该药物通过美团自营大药房等线上渠道首发,拓展创新销售模式 [2] - 翰宇药业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1.42亿-1.62亿元,同比增幅1470%-1664%,主要得益于利拉鲁肽仿制药出海成功 [3] 外资药企战略布局 - 礼来替尔泊肽注射液获批用于治疗成人肥胖患者的中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4] - 替尔泊肽治疗组患者平均体重减轻18.1%-20.1%,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1.3%-2.3% [4] - 外资药企不断开拓新适应症,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4] 减重药物评价标准 - 评价减重药需考虑减重幅度(中国患者10%为基础)、安全性、改善合并症能力、减肌比例和反弹情况等多维度 [1] - 信达生物玛仕度肽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代谢问题有明显改善 [2]
国产GLP-1减重药玛仕度肽于美团开启首发预约
快讯· 2025-07-04 13:28
减重创新药物市场动态 - 玛仕度肽注射液于7月3日获批后迅速在美团医药健康旗下美团自营大药房首发上线 [1] - 美团平台已形成减重药物"三强争霸"格局 包括玛仕度肽注射液 口服版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 [1] - 美团医药健康通过独家首发策略快速布局减重药物市场 连续引入三款重磅产品 [1]
信达生物炸场
格隆汇· 2025-07-02 18:52
核心观点 - 信达生物近期迎来两大重要进展:减重新药玛仕度肽获批上市及完成5.5亿美元配股融资,为公司实现"2027年营收200亿元"目标和全球化布局注入强劲动力 [1] - 玛仕度肽作为全球首个GCG/GLP-1双受体激动减重药物,峰值销售额有望突破50亿元,覆盖超重/肥胖、糖尿病、MASH等多适应症 [2][4] - 公司通过配股融资加速全球化创新管线布局,90%资金用于临床研发及全球设施建设,2030年目标推进至少5款产品至全球III期研究 [5][6][9] - 新一代"IO+ADC"战略聚焦肿瘤治疗未满足需求,已布局10余款全球创新分子,包括IBI363、IBI343等潜力产品 [11][12][14][16] 玛仕度肽获批 - 6月27日获批上市,商品名"信尔美",是全球首个且唯一上市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减重药物 [1] - 中国超重/肥胖人群达5亿(BMI≥24),市场空间巨大,机构预测峰值销售额超50亿元 [2] - 覆盖7项III期临床研究,包括超重/肥胖(GLORY-1)、中重度肥胖(GLORY-2)、MAFLD(GLORY-3)等,16mg剂量20周减重达21% [2][3][4] - 对比竞品: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2024年销售额293亿美元,礼来替尔泊肽164亿美元 [4] 5.5亿美元配股融资 - 6月26日完成配售5500万股,每股78.36港元,较前日折让4.9%,为近4年香港医疗健康板块最大规模新股发行 [5][6] - 资金分配:90%用于全球创新管线研发及设施建设,10%用于日常运营 [6] - 全球化布局:已与罗氏达成IBI3009(DLL3 ADC)授权协议,首付款8000万美元+10亿美元里程碑款 [7] 全球化创新管线 - 2030年目标:至少5款产品进入全球III期研究,包括IBI363(PD-1/IL-2α)、IBI343(CLDN18.2 ADC)、IBI3009等 [9] - IBI363:启动头对头K药治疗黑色素瘤III期,拓展肺癌/肠癌等大癌种,中美澳多中心临床中 [9][14] - IBI343:针对胰腺癌(中位OS 12.1个月)和胃癌的全球III期研究进展最快 [16][17] - 其他管线:IBI356(OX40L单抗)在澳中开展AD研究,IBI3002(IL-4Rα/TSLP双抗)多中心I期进行中 [10] 新一代"IO+ADC"战略 - 解决肿瘤异质性、免疫冷肿瘤、耐药等核心挑战,分三阶段推进联合治疗策略 [12] - 重点产品: - IBI363(PD-1/IL-2α):泛癌种Ib期试验中,联合ADC潜力显著 [14] - IBI343(CLDN18.2 ADC):胰腺癌Ib期mPFS 5.4个月,全球首个在该领域显效的ADC [16][17] - IBI3020(CEACAM5双载荷ADC):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同靶点药物 [9][12] - 研发密度:超过10款全球创新分子同步开发,覆盖IO/ADC/双抗等多技术平台 [12][14]
一粒药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有多远 十六条新措施助力创新药加速跑(政策解读)
人民日报· 2025-07-02 05:53
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 - 国家医保局和卫健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16条措施促进创新药发展 [1]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 [2] - 医保部门将搭建平台助力创新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并提供价格支持 [6] 创新药研发与审批情况 - 2024年1类创新药获批数量达48种,是2018年的5倍多 [2] - 2024年上半年1类创新药获批数量接近40种,包括芦沃美替尼片、玛仕度肽注射液等 [2] - 国家将组织实施创新药物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聚焦重大传染病、儿童用药、罕见病等重点领域 [2] 医保与支付支持 - 2018年以来共有149种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占新增药品数量的17% [3] - 截至2024年5月底,协议期内谈判药医保基金支出达4100亿元,带动药品销售金额超6000亿元 [3] - 医保部门将与创新药企业谈判形成符合临床价值的医保支付标准 [3] 商业健康保险协同 - 2024年商业健康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9773亿元,同比增长8.2% [3] - 措施明确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支持与基本医保错位发展 [4] - 探索推动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同步结算,实现患者少跑腿 [5] 创新药进院与使用 - 措施要求推动创新药加快进入定点医药机构,医疗机构不得以用药目录数量、药占比等为由影响创新药配备 [6] - 医保目录内谈判药品和商业保险创新药目录内药品可不受"一品两规"限制 [6] - 对合理使用医保目录内创新药的病例,支持医疗机构自主申报特例单议 [6] 创新药国际化进展 - 2024年中国药企完成海外授权交易超90笔,总金额超500亿美元 [6] - 医保部门将助力创新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6]
歌礼石药专利对垒,GLP-1赛道风云再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20:20
核心观点 - GLP-1赛道正上演海外专利战,歌礼制药与石药集团围绕化合物专利展开博弈,结果可能影响行业竞争格局 [1][2][11] - 专利争议涉及分子结构完全相同的化合物,歌礼专利早于石药申请三个月,时间差或成裁决关键因素 [2][3] - 行业竞争从国内市场转向全球专利博弈,GLP-1千亿级赛道窗口期争夺加剧 [1][13][14] 专利争议细节 - 石药集团通过子公司向USPTO提交复审申请,质疑歌礼已获授权的美国专利(专利号12,234,236)部分权利要求有效性 [1] - 涉事专利保护期至2044年,用于歌礼GLP-1R激动剂候选药物ASC30开发,该药物拥有美国和全球化合物专利保护 [7] - 石药曾于2025年3月寻求全球授权合作遭拒,后转向专利挑战 [7][11] 行业背景与市场数据 - 全球GLP-1减肥药市场预计2031年突破27.01亿美元,中国GLP-1类减肥药市场2025年规模或超150亿元,渗透率从不足5%提升至18%-20% [12] - 小分子GLP-1药物因口服生物利用度高、成本低等优势成为研发重点,跨国药企布局加速 [12] - 国内药企如恒瑞医药、华东医药、信达生物等密集布局GLP-1靶点,分子结构相似导致专利撞车概率大增 [14] 专利策略与影响 - 若歌礼胜诉将巩固技术护城河,若石药成功或为后续专利挑战提供先例 [1][11] - 创新药专利常通过多重保护形成壁垒,但部分专利可能仅为阻却竞争对手设置的技术性障碍 [13] - 专利审查疏漏或文件质量缺陷可能成为无效宣告的突破口 [15] 公司动态 - 歌礼制药ASC30为GLP-1R偏向激动剂,兼具皮下注射和口服片剂潜力,获全球顶尖药企关注 [7] - 石药集团公开其GLP-1小分子专利(WO2025131043A1),申请时间为2024年12月20日,晚于歌礼 [2]
政策“及时雨”!十六条举措助力中国创新药加速跑
新华网· 2025-07-01 20:19
创新药医保纳入加速 - 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累计纳入149种创新药 [1] - 2024年新纳入医保目录药品中超30%为当年获批新药 [1] - 约80%创新药上市后两年内能纳入医保 [1] - 医保基金对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累计支付4100亿元,带动相关药品销售超6000亿元 [5] 创新药研发进展 - 2024年一类创新药获批数量达48种,是2018年的5倍以上 [3] - 2024年上半年一类创新药获批数量已接近40种 [3] - 国家将组织实施创新药物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聚焦重大传染病、儿童用药、罕见病等重点领域 [4] 医保数据支持研发 - 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进行疾病谱、临床用药需求等数据归集和分析,为创新药研发提供数据服务 [4] - 医保数据有助于支持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合理确定研发方向、布局研发管线 [4] 创新药支付体系多元化 - 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医疗互助等将创新药纳入保障范围 [4] - 2024年商业健康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9773亿元,同比增长8.2% [5] - 将建立商保创新药目录,支持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衔接协同 [5] 创新药进院渠道优化 - 推动创新药加快进入定点医药机构,医疗机构不得以用药目录数量、药占比等为由影响创新药配备使用 [5] - 医保目录内谈判药品和商保创新药目录内药品可不受"一品两规"限制 [5] - 对合理使用医保目录内创新药的病例,支持医疗机构自主申报特例单议 [6] 创新药国际化发展 - 2024年中国药企完成海外授权交易超90笔,总金额超500亿美元 [6] - 创新建立了跨境购药便捷服务通道,支持更多地区搭建创新药交易平台 [6]
国产减肥药获批上市,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连续14天累计“吸金”超3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6-30 15:09
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931787)上涨0.68%,成分股昭衍新药上涨11.01%,云顶新耀上涨9.27%,泰格医药上涨7.85%,凯莱英上涨4.84%,药明合联上涨4.76% [1]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上涨1.16%,近1年净值上涨86.07%,在QDII股票型基金中排名1/120 [2] - 港股创新药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3.82%,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44.08%,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7.59% [2] 流动性及资金流向 - 港股创新药ETF盘中换手33.61%,成交44.72亿元,近1周日均成交67.88亿元 [1] - 港股创新药ETF近14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净流入6.09亿元,合计净流入31.59亿元 [1] - 6月27日港股创新药ETF获融资买入5.11亿元,两融余额12.21亿元 [2] 规模与估值 - 港股创新药ETF最新规模达133.20亿元,份额达118.60亿份,创近1月新高 [1] -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仅32.62倍,处于近5年16.18%分位,估值低于近5年83.82%以上的时间 [2] 成分股与权重 -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1.99%,包括信达生物、百济神州、药明生物、石药集团等 [3] - 港股创新药ETF覆盖信达生物、康方生物、三生制药等稀缺龙头股 [4] 行业动态 - 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注射液上市,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 [3] - 中国创新药在ADC、双抗、细胞治疗等热门技术赛道已具备竞争优势 [3] - 国内医药产业步入创新成果兑现期,逐步成为全球创新疗法供给方 [4] 产品特性 - 港股创新药ETF支持T+0交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流动性 [4] -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选取不超过50家主营业务涉及创新药研发的香港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