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瑞幸生椰拿铁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2025下半年展望 | 旅游酒店及餐饮:服务连锁正当其时,韧则行远
中金点睛· 2025-08-04 07:37
服务连锁行业趋势 - 服务消费占比提升背景下,成规模连锁品牌涌现,蜜雪、瑞幸跻身百亿美元市值 [18] - 中国服务连锁企业较海外仍有较大空间,非必需消费品服务大类中仅7家中国企业市值超百亿美元(vs美国27家)[18] - 连锁品牌具备标准模式和品牌效应两大优势,以酒店为例加盟后EBITDA Margin可从4.5%提升至23.2% [20] 企业核心竞争力 - 产品、运营、品牌、组织的综合实力及迭代能力是核心,成本派以效率最大化胜率更高 [22][24] - 企业持续成长驱动力包括:产品店型模式创新(如瑞幸全在线运营)、向下向上扩容(华住下沉/亚朵升级)、出海(蜜雪海外门店占比10.5%)、新业态(亚朵零售收入占比30%)[18][35][36] - 现制茶饮品牌面临生命周期困局,18个中高端品牌中7个过去一年净关店,喜茶奈雪份额承压 [28] 细分行业表现 - 1H25餐饮板块分化:现制咖啡茶饮品牌(瑞幸、古茗)及快餐(达势、小菜园)股价领先,同店承压企业表现落后 [5] - 酒店行业亚朵凭借高速扩张和零售增长表现优异,其他受周期性压力影响平淡 [5] - 离岛免税销售筑底,1-6月销售额同比降幅收窄至5%,客单价5月同比+8%但渗透率仍下滑 [52][54] 2H25投资机会 - 饮品行业头部品牌有望持续取代单体和腰尾部连锁份额,中期CR4或从32%提升至36% [37][40] - 快餐品类韧性凸显,正餐品牌同店分化;酒店关注下行期提升规模的龙头 [43][44] - 旅游暑期铁路/民航客流预计同比+5.8%/+5.4%,景区表现分化(黄山1-5月较19年+43%)[48] - 免税关注海南封关带动作用及市内渠道拓展 [52]
蜜雪想再造一个“蜜雪”
经济观察报· 2025-08-01 20:27
蜜雪集团与幸运咖的发展战略 - 蜜雪集团为幸运咖设立"五年再造一个蜜雪冰城"目标 2020年蜜雪冰城门店达7000家时提出该目标 2025年幸运咖门店数同样达到7000家并计划冲击万店[2] - 幸运咖通过降低加盟门槛加速扩张 首年加盟费降至1.7万元 高潜力区域免加盟费 一线城市单店减免金额达3.4万元 老加盟商开新店优惠近5万元[5] - 公司采用片区化管理策略 每片区1000-3000家店 每150家为小组 市场人员规模超400人[4][5] 幸运咖的市场定位与产品策略 - 初始定位三至五线城市及大学城 填补低线城市连锁咖啡空白 2020年已跻身行业前三[10] - 反向研发平价产品 中杯美式从8元降至5元 大杯拿铁从12元降至9元 椰椰拿铁成为首个销售额过亿爆品[6][9] - 沿用蜜雪冰城营销模式 新店采用红色拱门/喊麦等引流手段 单店日销最高达2万元[6][9] 咖啡行业竞争格局 - 2023年瑞幸与库迪发动价格战 两品牌全年新增1.5万家店 瑞幸成为首个万店品牌 库迪增速达瑞幸3倍[12] - 幸运咖2024年推出"全场6.6元"应对竞争 首日小程序销售额增44% 新用户增长105% 公司补贴后加盟商实收8-9元[13][14] - 主要竞争对手加速下沉 星巴克瞄准县域市场 库迪重点布局三四线 瑞幸进入县级市场[10] 供应链与成本控制 - 采用半自动咖啡机降低成本 单台价格不足2万元 整体加盟成本约十几万元 但存在出品稳定性问题[15] - 原材料自主化程度高 自产椰浆/糖浆等 与蜜雪冰城共享供应链 河南基地年产能121万吨 海南工厂新增2万吨咖啡豆产能[15][20] - 公司97.5%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设备及原材料 加盟费仅占2.5%[18] 品牌发展战略 - 选择独立品牌而非增加品类 避免奶茶与咖啡内部竞争 新茶饮品牌中古茗/茶百道等咖啡业务未成规模[17][18] - 蜜雪集团全球门店达46479家 三线以下城市占比57% 机构预测未来门店规模可达10万家[19] - 行业增长空间显著 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22.24杯 年增33% 美国人均消费量达729.2杯[20]
一年卖十亿的“顶流网红”,要破产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6-13 22:27
钟薛高子公司破产事件 - 钟薛高旗下子公司钟茂(上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清算,原因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3] - 该子公司成立于2020年,由钟薛高全资持股,经营范围涵盖食品技术开发、供应链管理等 [3] 品牌崛起与成功因素 - 2018年创立时定位高端市场,以"中式美学+高品质原料"为核心卖点,打破传统低价竞争格局 [4] - 原料采用比利时巧克力、日本抹茶粉等进口食材,推出丝绒可可等创新口味 [4] - 瓦片形状包装设计融合传统文化元素,采用环保材料提升品牌调性 [5] - 2020年双十一登顶天猫冰品类销售额榜首,2021年营收达10亿元 [6] 营销策略与渠道布局 - 初期通过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快速覆盖全国市场 [5] - 借助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制造话题,结合明星合作提升曝光度 [5] - 开设线下体验店增强消费者互动,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模式 [5] 危机与市场困境 - 2022年因"雪糕烧不化""雪糕刺客"事件导致品牌公信力受损 [7] - 产品定价13-22元的高价策略在舆论风波后遭遇市场抵触 [7] - 线下独立冰柜投放成本高昂,产品短保质期导致铺货困难 [7] - 2024年创始人通过淘宝直播卖红薯偿债,但效果不佳 [8] 网红食品行业启示 - 产品需持续创新,如瑞幸咖啡通过厚乳拿铁等爆款抓住消费偏好 [9] - 品牌需明确差异化定位,如黄天鹅以"可生食鸡蛋"建立高端形象 [10] - 全渠道布局是关键,三只松鼠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扩大覆盖 [10] - 跨界联名可拓展用户群体,如钟薛高曾与泸州老窖合作 [11] - 需强化社会价值,星巴克等品牌通过环保措施提升形象 [12]
一瓶4.9元,椰子水战争刀刀见红
创业邦· 2025-06-06 11:17
椰子消费市场现状 - 中国消费者4年喝下12亿杯瑞幸生椰拿铁,按每杯10元计算形成百亿产业[8] - 1年消费价值11亿元的泰国if椰子水,海南椰子鸡销量超百万份[3] - 国内椰子需求90%依赖进口,海南产量仅占亚洲0.32%、全球0.26%[22][23] 企业供应链布局 - 瑞幸咖啡在印尼邦盖群岛建立"瑞幸生椰岛",计划5年独家采购100万吨椰子原料[10] - IMCOCO公司获亿元级Pre-A轮融资,计划年产6亿瓶300ml椰子水覆盖近半中国人口[19] - 福建淼天汇2024年椰子进口量同比激增400%,拟在福州建设椰子产业园[20] 商业模式分析 - 轻资产模式代表:泰国if椰子水46名员工创造1.5亿美元收入,依托代工+经销商体系[27][28] - 全产业链模式代表:IMCOCO涉足种植、贸易、加工,为周黑鸭/娃哈哈等提供原料[36] - 上海佳农食品在泰国布局10万亩椰林,拥有最大灌装工厂但品牌知名度较弱[38][39] 行业发展趋势 - 大中华区椰子水市场规模从2019年1.018亿美元增至2024年10.933亿美元,CAGR达60.8%[41] - 行业新品牌从2023年32个增至2025年超50个,价格战导致350ml产品最低降至4.9元[46][50] - 东南亚椰子价格同比上涨50%-100%,印尼中小椰油厂利润率从8%压缩至3%[52][53] 产品创新与挑战 - 菲诺推出添加维生素的椰子水营养素饮料,周黑鸭跨界推出"丫丫椰"饮品[43] - 行业缺乏国家标准,部分产品被检测出添加糖精/香精引发信任危机[47][48] - 专家呼吁从"流量红利"转向"价值红利",避免价格战损害行业长期发展[54]
椰子水“大战”,正在上演
36氪· 2025-04-30 07:19
行业趋势 - 健康消费理念持续升温,低糖、低卡、天然电解质等关键词成为消费者选购饮品的重要标准 [2] - 椰子水凭借每100毫升仅20-50千卡的热量、高于香蕉的钾含量,以及"天然运动饮料"的标签,迅速占领年轻群体的消费心智 [2] - 椰子水消费场景多元化,都市白领占比45%,运动补水占比32%,母婴群体占比18% [2] - 椰子水消费场景已突破传统即饮边界,延伸至餐饮场景,如瑞幸"生椰拿铁"累计销量突破3亿杯,盒马推出椰子水火锅汤底等创新SKU [4] 公司表现 - 公司2024年在中国市场年收入达11.6亿元,人均创收超2500万元 [1] - 公司在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椰子水饮料市场的市场份额均为第一,中国内地市占率约34%,中国香港市占率约60%,均超越第二大竞争对手7倍以上 [4] - 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的34.7%提升至2024年的36.7%,净利润率高达21.1%,人均利润526万元 [5] - 公司营销费用同比翻倍至735万美元,带动天猫旗舰店销量单月暴涨300% [4] 商业模式 - 公司采用轻资产业务模式,代工厂负责制造、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负责运输、第三方分销商负责销售与配送,仅拥有20名全职销售营销人员和5名专职研发人员 [5] - 轻资产业务模式赋予公司高度生产弹性与扩展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快速扩展全球分销网络 [5] - 公司70%的椰子水原料依赖泰国代工厂General Beverage,且泰国是其唯一椰源供应地 [7] 市场竞争 - 中国椰子水市场规模已突破20亿元,并保持每年15%以上的增长率 [9] - 2025年市面上主流椰子水品牌已超过50个,较两年前增幅超过40% [9] - 公司面临来自国际巨头、本土势力与新零售品牌的竞争,如美国品牌Vita Coco加速本土化,椰树集团推出NFC非浓缩椰子水,新锐品牌菲诺以3.5元/瓶的极致性价比切入大众市场 [9] - 盒马、山姆等新零售玩家自有品牌椰子水凭借渠道优势将1升装价格压至9.9元,直接冲击中端市场 [10] - 2025年一季度国内椰子水每百毫升销售均价为1.46元,相较两年前的1.91元大幅下滑23.5% [10] 品牌策略 - 公司以"100%泰国椰青"的高端定位切入市场,凭借透明瓶身设计和无菌冷灌装技术解决传统椰子水易氧化变质的痛点 [4] - 公司通过签约顶流明星肖战、赵露思,联名泡泡玛特IP,以及密集投放直播电商和社交媒体,迅速占领消费者心智 [4][7] - 肖战代言期间,天猫旗舰店访问量暴增800%,粉丝发起"开盖见战"扫码活动,复购率相当高 [7] 未来挑战 - 公司尝试拓展电解质水、泰式奶茶等新品,但2024年非椰子水产品收入占比不足5% [11] - 计划中的多品牌并购和东南亚市场拓展需面对口味差异和渠道重建的挑战 [11] - 饮料行业的终极竞争是"产品力+供应链"的双重较量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