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助力自行车

搜索文档
自行车骑出一个IPO
投资界· 2025-07-28 15:24
以下文章来源于天天IPO ,作者余梦莹 天天IPO . 投资界(PEdaily.cn)旗下,专注IPO动态 欢迎加入投资界读者群 84岁博士即将收获一个IPO。 近日,大行科工更新招股书,拟赴港交所主板上市,中信建投国际为独家保荐人。公司 不久前获得中国证监会IPO备案。 大行科工掌门人是一位84岁的物理学博士。一年销量突破20万台,他被业界誉为"现代折 叠自行车之父"。 84岁博士要去IPO敲钟了 19 41年出生于广东韶关,韩德玮9岁时随父母移居中国香港,后来相继在加利福尼亚大学 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学院和南加州大学完成学业,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韩德玮加入洛杉矶休斯飞机公司任职,参与战术激光的研发,很快成为主管及 高级物理学家, 与同事共同撰写了国际通用《激光手册》,于1979年成功发表 。 20 世 纪 7 0 年 代 , 绿 色 出 行 的 浪 潮 席 卷 开 来 , 直 接 促 使 他 创 业 的 则 是 求 学 时 的 一 段 经 历 ——为 了方便出行,当时他需要每天将自行车拆解后塞进汽车 ,过程费力又繁琐。能否 在保持骑行性的同时,实现自行车的快速折叠?由此,创业的念头在韩德玮心中萌发 ...
83岁!“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要继续闯关!
国际金融报· 2025-07-26 15:38
公司概况 - 大行科工由韩德玮于1982年在美国加州创立,后迁至深圳并在惠州建立生产工厂,主要从事折叠自行车及相关配饰的开发、设计、制造和营销,年产能达9万辆[3] - 公司股权结构高度集中,IPO前韩德玮持股88.56%,合计控制90.16%股权,2022年12月至2025年4月累计派发股息约6150万元[4] - 公司产品组合包括折叠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儿童自行车和电助力自行车,截至2025年4月30日提供超过70款车型[5]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零售量计,公司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市场份额达26.3%,按零售额计市场份额为36.5%,处于领先地位[5] - 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市场高度集中,五大公司占据60.4%市场份额,全球市场五大公司占据19.4%份额[5] - 主要竞争对手为两家上海企业,推测为上海凤凰及中路股份[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4亿元、3亿元、4.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143.4万元、3485万元、5229.9万元,2025年前四个月营收1.85亿元、净利润2152.8万元均超去年同期[6] - 线上直销收入从2022年1410万元增至2024年1亿元,增长609%,复合年增长率166.6%[7] - 自行车平均售价1943元,2024年高端产品平均售价3900元,中端2100多元,大众市场1200多元[8] 销售与产品策略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在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与38家经销商合作,覆盖680个零售点[6] - 2024年销量22.95万辆,同比增长46.27%,中端价位产品销量14.42万辆,接近大众市场价位产品7.51万辆的两倍[8] - 产品定位分高端(≥5000元)、中端(2500-5000元)和大众市场(<2500元)三个层次,2023年起中端产品成为销量主力[8] 创始人背景 - 韩德玮被誉为"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1941年出生于广东韶关,拥有物理学博士学位,曾参与早期战术激光研发[3] - 上世纪70年代利用业余时间开发折叠自行车,历时七年成功制造第一辆现代折叠自行车[3] - 现年83岁仍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负责总体战略规划及日常营运[4]
83岁!“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要继续闯关!
IPO日报· 2025-07-25 20:57
公司上市进程 - 大行科工于7月22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中信建投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1] - 此前公司于1月20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后过期,此次是二次递表 [1] - 公司此前披露或在2024年登陆北交所 [1] 公司创始人及历史 - 公司由"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韩德玮于1982年在美国加州创立 [3] - 韩德玮1941年出生于广东韶关,9岁移居香港,后移民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3] - 上世纪70年代,韩德玮意识到绿色出行将成为未来趋势,经过七年努力成功制造出第一辆现代折叠自行车 [4] - 韩德玮现年83岁,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 [4] 股权结构及分红 - 公司股权结构高度集中,IPO前韩德玮持股88.56%,共控制90.16%股权 [4] - 自2022年12月至2025年4月,公司累计派发股息约6150万元 [4] 市场地位及竞争格局 - 按2024年零售量计,公司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市场份额达26.3% [5] - 按2024年零售额计,公司在中国内地市场份额为36.5%,处于领先地位 [5] - 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竞争激烈,五大公司占据19.4%的市场份额 [5] - 中国内地市场高度集中,五大公司占据60.4%的市场份额 [5] 产品及销售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折叠自行车及相关配饰的开发、设计、制造和营销,年产能达到9万辆 [3] - 公司提供超过70款自行车车型,包括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儿童自行车和电助力自行车 [5] - 2022-2024年自行车销量分别为14.90万辆、15.69万辆和22.95万辆,2024年同比增长46.27% [6] - 2025年1-4月公司自行车平均售价1943元 [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4亿元、3亿元和4.51亿元 [6]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约为3143.4万元、3485万元和5229.9万元 [6] - 2025年前四个月营收1.85亿元,净利润2152.8万元,均已超过去年同期 [6] - 线上直销收入从2022年的1410万元飙升至2024年的1亿元,增长高达609% [6] 产品定位及价格策略 - 公司将折叠自行车分为高端(≥5000元)、中端(2500-5000元)和大众市场(<2500元)三个层次 [7] - 2024年销量中端价位产品14.42万辆,大众市场价位产品7.51万辆 [7] - 2024年高端价位产品平均售价3900元左右,中端价位2100多元,大众市场1200多元 [7]
现金骤降47%仍豪赌扩产 大行科工或扛起29万产能消化
智通财经· 2025-07-25 15:28
行业趋势与市场格局 - 全球骑行运动热潮推动折叠自行车需求增长,尤其受城市通勤者和户外爱好者青睐[1] - 2023年全球自行车市场规模3740亿元,折叠车占比仅5.3%(168亿元),属于小众赛道[14] - 中国内地是全球最大折叠车市场,占全球需求25.2%,2018-2023年CAGR达19.1%[7][14] - 中高端自行车(≥1000元)产量2018-2023年CAGR为7.7%,预计未来将加速至双位数增长[11] 公司市场地位 - 按2024年零售量计,中国内地市场份额26.3%(零售额份额36.5%),行业绝对龙头[1] - 2023年中国内地销量14.9万辆,市场份额21.1%,领先第二名(9.7万辆)断层优势[14] - 全球市场2023年销量15.7万辆排名第一,但仅领先第二名不到7万辆[14] - 全球前五大企业合计份额21.8%,公司占5.6%[16] 财务表现 - 销量从2022年14.9万辆增至2024年22.95万辆,CAGR达24.1%[2] - 2025年前4个月销量9.34万辆,同比增长46.5%[2] - 收入从2022年2.54亿元增至2024年4.51亿元,2025年前4个月达1.85亿元[2] - 净利润从2022年3143万元增至2024年5229.9万元,2025年前4个月2152.8万元[2] - 毛利率从2022年30.7%提升至2024年33%[3] 业务模式与运营特点 - 产品矩阵覆盖70+车型,从折叠车扩展至公路车、山地车、电助力车等[2] - 经销商渠道收入占比近70%(2025年前4个月69.5%),但毛利率最低仅26.9%[3] - 惠州工厂年产能9万辆,2024年56.8%销量依赖OEM代工,2025年前4个月代工比例升至65.5%[4] - 海外销售占比从2022年22.1%骤降至2025年前4个月5.6%[4] 战略动向与IPO计划 - 中高端产品权重从2022年44.9%提升至2023年60.9%,顺应消费升级趋势[11][14] - IPO募资拟扩建20万辆产能(2027年投产),总产能将达29万辆[5] - 现金及等价物从2024年底1.08亿元降至2025年4月5902万元[5][6] - 2025年7月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二次递表港交所进入IPO冲刺阶段[1] 发展挑战 - 现有产能严重不足,代工成本占销售成本47.1%[4] - 海外市场拓展乏力,欧美份额持续萎缩[4] - 小众赛道天花板明显,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仅14亿元[4] - 新产能投产后存在29万辆/年的消化压力[5]
大行科工二闯港交所:毛利率最低的经销商渠道贡献近七成营收,超65%自行车依赖代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12:20
IPO申请与募资计划 - 公司于7月22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独家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 此为2025年1月20日递表失效后的第二次申请 [1] - 拟发行不超过910万股港股 未披露募资总额及股份数量 募集资金拟用于生产系统现代化 扩大运营规模 强化经销网络 品牌发展战略 研发及营运资金 [1] - 更新了2024年全年及2025年1~4月财务数据 [1] 市场地位与产品组合 - 按2024年零售量及零售额计 公司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市场份额分别为26 3%和36 5% [2] - 产品组合覆盖超过70款车型 包括折叠自行车 公路自行车 山地自行车 儿童自行车和电助力自行车 [2] - 折叠自行车按售价分为高端(5000元以上 占比10 4%) 中端(2500~5000元 占比68 4%)和大众市场(2500元以下 占比21 2%) [3] 销售渠道与营收结构 - 与38家经销商合作 覆盖30个省级行政区680个零售点 线上渠道包括京东 天猫 抖音及拼多多 [2] - 2022~2025年前4个月 经销商渠道收入占比分别为61 3% 70 5% 68 2%和69 5% 但该渠道毛利率(26 9%~28 7%)显著低于线上直销 [4] - 大行自行车业务线营收占比逐年提升 从2022年93 4%增至2025年前4个月98 3%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 54亿元 3亿元 4 51亿元 2025年前4个月为1 85亿元 [4] - 同期年度利润分别为3143 4万元 3485万元 5229 9万元 2025年前4个月为2152 8万元 [4] 生产与供应链依赖 - 外包生产占比逐年上升 从2022年29 5%增至2025年前4个月65 5% [6] - 外包生产成本占销售成本比例从2022年20 2%升至2024年48 3% 2025年前4个月为47 1% [6] - 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从2022年32 7%升至2025年前4个月52 1% 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同期从15 6%增至17 6% [7] 海外市场与股权结构 - 海外销售占比逐年下滑 从2022年22 1%降至2025年前4个月5 6% [8] - 创始人韩德玮通过直接持股88 56%及员工平台控制总计90 16%股权 董事会含两名83岁高龄董事 [8] - 2016~2020年存在股权代持历史 证监会要求说明代持原因及合规性 [9] 分红与创始人收益 - 2022年底派息2350万元 2024年两次派息合计1800万元 创始人按持股比例获约4320万元 [8]
大行科工年内二次递表港交所 折叠自行车冲刺资本市场
经济观察报· 2025-07-23 14:30
公司概况 - 大行科工是一家专注于折叠自行车的公司,由韩德玮博士于1982年创立,拥有逾40年发展历史 [1] - 公司以技术实力、创新精神和产品质量著称,旗下品牌大行在折叠自行车行业享有盛名 [1] - 产品线从折叠自行车扩展到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儿童自行车和电助力自行车,截至2025年4月30日提供超过70款车型 [1]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零售量计,公司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市场份额达26.3% [1] - 折叠自行车行业增长迅速但仍属小众市场 [1] 专利与技术 - 公司是中国折叠自行车行业拥有最多专利的品牌,截至2025年4月30日在中国内地拥有113项有效专利 [2] - 同期在美国、欧洲及日本拥有22项有效专利,共享360项专利 [2] - 已授权18名同业使用专利技术和16名同业使用大行品牌 [2] 销售网络 - 建立了覆盖中国内地线下线上渠道的销售网络,与38家经销商合作覆盖680个零售点,遍布30个省级行政区 [2] - 线上渠道包括京东、天猫、抖音及拼多多等平台,线上直销收入从2022年14.1百万元增至2024年100.2百万元,复合年增长率166.1% [2] - 产品在28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包括东南亚、美国和欧洲,但占比较小 [2]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收入分别为2.5亿元、3.0亿元、4.5亿元 [3] - 2025年截至4月30日止四个月收入1.8亿元 [3] - 同期年度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分别为31.4百万元、34.9百万元、52.3百万元、21.5百万元 [3] 上市进展 - 公司于7月22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信建投为独家保荐人,这是2024年第二次提交申请 [1]
新股消息 | 大行科工年内第二次递表港交所 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市场份额达26.3%
智通财经网· 2025-07-23 06:53
上市申请 - 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信建投国际为独家保荐人,这是该公司今年第二次递表 [1] 公司概况 - 大行科工是一家著名的折叠自行车公司,其大行品牌由韩德玮博士于1982年创立,拥有逾40年发展历史 [3] - 按2024年零售量计,公司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市场份额达26.3%,按零售额计市场份额为36.5%,处于领先地位 [3] - 公司产品组合已从折叠自行车扩展到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儿童自行车和电助力自行车,截至2025年4月30日提供超过70款自行车车型 [3] 研发与技术 - 公司持续投资研发,截至2025年4月30日在中国内地拥有113项有效专利,在美国、欧洲及日本拥有22项有效专利 [4] - 公司是中国折叠自行车行业拥有最多专利的品牌,通过共享360项目授权了18名和16名同业使用其专利技术和大行品牌 [4] 销售网络 - 公司建立了全面高效的销售和经销网络,截至2025年4月30日与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38家经销商合作,覆盖680个零售点 [4] - 公司已扩展至在线渠道,包括京东、天猫、抖音及拼多多等主要电商及社交媒体平台 [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产品在另外28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包括东南亚、美国和欧洲,但占整体销售比例较小 [4] 业务增长 - 公司销量从2022年的148,956辆增至2024年的229,525辆,复合年增长率为24.1% [5]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个月销量为93,398辆,较2024年同期的63,758辆增长46.5% [6]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收入分别为2.54亿元、3亿元、4.51亿元人民币,2025年截至4月30日止四个月收入为1.85亿元人民币 [6] - 同期年度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分别为3143.4万元、3485万元、5229.9万元、2152.8万元人民币 [6] - 2024年度毛利为1.487亿元,较2023年度的1.015亿元增长46.5% [7] - 2024年度研发开支为1755.3万元,较2023年度的1066.7万元增长64.5% [7]
83岁“折叠车之父”带队,大行科工九成股权集中冲刺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7-18 12:33
上市进程与市场地位 - 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910万股港股 即将进入港交所上市聆讯阶段 [1] - 2025年1月20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中国市场份额21.1% 全球份额5.6% 均为行业第一 [4] - 2023年中国折叠自行车市场前五大企业合计份额54.1% 公司以149.2千辆零售量(21.1%)领先 第二名B公司97千辆(13.7%) [8] 技术优势与产品布局 - 创始人韩德玮博士为激光物理学家 1984年推出首款折叠车量产首年售出6000辆 [5] - 截至2024年底拥有108项中国专利和22项国际专利 通过"共享360项目"授权18家同业专利技术和14家品牌授权 [5] - 经典车型P8累计销量突破12万辆 "马甲线"专利技术使车架刚性提升30% [7] - 产品线从单一折叠车扩展至70余款车型 覆盖公路车/山地车/儿童车/电助力自行车等品类 [7]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3.52亿元(同比增长58.7%) 净利润4583.8万元(增速74.1%) 销量17.52万辆(同比增51.5%) [10][11] - 中端产品(2500-5000元)成为主力 2024年前三季度销量11.28万辆较2022年翻倍 收入占比从50.6%升至69.7% [12][13] - 大众产品(<2500元)销量从2022年8.21万辆降至2024年5.34万辆(-35%) 收入占比从39%缩至20% [13] - 线上直销收入占比从2022年5.6%提升至2024年19.9% 三年增长14个百分点 [13] 渠道与产能情况 - 通过38家经销商覆盖650个零售店 山姆会员店定制款年销超3万辆 但经销渠道贡献70%收入 [15] - 惠州工厂产能9万辆 2022-2024年产能利用率超100%(2022年达117.2%) 2024年55.5%产品依赖OEM代工 [16]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1700余条质量投诉 涉及链条脱落/车架异响等代工质量问题 [17] 股权结构与治理问题 - 创始人韩德玮直接持股88.56% 通过员工平台合计控制90.16%股权 董事会含两名83岁高龄董事 [18] - 2016-2020年存在股权代持历史 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合法合规性 [20] - 上市前突击分红 2022年底派息2350万元 2024年两次分红合计1800万元 创始人个人获约4320万元 [20] 行业格局与挑战 - 全球折叠车渗透率仅1.7%(280万辆/总销量1.66亿辆) 中国市场规模14亿元 相当于中型A股公司年营收 [15]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22.1%降至2024年6.6%(2339万元) 欧美市场拓展乏力 [15][16] - 全球市场份额仅领先第二名0.2个百分点(5.6% vs 5.4%) 中国市场份额21.1%但被永久(13.7%)/凤凰(11.6%)紧追 [9]
常州经开区内外贸搏出“上扬曲线”
搜狐财经· 2025-05-30 15:04
外贸进出口表现 - 常州经开区1-4月外贸进出口额126.8亿元,同比增长1.4% [1] - 2024年出口总额达300.8亿元,轨道交通、智能电力装备、地板家居等优势产业是外贸的"压舱石" [6] - 全区聚集900多家外贸企业,27家企业累计实施境外投资项目104个,中方协议投资总额5.89亿美元 [6] 内需消费市场 - 一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亿元,同比增长7.2%,增幅位居全市首位 [1] - 截至5月21日,常州经开区累计发放汽车置换补贴290余万元、家电数码补贴630余万元、家居家装补贴160余万元、电动自行车补贴300余万元,补贴总额达1400余万元 [4] 企业应对策略 - 常州艾莫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后,美国客户迅速追加七八个订单,工厂全面开启连续加班赶工模式 [2] - 艾莫斯紧扣"90天窗口期",通过差异化设计精准匹配欧美消费场景,同时通过电商平台试水国内市场 [2] - 江苏贝尔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出口转内销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精准锁定长租公寓、精装房等新兴蓝海领域,构建"场景渗透+技术赋能+服务增值"的差异化竞争体系 [3] 政策支持与创新 - 经开区成立"稳外贸"工作专班,开通24小时企业服务专线,加强辅导,鼓励企业以"变"应变,引导外贸企业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 [6] - 企业将创新密度与制造厚度结合、战术打法与战略思维深度融合,筑牢发展根基 [6]
首家港股发行上市即入港股通,吉宏股份上市首日开盘涨超40%
市值风云· 2025-05-27 18:10
公司上市及市场表现 - 吉宏股份于5月27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首家港股发行上市即纳入沪港通下港股通标的的企业[3] - 上市首日开盘价11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43.23%,市值突破50亿港元[4] 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03年,早期以快消品包装业务为核心,具备高精度印刷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为伊利、瑞幸咖啡等品牌提供一站式包装解决方案[4] - 2017年切入东南亚电商市场,创新采用社交电商模式开拓跨境业务,现已成为重要增长动能[4] 商业模式与技术优势 - 采用"数据为轴,技术驱动"的独立站模式,通过"货找人"业务模式降低客户找货时间成本[4] - 自主研发Giikin系统,整合AI算法实现选品、广告投放、采购到物流的全链路优化[4] - 目前拥有6个品牌(如SENADA BIKES、Veimia等),产品覆盖电助力自行车、内衣、宠物用品等品类[5] 市场地位与行业数据 - 在中国B2C出口电商公司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1.3%),在中国内地纸制快消品销售包装公司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1.2%)[6] - 中国纸制快消品销售包装市场规模从2020年1,456亿元增长至2024年1,703亿元[6] - 东南亚电商市场为全球增速最快区域,公司作为跨境社交电商龙头有望持续受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