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服务

搜索文档
杭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线路,方向定了
杭州日报· 2025-07-10 10:52
杭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路线 - 杭州未来五年民政工作目标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幸福民生标杆城市",围绕"123456"路线展开[1] - "两个坚持"包括坚持党建引领和共富先行,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1] - 将完善政策制度、服务保障、监督管理、社会参与四大体系,提升养老服务等五大能力[1] 养老服务领域 - 计划2030年末建成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1] - 推进"老有优养"引领区建设,成熟定型"家门口幸福养老"模式[1] - 推动银发经济示范区建设,促进养老事业多元化发展[3] 社会救助与福利 - 拓宽社会救助覆盖面,健全服务机制和参与体系,构建城乡融合分层分类救助新格局[2] - 迭代升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应用,强化闭环式救助机制[2] - 推动儿童福利机构"开门办院"改革,构建普惠优质儿童福利体系[2] - 完善"1+1+N"残疾人精康融合服务模式[2] 社会服务与产业 - 提升婚姻登记5A全覆盖,强化婚姻家庭服务人才队伍[2] - 推进殡葬公益性改革,构建绿色文明智慧高效的殡葬服务模式[2] - 促进"婚庆+产业"集聚化标准化发展,挖掘"甜蜜经济"潜力[3] - 通过"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民政事业与产业良性互促[3] 慈善与社会治理 - 加大慈善信托改革力度,发展社区慈善、战略慈善、品牌慈善[3] - 推动慈善资源融入社会治理格局,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八大行动[3] - 引导社会组织聚焦重点经济领域,建设高质量发展体系[3]
2025年上半年枣庄市市中区发放社会救助资金3012.7万元
齐鲁晚报网· 2025-06-26 15:17
社会救助标准与覆盖范围 - 市中区城乡低保标准为941元(城市)和824元(农村),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1255元(城市)和1072元(农村) [1][2] - 全区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7063人、城乡特困人员863人,新认定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6人 [2] - 年内实施临时救助420人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3012.7万元 [2] 社会救助机制创新 - 打造"榴暖万家"社会救助品牌,开展"困难群众救助·集中帮办日"活动55场次,发放资料2190份,接受咨询380人次 [2] - 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实现与10个部门数据共享,形成"一户一条闭环救助链",今年摸排重点数据1627人,纳入救助保障66人 [2] - 制发社会救助政策二维码并链接"爱山东"APP,集成12个部门37项救助帮扶政策,实现扫码知晓和在线办理 [2] 特殊群体精准救助 - 为620名孤困儿童发放补贴323.27万元,摸排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589人 [3] - 为721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160名失能经济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460户失能特困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3] - 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80%,构建15分钟幸福享老圈 [3] - 为1.12万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888.29万元,建立与残联的信息共享机制 [3] 孤困儿童保障措施 - 全区社会散居孤儿36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77人、重点困境儿童307人,基本生活补助费标准分别为1882元/月、1882元/月、1332元/月 [4] - 对16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学年资助1万元,开展"护佑健康"大病保险项目和免费体检 [4] - 实施"榴香沁心 枣爱护童"行动关注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4] 教育助学政策 - 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就读高等院校可申请每人每学年1万元助学金,需提交录取通知书和学籍证明等材料 [5] - 助学申请需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涵盖本科、专科、高职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5]
执创新之笔 答民生之卷 我市积极探索社会救助精准发现“新范式”
镇江日报· 2025-05-19 07:35
社会救助创新实践 - 联动"小网格"服务"大救助"机制获评2023-2024年度全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通过融入基层治理体系 创新协同架构 功能优势 运行机制 构建精准发现和多元救助路径 [1] 网格化协同架构 - 与市委政法委联合出台文件 将救助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清单 打破部门信息壁垒 实现民政 医保 教育等多部门协同处置 [2] - 截至2024年底全市划分3449个网格(城市1185个 农村2264个) 配备专职网格员3481人 兼职超1万人 形成"专职+兼职"联动模式 [2] - 通过网格化治理平台管理1.97万低收入人口信息 实现重点走访和动态监测 [2] 精准发现机制 - 建立"发现-研判-办理-回访"闭环机制 将低保 特困供养等事项融入网格管理 变被动为主动 [3] - 网格员重点收集低保对象 困难老年人等群体信息 形成动态跟踪名单 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上报(线下至村/镇 线上通过"智慧网格"APP) [3] - 为高龄老人 残疾人等群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 累计完成1262例救助代办 [3][4] 运行成效数据 - 截至2024年底累计摸排困难群体8.2万人次 新增4119人纳入低保保障范围 [4] - 组织四级培训159场次 覆盖网格员5699人次 通过"线上网格学院+线下培训班"提升救助能力 [5] - 实施50余个服务类救助项目 覆盖风险防范 心理疏导等领域 完成低收入人口需求评估47107人次 [6] 激励与帮扶机制 - 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干部管理 部分地区提供每月200-300元工作补贴以提升积极性 [6] - 通过公益创投 资源链接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满足个性化救助需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