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一类限制性股票
icon
搜索文档
邵阳液压: 关于回购注销部分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完成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8 00:12
股权激励计划执行情况 - 公司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405,925股,占总股本0.37%,涉及49人,回购金额3,458,481元加银行利息[1] - 其中因离职注销50,050股(8人,回购价8.52元/股),因业绩未达标注销355,875股(41人,回购价8.52元/股加利息)[1] - 回购后总股本由109,338,159股减至108,932,234股,注册资本同步减少[1][6] 审批程序履历 - 2023年4月启动激励计划,经董事会、监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草案及修订稿[1][2] - 2023年5月完成首次授予调整,2023年8月授予预留限制性股票[3][4] - 2024-2025年多次审议回购注销议案,最终在2025年5月获年度股东大会批准[4][5][8] 回购注销依据 - 离职激励对象按计划规定丧失资格,需按授予价回购[5] - 2024年业绩未达考核目标,触发第二个解除限售期股票回购条款[5] - 回购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经会计师事务所验资确认[6] 股本结构变动 - 回购注销仅影响总股本数量,限售与无限售股份比例未单独披露[7][8] - 变动后股权分布仍符合上市条件,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8]
新锦动力: 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6 00:14
董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 新锦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7月15日以现场和通讯相结合方式召开,应到董事9人实到9人,其中7人以通讯表决方式参会,1人委托表决,会议由董事王艳秋女士主持 [1] - 会议召开程序符合《公司法》《证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通知于2025年7月11日通过邮件等方式发出 [1]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 - 董事会审议通过向87名激励对象授予预留限制性股票的议案,授予日为2025年7月15日,授予价格均为1.61元/股 [2] - 授予总量为1145万股(第一类与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各572.5万股),该事项在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无需再次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2] - 表决结果为全体董事9票同意,议案已通过第六届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前置审核 [2]
星球石墨: 关于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实施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8 18:33
关于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实施公告 核心观点 - 公司因2024年度业绩考核目标未达成,决定回购注销1,245,580股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涉及92名激励对象,回购价格为12.01元/股 [1][3] - 回购注销后公司股本结构将发生变化,有限售条件流通股减少至0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保持不变,总股本减少1,245,580股 [5][6] - 本次回购注销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化,股权分布仍符合上市条件 [6] 回购注销原因及依据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三个限售期及预留授予部分第二个限售期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未达成 [1][3] - 根据《激励计划(草案)》及《考核办法》规定,对未达标部分股票进行回购注销,回购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 [3] 回购注销具体情况 - 涉及激励对象92名(首次授予90名,预留授予2名),合计回购注销1,245,580股(首次授予936,880股,预留授予308,700股) [3] - 回购价格为12.01元/股,预计2025年6月23日完成注销 [3][5] 决策程序及法律合规性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已审议通过相关议案,并获得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授权 [1][3] - 已履行债权人通知程序,45天内未收到债权人要求提前清偿或担保的申报 [2][3] - 法律意见书确认本次回购注销符合《管理办法》及《激励计划(草案)》规定 [7] 股份结构变动影响 - 变动前总股本145,008,870股,变动后143,763,290股 [6] - 有限售条件流通股从1,245,580股减至0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保持143,763,290股不变 [6]
深圳市雷赛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 决议公告
股权激励计划调整 - 公司调整2025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行权价格和授予价格,股票期权行权价格调整为50.28元/股,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调整为24.98元/股 [3][28] - 原激励对象中有29名因个人原因放弃参与,取消授予的股票权益共计78.40万股(股票期权64.40万份,第一类限制性股票14万股) [4][29][30] - 调整后首次授予激励对象人数由416人减至387人,首次授予权益数量由1214.70万股减至1136.30万股,预留部分权益数量由115.30万股增至193.70万股 [4][30][74] 股权激励首次授予 - 公司确定2025年6月11日为首次授予日,向266名激励对象授予486.30万份股票期权,向121名激励对象授予650.00万股第一类限制性股票 [6][23][26] - 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50.28元/份,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24.98元/股 [23][28] -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有效期最长不超过60个月,自授予之日起满12个月后可开始行权 [37][38] 员工持股计划调整 - 公司调整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认购价格,由37.95元/股调整为37.63元/股 [8][82][84] - 调整原因是2024年度权益分派方案实施完成,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2元 [72][84] - 本次调整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实质性影响 [75][85] 业绩考核要求 - 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考核年度为2025-2027年,需满足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增长目标 [41][42][53][54] - 公司层面行权比例取X1和X2的孰高值,个人层面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确定行权比例 [41][44][55] - 未满足业绩考核目标的股票期权将全部注销,限制性股票按授予价格与市价较低者回购 [42][54] 激励计划影响 - 预计激励计划将在2025-2028年分别产生股份支付费用,对净利润影响程度不大 [61][62] - 激励计划有助于激发团队积极性,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对公司长期业绩提升有积极作用 [62] - 激励对象认购股票权益及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资金全部以合法自筹方式解决 [59]
和达科技: 上海市广发律师事务所关于浙江和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回购注销部分限制性股票实施的法律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6-12 17:27
关于浙江和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的法律意见 核心观点 - 公司因激励对象离职及未达业绩目标,决定回购注销342,000股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回购价格为9元/股,总金额3,078,000元 [4][6] - 回购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预计2025年6月17日完成注销 [6][7] - 本次回购注销已通过董事会、监事会审议,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8] 批准与授权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回购注销议案,涉及离职激励对象5,000股及未达标业绩对应的337,000股 [4] - 监事会核查并发表意见,程序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4] 回购注销具体情况 - **原因与数量**: - 1名离职激励对象导致5,000股回购 [5] - 2024年营业收入未达25%增长目标(基准为2022年),触发337,000股回购 [5][6] - **价格**:授予价9元/股,未因资本运作调整 [6] - **安排**:已开设专用证券账户并提交注销申请 [7] 信息披露 - 已公告董事会决议、回购注销公告及债权人通知 [8] - 债权人45日内未提出清偿或担保要求 [9] 合规性结论 - 回购注销事项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公司章程》及激励计划草案规定 [4][9] - 剩余程序包括注册资本变更及股份注销登记手续 [9]
股权激励助力“两创”板块企业构建竞争优势
证券日报· 2025-06-04 00:22
股权激励计划 -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总量上限为1290万股 激励对象包括董事 高管及核心骨干人员 [1] - 2023年以来已有260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 激励对象总数达26953人 [1] - 创业板与科创板公司占实施股权激励企业总数的60%以上 [1] "两创"板块偏好股权激励的原因 - 高科技属性企业依赖技术研发人员和高端管理人才 股权激励可实现人才与企业长期利益绑定 [2] - 政策支持包括股权激励个税优惠延期至2026年底 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 [2] - 监管部门对"两创"板块给予更大政策灵活性 121家"两创"公司采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 [3] 市场竞争驱动因素 - 新兴产业技术迭代快 股权激励成为争夺顶尖人才的核心手段 [3] - 股权溢价吸引稀缺人才 长期绑定机制抵御行业挖角风险 [3] - 头部企业通过股权工具加速技术迭代和市场扩张 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4] 资本市场连锁反应 - 股权激励形成"人才集聚-业绩增长-资本涌入"正向循环 提升投资者成长预期 [4] - 行业呈现优胜劣汰效应 落后产能企业加速出清 [4] - 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4]
机构报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进入“常态化”时代 去年员工持股计划同比增长超3成
证券时报网· 2025-05-28 19:55
股权激励市场整体趋势 - 2024年A股股权激励计划总公告数为610个,较2023年下降8.41% [1] - 首期公告数量为234个,较2023年下降23.78%,多期公告数量为376个,较2023年增长4.74% [1] - 多期股权激励计划公告占比从2023年的53.90%提高到2024年的61.64%,表明股权激励进入"常态化"时代 [1] 员工持股计划及广义股权激励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公告数量总计277个,较2023年增加30.66%,其中首期168个,较2023年增加82.61% [2] - 2024年A股广义股权激励计划总公告数为854个,较2023年增加2.03%,其中多期公告数量为491个,较2023年增加7.68% [2] 激励工具选择 -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为主流激励工具,占比达49.34%(301个计划) [2] - 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占比26.07%(159个计划),股票期权占比14.43%(88个计划) [2] - 复合工具使用频率较低,股票期权与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复合工具占比4.92%(30个计划) [2] 各板块股权激励覆盖率 - 科创板股权激励覆盖率为72.46%(581家),为A股最高 [3] - 创业板覆盖率为70.04%(956家),深主板覆盖率为56.51%(882家),沪主板覆盖率为49.56%(839家),北交所覆盖率为24.81%(65家) [3] 股权激励的历史作用 - 股权激励已成为A股上市公司优化全面薪酬体系的重要工具 [3] - 股份形式体现的薪酬逐步成为上市公司高管全面薪酬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 [3]
中国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年度实践报告
和君· 2025-05-28 09: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股权激励已成A股上市公司“必备品”,2024年虽受环境影响公告与实施公司数下滑,但累计实施公司占比提升 [4][10][17] - 员工持股计划在A股上市公司逐步渗透,未来覆盖范围有望扩大 [124][127] - 不同板块、行业、区域、市值、所有制的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上存在差异 [21][33][41] 各部分总结 一、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 (一)股权激励总览 - 公告数量:2005 - 2010年为探索阶段,2011 - 2021年为爆发阶段,2022 - 2024年为调整阶段,2024年公告610个,较2023年降约9.0%;2016 - 2024年首期公告年复合增长率10.5%;2022 - 2024年多期公告数量超首期 [8][10][11] - 公司数量:2010 - 2021年实施公司数量和占比攀升,2022 - 2024年下滑,2024年为597家,占比11.1%;截至2024年底累计3,071家,占比57.0% [14][15][17] (二)分布与渗透率 - 板块分布与渗透率:2024年沪深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实施股权激励公司分别为198、219、156、24家;截至2024年底累计实施公司分别为1,656、930、420、65家;“双创板块”数量与占比持续提高;科创板渗透率约72.3%最高,北交所约24.8%最低 [22][24][29] - 行业分布与渗透率:2024年实施股权激励行业TOP5为电子、机械设备等,合计占56.2%;截至2024年底累计TOP5相同,约占49.3%;计算机等行业渗透率超60%,金融和资源类偏低 [33][35][38] - 区域分布与渗透率:2024年区域TOP5为广东、江苏等,合计占68.3%;截至2024年底累计集中在前述五省市,合计占约64.0%;广东渗透率69.3%最高 [41][44][47] - 市值分布与渗透率:A股上市公司市值呈金字塔分布,实施股权激励公司市值分布类似;100 - 300亿元市值区间渗透率约62.4%最高 [49][52][53] - 所有制形式分布及渗透率:2024年民营上市公司实施数量占83.6%居首;截至2024年底累计民营占73.0%;民营渗透率约64.0%高于国有约38.9% [56][58][62] (三)关键要素分析 - 激励方式:2024年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占比49.2%最多,“双创板块”倾向采用 [65][67] - 激励人数:2024年激励对象人数占比各分位值较2023年降低;科创板各分位值高于其他板块 [71][74] - 权益数量:2024年单次授予权益数量占总股本比例各分位值较累计数据下降,受政策、收益预期、财务成本影响 [77][80] - 股份来源:2024年定向发行占比约49.2%最多,定向发行可募资且减轻现金压力,回购可稳定控制权和进行市值管理 [81][82] - 定价方式:2022 - 2024年自主定价比例下降,自主定价成本高 [84][85] - 时间周期:2024年超一半公司选“1 + 3”模式,需综合考虑企业情况 [87][88] (四)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 - 公告数量:2016 - 2021年增长,2022 - 2024年回落,多期股权激励占比相对低 [92] - 激励人数:2024年激励人数占比25分位值最大,50分位值最小,75分位值居中 [94] - 激励方式:2024年当年以第一类限制性股票为主,占64.3%;历史累计第一类占60.7% [97][99] - 权益数量:2024年当年国有各分位值高于民营,历史累计民营略高于国有 [102][105] - 股份来源:2024年定向发行占比50.0%,低于累计的87.4%,国有倾向定向发行 [109] - 定价方式:2024年95.2%选常规定价,民营自主定价占比10.8% [112] 二、A股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 (一)员工持股计划总览 - 公告数量:2014年为元年,2015年爆发增长,后趋于理性,2019 - 2023年多期公告占比超一半 [117][118] - 公司数量:2016年起大部分年度开展公司数量上升,约占5%;2021 - 2024年超200家;截至2024年底累计1,281家,占23.8% [121][123][124] (二)分布与渗透率 - 板块分布与渗透率:2024年沪深主板实施169家占62.4%居首;截至2024年底累计主板884家占69.0%;主板渗透率约27.8%最高,北交所约4.6%最低 [128][129][134] - 行业分布与渗透率:2024年行业TOP5为医药生物等,合计占50.6%;截至2024年底累计TOP5约占44.0%;纺织服饰等传统行业渗透率超30%,金融和资源类偏低 [137][140][141] - 区域分布与渗透率:2024年区域TOP5省市合计占超65.3%,广东最多;截至2024年底累计集中在前述五省市,合计占约62.0%;福建渗透率33.7%最高 [145][148][149] - 市值分布与渗透率:市值分布呈金字塔式;300 - 500亿元市值区间渗透率约33.7%最高 [154][155] - 所有制形式分布及渗透率:2024年民营占87.5%;截至2024年底累计民营占77.7%;集体企业渗透率约38.9%最高,国有约14.2%最低 [159][161][164] (三)关键要素分析 - 激励人数:2024年激励范围收缩,上市公司倾向激励核心人才 [167] - 权益数量:2024年各分位值较2023年有升有降,受激励额度等因素影响 [171][174]
辰奕智能(301578.SZ):拟推2025年股权激励计划
格隆汇APP· 2025-05-08 21:14
股权激励计划概述 - 公司拟授予股票权益合计187.20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6240.00万股的3.00% [1] - 首次授予权益176.296万股,占股本总额的2.83%,占授予总额的94.18% [1] - 预留权益10.904万股,占股本总额的0.17%,占授予总额的5.82% [1]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 拟授予股票期权74.0945万份,对应标的股票数量74.0945万股,占股本总额的1.19% [1] - 股票期权为一次性授予,无预留 [1] 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 拟授予第一类限制性股票28.107万股,占股本总额的0.45% [1] - 第一类限制性股票为一次性授予,无预留 [1]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 拟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84.9985万股,占股本总额的1.36% [2] - 首次授予74.0945万股,占股本总额的1.19%,占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总数的87.17% [2] - 预留10.904万股,占股本总额的0.17%,占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总数的12.83% [2] 行权与授予价格 - 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35.23元/份 [2] - 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23.49元/股 [2] -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含预留)授予价格为23.49元/股 [2] 激励对象与范围 - 首次授予激励对象不超过136人 [2] - 包括公司(控股子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骨干员工等 [2] 激励计划期限 -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期限最长不超过60个月 [3] - 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期限最长不超过60个月 [3] -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期限最长不超过60个月 [3]